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r tamponade in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followed by ultra-widefield fundus imaging system 被引量:4
1
作者 Qian-Yin Chen Yun-Xia Tang +6 位作者 Yan-Qiong He Hui-Min Lin Ru-Long Gao Meng-Yuan Li Jin-Tong Hou Hong-Jie Ma Jing-Li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7期1198-1203,共6页
AIM: To report the surgical result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 with air tamponade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 by ultra-widefield fundus imaging system. METHODS: Of 25 consecutive patients(25 e... AIM: To report the surgical result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 with air tamponade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 by ultra-widefield fundus imaging system. METHODS: Of 25 consecutive patients(25 eyes) with fresh primary RRD and causative retinal break and vitreous traction were presented.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PPV with air tamponade. Visual acuity(VA) was examined postoperatively and images were captured by 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system(Optos). RESULTS: Initial reattachment was achieved in 25 cases(100%). The air volume was 〉60%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POD) 1. The ultra-widefield images showed that the retina was reattached in all air-filled eyes postoperatively. The retinal break and laser burns in the superior were detected in 22 of 25 eyes(88%). A missed retinal hole was found under intravitreal air bubble in 1 case(4%). The air volume was range from 40% to 60% on POD 3. A doublelayered image was seen in 25 of 25 eyes with intravitreal gas. Retinal breaks and laser burns around were seen in the intravitreal air. On POD 7, small bubble without effect was seen in 6 cases(24%) and bubble was completely disappeared in 4 cases(16%). Small oval bubble in the superior area was observed in 15 cases(60%). There were no missed and new retinal breaks and no retinal detachment in all cases on the POD 14 and 1 mo and last follow-up. Air disappeared completely on a mean of 9.84 d postoperatively. The mean final postoperativ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was 0.35 log MAR. Mean final postoperative BCVA improved significantly relative to mean preoperative(P〈0.05). Final VA of 0.3 log MAR or better was seen in 13 eyes. CONCLUSION: PPV with air tamponade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for fresh RRD with superior retinal breaks. The ultra-widefield fundus imaging can detect postoperative retinal breaks in air-filled eyes. It would be a useful facility for follow-up after PPV with air tamponade. Facedown position and acq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ir tamponade ultra-widefield fundus imaging system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伟 李甦雁 +2 位作者 张正培 刘海洋 季苏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行23G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的31例(31只眼)RRD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例术后2周视网膜再次脱离,进行硅油填...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行23G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的31例(31只眼)RRD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例术后2周视网膜再次脱离,进行硅油填充后视网膜成功复位,余29例(93.55%)视网膜均一次成功复位。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5只眼,占80.65%,不变者6只眼,占19.35%。术前平均眼压为(12.01±2.45)mmHg(1mmHg=0.133kPa),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4.11±2.14)mmHg,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0,P=0.000)。结论23GPPV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RRD视网膜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较易接受和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 玻璃体切除术 23G 空气 填充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书 潘杰 +1 位作者 马建军 刘勤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评估25 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PV)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行25 G PPV空气填充术治疗的RRD 30例(30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5±1.68)个月.结果术后... 目的评估25 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PV)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行25 G PPV空气填充术治疗的RRD 30例(30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5±1.68)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率为93.3%,末次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率为100%.术前平均BCVA(logMAR)为2.0±0.69,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BCVA分别为1.3±0.42、1.08±0.39和1.01±0.35.手术前后BCV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眼压平均为(12.06±2.98)mmHg(1 mmHg=0.133 kPa).手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16.63±8.38)mmHg、(15.13±2.24)mmHg和(15.70±1.95)mmHg,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25 G PPV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填充 空气 脱离 视网膜 孔源性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古世才 李晓玲 +2 位作者 董晓云 刘兴亮 刘东敬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成都普瑞眼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的RRD 45例(45眼)。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 目的观察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成都普瑞眼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的RRD 45例(45眼)。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9~68(45±13)岁。患眼均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术毕气液交换,填充过滤空气。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3例,占95.56%(43/45);首次手术后2~3周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占4.44%。术前BCVA为1.04±0.72,术后提升至0.56±0.18(t=6.50,P<0.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RR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脱离 填充 空气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后囊破裂的人工晶状体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唐文建 尹娟娟 王瑞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术治疗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术的后囊破裂人...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术治疗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术的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眼RRD 29例(29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1周、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周所有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1周、1、3及6个月BCVA依次为0.91±0.20、0.83±0.17、0.76±0.19、0.72±0.20,均优于术前BCVA为1.33±0.33(F=37.80,P<0.001)。21例(72.41%)术后视力提高;6例(20.69%)无变化;2例(6.89%)视力下降。19例黄斑脱离者中18例(94.74%)术后视力提高。无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人工晶体脱位或明显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眼内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复位成功率高,视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微创 填充 空气 晶状体眼 人工 破裂 后囊 脱离 视网膜 孔源性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孔玻璃体手术中空气填充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彬 张凌 +1 位作者 乐原 李臻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评价25 G玻璃体切除术中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62例(62眼)特发性黄斑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全部患者均行常规的三通道25 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进行气液... 目的评价25 G玻璃体切除术中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62例(62眼)特发性黄斑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全部患者均行常规的三通道25 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进行气液交换后,对照组填充全氟丙烷(C3F8),观察组填充消毒空气。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俯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1),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0.688)。结论特发性黄斑孔25 G玻璃体切除术采取消毒空气填充较C3F8吸收快,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俯卧时间,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25G 黄斑孔 特发性 填充 空气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效果
