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网络新媒体在台湾政治传播中的运用——以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子鹏 岳虹 李运猛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7,共9页
新媒体逐渐成为台湾民众获取资讯、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改变了蓝绿政治势力的话语结构,助推了公民社会崛起。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中,新媒体为政治传播提供了理想的民意和信息资源,成为分析选民情绪、争取选民支持的有力工具。柯文哲和连... 新媒体逐渐成为台湾民众获取资讯、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改变了蓝绿政治势力的话语结构,助推了公民社会崛起。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中,新媒体为政治传播提供了理想的民意和信息资源,成为分析选民情绪、争取选民支持的有力工具。柯文哲和连胜文对新媒体应用的深度和精度不同,直接影响年轻族群的投票意向。柯文哲通过网络主导选战,打破以往由特殊群体即政党、政治人物和新闻媒介发起和控制的政治传播旧格局,形成了以草根网民为主体,以社交网络为平台,以政党、政治人物为焦点的政治传播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政治传播 台湾选举 柯文哲
下载PDF
2020年民进党“总统”选举文宣策略评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翁明源 陈先才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2,共8页
文宣策略是选举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进党以擅长文宣策略著称。本文将文宣策略划分为内容、媒介和技巧三个方面,通过检视民进党在2020年选举中的文宣策略,发现民进党在内容方面以挑起社会对立为主轴,在媒介方面以垄断传播渠道为目的,... 文宣策略是选举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进党以擅长文宣策略著称。本文将文宣策略划分为内容、媒介和技巧三个方面,通过检视民进党在2020年选举中的文宣策略,发现民进党在内容方面以挑起社会对立为主轴,在媒介方面以垄断传播渠道为目的,而在传播技巧上则以负面攻击为表现;呈现出本土性、流行性和攻击性的特点。文宣策略在此次选举中帮助民进党实现了大胜,关键在于其以感性诉求煽动民众情绪,控制了民众信息获取的渠道,严重误导选民取向。但这种竞选的策略也对台湾的政党政治、选举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选举 民进党 选举策略 文宣策略
原文传递
美国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分析: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继朝 叶晓迪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3,共12页
美国总统选举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如何形塑一段时期内的两岸关系走向,是本文试图探讨的核心问题。对于此问题,既有研究从美国与台湾地区各自的视角切入,形成了美国选举对台政策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台... 美国总统选举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如何形塑一段时期内的两岸关系走向,是本文试图探讨的核心问题。对于此问题,既有研究从美国与台湾地区各自的视角切入,形成了美国选举对台政策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台湾地区选举对"美国对台政策选择"和"台湾当局两岸政策选择"的影响四个解释视角。然而,既有研究的视角大都仅聚焦于单方内部选举对两岸关系的冲击,却忽略了美国与台湾地区同一选举周期所产生的联动效应。考虑到美台两地的选举周期具有一致性,这种联动效应对理解两岸关系的走向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在修正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以中国的持续崛起为前置性变量,以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政治精英共识和社会共识的一致/分裂为自变量,构建一个能够连接美台领导人选举的分析框架。同时,为了展现其中的联动效应,本文还援引了2016年的美台领导人选举作为"解释性案例",用以验证本文分析框架的运作逻辑。最后,结论部分基于分析框架对美台2020年选举周期做了四种组合的预测,并辨析它们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选举 台湾地区选举 两岸关系 新古典现实主义
下载PDF
近2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华 《台湾研究》 2015年第3期44-52,共9页
寻求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最大化、台美特殊关系以及台湾社会浓厚的"亲美情结",是美国介入台湾"总统选举"("大选")的重要因素。自1996年以来,美国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插手台湾"大选",展现了... 寻求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最大化、台美特殊关系以及台湾社会浓厚的"亲美情结",是美国介入台湾"总统选举"("大选")的重要因素。自1996年以来,美国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插手台湾"大选",展现了强大影响力,甚至影响其最终选举结果。2014年年底"九合一"选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重返执政的可能性上升,引起美国高度重视。曾对2012年台湾"大选""马胜蔡败"发挥关键作用的美国,在2016年台湾"大选"中又将扮演何种角色,值得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选举 美国因素 “亚太再平衡”战略
原文传递
从候选人评价初探2024年台湾地区“大选”
5
