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诗英译文中的引述现象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国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唐诗英译文中的“引述”问题。本文将首先根据翻译这种特定的语言转换形式对“引述”作些简单的理论探讨。本文认为 ,在翻译这种特殊的语言转换活动中 ,不存在“原封不动地引用原话”的原话引述 ,因为翻译是通...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唐诗英译文中的“引述”问题。本文将首先根据翻译这种特定的语言转换形式对“引述”作些简单的理论探讨。本文认为 ,在翻译这种特殊的语言转换活动中 ,不存在“原封不动地引用原话”的原话引述 ,因为翻译是通过把A语码转换成B语码来再现A语码所传递的信息。本文对原语 (唐诗 )的引述情况与目的语 (译文 )的情况作了比较 ,并归纳出几种情况。本文还通过分析一些形式不对等的例子来表明 ,如果译者对原文做太多的解释或把原先简炼含蓄的诗句译得太明了 ,那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余地就不多或没有了 ,因此也影响到诗的意境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述 唐诗 翻译
原文传递
唐诗的传播媒介及其范式 被引量:5
2
作者 童岳敏 罗时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1-45,共5页
唐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 ,借助于书面媒介和口传媒介实现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媒介和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生成模式 ,使唐诗的创作环境呈现出开放的局面。其双向互动性促进了唐诗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而传播对人文生态的... 唐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 ,借助于书面媒介和口传媒介实现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媒介和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生成模式 ,使唐诗的创作环境呈现出开放的局面。其双向互动性促进了唐诗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而传播对人文生态的改变 ,促成了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 ,使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了参与创作的可能。在市民文化勃兴的背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传播 媒介 范式 意义
下载PDF
古诗英译比较——谈模糊语境的等值翻译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振国 李艳琳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1,共4页
模糊语境的翻译 ,尤其是古体诗歌中对这种语境的翻译在意义和文体方面获得的信息等值与艺术上的等同效果 ,是一个很难且很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首唐诗的不同英语译文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 ,试图从中找到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唐诗 模糊语境 等值翻译
下载PDF
唐代文献中“新样”的程式探析
4
作者 张盟异 王乐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作为唐代纺织品纹样之一,“新样”多见于唐代正史和唐诗等文献,这些文献提供了许多可研究的信息。文章选择相关正史和唐诗为研究基础,对“新样”的创制时间地点、应用载体和表现技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唐代实物总结出其艺术特征,探析其流... 作为唐代纺织品纹样之一,“新样”多见于唐代正史和唐诗等文献,这些文献提供了许多可研究的信息。文章选择相关正史和唐诗为研究基础,对“新样”的创制时间地点、应用载体和表现技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唐代实物总结出其艺术特征,探析其流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新样”有可能在7世纪下半叶至8世纪初于益州创制,被广泛用于锦、罗、绫、绢等丝织品上,主要表现技法是织造和刺绣。“新样”的题材以中国特色花鸟为主,花鸟造型生动写实,组织形式灵动自然,在浑厚庄重的大唐气派里,透出了轻快活泼的情调。织绣技艺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时尚审美的追求促成了“新样”在唐后期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样 纺织品 艺术特征 流行原因 唐代 唐诗
下载PDF
从唐诗的迭映看汉语的语法
5
作者 孙杰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3,共16页
本文旨在从唐诗的迭映来重新认识汉语的语法,对迭映的概念、认知结构、句法结构、逻辑结构和形成原因进行考察,从语法学视角对迭映的概念重新进行界说。迭映的认知结构可以用视窗的提取与激活模型来解释,根据视窗的弹性和注意力的广度... 本文旨在从唐诗的迭映来重新认识汉语的语法,对迭映的概念、认知结构、句法结构、逻辑结构和形成原因进行考察,从语法学视角对迭映的概念重新进行界说。迭映的认知结构可以用视窗的提取与激活模型来解释,根据视窗的弹性和注意力的广度可以把迭映分为半句迭映和全句迭映。迭映的句法结构具有断连性、并置性和韵致性等特点。迭映的逻辑结构是“二元相关律逻辑”,属于成对关联词表达的二元倚变。迭映的形成来源于对话,可以看作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接话,迭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还是对言,听话人接续完成了说话人未说完的话,体现了语言的交互主观性。唐诗的迭映不仅可以佐证汉语的名词是“大名词”,而且还让我们认识到汉语的语法是“对言语法(大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迭映 有序对 大名词 “对言语法”
原文传递
唐诗“交河”语汇考论 被引量:4
6
作者 盖金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18,共7页
诗歌创作源于生活,也是社会历史的集中反映之一。"交河"语汇在唐代"边塞诗"创作中颇具影响,其意象的变迁大体经历了突厥汗国、边塞功业、西域交河、藩镇之乱四次比较明显的变迁。这一流变历程体现出唐代诗歌创作中... 诗歌创作源于生活,也是社会历史的集中反映之一。"交河"语汇在唐代"边塞诗"创作中颇具影响,其意象的变迁大体经历了突厥汗国、边塞功业、西域交河、藩镇之乱四次比较明显的变迁。这一流变历程体现出唐代诗歌创作中的现实性特征,反映了西域与唐中央政权关系的变迁。同时,也表明"边塞诗"更多的可能体现的是一种抗争精神的传承,而非时空转移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交河 意象
下载PDF
