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竹内鲁迅”的生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朝辉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竹内好是日本战败后中国文学研究界的核心存在,尤以鲁迅研究著称。但翻看竹内早年(即1932-1943年间)年谱传记资料及评论文章,会发现此间他对鲁迅几乎没有关注。远不及在郁达夫、胡适、周作人、叶圣陶、谢冰莹、茅盾、巴金、林语堂等同... 竹内好是日本战败后中国文学研究界的核心存在,尤以鲁迅研究著称。但翻看竹内早年(即1932-1943年间)年谱传记资料及评论文章,会发现此间他对鲁迅几乎没有关注。远不及在郁达夫、胡适、周作人、叶圣陶、谢冰莹、茅盾、巴金、林语堂等同时代其他中国作家身上所投入的热情与精力多。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对鲁迅如此无感的竹内却在1944年10月被征召入伍时,突然以写遗书的心态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本专著《鲁迅》并一举成名。学术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竹内《鲁迅》也不可能突然生成。本文将探讨竹内关注鲁迅的起点、竹内独特的鲁迅认知过程、鲁迅走进竹内的内心世界及成为其思想和精神生成之源泉的具体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日本近代文学 中日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小田岳夫先生与中国文学
2
作者 颜淑兰(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伊藤虎丸通过对与小田岳夫交往的回忆,从小田岳夫的“人品”切人,探讨其思想与文学,尤其阐明了小田岳夫《鲁迅传》的价值,进而重新评价了竹内好的《鲁迅》。伊藤先生指出,作为日本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鲁迅传记,小田《鲁迅传》是划时代的... 伊藤虎丸通过对与小田岳夫交往的回忆,从小田岳夫的“人品”切人,探讨其思想与文学,尤其阐明了小田岳夫《鲁迅传》的价值,进而重新评价了竹内好的《鲁迅》。伊藤先生指出,作为日本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鲁迅传记,小田《鲁迅传》是划时代的,竹内《鲁迅》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相较小田提出的“‘爱国’者”鲁迅,竹内提出的“文学者”鲁迅则包含某种倒退乃至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田岳夫 《鲁迅传》 竹内好 《鲁迅》
下载PDF
日本战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饭塚容——饭塚容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若圣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饭塚容是日本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者及翻译家,2011年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目前国内有关饭塚容的访谈与研究已有数种,这些成果主要围绕其中国文学观及翻译策略展开。而本文关注的是日本战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脉... 饭塚容是日本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者及翻译家,2011年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目前国内有关饭塚容的访谈与研究已有数种,这些成果主要围绕其中国文学观及翻译策略展开。而本文关注的是日本战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脉络中的饭塚容。饭塚容是著名中国文学学者饭塚朗之子,毕业于东京都立大学,受教于竹内好的嫡传弟子及助手松井博光和饭仓照平。通过访谈可知,饭塚容一贯的学术兴趣在于发现中国文学中的外国文学影响因素,而这种学术兴趣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即饭塚广泛涉猎世界文学的家庭教育背景,以及东京都立大学中文系的自由学风。另一方面,饭塚容在近50年的学术生涯中参与了几乎所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的重大译介项目,而竹内所创的“师生一起工作”的学术训练方式为饭塚容组织这些翻译项目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由此,本访谈梳理了饭塚容的师承与他在日本战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位置与贡献,在为海外汉学研究提供知识的同时也对探索新时期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塚容 松井博光 竹内好 东京都立大学 翻译
下载PDF
竹内好的亚洲主义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歌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7,M0003,M0004,共25页
