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38
1
作者 朱渊 徐向阳 +1 位作者 刘津浩 李星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8月瑞金医院骨科采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方法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84例,年龄18~72(38.6±14.2)岁。分...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8月瑞金医院骨科采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方法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84例,年龄18~72(38.6±14.2)岁。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医师协会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 HA score)对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疼痛情况和功能进行评价,部分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对距骨软骨进行评价。结果 9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10.3)个月。VAS从术前的(4.51±0.84)分下降到术后的(0.98±0.90)分;AOFAS H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75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1分。25例患者记录了术后核磁共振影像,软骨修复情况均较术前影像有改善。结论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简单、安全,效果可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骨 软骨
下载PDF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诊治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岩 王满宜 +2 位作者 龚晓峰 赵刚 王金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距骨后突内侧结节(PMTT)骨折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993年6月~2002年1月收治18例PMTT骨折患者中,初诊确诊15例,漏诊3例;对14例累及距下关节面者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例骨折移位较大者因拒绝... 目的探讨距骨后突内侧结节(PMTT)骨折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993年6月~2002年1月收治18例PMTT骨折患者中,初诊确诊15例,漏诊3例;对14例累及距下关节面者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例骨折移位较大者因拒绝手术而保守治疗;另外4例骨折不累及关节面者,3例石膏固定6周,1例行骨块切除术。结果平均随访41.7个月。1例早期漏诊患者行骨块切除术后,疗效满意;其余患者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优7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PMTT骨折有其诊断特点,需经CT确诊;手术治疗可选择半螺纹钛钉加压埋头固定;漏诊患者行骨块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步态位相跟、距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立峰 蔡锦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06-1009,1012,共5页
目的 :建立跟、距骨骨性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对其在不同步态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方法 :应用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建立跟、距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跟、距骨有限元模型模拟跟、距骨在步态过程中 3个位相 (落... 目的 :建立跟、距骨骨性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对其在不同步态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方法 :应用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建立跟、距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跟、距骨有限元模型模拟跟、距骨在步态过程中 3个位相 (落地相、中立相、起步相 )时的受力状况 ,并进行有限元计算。 结果 :建立了跟、距骨骨性结构的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 ,同时获得了跟、距骨在 3个位相时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增高区。跟、距骨在不同位相的应力分布明显不同 ,从落地相到起步相应力逐渐增高。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跟、距骨的生物力学研究。跟、距骨的应力增高区对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 ,可提示导致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距骨 应力分布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Current management of talar osteochondral lesions 被引量:26
4
作者 Arianna L Gianakos Youichi Yasui +1 位作者 Charles P Hannon John G Kennedy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期12-20,共9页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 occur in up to 70% of acute ankle sprains and fractures. OL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with the advancements in cartilage-sensitive diagnostic imaging modalities. Alth...