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 Classification of Subta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Using a Novel Scoring System
1
作者 Razi Zaidi Rikin Hargunani +2 位作者 Michele Calleja Jonathan Foley Andy Goldberg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0年第2期69-78,共10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Plain radiography usual method to detect degeneration in the subtalar and talonavicluar joints. MRI is a better way to fully characterise non-ossified structures, such as artic... <strong>Background:</strong> Plain radiography usual method to detect degeneration in the subtalar and talonavicluar joints. MRI is a better way to fully characterise non-ossified structures, such as articular cartilage, marrow tissue and synovial fluid and therefore detect changes of arthritis. The motivation behind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way to score arthritic changes to the subtalar and talonavicular joints using MRI. The developed system will then be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and in the clos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hindfoot degenerative disease. <strong>Methods:</strong> The MRI scans of thirty consecutive subjects with foot and ankle pain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Images were interpreted independently by three musculoskeletal radiologis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 as well as the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of the score. Five features of osteoarthritis were scored in the Subtalar joint and the Talonavicular joint. These were cartilage morphology, subarticular marrow, subarticular cyst, marginal osteophytes and synovitis. <strong>Results:</strong> For the 30 MRI scans the mean score for the Subtalar joint ranged from 11.7 to 14.4 and for the Talonavicular joint ranged from 3.7 to 5.6. The inter-observer correlation for the Subtalar joint between the three readers ranged between 0.53 and 0.83 for the individual features but overall was excellent at 0.76. For the Talonavicular joint the total correlation was good at 0.67. The inter-observer ICC for the total score was 0.75 which showed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three readers. The total intra-observer correlation was excellent. <strong>Conclusions:</strong> The current work has shown excellent reliability for the scoring system. It will be a useful tool to diagnose and monitor disease progression of the Subtalar and Talonavicluar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BTALAR talonavicular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下载PDF
Benign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Foot Originating from Talonavicular Joint
2
作者 Hakan Cift Korhan Ozkan +2 位作者 Serkan Senol Esat Uygur Harzem Ozger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年第2期56-58,共3页
Benign Giant Cell Tumor is a relatively common benign lesion which usually appears as an enlarging painless mass and has a synovial origin. Although benign giant cell tumors generally involve tendon sheaths, they are ... Benign Giant Cell Tumor is a relatively common benign lesion which usually appears as an enlarging painless mass and has a synovial origin. Although benign giant cell tumors generally involve tendon sheaths, they are infrequently documented in the foot. A 45 years 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 complaint of a lump on the top of her left foo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a pneumatic tourtniquet the mass excised with great care not to leave any residual tumor tissue that can cause recurrence. Benign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foot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alonavicular joint capsule which can be detected with MRI imaging and total excision of the lesion is mandatory to prevent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Cell Tumor talonavicular Joint
下载PDF
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胡东 张言 +2 位作者 梁晓军 李毅 赵宏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评估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2月,采用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13例。其中男2例,女11例;年龄42~67岁,平均59岁。病程8~20年,平均13年。根据Maceira分期:Ⅲ... 目的评估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2月,采用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13例。其中男2例,女11例;年龄42~67岁,平均59岁。病程8~20年,平均13年。根据Maceira分期:Ⅲ期7例,Ⅳ期6例。术前患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弓高度为(43.1±1.8)mm;侧位X线片测量Meary角为(–2.8±2.3)°,距跟角为(5.8±2.4)°;Saltzman位X线片测量跟骨外翻角为(–2.0±0.7)°。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为(43.5±12.4)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3±1.5)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9个月,平均20个月。患足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均消失,距舟关节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3周。术后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足弓高度、Meary角、距跟角和跟骨外翻角分别为(52.5±2.2)mm、(1.3±2.2)°、(16.5±3.7)°、(0.4±0.7)°,AOFAS中足评分为(83.8±9.1)分,VAS评分为(1.0±0.4)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Müller-Weiss病患者,如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受累较少,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舟骨 距舟关节 关节融合术