本文着重讨论竹内好关于日本亚洲主义的两个代表性文本,意在整理他回顾亚洲主义的基本思路,并从中提炼出与当下的思想课题密切相关的思考线索。这两个文本均成文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具有回应当时思想状况的明确意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本文着重讨论竹内好关于日本亚洲主义的两个代表性文本,意在整理他回顾亚洲主义的基本思路,并从中提炼出与当下的思想课题密切相关的思考线索。这两个文本均成文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具有回应当时思想状况的明确意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竹内好突破二元对立静态史观的努力,去除政治正确观念的干扰,在历史的漩涡中发现活生生的思想命题的尝试,在今天都具有相应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亚洲主义 大川周明 尾崎秀实 明治维新
原文传递
赵树理的乌托邦化乡村内部叙事与竹内好的判断——以《三里湾》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旭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共和国七十年文学体系中,赵树理文学有着独特价值,是与启蒙派相异的文学系统,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良因素。赵树理对中国乡村有着前瞻性的思考,完成了对启蒙话语的超越,形成了“乡村进化”式的文学乌托邦,在叙事上的重要表... 在共和国七十年文学体系中,赵树理文学有着独特价值,是与启蒙派相异的文学系统,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良因素。赵树理对中国乡村有着前瞻性的思考,完成了对启蒙话语的超越,形成了“乡村进化”式的文学乌托邦,在叙事上的重要表现为独一无二的乡村内部叙事视点的确立,达到了竹内好所说的对现代文学及古典文学的双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竹内好 乡村进化 超现代性 内部视点
下载PDF
竹内好鲁迅研究批判 被引量:4
6
作者 韩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52-67,共16页
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日本学者竹内好释放了对侵华战争的负疚感,并通过解散中国研究会、废刊《中国文学》等行为,表达自己对"大东亚战争"的拥护。在"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陷入绝境的现状下,竹内好将鲁迅... 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日本学者竹内好释放了对侵华战争的负疚感,并通过解散中国研究会、废刊《中国文学》等行为,表达自己对"大东亚战争"的拥护。在"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陷入绝境的现状下,竹内好将鲁迅塑造为一个回心于"无"的绝对文学者,以此来否定"哲学的结构"的西洋近代文化,建构"文学的结构"的"大东亚文化"。战后,竹内好则从作为"大东亚战争"之"意识形态翼赞"的"近代的超克"论述里,发明了反近代主义的"作为方法的亚洲"。追求东亚主体性的反近代主义的近代,既是竹内好之始终未变的思想轴心,也是其根本悖论之所在,并形成了一种反人道的文学主义的法西斯倾向。实际上,文学主义的法西斯不仅是竹内好个人的特点,而且是20世纪以来的各种激进主义的反近代性思想及其历史实践的普遍性特征,这使今日世界依然游荡着法西斯的幽灵。竹内好生发于"二战"时期的文学思想、政治思考和鲁迅研究,似乎印证了本雅明对法西斯美学的政治批判:近代社会中的"人类的异化已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它能把自身的毁灭当作放在首位的审美快感来体验。这便是法西斯求助于美学的政治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大东亚战争” 近代的超克 作为方法的亚洲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鲁迅《故乡》日译本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转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16期138-142,共5页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费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主张翻译活动或翻译批评首先应从翻译目的出发,其次是翻译的连贯性和忠实性。《故乡》是鲁迅的众多代表作之一,在日本《故乡》的译本众多。其中,竹内好的译本具有代表性的...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费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主张翻译活动或翻译批评首先应从翻译目的出发,其次是翻译的连贯性和忠实性。《故乡》是鲁迅的众多代表作之一,在日本《故乡》的译本众多。其中,竹内好的译本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其《故乡》译文一直收录于日本中学教材之中,被称为“安定教材”。而藤井省三在其译本的译者后记中指出,竹内好的鲁迅日译作品是迎合了日本读者的本土化翻译,没能充分体现鲁迅的文风和思想。该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竹内好和藤井省三两个译本的翻译目的进行了探析,其次通过译本实例对他们各自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了对比,最后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对两个译本达到的交际效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故乡》 日译 竹内好 藤井省三