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 occur in up to 70% of acute ankle sprains and fractures. OL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with the advancements in cartilage-sensitive diagnostic imaging modalities. Although OLT may be treated nonoperatively, a number of sur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patients whom surgery is indicated. Traditionally,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OLT have included either reparative procedures, such as bone marrow stimulation(BMS), or replacement procedures, such as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AOT). Reparative procedures are generally indicated for OLT < 150 mm^2 in area. Replacement strategies are used for large lesions or after failed primary repair procedures. Although shortand medium-term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longterm studies on OLT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lacking. Biological augmentation including platelet-rich plasma and concentrated bone marrow aspirat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 the treatment of OLT to enhance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healing.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ost up-to-date clinical evidence of surgical outcomes, as well as both the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BMS and AOT. In addition, we will review the recent evidence for biological adjunct therapies that aim to improve outcomes and longevity of both BMS and AOT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alus Comprehensive review Diagnosis Bone MARROW stimulation AUTOLOGOUS AUTOGRAFT transfer BIOLOGICS
下载PDF
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对距骨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戴海飞 余斌 +4 位作者 张凯瑞 熊小龙 陈志刚 崔壮 卢昌怀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对距骨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正常男性的足踝部螺旋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足踝部三维几何模型,最后导入Abaqus 6.9软件中,模拟人... 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对距骨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正常男性的足踝部螺旋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足踝部三维几何模型,最后导入Abaqus 6.9软件中,模拟人体踝关节内旋、外旋的受力状况,分析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后距骨各关节面的接触压力及VonMises应力分布。结果建立包括骨、软骨、韧带在内的正常人体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踝关节周围韧带在踝关节内旋、外旋时对距骨的生物力学影响不同。结论在外旋作用力下胫距后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内旋作用力下跟腓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韧带损伤 距骨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原文传递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 被引量:26
6
作者 史尉利 郭秦炜 +5 位作者 陈临新 赵峰 谢兴 江东 焦晨 胡跃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X线及MRI上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分布,并根据关节镜下的表现进行分级。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距骨骨软骨损伤的41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分析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X线及MRI上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分布,并根据关节镜下的表现进行分级。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距骨骨软骨损伤的41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踝关节镜检查,并且术前均进行了踝关节正侧位X线及MRI检查。分别根据Loomer改良标准及Hepple标准进行影像学分型,依据Cheng的关节镜分级标准进行关节镜下病灶分级。在PACS系统上应用测量软件工具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确定病灶位置,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及深度。结果:本研究412例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其中20~40岁患者占76.9%,男性所占比率(n=298,67.5%)高于女性(n=113,32.5%);366例(88.9%)有外伤史,并以内翻伤最多见(n=246例,59.7%)。X线片上188例有阳性发现,Ⅴ型为31例。412例经MRI检查发现411处损伤(14例有2处病灶,15例经关节镜确诊的病灶MRI上未发现)。根据Hepple’s MRI分型:Ⅰ型13例,Ⅱ型161例,Ⅲ型93例,Ⅳ型37例,Ⅴ型107例。在MRI冠状位上,314例病灶位于内侧,97例病灶位于外侧。在MRI矢状位上,59例病灶位于前部,254例位于中部,87例位于后部,8例为前中后区域均有,3例为中后区域均有。在MRI上按六分区法统计,内中侧最多,为229例(55.7%);其次为内后侧,53例(12.9%);外前侧和外中侧分别为41例(10%)、38例(9.3%)。PACS系统上测量:病损前后径10.5±3.9 mm,左右径9.5±3.4 mm;深度8.0±3.8 mm;314例内侧组和97例外侧组病灶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例Ⅴ型病灶的前后径为13.3±3.7 mm、左右径为11.4±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2,P<0.001)。412例病例均行踝关节镜检查,根据关节镜下分级标准,A级13例,B级35例,C级121例,D级217例,E级34例,F级5例。107例经MRI确诊为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病例关节镜下分级:C级26例、D级73例、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软骨损伤 核磁共振 Hepple V型 关节镜
下载PDF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5
7
