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草蜥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淑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应用 5 HT抗血清 ,以ABC(avidin biotin peroxidase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amurensis)消化道内 5 HT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5 HT阳性细胞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 应用 5 HT抗血清 ,以ABC(avidin biotin peroxidase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amurensis)消化道内 5 HT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5 HT阳性细胞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细胞分布密度呈波浪式 ,食管、胃幽门部和回肠是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 5 HT阳性细胞的形态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 ,其中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 ;广泛分布于上皮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 ,有时可见于固有膜内。因此作者认为5 HT阳性细胞具有内、外、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并且它的密度分布可能与其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蜥 5-HT细胞 消化道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产两种草蜥染色体组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姝冕 赵文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7-378,385,共3页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黑龙江省产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草蜥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均是38,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中17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为点状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黑龙江省产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草蜥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均是38,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中17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为点状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从核型特征看来,二者都为蜥蜴目较原始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蜥 白条草蜥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四种蜥蜴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枢 扬成 +1 位作者 赵文阁 刘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使用Leica Q Win软件对各类血细胞进行拍照及测量,测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4种蜥蜴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种蜥蜴的血细胞在数量与形态学特征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别,其中捷蜥蜴白细胞数量最高,红细胞数量及白细胞占血细胞的百分比均较高,红细胞短径最大;丽斑麻蜥红细胞数量较多,但白细胞数量及其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最少,红细胞长径最小,嗜酸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最大;黑龙江草蜥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红细胞长短径比值较大,嗜碱性粒细胞直径最大;胎生蜥蜴与黑龙江草蜥相似,但嗜碱性粒细胞直径较小,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与其进化地位和生态适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蜥 丽斑麻蜥 捷蜥蜴 胎生蜥蜴 血细胞
下载PDF
怀孕和断尾对雌性黑龙江草蜥体温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杜青霖 马涛 +1 位作者 赵文阁 刘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1期6-10,共5页
为了分析和比较怀孕和断尾对雌性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体温选择的影响,于2012年6月和8月,通过野外捕捉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和辽宁省宽甸县的2个黑龙江草蜥种群进行体温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温度... 为了分析和比较怀孕和断尾对雌性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体温选择的影响,于2012年6月和8月,通过野外捕捉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和辽宁省宽甸县的2个黑龙江草蜥种群进行体温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20℃),黑龙江草蜥可以自行通过热源来进行体温调节;非妊娠期,雌性黑龙江草蜥的平均体温为(32.49±0.705)℃,妊娠期时,雌性黑龙江草蜥的平均体温为(33.90±0.674)℃,即怀孕后雌性黑龙江草蜥的体温明显升高(F1,61=65.600,P<0.001)。不论在妊娠期还是在非妊娠期,黑龙江草蜥尚志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33.39±0.909)℃明显高于宽甸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32.91±1.021)℃,这说明纬度较高地区的种群,体温调节的能力较强。断尾后,宽甸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为(31.94±0.590)℃,尚志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为(31.60±1.268)℃,两个种群的平均体温差异不显著(F1,18=0.591,P>0.05),但显著低于完整尾个体的平均体温(F1,18=9.854,P<0.05),表明尾部对体温调节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蜥 断尾 怀孕 体温调节 地理变异
下载PDF
黑龙江草蜥消化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立丽 彭一良 李淑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6期71-75,共5页
为了研究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消化道内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胰多肽(PP)和P-物质(SP)5种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草蜥消化道中,SS细胞除... 为了研究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消化道内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胰多肽(PP)和P-物质(SP)5种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草蜥消化道中,SS细胞除食管部外,其余各部位均有所分布,其分布密度胃部高于肠部。GAS细胞仅见于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和空肠。Glu细胞分布于胃体、幽门和小肠,且幽门密度明显高于其他2处,PP细胞在胃体、幽门和十二指肠有分布,其中以十二指肠处的分布密度最高,SP细胞只在胃部检测到;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多呈圆形、锥体形、梭形;黑龙江草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其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有关,它们的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蜥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黑龙江草蜥体温及生理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徐骁骁 孙清琳 +1 位作者 刘鹏 赵文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7-451,共5页
本文以长白山地区的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6月在实验室进行饲养和繁殖,10月初,将成体和孵出的幼体置于恒温培养箱内进行体温测量,探讨不同恒温条件和急速升温条件对黑龙江草蜥体温和生理体温调节能力... 本文以长白山地区的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6月在实验室进行饲养和繁殖,10月初,将成体和孵出的幼体置于恒温培养箱内进行体温测量,探讨不同恒温条件和急速升温条件对黑龙江草蜥体温和生理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39℃的恒温条件下,黑龙江草蜥的体温受测量时间的影响显著,07:00时体温最低;在11~19℃的恒温条件下,黑龙江草蜥幼体体温显著高于成体体温,在21℃的恒温条件下,成体和幼体体温间无显著差异,在23~39℃的恒温条件下,幼体体温显著低于成体体温;黑龙江草蜥的体温与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成体的回归方程为y=0.72366x+7.1778,幼体的回归方程为y=0.6508x+8.8039,与等温线y=x的交点温度分别为25.97和25.21℃;当环境温度从10℃急速升高到30℃时,黑龙江草蜥体温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但升温速率逐渐降低。由此可知,黑龙江草蜥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幼体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强,使其具有较强的恒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蜥 体温 环境温度 体温调节能力 等温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