7
作者 王影 王文龙 +1 位作者 吴秋欣 王兴荣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孔79例(7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空气组41例,C3F8组38例。观察两组手...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孔79例(7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空气组41例,C3F8组38例。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黄斑孔闭合率:空气组为95.12%(38/41),C3F8组为94.74%(36/48)(χ^(2)=0.140,P>0.05);两组术后视力(logMAR)均提高(P>0.05)。俯卧位时间:空气组为(4.12±0.82)d,短于C3F8组的(10.67±1.01)d(t=-31.015,P<0.001);白内障发生率:空气组为21.95%(9/41),低于C3F8组的47.37%(18/38)(χ^(2)=5.663,P=0.02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孔闭合率高,可以缩短俯卧位时间,降低白内障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孔 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离 内界膜 黄斑 填充 空气 C3F8 俯卧位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孔玻璃体切除术中空气填充和全氟丙烷填充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鑫 金学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29-333,共5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手术中空气填充和全氟丙烷(C3F8)填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的IMH167例(179只眼)的临床资料。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进行空气填充...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手术中空气填充和全氟丙烷(C3F8)填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的IMH167例(179只眼)的临床资料。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进行空气填充和C3F8填充。空气组87例(92只眼),C3F8组80例(87只眼)。术后患者保持俯卧位,当气体吸收能看清黄斑区视网膜时行OCT检查。于术后1周、2周和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孔闭合率、气体吸收时间、俯卧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4,P=0.149)。空气组气体吸收黄斑区的露出时间较C3F8组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0,P=0.000)。空气组俯卧(面向下)位时间较C3F8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01)。空气组黄斑孔闭合率为96.60%,C3F8组黄斑孔闭合率为95.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7,P=0.716)。空气组术后4例眼压升高,占4.60%,C3F8组术后7例眼压升高,占7.6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7,P=0.364)。结论IMH术中空气填充和C3F。气体填充具有相似的效果,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较高的孔闭合率。但空气的气体吸收时间较短、所需俯卧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而且费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孔 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离术 填充 空气 C3F8气体 俯卧位
原文传递
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9
作者 谷军峰 夏静 +3 位作者 赵羽 马守成 苏婷婷 剡晓川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分析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44医院实施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 ... 目的分析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44医院实施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 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BCVA, log MAR)分别为0.69±0.46, 0.57±0.36及0.53±0.38, 均优于术前0.79±0.65(F=7.13, P=0.037)。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为96.43%(27/28), 无感染性眼内炎或脉络膜上腔爆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好, 术后视力有所恢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25 G 填充 空气 脱离 视网膜 孔源性 效果 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空气作为填充物在眼内异物摘出术中应用的效果
10
作者 徐慧艳 吴又凯 +1 位作者 张清 武志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870-872,共3页
目的评估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在玻璃体切除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连续病例研究。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17例(17眼),根据病情选择过滤空气或硅油作为玻... 目的评估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在玻璃体切除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连续病例研究。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17例(17眼),根据病情选择过滤空气或硅油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比较两种手术的效果。结果共17例后段眼内异物,均一次摘出成功,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填充物者7例,术后随访至少2个月,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或感染性眼内炎等并发症。硅油作为玻璃体填充物者10例,2例硅油填充期间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导致视网膜脱离。结论后段眼内异物,视网膜裂孔较小而且无视网膜脱离者,以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可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异物 后段 填充物 玻璃体腔 过滤空气 玻璃体切除术 23G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
11
作者 李涛 侯瑞昌 张日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及空气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孔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均行25G玻璃体切除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及空气填充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及空气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孔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均行25G玻璃体切除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及空气填充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眼术后视力和黄斑孔闭合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38例中黄斑孔完全闭合28例,暴露性闭合5例,闭合率86.84%(33/38)。术后3个月黄斑孔未闭合5眼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0,P=0.010)。手术前后视力(BCVA,logMAR)分别为1.15±0.31和1.0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6,P=0.041)。结论对特发性黄斑孔采用玻璃体切除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填充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孔 特发性 剥离 内界膜 玻璃体切除术 填充 空气
原文传递
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诊断与处理
12
作者 侯艳宏 崔红平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17-320,共4页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一种发生率小但可致盲的眼内手术并发症,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操作的刺激、术中灌注液或黏弹剂的错误使用、手术器械不达标或重复使用,以及术者操作欠娴熟等。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后具有关...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一种发生率小但可致盲的眼内手术并发症,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操作的刺激、术中灌注液或黏弹剂的错误使用、手术器械不达标或重复使用,以及术者操作欠娴熟等。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后具有关键意义。主要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前房气体填塞、前房注射黏弹剂、手法复位、缝合、后弹力层置换及穿透性角膜移植等。本文对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 诊断 脱离 角膜后弹力层 填充 气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