作者 白晓东 杨传铎 +3 位作者 邢更彦 吴奋起 李禾 匡正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的特点、分型、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1996年7月~2001年11月,共治疗距骨颈骨折患者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18~49岁,平均31.6岁;坠落伤13例,车祸伤28例,其它损伤6例;合并踝部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脱位4例。根据...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的特点、分型、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1996年7月~2001年11月,共治疗距骨颈骨折患者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18~49岁,平均31.6岁;坠落伤13例,车祸伤28例,其它损伤6例;合并踝部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脱位4例。根据Hawkins分型方法,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26例,Ⅲ型骨折15例。Ⅰ型骨折为无移位、稳定性骨折,采取非负重石膏管型固定;Ⅱ、Ⅲ型骨折行急诊手术,解剖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其中Ⅲ型骨折同时行距下关节一期融合。非负重短腿石膏管型固定8~48周,至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再逐渐负重。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根据患者的主诉、后跟及踝关节的外形、功能及X线征象来分析临床疗效,优17例(36.2%),良22例(46.8%),可5例(10.6%),差3例(6.4%);优良率为83.0%。术后发生距骨体坏死8例,Ⅱ型骨折3例;Ⅲ型骨折5例,其中术后3例因距骨体坏死、塌陷或疼痛性关节炎而行踝关节融合术。单纯踝关节炎4例;距骨下关节炎6例,其中3例合并踝关节炎;踝关节内侧皮肤坏死、缺损1例。结论距骨颈骨折并发症多而后果严重,宜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解剖复位和固定,以预防距骨体缺血性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颈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并发症 防治 骨坏死
原文传递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或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振拴 陈百成 +3 位作者 高石军 李彤 王飞 邵德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从同侧膝关节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移植修复距骨穹窿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距骨穹窿部软骨病损的患者,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和局灶性骨关节炎3例。踝关节镜下明确缺损的部... 目的探讨从同侧膝关节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移植修复距骨穹窿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距骨穹窿部软骨病损的患者,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和局灶性骨关节炎3例。踝关节镜下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行关节镜下或加用关节切开移植术,缺损区清创后钻孔,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小柱,利用骨软骨自体移植系统(osteochondralautografttransfersystem,OATS)的专用器械,采取压配固定技术将移植物植入受区的孔中,行单柱或多柱镶嵌式移植修复距骨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5~30个月,平均22个月。利用标准VAS(visualanaloguescale)尺子评估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从术前平均4.9±1.2降至术后0.8±0.1(P<0.001)。测量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44.3°±5.8°增加到术后65.6°±11.2°(P<0.001)。按Mazur等方法综合评定踝关节的状况,评分从术前平均(51.7±8.6)分提高到(92.4±6.3)分(P<0.001)。术后MR检查提示修复的关节面平滑,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以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的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是一种疗效明显的外科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骨软骨炎 距骨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25
9
作者 邢更彦 张鹏礼 +1 位作者 史展 刘水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78-981,共4页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治疗该病新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26例30距骨,先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准确标定...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治疗该病新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26例30距骨,先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准确标定治疗点,能流密度0.14~0.16 mJ/mm2(3~3.5 bar,8 Hz),冲击频率40~50次/min,冲击次数2 000次,隔日1次,共治疗5次,然后进行踝关节镜手术行病灶清理,微骨折或钻孔术。应用Mazur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10个月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踝关节MRI检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个月距骨损伤面积的变化。[结果]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后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MRI示损伤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距骨 骨软骨损伤 踝关节镜
原文传递
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 被引量:25
10
