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法海本《坛经》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振复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118,共8页
-
文摘
法海本《坛经》的基本佛学思想之一,是佛性说而非般若义。以"空"为执、追摄佛性圆成或倡言"空空"、无所执着,是佛性说与般若义在"终极"问题上的一大基本分野。"无念",作为《坛经》美学意蕴的中心"话题",在世间即出世间的人生领悟中,即指佛性,它是被颠倒、夸大的完美人性。将佛降格为人,等于将人与人性提高到佛与佛性的高度,这是《坛经》审美理想的曲折体现。"见性成佛"、"即心是佛"、自救"自度"、"自心"顿悟、"本性"回归,实际是以佛禅方式所表述的人的一种精神性解放。而"自度"("真度")说,不啻宣告"他佛"的"死亡",这在中国佛教史、思想史与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坛经》所主张的无生无死、无染无净、无悲无喜的禅悟(顿悟)境界,有如王维禅诗的禅悟与诗悟同一,是一种"元审美"境界。
-
关键词
《坛经》
佛性
自度
美学意蕴
法海本
禅悟
诗悟
审美理想
-
Keywords
tan jing, Buddhist nature, save oneself, aes thetic connotation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坛经》心理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青琬
-
机构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13,共6页
-
文摘
“见性”是《坛经》心理学思想的主题 ,其目标是成就佛、菩萨等伟大人格。“自性论”是见性的前提 ,它把外在崇拜转化为人的内在自觉。自性范畴尚未分化 ,但其表征有显有隐 ,其显是自我意识 ,其隐是无意识。成佛就是“意识到无意识” ,成佛后的“境界”是人的一种澄明的心态。《坛经》“顿悟论”的认知心理思想是见性的最佳途径 ,其中关于“根性”的差异心理思想是顿悟的依据。顿悟发生在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界处 ,是有限的心植根于无限之中。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是其认知心理的一个侧面 ,顿悟实际上也有阶段和方面。《坛经》“定慧一体论”的心灵训练和心理卫生思想是见性的措施保证。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 ,可以单独发挥作用 ,又可转化为现代人健心和心理治疗的技术。
-
关键词
《坛经》
心理学
“见性”
自我意识
无意识
自性论
境界
顿悟
定慧一体论
-
Keywords
tan jing
psychology
expressing essence
self
sudden understanding
Ding Hui Yi Ti
-
分类号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B84
-
-
题名《孟子》、《坛经》心性说述论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笑野
-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基础部
-
出处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51-57,共7页
-
文摘
孟子的心性说与禅宗心性说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思想结晶。这两种心性说均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却又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践履导向。本文通过对《孟子》、《坛经》中“心性说”的描述与分析,剖析了两心性说之异同,探讨了其影响于中国思想史的基本根据。
-
关键词
《孟子》
《坛经》
人生践履导向
异同
-
Keywords
Meng Tzu
tan jing
the orientation ofthe life action
the difference and the samepoints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论“自性”、“自度”与《坛经》的人间性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韩晴
-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6-38,共3页
-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2018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发[2018]3025号,CSC学号为201806270037)。
-
文摘
《坛经》中将“自性”上升到“佛性”的高度,为个人觉悟成佛提供了自身内在的可能性。正因为万法尽在自心,若想成佛,世人需依靠“自度”,即在世间在此岸、观自心,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不存在来自彼岸或出世间的他力可供依靠。《坛经》中“自性自度”修行主张的提出,将出世与世间、此岸与彼岸、佛和人的关系统一起来;以直指人心的顿悟方式将以往佛教关于凡夫众生如何成就佛道的问题,从彼岸世界归复于现世当下的众生自心自性,从“来世”或“无数世”以后,转向现世当下一念开悟之中,自此,禅宗的人间性也显现出来。
-
关键词
《坛经》
自性
自度
人间性
-
Keywords
tan jing
self-nature
self-salvation
secularization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坛经》复音词初探
- 5
-
-
作者
王晓俊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0期135-136,共2页
-
文摘
本文对《坛经》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历时和共时描写,并按照构词方式对所有复音词进行了分类和阐释,以期对其复音词的概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从中观察词汇复音化的进程。
-
关键词
《坛经》
复音词
构词方式
-
Keywords
tan jing
disyllabic words
word-building ways
-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坛经》中的“法力”、“佛谶”探赜
- 6
-
-
作者
贾文胜
-
机构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29,共4页
-
文摘