原文传递
单独内侧切口的后足双关节融合术治疗平足症 被引量:6
4
作者 俞光荣 于涛 +5 位作者 杨云峰 李兵 朱辉 陈凯 张明珠 赵有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 探讨单独内侧切口的后足双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后足外翻的平足症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5月,采用单独内侧切口的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双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后足外翻的平足症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1~78岁,平均53.3岁。左足... 目的 探讨单独内侧切口的后足双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后足外翻的平足症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5月,采用单独内侧切口的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双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后足外翻的平足症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1~78岁,平均53.3岁。左足5例,右足7例。其中11例胫后肌腱功能不全,Johnson-StromⅢ期6例,Ⅱ(c)期5例;1例跗骨联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48.75±3.4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8±1.14)分。结果 手术时间65~125 min,平均85.6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内侧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19.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愈合时间7~18周,平均9.8周;无骨不连发生;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跟骰关节疼痛和内固定疼痛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疼痛消失。患者术后足部外形均获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72±0.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88,P=0.000);AOFAS踝-后足评分为(81.36±2.9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6,P=0.000)。结论 单独内侧切口行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融合术能有效矫正后足畸形,对于平足症是一种有效替代三关节融合术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足症 双关节融合术 距下关节 距舟关节 胫后肌腱
原文传递
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志 张光辉 +5 位作者 徐宝强 陈磊 范洪进 张磊 荣存敏 栗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9年8月手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25足)。其中,16足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9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距舟楔... [目的]比较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9年8月手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25足)。其中,16足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9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距舟楔融合组的手术时间及自体髂骨植骨比率均显著大于距舟融合组(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AOFAS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Tomeno-Méary角(Tomeno-Méary angle,TM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显著增加(P<0.05),而内弓角(medial longitudinal arch angle,MLAA)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的TMA、MLA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Ⅲ-Ⅳ期患者,术后近期临床效果优于距舟关节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融合 距舟楔关节融合
原文传递
距舟楔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20例5年中期随访
6
作者 邹保利 白文博 +5 位作者 张凯亭 莫方东 李卓 沈国栋 赖志斌 朱永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至少5年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20例(20足)患者,并评估其影像学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至少5年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20例(20足)患者,并评估其影像学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两年和末次随访)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2.05±8.86)月(60~93月),跟骨Pitch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侧位Meary's角(Tomeno-Mearyangle,TMA)、前后位(AP)Meary's角、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结果与最终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OFAS和VAS评分较术前及术后两年均显著改善(P<0.05)。3名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5名患者出现晚期并发症,1名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跟骨截骨术)治疗。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结合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疗效可靠,并且其疗效可以维持到中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距舟楔关节融合 髂骨植骨 中期随访
下载PDF
距舟楔关节融合术中植骨与不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邹保利 白文博 +3 位作者 沈国栋 张凯亭 徐镜程 朱永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比较距舟楔关节融合术中髂骨植骨与不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Müller-Weiss diseases,MW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1月接受距舟楔关节融合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4例(44足)MW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 目的比较距舟楔关节融合术中髂骨植骨与不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Müller-Weiss diseases,MW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1月接受距舟楔关节融合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4例(44足)MW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中行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植骨组),19例不植骨(未植骨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身体质量指数、病程、侧别、Maceira分期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正/侧位Meary角、Pitch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价患足功能及疼痛程度;基于X线片测量正/侧位Meary角以及Pitch角,术后观察关节骨性融合情况。