作者 郭秦炜 胡跃林 +2 位作者 焦晨 王成 梅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等形态学数据及MRI分期,并根据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分级,分析MRI分期与关节镜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35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前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 目的分析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等形态学数据及MRI分期,并根据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分级,分析MRI分期与关节镜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35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前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MRI检查,分别根据Berdnt&Harty标准及Hepple's标准进行分期,在PACS系统上应用测量软件工具分析MRI图像,确定病灶位置、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及深度。所有患病的踝关节均进行关节镜探查,并进行病灶分级。分析MRI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1岁(16~44岁),其中男30例,女5例。通过X线发现13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根据Berdnt&Harty分期:6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3例为Ⅲ期,1例为Ⅳ期;6例病灶位于外侧,7例位于内侧。MRI检查共发现38处距骨骨软骨损伤(3例患者均有两处病灶),根据Hepple分期:Ⅰ期1例,Ⅱ期17例,Ⅲ期7例,Ⅳ期2例,Ⅴ期11例。14例病灶位于外侧,24例位于内侧;按照9宫格分区法,55.3%的病灶位于4区(内侧中部),23.7%位于6区(外侧中部)。内侧组病灶大小为:前后径(9.0±2.5)mm、左右径(11.2±2.9)mm、深度(8.4±4.0)mm;外侧组病灶大小为:前后径(7.8±3.2)mm、左右径(10.9±3.2)mm、深度(7.9±4.2)mm。两组病灶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镜探查共发现38处距骨骨软骨损伤(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27例、E级3例、F级2例)。MRI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之间无相关性(r=0.12,P=0.474)。结论距骨骨软骨损伤主要位于距骨内侧中部及外侧中部,内侧病损以Hepple's Ⅱ期和Ⅴ期为主,外侧病变以Ⅲ期为主;内外侧病灶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外侧病变的关节镜下表现均以D级为主。Hepple'sMRI影像学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无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软骨损伤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踝关节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焦晨 胡跃林 +6 位作者 郭秦炜 王成 梅宇 谢兴 杨渝平 陈临新 江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58-2367,共10页
背景:以往有多种修复和重建方式来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但这些术式均存在一些缺陷。目的:比较改良Karlsson法与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力学变化。方法:7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手术,3... 背景:以往有多种修复和重建方式来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但这些术式均存在一些缺陷。目的:比较改良Karlsson法与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力学变化。方法:7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手术,30例患者接受了改良Karlsson手术,平均随访(50.8±26.5)个月和(49.5±11.1)个月,记录软骨损伤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和调查再伤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中38.4%合并软骨损伤,40.5%发生在距胫关节前内侧关节面(距骨Ⅰ区和胫骨Ⅰ区)。随访时两组患者Mazur评分、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OF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的分值改良Karlsson组明显高于改良Brostrm组。除改良Brostrm组有1例治疗后阳性外,两组其他患者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治疗后均为阴性。改良Karlsson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改良Brostrm组,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改良Brostrm组2例再伤,改良Karlsson组1例再伤。结果表明,改良Karlsson治疗具有与改良Brostrm治疗效果相似、操作更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 外侧 稳定性 距骨 胫骨 Mazur评分 Tegner 评分 抽屉试验 内翻应力试验
下载PDF
内、外侧双切口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的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鹏 董启榕 +3 位作者 王宗允 陈斌 万金红 王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1期3342-3346,共5页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切口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的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操作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骨科11例及苏州科技城医院骨科2例有完整随...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切口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的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操作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骨科11例及苏州科技城医院骨科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采用内、外侧双切口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的Hawkinsm型距骨颈骨折的患者,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31.5(20~60)岁;右侧9例,左侧4例;单纯合并内踝骨折3例,同时合并内、外踝骨折10例。术前11例行跟骨骨牵引,所有患者均行足及踝关节CT平扫及三维重建。2例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5h~10d。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结果1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2.6(14—65)个月。1例出现切口皮缘坏死,未发生感染、复位丢失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42~93(75.2±7.8)分,高于术前的23~60(39.2±2.3)分,P=0.023;优4例、良5例、可3例、差l例,优良率69.2%。3例发生不同程度距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23.1%(3/13)。5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38.5%(5/13),累及胫距关节者2例,累及距下关节者1例,同时累及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者2例。