下载PDF
在亚洲超越“近代”?——一个批评性的回顾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在讨论亚洲问题时,竹内好的"近代超克"(overcoming modernity)话语广受国际学界关注,论者试图从中挖掘出有助于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思想性要素。本文在分析竹内好战争认识及其所依托的语境后指出,竹内好"近代超克"话... 在讨论亚洲问题时,竹内好的"近代超克"(overcoming modernity)话语广受国际学界关注,论者试图从中挖掘出有助于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思想性要素。本文在分析竹内好战争认识及其所依托的语境后指出,竹内好"近代超克"话语具有反历史倾向,他之所以缠绵其中,乃是因为对战争责任归属表现出思想的暧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近代超克 亚洲主义 战争认识
下载PDF
竹内好“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之偏离辨析——以竹内好《鲁迅》为中心
9
作者 蔡秋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竹内好的代表作《鲁迅》传入中国之后,其专注于从鲁迅精神主体去探寻鲁迅世界的研究范式启迪了国内研究者。但其解读鲁迅的玄学倾向使其言说与鲁迅自我言说存在某种偏离。在《鲁迅》中,竹内好执着于论证鲁迅文学的唯一原点源于“绍兴会... 竹内好的代表作《鲁迅》传入中国之后,其专注于从鲁迅精神主体去探寻鲁迅世界的研究范式启迪了国内研究者。但其解读鲁迅的玄学倾向使其言说与鲁迅自我言说存在某种偏离。在《鲁迅》中,竹内好执着于论证鲁迅文学的唯一原点源于“绍兴会馆”时期抓住了“回心”,而忽视了鲁迅言说其文学产生的多因素背景;他执意用深具宗教色彩的词语来解读鲁迅,把鲁迅看成“殉教”的“文学者”,并以此来评判鲁迅作品的好坏,实际上忽视了鲁迅作品自我言说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此外,竹内好把鲁迅看成是深具“抵抗”精神的“回心型”文学者,是批判日本无“抵抗”地走全盘西化之路的参照对象,但实际上鲁迅是文化的“拿来主义”者,并非竹内好设想的那种对西方文明进行“东洋的抵抗”的人,故竹内好借助鲁迅来反思日本现代化之路的做法是需要商榷的,因为它偏离了鲁迅的自我言说;只有充分认识竹内好“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之间存在的偏离,才能更加理性地看待竹内好的鲁迅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文学者 赎罪 回心 抵抗
下载PDF
论中野重治“文学者”视角下的鲁迅观
10
作者 李光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日本无产阶级作家中野重治,一生写了14篇有关鲁迅的评论文章,在思想和创作上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中野重治始终坚持从“文学性”和“人性化”的视角去阅读鲁迅,他对鲁迅的文学性与人性的高度统一的认识,都来源于他毕生都以“文学者”的视... 日本无产阶级作家中野重治,一生写了14篇有关鲁迅的评论文章,在思想和创作上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中野重治始终坚持从“文学性”和“人性化”的视角去阅读鲁迅,他对鲁迅的文学性与人性的高度统一的认识,都来源于他毕生都以“文学者”的视角去阅读鲁迅。“文学”与“鲁迅”两者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野重治鲁迅观的基底,“中野鲁迅”不仅是了解其思想和文学观念的关键点,也是不同于日本其他鲁迅论的另类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野重治 “文学者” 鲁迅 竹内好 武田泰淳
下载PDF
从“竹内周作人”到“竹内鲁迅”——周作人与北京留学时代的竹内好
11
作者 刘婉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31,共16页
1937—1939年留学北京期间,竹内好切实体味到了"文学"在日本侵略者"政治"暴力下的无力感。与此同时,他在与周作人的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其人和思想的理解。竹内好对"政治与文学"之关系的理解,对东亚民族... 1937—1939年留学北京期间,竹内好切实体味到了"文学"在日本侵略者"政治"暴力下的无力感。与此同时,他在与周作人的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其人和思想的理解。竹内好对"政治与文学"之关系的理解,对东亚民族性、文化主体性和现代化的看法都受到了周作人影响。"竹内周作人"最终成为了通往"竹内鲁迅"的一座思想桥梁:用"鬼"和"东洋人的悲哀"联结周作人与鲁迅,反映了经历了北京时代的竹内好对东亚民族性与现代化关系的反思;小品文和"隐逸"这两个周作人思想的关键词也被竹内好吸收进自己的理论体系中,扮演了"内部否定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日后建立"回心"论的思想基点;周作人关于文学"无用之用"的看法和沉默的文化抵抗方式则被竹内好视为"文学者的态度",影响了"竹内鲁迅"中"政治与文学"间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竹内鲁迅 周作人 竹内周作人
下载PDF