计算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变化值)进行组间比较,评价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均多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未植骨组随访时间16~77个月,中位时间41.0个月;植骨组为16~80个月,中位时间40.0个月。植骨组发生足背内侧皮肤麻木1例、内固定物刺激2例、髂骨取骨区疼痛1例,未植骨组足背内侧皮肤麻木1例、小腿肌肉萎缩1例;两组并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较术前提高、VAS评分下降,正/侧位Meary角以及Pitch角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变化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发生,末次随访时均达到关节骨性融合。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术治疗MWD时,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或不植骨处理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但不植骨处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并且可以避免因自体取骨引发的取骨供区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距舟楔关节融合术 髂骨植骨
原文传递
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屈福锋 蔡杰 +4 位作者 梁晓军 李毅 鹿军 姬维娜 曾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2月,对14例(14足)保守治疗无效的Müller-Weiss病患者行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男3例,女11例;年龄35~56岁,平均46.2岁。左足6...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2月,对14例(14足)保守治疗无效的Müller-Weiss病患者行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男3例,女11例;年龄35~56岁,平均46.2岁。左足6例,右足8例。Maceira分期:Ⅲ期5例,Ⅳ期9例。病程4~12年,平均7年。术前摄X线片测量Saltzman位后足力线为(9.8±2.8)°,侧位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为(14.7±5.1)°,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为(4.8±2.8)°,正位距骨第1跖骨角(talar 1 meta-tarsal angle,T1MA)为(25.0±7.3)°;无邻近关节骨关节炎。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9±1.5)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为(58.8±17.6)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7个月,平均22.3个月。术后2例出现足内侧麻木感,2例切口感染;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6±1.3)分,AOFAS评分为(90.6±2.7)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8.18,P=0.00;t=–6.95,P=0.00)。X线片复查示,患者距舟关节及跟骨截骨均达骨性愈合;测量Saltzman位后足力线为(–2.5±2.7)°,侧位CPA为(25.0±5.2)°、Meary角为(2.6±2.1)°,正位T1MA为(8.1±3.8)°;除Meary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15)外,Saltzman位后足力线、CPA、T1M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3,P=0.00;t=–8.89,P=0.00;t=8.05,P=0.00)。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无邻近关节骨关节炎的Müller-Weiss病患者,采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融合 跟骨截骨
原文传递
距舟固定弹簧韧带紧缩矫正成人扁平足
9
作者 蔡波 肖凯 +3 位作者 谢鸣 谢佳 黄若昆 李天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扁平足矫正术中距舟关节固定弹簧韧带紧缩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III期扁平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距舟关节固定联合弹簧韧带紧缩术。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 [目的]探讨成人扁平足矫正术中距舟关节固定弹簧韧带紧缩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III期扁平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距舟关节固定联合弹簧韧带紧缩术。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6.7±4.8)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显著增加[(64.6±3.8),(88.9±2.8),(89.3±2.6),P<0.001],VAS评分显著减少[(3.0±0.5),(0.2±0.4),(0.2±0.4),P<0.001]。影像方面,患足负重位X线片Meary角[(18.2±3.4)°,(5.2±2.0)°,(5.3±2.0)°,P<0.001]和TCA角[(23.3±3.0)°,(6.9±1.8)°,(6.8±1.9)°,P<0.001]显著减少,Pitch角[(15.1±2.9)°,(22.9±3.3)°,(22.7±3.3)°,P<0.001]显著增加。[结论]对于III期成人扁平足患者,应用距舟固定联合弹簧韧带紧缩矫正的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步态舒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弹簧韧带紧缩 距舟关节固定
原文传递
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时迎旭 殷大利 +3 位作者 韩宝 鲁志超 韩亚新 杨茂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5采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3例(13足)Müller-Weiss病。术中用直径4.0 mm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距舟关节,可控加压骑... 目的探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5采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3例(13足)Müller-Weiss病。术中用直径4.0 mm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距舟关节,可控加压骑缝钉固定跟骰关节。比较手术前后AOFAS评分、Meary角和跟骨倾斜角。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6.0~21.5)个月。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距下关节与舟楔关节与术前相比无明显退变。所有患足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1~19)周。1例出现切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4例自我感觉在不平坦路面行走时中足不适。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Meary角、跟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Müller-Weiss病引起的中后足症状,矫正平足畸形和后足内翻畸形,尤其适用于跟骰关节有阳性体征的MaceiraⅢ、Ⅳ期患者,但同时也牺牲了中后足的部分活动度,影响了行走时中足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Weiss病 足舟骨 跟骰关节 距舟关节 骨坏死 关节融合术
原文传递