结论采用内、外侧双切口显露、复位骨折,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踝关节骨折的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正确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保护残存血运及牢固的解剖复位固定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郭秦炜 梅宇 +4 位作者 焦晨 江东 王佳宁 杨渝平 胡跃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治疗27例合并软骨下骨囊肿(平均直径〉8mm)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男26例,女1例;年龄22巧3岁,平均35.8岁。经踝关...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治疗27例合并软骨下骨囊肿(平均直径〉8mm)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男26例,女1例;年龄22巧3岁,平均35.8岁。经踝关节镜探查明确发生距骨骨软骨损伤后,从自体髂骨取骨一骨膜移植物填充距骨骨软骨缺损区。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视觉模拟(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分及软骨修复MR评分(MOCART)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术后距骨X线和MRI改变,以及术后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9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93.0±6.5)分]显著高于术前[(73.9±3.1)分];术后VAS评分[(0.8+0.8)分]显著低于术前[(5.4±1.0)分];术后患者非常满意16例,满意8例,一般2例,满意率为92.3%(24/26)。术后患者X线片均示软骨下囊肿低密度区消失,未见关节间隙狭窄;MRI均示原病灶缺损区被移植物填充。MOCART评分平均为(57.2±9.1)分,其中3例软骨下骨内有直径〈5mm的囊肿。18例行二次关节镜探查示原软骨缺损区被再生类软骨组织覆盖。结论自体骨-骨膜移植可同时修复Hepple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及软骨下囊肿,近期疗效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软骨炎 移植 自体 囊肿
原文传递
复杂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富章 卜海富 +2 位作者 蔡靖宇 郭涛 郑华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并评价HawkinsⅢ型、Ⅳ型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别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骨折9足、Ⅳ型4足。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 目的探讨并评价HawkinsⅢ型、Ⅳ型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别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骨折9足、Ⅳ型4足。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距骨骨折6足、Ⅳ型3足。内踝截骨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骨折12足、Ⅳ型骨折6足。内踝截骨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内侧或内踝前动脉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距骨骨折11足、Ⅳ型5足。结果56足获2~11年随访,骨愈合54足,骨不连2足;骨缺血性坏死14足;创伤性关节炎21足。按AOFAS标准评价:优18足,良25足,可11足,差2足,优良率76.8%。结论注意保护骨折部残存血运,重建骨折端血供,是提高复杂距骨骨折脱位术后疗效的关键。以截骨入路,带血管蒂骨膜移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最佳手术方案,不需一期行关节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截骨 重建 骨膜瓣
下载PDF
宜巴高速岩堆不同密实度大型直剪强度特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宋继宏 胡明鉴 +1 位作者 付克俭 阿颖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692,共6页
岩堆是指陡峻山坡上,岩体崩坍物质经重力搬运,在山坡坡脚或平缓山坡上堆积的松散堆积体。拟建的宜巴高速公路线路方案穿越多处大型岩堆体,且地质条件复杂,各处岩堆体的密实程度各不相同。不同密实程度的岩堆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差异很大,... 岩堆是指陡峻山坡上,岩体崩坍物质经重力搬运,在山坡坡脚或平缓山坡上堆积的松散堆积体。拟建的宜巴高速公路线路方案穿越多处大型岩堆体,且地质条件复杂,各处岩堆体的密实程度各不相同。不同密实程度的岩堆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差异很大,对项目建设造成极大不利。为此进行了相同含水量不同密实度的岩堆体大型直剪强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岩堆体含水量、密度均存在很大的不均匀性,岩堆充填和胶结物含水量5%~7%,平均含水量为6.5%,干密度最大值2.246g.cm-3,平均天然密度为2.112g.cm-3,平均干密度1.982g.cm-3;除干密度2.10g.cm-3试样在低垂直压力(50,100,200kPa)下分别出现剪切力峰值116.04,154.7,210.82kPa以外,其余各垂直压力下剪切力随水平剪切位移增大而增加,没有明显峰值,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特征;岩堆体直剪强度指标c和φ随着其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含水量下一般岩堆体越密实,其抗剪强度越高;原始级配不同干密度下,随着岩堆体密实度增加,其抗剪强度对密实度的敏感性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堆 密实度 抗剪强度 大型直剪仪
下载PDF
43例距骨颈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方跃 宋炎成 +2 位作者 杨天府 池雷霆 王光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辅助康复锻炼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根据改良Hawkins的距骨颈骨折分类法进行分型,其中Ⅰ型,行闭合皮质骨螺钉以及支具固定。Ⅱ型,闭合或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以及克氏针、支具固定。Ⅲ型、Ⅳ型,行切开...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辅助康复锻炼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根据改良Hawkins的距骨颈骨折分类法进行分型,其中Ⅰ型,行闭合皮质骨螺钉以及支具固定。Ⅱ型,闭合或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以及克氏针、支具固定。Ⅲ型、Ⅳ型,行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术后均采取早期康复锻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4年(1~6.5年),并根据Weber评分标准评估。其中优16例,良12例,中8例,差7例,优良率为65.1%,距骨体缺血坏死11例,踝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4例,畸形愈合7例,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选择软组织创伤较小的手术入路,以及恰当的复位和内固定方法,辅助康复锻炼有助于距骨颈骨折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距骨 康复锻炼 固定 距骨颈骨折 疗效分析 骨折手术 早期康复锻炼 皮质骨螺钉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自体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19
