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代翰林入试诗新见
- 1
-
-
作者
王娟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38-41,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8JZD016)。
-
文摘
关于唐代翰林入试诗,传统认为,史料明确记载且有文本留存的仅有白居易五言四韵律诗《太社观献》一首。但笔者发现,吴融的五言六韵排律《玉堂种竹》,文本符合试诗标格,写作时间也与史料相印证,也应是翰林入试诗之一,所以翰林入试诗至少有两种体裁类型,即五言四韵律诗和五言六韵排律。另外还有《莺出谷》一题,一直被清代学者毛奇龄以及其后众多学者当作翰林所试,但据史料论证与文本辨析可知,实为元和十一年进士科试诗题目。
-
关键词
唐代试诗
翰林入试
玉堂
吴融
钱可复
-
Keywords
tang dynasty examination poetry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the Imperial Academy
Yutang
Wu Rong
Qian Kefu
-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诗学建构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彭国忠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7,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项目"科举视域中的中国文学批评与理论"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W031]
-
文摘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提升试律体格;他每以感性生命实体为比喻,以毛发、血脉、筋骨、精神为核心范畴,视试律诗为一完备的有机生命体,从而构成其灌注生命精神的试律诗整体观:先全体后工拙;先立意后语句;追求血脉贯通,浑然无迹;在唐代试律的评点中,纪昀建立了各种"法"、"诗法",并从反面提出"非法"、"非诗法"、"非格",进而总结出诸多诗病,但他又能超越具体之法,对那些变化自如、用法于无迹的试律诗歌极口称赞,崇尚"活法"、无法、自然超妙、神似与神妙。
-
关键词
纪昀
《唐人试律说》
试律诗学
诗体定位
诗格
-
Keywords
Ji Yun
On the tang-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poetry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poetry
positioning of poetry style
poetry order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