距舟关节在体运动与足内侧纵弓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军 金丹 +6 位作者 李鉴轶 张玉忠 罗吉伟 王钊 宋柯 郭小磊 陀永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距舟关节的在体运动特点及其对足内侧纵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5名健康志愿者(4男1女)9例足部在进行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初始体位(中立位)和终末体位(最大内翻内收背伸位)的足部CT影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逆向...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距舟关节的在体运动特点及其对足内侧纵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5名健康志愿者(4男1女)9例足部在进行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初始体位(中立位)和终末体位(最大内翻内收背伸位)的足部CT影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结合刚体运动学原理,计算出距舟关节在足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6个自由度的变化及其与足内侧纵弓变化之间关系。结果足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距舟关节发生了内翻内收跖屈运动,其内翻幅度:(38.82±5.98)°,内收幅度:(19.71±6.33)°,跖屈幅度:(-5.09±6.89)°;距舟关节运动中足舟骨向内侧移位与足内弓顶角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数字化技术解决了距舟关节在体三维运动测量的难题,通过这一技术的测量与分析发现:距舟关节虽然是一个杵臼状关节,但其主要进行绕矢状轴旋转,距舟关节的运动是引起足内侧纵弓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舟关节 三维运动 足内侧纵弓
下载PDF
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疗效分析
12
作者 张宏斌 荣锦 +4 位作者 张立峰 刘婷婷 关鹏飞 王禹 张奉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Muller-Weiss病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距舟关节融合治疗,观察组行跟骨截骨配合... 目的观察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Muller-Weiss病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距舟关节融合治疗,观察组行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法(AOFAS)评估2组术前、术后足踝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足部解剖参数[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A)、跟骨倾斜角(PA)、后足力线角(HA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MA、PA、HAA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68%比75.00%,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有助于矫正足踝畸形,改善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融合术 跟骨截骨 足踝部功能 足部解剖参数 并发症
下载PDF
距舟楔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矫形治疗成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驰 邓玲珑 +1 位作者 屈文强 祝少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195-2198,共4页
[目的]介绍成年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在过去5年中手术治疗的足舟骨坏死患者11例。其中,合并有跟骨外翻畸形10例,另外1例合并跟骨内翻畸形。对11例足舟骨坏死患者均采取距-舟-楔关节融合及跟骨截骨... [目的]介绍成年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在过去5年中手术治疗的足舟骨坏死患者11例。其中,合并有跟骨外翻畸形10例,另外1例合并跟骨内翻畸形。对11例足舟骨坏死患者均采取距-舟-楔关节融合及跟骨截骨矫形术。术中暴露足舟骨、距舟关节、舟楔关节,清除舟骨周围关节软骨和舟骨坏死骨质,将自体髂骨块填入舟骨缺损处,以空心钉及钢板螺钉固定。于足跟侧面垂直于跟骨长轴做一长约4cm斜形切口,楔形跟骨截骨,然后将跟骨远端向对侧翻转、下移,使胫骨力线和跟骨轴线重合,用加压螺钉固定截断的跟骨。[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后足部疼痛消失,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疼痛,日常工作及生活正常。AOFAS评分由术前(40.62±2.1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3.00±2.03)分。[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加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成年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畸形临床疗效满意,可改善症状,恢复足的正常排列,但此手术开展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坏死 平足 距舟楔关节融合 跟骨截骨
原文传递
跟骨截骨距舟关节融合治疗扁平足合并距舟关节炎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广超 尹刚 +2 位作者 赵永杰 杜瑞 朱晓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959-1962,共4页
[目的]评价跟骨内移截骨距舟关节融合治疗继发性扁平足合并距舟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5月本科收治的53例继发性扁平足合并距舟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20例佩... [目的]评价跟骨内移截骨距舟关节融合治疗继发性扁平足合并距舟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5月本科收治的53例继发性扁平足合并距舟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20例佩戴鞋垫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手术组3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2例出现切口皮缘坏死。平均(15.74±3.91)个月的末次随访中,手术组在VAS和AOFAS评分,以及影像学CPA、Meary角和T1MA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1例出现跟骰关节疼痛,1例出现距下关节疼痛。其余患者术后矫形满意,外观较术前明显改善,症状完全缓解。[结论]对于合并距舟关节炎并且无邻近关节骨关节炎的的继发性扁平足,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关节炎 距舟关节融合 跟骨截骨
原文传递
门形钉联合空心钉治疗复杂距骨骨折伴距舟关节脱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勇健 舒衡生 +2 位作者 赵一璇 王宏川 宫先斌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门形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伴距舟关节脱位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7例距骨骨折伴距舟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5~68岁,平均52岁;其中距骨颈骨折HawkinsⅣ型3...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门形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伴距舟关节脱位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7例距骨骨折伴距舟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5~68岁,平均52岁;其中距骨颈骨折HawkinsⅣ型3例,距骨体骨折Matti~Weber Ⅲ型4例;受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压伤1例;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2例,均为新鲜损伤,在处理合并症后,同时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为伤后1小时~7天。结果:本组7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约12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舟骨、楔骨骨质疏松,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骨质密度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皮缘坏死、骨坏死及慢性踝关节失稳出现。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 AOFAS)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优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5.7%,术后患侧与健侧肘关节ROM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空心钉联合门形钉治疗距骨骨折伴距舟关节脱位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固定牢固可靠,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伴距舟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形钉 复杂距骨骨折 距舟关节脱位