17
作者 袁毅 王涛 +1 位作者 周兵华 唐康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顶,清理碎裂软骨,去除病灶及囊肿,自同侧胫骨钻取带骨膜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柱植入受区钻好的孔中,固定内踝截骨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MRI,在PACS系统测量比较距骨骨软骨损伤水肿区域的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获最终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0~28月),X线片证实术后平均11周(9~14周)内踝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患者术后病灶骨髓水肿区域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形成软骨组织稍高于周围关节软骨,2例患者软骨下骨囊肿未完全消失,6例取内固定时行关节镜检,其中5例移植物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表面被软骨样组织覆盖,其色泽、光滑度等与周围软骨面差异较小,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供区疼痛、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骨膜 骨移植 距骨 骨软骨损伤
下载PDF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诊断及骨软骨移植术后的动态随访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方军杰 陈良 +2 位作者 胡碧波 夏建笔 孙微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9期814-819,共6页
目的 :研究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探讨MRI对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的临床随访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79例,以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研... 目的 :研究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探讨MRI对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的临床随访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79例,以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研究MRI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Hepple分期。其中15例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1年后行踝关节MRI随访,进行软骨修复评分(MOCART),分析术后MRI随访的价值。结果:79例Hepple分期诊断: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24例,Ⅳ期16例,Ⅴ期20例。踝关节镜分级(剔除Ⅴ期20例,共59例):A级2例,B级2例,C级4例,D级14例,E级22例,F级15例。将MRI对HeppleⅤ期的准确率定为100%,HeppleⅠ期对应于关节镜A、B、C期,Ⅱ-Ⅳ期分别对应D-F级。MRI对HeppleⅠ、Ⅱ、Ⅲ、Ⅳ期软骨损伤的准确率分别为87.5%、85.7%、95.4%、93.3%。15例术后MRI检查显示移植区域的软骨面较平滑,骨质愈合良好,周围水肿消失。MOCART评分30~80分,平均(59.0±15.6)分,其中9例得分高于60分。结论:MRI对踝关节距骨软骨损伤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及分期价值,MRI作为术后远期随访手段,可较好地评估术后骨软骨修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距骨 踝关节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9
作者 尼加提·阿不力米提 周开磊 +2 位作者 李纲 刘阳 曹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 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骨,下翻截骨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骨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骨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骨加同侧膝关节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原文传递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成昌 杨柳 段小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66-472,共7页
距骨骨软骨损伤是运动医学中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临床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儿童患者中效果最佳,对于成人患者常常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关节镜下骨髓刺激、自体软骨细胞植入、自体... 距骨骨软骨损伤是运动医学中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临床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儿童患者中效果最佳,对于成人患者常常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关节镜下骨髓刺激、自体软骨细胞植入、自体骨软骨移植、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或同种异体青少年软骨微粒移植等。关节镜下骨髓刺激技术(特别是微骨折)适用于较小的病灶,是常见的一线治疗方案,中短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自体骨软骨移植常用于伴有较大囊性病变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有着较好的中短期临床疗效,然而术后存在囊肿复发和供区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其他生物治疗措施,如骨软骨损伤区域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或者浓缩骨髓细胞等,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细节和疗效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软骨 损伤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