唐诗中的骏马意象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凤琴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周易》赋予骏马意象以思想意义和道德内涵,《诗经》中已经开始对骏马的形象美进行描摹。唐诗中的骏马意象意义更加丰富,它的内涵和特色在唐代前后期有明显的不同,但都展示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地间一股生... 《周易》赋予骏马意象以思想意义和道德内涵,《诗经》中已经开始对骏马的形象美进行描摹。唐诗中的骏马意象意义更加丰富,它的内涵和特色在唐代前后期有明显的不同,但都展示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地间一股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骏马 意象 马意象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内涵 思想意义 《周易》 《诗经》 意象意义
下载PDF
白居易《长恨歌》的层次结构划分综论 被引量:5
8
作者 凌朝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2-39,共8页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有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又有爱情与讽谕双重主题说等多种。其层次结构的划分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两部分说、三部分说、四部分说、五部分说、两部分九段说等,并且每说之内也多有起始句...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有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又有爱情与讽谕双重主题说等多种。其层次结构的划分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两部分说、三部分说、四部分说、五部分说、两部分九段说等,并且每说之内也多有起始句上的异同,此乃"诗无达诂"之谓也。清代《唐宋诗醇》所提出的四部分说,历史最为悠久,也为现当代许多学者所宗,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层次结构划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恨歌 层次结构 唐诗
下载PDF
唐诗与历史地理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书灿 李翠华 《殷都学刊》 2007年第1期61-71,共11页
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其中涉及历史地名学、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历史人文地理学如经济、人口、民族、交通、城市、文化等诸多学科领域。对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进行一番细... 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其中涉及历史地名学、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历史人文地理学如经济、人口、民族、交通、城市、文化等诸多学科领域。对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进行一番细致的耙梳整理和深入挖掘,对于科学认识唐代的地理环境及建构起校完善的唐代历史地理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历史地名学 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
下载PDF
唐代咏舞诗:唐代诗歌与舞蹈的连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有根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7-70,共4页
唐诗与唐舞都是中国诗歌与中国舞蹈发展的高峰。由于舞蹈的非再现性的突出,舞者只能从健与软即阳刚与阴柔的风格高度出发,对于通过舞蹈形态特征所表现的心理内容加以把握。唐代咏舞诗亦是从这一角度把握上述特征的。由于舞蹈与诗歌在表... 唐诗与唐舞都是中国诗歌与中国舞蹈发展的高峰。由于舞蹈的非再现性的突出,舞者只能从健与软即阳刚与阴柔的风格高度出发,对于通过舞蹈形态特征所表现的心理内容加以把握。唐代咏舞诗亦是从这一角度把握上述特征的。由于舞蹈与诗歌在表现方面的天然联系,两者的联姻就相得益彰了。白描、比喻和效应是唐诗咏舞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咏舞诗 文学风格 文学语言
下载PDF
论唐人创作中的“冥搜”概念与“冥搜得境”的命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查正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51,共10页
"冥搜"是唐人描述诗歌构思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冥搜"而得诗"境",是唐人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命题。"冥搜"指的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构思活动,它意味着诗人所要表现的事物并非在开始创作之... "冥搜"是唐人描述诗歌构思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冥搜"而得诗"境",是唐人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命题。"冥搜"指的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构思活动,它意味着诗人所要表现的事物并非在开始创作之前就已经固化确定下来,而是要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才得以成形。"冥搜得境",是指诗人通过诗歌创作,精到地表现出他所要表现的事物或情感的特征。"冥搜"概念与"冥搜得境"这一命题准确地概括了诗歌创作的特征与价值,充分肯定了诗人的创作具有与造化争功的创造性,是对诗艺的极高称赞。同时,它也在其含义中保证了后来的诗人可以不断地创造新境,从而推动诗歌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搜 唐诗
原文传递
论禅宗与唐诗之融通 被引量:3
12
作者 龙志坚 舒解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唐代佛教与诗歌有新的融合 ,诗作中多涉禅语、用禅典、示禅机 ,以禅入诗进而以禅喻诗 ,禅之内涵可以开拓诗境 ,增补诗歌内涵与理论。文章试从诗与禅宗融通的基础、禅宗对唐诗融通与开拓的实践、禅宗对唐诗理论之开拓等方面作一探讨。
关键词 唐诗 禅宗 融通 开拓
下载PDF
唐诗语篇视角的模糊性及其翻译处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宁玲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唐诗语篇视角的模糊酿造了诗之三昧,在英译时,可视情将省略的主语转译为第一人称参与者、第一人称目击者或第三人称。
关键词 语篇结构 视角 模糊 唐诗
下载PDF
唐宋诗词语言中量词的变异使用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彩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4-78,共5页