竹内好的鲁迅翻译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爱文 纪旭东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竹内好解读鲁迅及其鲁迅翻译作品在日本传播甚广,影响十分深远。竹内好鲁迅作品翻译的最大特点是他是在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鲁迅观后才开始进行作品翻译的。所以,其翻译作品也明显带有"竹内鲁迅"的色彩。分析其翻译特征有助于了... 竹内好解读鲁迅及其鲁迅翻译作品在日本传播甚广,影响十分深远。竹内好鲁迅作品翻译的最大特点是他是在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鲁迅观后才开始进行作品翻译的。所以,其翻译作品也明显带有"竹内鲁迅"的色彩。分析其翻译特征有助于了解鲁迅作品在日本的传播途径,以及不同翻译风格对作品形象重塑所起的作用。为此,本文引入"异化"与"归化"的概念,通过具体分析竹内好的译文,进一步探究竹内好的翻译特征,剖析其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他对鲁迅作品的翻译,以及在翻译中的"误译"均与其独特的鲁迅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作品 归化 翻译风格
原文传递
战后初期竹内好的民族主义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超 《日本研究》 2017年第3期40-47,共8页
竹内好通过对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等思想资源的发掘,从诠释"抵抗"精神的内涵出发,将民族经由"抵抗"这一行为获得主体性视为战后日本民族主义重建的第一要务。他虽然认同近代性与普世性,但民族主义的方向问题实际... 竹内好通过对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等思想资源的发掘,从诠释"抵抗"精神的内涵出发,将民族经由"抵抗"这一行为获得主体性视为战后日本民族主义重建的第一要务。他虽然认同近代性与普世性,但民族主义的方向问题实际上被搁置下来。在"抵抗"优先的亚洲民族主义火把的照耀下,竹内好进一步洞察出日本文化无主体性的病理,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将抵抗加以前置的意志。因此,强调民族主义的行动性同时却忽视方向性这一思想盲点的出现正是竹内好自身独特的思考方式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战后 民族主义 抵抗 主体性
下载PDF
捍卫一种宪法的未来--竹内好的“宪法感觉”
14
作者 王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如何重新认识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历史重要性,是事关整个东亚乃至全球国际政治的议题。在日本思想家竹内好针对日本战后宪法的批判中,包含着他对宪法原则的独特理解:捍卫战后宪法,并不是捍卫当年拟定宪法草案的驻日盟军司令总部的意... 如何重新认识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历史重要性,是事关整个东亚乃至全球国际政治的议题。在日本思想家竹内好针对日本战后宪法的批判中,包含着他对宪法原则的独特理解:捍卫战后宪法,并不是捍卫当年拟定宪法草案的驻日盟军司令总部的意图,而是捍卫宪法的潜能和未来。竹内好的宪法观强调了对抗战后美国在日本主导的政治秩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日本宪法 宪法感觉 “作为方法的亚洲”
下载PDF
近代性、“个”的自觉及终末论:“伊藤鲁迅”的思想命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松 信誉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1期74-85,共12页
伊藤虎丸的鲁迅研究,贯彻“以鲁迅为方法”的总体研究范式,试图基于鲁迅构建一种近代接受谱系,并将这个谱系引入日本思想史。鲁迅“弃医从文”从“科学者”到“文学者”的转变,是他的“第一次文学的自觉”;小说家鲁迅的诞生意味着“终... 伊藤虎丸的鲁迅研究,贯彻“以鲁迅为方法”的总体研究范式,试图基于鲁迅构建一种近代接受谱系,并将这个谱系引入日本思想史。鲁迅“弃医从文”从“科学者”到“文学者”的转变,是他的“第一次文学的自觉”;小说家鲁迅的诞生意味着“终末论”意义上的“个”的自觉,即相对于“弃医从文”的“第二次文学的自觉”。“伊藤鲁迅”关于上述思想命题的阐述既有对竹内好、木山英雄等人观点的承续,又有基于个人思想建构与人生经历的超越,为日本鲁迅研究确立了新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虎丸 民族主义 日本鲁迅研究 竹内好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根据地
16
作者 孙歌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101,M0005,共16页
竹内好一生最为关注的人物,一位是鲁迅,一位是毛泽东。他通过研究鲁迅的认识论讨论毛泽东思想,并认为中国的历史法则通过毛泽东获得了人格化的表达。竹内好从毛泽东的政治实践中提炼出“根据地哲学”这一范畴,并形象地阐释了他从《矛盾... 竹内好一生最为关注的人物,一位是鲁迅,一位是毛泽东。他通过研究鲁迅的认识论讨论毛泽东思想,并认为中国的历史法则通过毛泽东获得了人格化的表达。竹内好从毛泽东的政治实践中提炼出“根据地哲学”这一范畴,并形象地阐释了他从《矛盾论》中解读出的关于矛盾转化的辩证法思想,从而为根据地这一物理空间赋予了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特征,将其转化为伸缩自如的主体性机制。在这样的视野里,根据地成为“价值转换之场”,它不需要在物理空间固守,却永远不会失掉其终极性。在价值转换的视野里,中国革命的实践才能与和平结合,“和平革命”才能获得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毛泽东 根据地 矛盾转化
原文传递
经由中国的比较研究:论竹内好对鲁迅的解读和武田泰淳对司马迁的解读