《坛经》中有很多关于六祖慧能超人"法力"及"佛谶"的记载,这使《坛经》的神秘力量增强,吸引信徒力量增大。《坛经》所载六祖非凡"法力"使其身上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有了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佛教"法力"与原始"神话"、"巫术"及古代的"神话小说"、"志怪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谶语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奇特现象,"佛讖"在中国渐趋本土化,日渐与中国传统的占卜、占梦、占星、算命、风水舆地等结合起来,使佛教趋向世俗化,由单纯的信仰走向实用。
-
关键词
《坛经》
法力
佛谶
巫术
占卜
世俗化
-
Keywords
tan jing
Fa Li
Fuo Chen
wizardry
divining
secularization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坛经》的教育意蕴初探
- 7
-
-
作者
龚正华
-
机构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01-103,共3页
-
文摘
《坛经》的教育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佛性自生的人学观;自悟自性的学习目的观;顿渐有别、顿悟为上的学习方法观;直提自性心源的教学观;学、思、行结合、自信自力的实践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忽略了对天资略差的学习者的重视,主张的修行方法对于绝大部分学习者来说很难做到,主张的学习目的不符合普通人的需要。
-
关键词
《坛经》
教育
意蕴
-
Keywords
" tan jing"
education
implication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坛经》“波罗蜜”义解析
- 8
-
-
作者
李红丽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
文摘
"波罗蜜"是佛教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译为到彼岸。《坛经》对"波罗蜜"的理解是和到彼岸、离生灭联系在一起,这和其他佛教"波罗蜜"的含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由于《坛经》中的"彼岸"在自性之上,所以此"彼岸"不脱离世间,觉悟到自身中本有的真如性,就到达了彼岸。《坛经》以"流水"比喻"波罗蜜",与佛教"五蕴"理论有关,同时代表了动静不二的清净佛性。
-
关键词
波罗蜜
坛经
水
此岸
彼岸
-
Keywords
Paramita
tan jing
Flowing Water
This Shore
Other Shore
-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坛经》之社会观探析
- 9
-
-
作者
任汝平
-
机构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56-58,共3页
-
文摘
《坛经》倡导的社会观的主要内容为:心生法生,法在自心,万法本空的社会缘起论;心净是净土,佛法在当世的社会本质论;心性行用合,不思善与恶,才是真功德的社会善恶观。其善恶观实质上与儒家的一致。《坛经》的社会观倡导的"出世"是入世中的出世、在世俗中实现出世。它引导信仰,更引导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
关键词
坛经
慧能
社会观
法空
净土
善恶
-
Keywords
tan jing
Huineng
social views
things not existing on its own
pure land
good and evil
-
分类号
I29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坛经》与心理治疗浅谈
- 10
-
-
作者
李兆健
仇剑崟
郑直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S30301)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7G-5)
+1 种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资助项目(09ys139)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工程资助项目
-
文摘
从心理治疗角度对《坛经》做一解读。《坛经》重视人的终极关怀,强调每个个体都具有无穷的智慧,不能彼此代替;它主张消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肯定经典和语言是体悟人生必要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心灵去领悟。《坛经》超越了宗教,超越了心理治疗,在某些方面又与心理治疗不谋而合,如能融入心理治疗中,无疑对维护人的心身健康有着很大益处。
-
关键词
《坛经》
心理治疗
心身健康
-
Keywords
tan jing
psychotherapy
psychosomatic health
-
分类号
R395.5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坛经》的动静观及文论意义
- 11
-
-
作者
朱晓骢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4期114-119,共6页
-
文摘
《坛经》是中国禅宗的经典著作,其中佛教思想蕴含着惠能的动静观。在本体论方面,惠能从心性本体论出发,认为万物迁流变化,皆是虚妄,唯有真如本性虚空广大,恒常真实,但并非死寂,而是以"一即一切"的模式影响着外部世界;在工夫论方面,惠能以风吹云散的动态过程譬喻顿悟,反对自缚,提倡动静结合,追求"在染不染",显示出动静结合的特点。在古典文论方面,惠能的动静观与重视真情、虚静创作和动静结合的审美风格有相似之妙。
-
关键词
坛经
动静观
文论意义
-
Keywords
tan jing
Concept of Movement and Motionless
Literatur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甲基泼尼松龙联合易坦静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疗效
被引量:18
- 12
-
-
作者
李银洁
胡青青
朱玉霞
李林峡
-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儿童医院内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内科
-
出处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394-1397,共4页
-
文摘