原文传递
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与距骨完全脱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桑辉 刘彬 +4 位作者 宋彦芳 王勇 刘莹 张平 张泽坤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78-2182,共5页
目的分析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及距骨完全脱位(TDT)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搜集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7例TD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中8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0~53岁,中位年龄29岁;7... 目的分析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及距骨完全脱位(TDT)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搜集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7例TD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中8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0~53岁,中位年龄29岁;7例TDT均为男性,年龄21~61岁,中位年龄43岁,对比分析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及TDT影像学特点及征象。结果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CT冠状面(踝关节正位片)显示距骨内移6例、外移3例,CT矢状面(踝关节侧位片)显示距骨后移8例,CT横断面显示距骨外展3例。根据距骨移位分为后内侧移位5例,后外侧移位3例,单纯内移1例;根据距骨旋转分为跖屈型2例,跖屈内翻型1例,背屈外展型3例,背屈外翻型2例,外翻型1例;根据伴发踝关节骨折分为伴发内踝骨折5例,伴发外踝骨折2例。7例TDT中冠状面距骨外移7例,矢状面距骨前移7例,横断面距骨外展3例。根据距骨移位均为前外侧移位;根据距骨旋转分为跖屈外翻型1例,跖屈内翻型1例,背屈外翻型1例,内翻内收型1例,外翻型1例,内收型2例;根据伴发踝关节骨折分为伴发距骨后突骨折5例,内踝骨折1例,外踝骨折2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TDT CT冠状面重组均显示踝穴空虚,呈“距骨丢失征”,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CT矢状面重组显示距骨头、距骨体明显错位、分离,呈"距骨分离征"。结论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以后内移位和后外移位多见,TDT以前外侧移位多见。距骨的旋转相对复杂,应从三个维度分析距骨移位及旋转情况,常伴有周围骨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脱位 骨折 胫距关节 距下关节
原文传递
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铖 梁晓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治疗22例Müller-Weiss病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中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评估恢复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手术切口均...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治疗22例Müller-Weiss病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中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评估恢复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个月1例出现切口皮肤湿疹,经外用药物治疗后好转。患足距舟关节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1~18周。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中足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中短期临床疗效显著,把握手术指针、矫正中足力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足舟骨坏死 距舟关节融合
下载PDF
全螺纹加压螺钉联合微型接骨板治疗单纯距舟关节炎融合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犇 林平 +1 位作者 赵驰 张弛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全螺纹加压螺钉联合微型接骨板在单纯距舟关节融合中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全螺纹加压螺钉联合微型接骨板治疗的15例距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10足),女5例(5足)。记录骨性融合时间... 目的探讨全螺纹加压螺钉联合微型接骨板在单纯距舟关节融合中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全螺纹加压螺钉联合微型接骨板治疗的15例距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10足),女5例(5足)。记录骨性融合时间,对比术前术后AOFAS、VAS评分。结果 15例患者(15足)术后随访全部骨性融合,骨性融合平均时间10.5周(8~13周)。平均AOFAS评分从术前的(30.7±7.2)分(19~42分)提高致术后的(85.3±7.1)分(55~97分);平均VAS评分由术前的(8.5±1.0)分(4~10分)改善为术后的(1.5±1.2)分(0~5分),手术前后AOFAS、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螺纹加压螺钉联合微型接骨板内固定可以为距舟关节融合提供三维坚强内固定,允许患者早期活动,提高骨性融合率,并在短期、中期随访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舟关节融合 全螺纹加压螺钉 微型接骨板
下载PDF
双侧距舟联合解剖变异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俊桦 廖立青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245,共2页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足双侧距舟联合(talonavicular coalition),标本干燥处理后,报道如下。左侧的距舟联合标本:长6.23 cm,高3.52 cm,距骨滑车—外侧突宽4.12cm,足舟骨的前面(楔舟关节)宽4.66cm。右侧的距舟联合标本:长6...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足双侧距舟联合(talonavicular coalition),标本干燥处理后,报道如下。左侧的距舟联合标本:长6.23 cm,高3.52 cm,距骨滑车—外侧突宽4.12cm,足舟骨的前面(楔舟关节)宽4.66cm。右侧的距舟联合标本:长6.94 cm,高3.09 cm,距骨滑车—外侧突宽4.20cm,足舟骨的前面宽4.6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足舟骨 距舟联合 解剖
下载PDF
距舟楔关节融合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 邹运璇 +1 位作者 朱永展 谭彩霞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患者19例,22足的术前及术后资料。患者术中在足内侧柱得到复位重建后,凿除舟骨外侧...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患者19例,22足的术前及术后资料。患者术中在足内侧柱得到复位重建后,凿除舟骨外侧部分并进行清理,取适当大小的髂骨骨块进行植骨,足背侧进行锁定钢板固定,轴向予空心螺钉固定。术前及术后的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13~57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15周(13~17周),4例严重的跟骰关节炎患者行骨赘清理手术,1例患者术后15个月时出现螺钉松脱,予内固定拆除。术后疼痛模拟评分及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结合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治疗Müller Weiss病疗效可靠,足内侧柱的复位重建对于恢复足部的解剖形态及术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舟楔关节融合 自体髂骨植骨 Müller-Weiss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