17
作者 石井刚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2年第3期100-115,共16页
竹内好和他的同事武田泰淳代表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两种独特理解。虽然他们都试图通过中国来反思现代日本文化,但他们在对灭绝论(武田)或末世论(竹内)的解读上却决然分道扬镳。本文通过比较竹内对鲁迅的解读和武田对司马迁的解读,试图... 竹内好和他的同事武田泰淳代表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两种独特理解。虽然他们都试图通过中国来反思现代日本文化,但他们在对灭绝论(武田)或末世论(竹内)的解读上却决然分道扬镳。本文通过比较竹内对鲁迅的解读和武田对司马迁的解读,试图找出这两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对待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态度上的差异,并阐明他们对两国文化-政治关系的不同表述。武田把中日关系比作汉匈关系,归结起来是一种即便在历史上不可复制也可谓命中注定的关系,而竹内和他笔下的《鲁迅》则坚决认为前者为一种非关系型的关系,一种超出预期的关系,一种强烈意义上的末世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武田泰淳 鲁迅 司马迁
下载PDF
将他人理解为他人:丸山真男与竹内好观点对话及当代阐释
18
作者 建部良平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2年第3期116-135,共20页
本文试图通过将战后日本著名知识分子丸山真男的观点与日本另一位杰出战后知识分子竹内好的观点进行对话,来寻求对丸山真男进行当代解读的可能性。在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种种非理性之后,丸山开始明确思考战后局势下政治的本质。... 本文试图通过将战后日本著名知识分子丸山真男的观点与日本另一位杰出战后知识分子竹内好的观点进行对话,来寻求对丸山真男进行当代解读的可能性。在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种种非理性之后,丸山开始明确思考战后局势下政治的本质。以他在1961年的文章《当代世界的政治与人》一文中所倡导的“将他人理解为他人”为例,他的关注点向来和自我与他人、“内部”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有关。然而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竹内好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丸山是面向他人的,而竹内则着眼于自我的内在本质。笔者以丸山的理念为出发点,同时指出竹内认为自我是开放的或毫无防御的观点对于实现“将他人理解为他人”这一目标而言至关重要。通过讨论这两位知识分子的观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温和主体”的政治理念,并与丸山的“强权主体”概念形成对比。笔者认为,考察“温和主体”是充分发掘丸山思想潜力的必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山真男 竹内好 鲁迅 福泽谕吉 主体
下载PDF
“文学者鲁迅”乃第一要义——竹内好《鲁迅》的独特阐释
19
作者 蔡秋培 杜冰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70-75,共6页
竹内好《鲁迅》是日本研究鲁迅的真正起点,它以抽象难懂和观点独特著称,要正确把握它须深入竹内好论述鲁迅的内在逻辑。在《鲁迅》中,竹内好始终在立场上把鲁迅的文学看作是类似于宗教的原罪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他阐释鲁迅的目标始终着眼... 竹内好《鲁迅》是日本研究鲁迅的真正起点,它以抽象难懂和观点独特著称,要正确把握它须深入竹内好论述鲁迅的内在逻辑。在《鲁迅》中,竹内好始终在立场上把鲁迅的文学看作是类似于宗教的原罪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他阐释鲁迅的目标始终着眼于第一要义的“文学者鲁迅”。在他眼中,鲁迅正是参透了绝望、革命与政治的本质,才形成“文学者鲁迅”,而“文学者鲁迅”不仅是“启蒙者者鲁迅”得以生成的根基,而且是评判鲁迅传记及作品好坏的依据。竹内好《鲁迅》的独特阐释破除了人们对“启蒙者鲁迅”的执迷,为理解鲁迅打开了另一扇门,应成为反思鲁迅研究的重要参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文学者 启蒙者 文学自觉
下载PDF
一种新的长篇小说的写法——竹内好“作为方法的亚洲”视野下的赵树理小说研究
20
作者 张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101,共8页
文章从日本学者竹内好截然不同于中国五四新文艺批评的赵树理长篇小说评价出发,就其人物形象塑造及小说结构两方面,详细探讨了竹内好认为赵树理文学的"新颖性":即以"中世纪"为媒介,坚持其深刻的现实主义,从而实现对... 文章从日本学者竹内好截然不同于中国五四新文艺批评的赵树理长篇小说评价出发,就其人物形象塑造及小说结构两方面,详细探讨了竹内好认为赵树理文学的"新颖性":即以"中世纪"为媒介,坚持其深刻的现实主义,从而实现对"现代文学"和"人民文学"的双重超越。竹内好试图借助赵树理文学异质的现代性,重建战后日本国民文学,拯救日本民族意识。这是其"作为方法的亚洲"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能在思想方式和方法论上提供全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竹内好 现代文学 人民文学 “作为方法的亚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