目的研究甲基泼尼松龙联合易坦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静滴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口服易坦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镇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退热时间、镇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0. 01);观察组的血清CRP、TNF-α、D-二聚体水平,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1);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联合易坦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良好且能减轻患儿典型的细菌感染征象,改善顽固性剧烈咳嗽。
-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龙
易坦静
小儿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
Keywords
Methylprednisolone
Yi tan jing
Child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
分类号
R725.6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六祖坛经》中助动词得、须、可、敢、能的使用法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张泽宁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
文摘
《六祖坛经》中出现助动词“得”等十个 ,本文对“得”、“须”、“可”、“敢”、“能”等五个助动词作统计 ,考察了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情况。
-
关键词
《六祖坛经》
助动词
句法
语义
语用学
-
Keywords
auxiliary verb
sytactics
semantics
progmatics.Liu Zu tan jing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谭敬书教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思想简介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李凡成
徐绍勤
谭奕
-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红十字会
-
出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69-71,共3页
-
文摘
谭敬书教授在学术上提出了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清窍清阳相关学说,形成了耳鼻咽喉科中西医结合基本思路,病证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临床诊疗方法,活血化瘀的辨证思维,病证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组方原则,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等。
-
关键词
谭敬书
中医学
耳鼻咽喉科
学术思想
中西医结合
-
Keywords
tan jing-shu
Chinese medicine
ENT
scholarly attainment
medicine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
分类号
R276.1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
-
题名痰净雾化液排痰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彭兆麟
彭文娟
-
机构
武汉市儿童医院内科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6-217,共2页
-
文摘
为了观察痰净雾化液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咽部的排痰作用机理,应用痰净雾化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103例,临床结果显示,痰净雾化液的排痰作用、痰鸣音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痰净雾化液化痰排痰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物实验显示痰净雾化液有显著促进气道纤毛运动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O.01);电镜显示痰链变短,疏松散在。
-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中药蒸气吸入
中医药治疗
TJAS
痰净雾化液
-
Keyword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 TCM therapy. Chinese harb steam inhalation, @ tan jing Nebulization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试论唐末的“僧侣伴直”现象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傅绍良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1,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学基金重点项目“唐人朝事诗歌与唐代政治生态研究”(18AZW007)。
-
文摘
寓直是唐人在朝为官时期的重要职守之一,中晚唐时期,朝官们为了消解夜晚独宿宫禁时的寂寞,多借用习禅来静坐养心,白居易、郑畋、郑谷等人诗中多有直接表现在寓直之夜学禅的情形。唐代末期,朝官在宫廷寓直时会邀请僧侣陪伴,出现“僧侣伴直”现象,这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晚唐时期,僧人与朝官交游密切,从情感上达到了“知己”的境界。这种知己感,使他们既同怀伤感乱世之心,又共有避隐山林之趣,这是“僧侣伴直”的情感基础。唐末的“僧侣伴直”往往发生在中书省、尚书省、秘书省,僧侣主要来自内道场。“僧侣伴直”既是文人的精神需要,又是佛教与政治融合的深化。通过品茶和谈静的交流形式,伴直僧侣与寓直文人达到某种精神的默契,从而淡化了个人与时代的焦虑。
-
关键词
僧侣伴直
内道场
中晚唐文人
品茶谈静
-
Keywords
Monk-Banzhi
the inner ashram
literati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tea-tasting and“tan-jing”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