唐宋时期的语言处于中古汉语时期,这一时期的数量词和动量词系统呈现出由发展到成熟的承继性状态。这些数量词和动量词均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量词出现了语言的变异使用。在对这些量词的变异使用进行考察之后发现:数量词在唐诗中处于初... 唐宋时期的语言处于中古汉语时期,这一时期的数量词和动量词系统呈现出由发展到成熟的承继性状态。这些数量词和动量词均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量词出现了语言的变异使用。在对这些量词的变异使用进行考察之后发现:数量词在唐诗中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语法化特征,但到了宋词里却完成了语法化需经历的三个途径,即语义迁移——语义泛化——语法意义。一方面这些量词语法化的完成为其变异使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语义的双向选择也让量词突破常规搭配成为现实;其次量词强大的"摹形"性为其变异使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数量词 动量词 考察
下载PDF
从日本诗话看唐宋诗之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雯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5-19,共5页
"唐宋诗之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历时久远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尊唐绌宋"、为宋诗张目、以及"学唐"、"学宋"之争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诗话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思考,并就此问题,对中日... "唐宋诗之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历时久远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尊唐绌宋"、为宋诗张目、以及"学唐"、"学宋"之争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诗话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思考,并就此问题,对中日两国诗话加以比较,发现日本诗话在吸收中国诗学观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力图表现出日本本土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诗话 唐诗 宋诗
下载PDF
乐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16
作者 王晓霞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7-33,共7页
乐伎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唐代更成了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从乐伎促进了唐代乐舞诗的繁荣和乐伎促进了唐诗的传播和保存两个方面论述乐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 唐诗 乐伎 乐舞诗 传播
下载PDF
论唐诗“惊人”的诗歌美学追求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1-56,共6页
"惊人"作为一种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贯穿了唐诗创作的始终,但是,这种追求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初盛唐追求的是刚健的骨力与斐然的辞采相表里,天然壮丽,产生浓烈的的感染力以达到"惊人"的效果,而中晚唐诗... "惊人"作为一种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贯穿了唐诗创作的始终,但是,这种追求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初盛唐追求的是刚健的骨力与斐然的辞采相表里,天然壮丽,产生浓烈的的感染力以达到"惊人"的效果,而中晚唐诗人则追求返诸内心作人力深求来耸动天下。从唐代诗歌"惊人"的美学理想与创作实践的嬗变轨迹中显现了唐诗风格的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诗歌美学理想 “惊人” 天然壮丽 深险怪僻
下载PDF
“洮州临洮”考辨——兼谈唐诗边塞意象“临洮”之由来及误释问题
18
作者 范卫平 赵泳鑫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第6期31-38,共8页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不同阶段行政建置及地名的“临洮”,即“岷县临洮”“洮州临洮”“狄道临洮”。从隋末至元初,“洮州临洮”之称约700年。因此,古人所谓洮砚出自“临洮”者,犹言出自洮州。有人称“洮砚就出产在古时的临洮、现今的岷县...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不同阶段行政建置及地名的“临洮”,即“岷县临洮”“洮州临洮”“狄道临洮”。从隋末至元初,“洮州临洮”之称约700年。因此,古人所谓洮砚出自“临洮”者,犹言出自洮州。有人称“洮砚就出产在古时的临洮、现今的岷县”“洮砚自古出岷县”,这是不能成立的。洮州临洮是唐与吐谷浑、吐蕃争战的前沿战区,唐在洮州临洮设立“临洮郡(洮州)都督府”长达96年之久,这是唐诗边塞意象“临洮”出现的现实背景,唐诗“临洮”即指洮州,今人注为“今岷县”或“今临洮县”者,均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州 临洮 唐诗
下载PDF
唐诗中的色彩描绘 被引量:1
19
作者 鱼双燕 《青海师专学报》 2009年第2期66-68,共3页
唐诗把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中丰富的色彩世界,是一个独特审美新领域,也是我们认识唐诗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运用一些典型诗例,对唐诗中色彩描绘的表现手法和常用技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唐诗 色彩 描绘 表现手法 常用技法
下载PDF
唐诗《赠马植》、《题旅榇》与安南士人关系略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向东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5期78-80,共3页
唐代诗文对于研究7~10世纪越南历史和当时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士人之交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唐诗《赠马植》被越南学者认为系9世纪佚名越南人所作。笔者从诗中用典、意境以及马植卸任安南都护职务的历史背景等分析,推测作者为马植本人,... 唐代诗文对于研究7~10世纪越南历史和当时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士人之交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唐诗《赠马植》被越南学者认为系9世纪佚名越南人所作。笔者从诗中用典、意境以及马植卸任安南都护职务的历史背景等分析,推测作者为马植本人,而非越南人。对于该诗意义的解读,笔者也提出一些与越南学者不同的看法。唐代安南地区文化逐渐发展,不少士人善吟诗作赋,但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廖有方《题旅榇》即是其中一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马植 廖有方 安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