作者 陈陆辉 杨贵 《台湾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研究运用民意调查资料,描述台湾地区民众对于目前三位参选人的好恶程度,分析不同背景民众对三位候选人喜好的差异,以此为起点初探2024年台湾地区“大选”的可能走向。本研究有两点主要发现。首先,针对赖清德、柯文哲与侯友宜三位候选... 本研究运用民意调查资料,描述台湾地区民众对于目前三位参选人的好恶程度,分析不同背景民众对三位候选人喜好的差异,以此为起点初探2024年台湾地区“大选”的可能走向。本研究有两点主要发现。首先,针对赖清德、柯文哲与侯友宜三位候选人的好恶程度进行调查,民众在0到10分的好恶度中对赖清德为6.16、柯文哲为5.32而侯友宜为6.26。进一步比较民众对于赖清德与侯友宜的喜好度差异时发现:约有42%的民众较喜欢侯友宜、26%没有差异,另有约三分之一喜欢赖清德。不过,纳入柯文哲之后,发现约有27%的民众最喜欢赖清德、16%最喜欢柯文哲、24%最喜欢侯友宜、另有五分之一游移在三位候选人之间,12%对三位候选人无特别属意。其次,相较全体民众而言,赖清德吸引较多60岁以上、国初中、小学或高中职教育程度、职业为农林渔牧、居住地在高屏澎或云嘉南、政党偏好泛绿、统“独”立场为倾向独立以及具备台湾地区人认同者。柯文哲则吸引较多40岁以下、教育程度为大学以上、本省客家、学生、居住在桃竹苗、民众党认同者以及具有中国人/台湾地区人双重认同者。相对而言,侯友宜则吸引较多60岁以上、高中职或专科教育程度、中国内地各省、军公教人员、居住在新北基隆与大台北都会区、泛蓝认同者、倾向统一、与中国人认同者以及双重认同者的支持。展望2024年“大选”,三位候选人之间的合纵连横以及选民的投票策略,将是决定最后选举结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选人 情感温度计 策略投票 台湾地区选举
原文传递
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研究——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静 连子强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6,共9页
在一个以信息和媒体逻辑为主导的"媒介化时代",社会各领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媒介化的动态发展中。从戒严时期的"政治侍从"到"解严"后的政媒共生与政媒角力,再到当下围绕媒体逻辑运作的媒介化政治景观,与... 在一个以信息和媒体逻辑为主导的"媒介化时代",社会各领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媒介化的动态发展中。从戒严时期的"政治侍从"到"解严"后的政媒共生与政媒角力,再到当下围绕媒体逻辑运作的媒介化政治景观,与日俱增的媒介影响力一步步影响和塑造着当今的台湾地区选举政治。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的媒介化过程。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通过剖析不同时间节点和社会文化条件下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过程,将获得审视台湾媒介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选举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全新视野,以更好地解释当下台湾选举政治的诸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选举 媒介化理论 社会建构 元过程 特征
下载PDF
“网军”、“名嘴”与台湾选举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裕峯 《台湾研究》 2015年第2期27-36,共10页
本文以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台北市市长选举为例,以文献分析与文本分析法,从世代、媒介与政治三种视角尝试探究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名嘴"与网络动员中的"网军"对选举活动中政治参与的影响。... 本文以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台北市市长选举为例,以文献分析与文本分析法,从世代、媒介与政治三种视角尝试探究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名嘴"与网络动员中的"网军"对选举活动中政治参与的影响。发现:一、媒介使用行为可以划分世代,电视与互联网是影响本次选举的关键媒介;二、"名嘴"与"网军"透过议题设定中介民意;三、"名嘴"与"网军"建构的议题具有相似性;四、年轻世代创造出候选人透过社交网站互动与公共议题经由网络媒介发声的参政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军 名嘴 选举 柯文哲 连胜文
原文传递
解读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与台湾选举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裕峯 《台湾研究》 2014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先分析台湾地区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产制过程与主持人的关系,以深度访谈法访谈13位主持人后归纳出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三个特点。再根据上述特点讨论与分析新闻性谈话节目对台湾选举的影响,指出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与选举的五点交互影... 本文先分析台湾地区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产制过程与主持人的关系,以深度访谈法访谈13位主持人后归纳出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三个特点。再根据上述特点讨论与分析新闻性谈话节目对台湾选举的影响,指出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与选举的五点交互影响关联:第一,收视率影响主持人职业生涯;第二,主持人影响节目议题;第三,节目议题影响社会认知;第四,社会认知影响政党政治;第五,政党渗透影响电视媒介生态,在此五点循环交互作用下,使得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与台湾选举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话节目 台湾选举 主持人
原文传递
台湾村(里)长的基本样态——从2014年、2018年的选举统计数据看
9
作者 唐鸣 杨婷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8-23,共6页
村(里)长是台湾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公务人员。从2014年和2018年两次选举统计数据看,台湾村(里)长的基本样态为:男多女少,男性占八成以上,女性不到二成;台南出生者较多,不少台南出生者在其他县市担任职务;中老年多,年轻人少,年过半百者... 村(里)长是台湾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公务人员。从2014年和2018年两次选举统计数据看,台湾村(里)长的基本样态为:男多女少,男性占八成以上,女性不到二成;台南出生者较多,不少台南出生者在其他县市担任职务;中老年多,年轻人少,年过半百者占八成以上,39岁以下者只有百分之三点几;学历低的多,学历高的少,其总体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台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水平;老面孔多,新面孔少,七成以上为连选连任者;大多数“素面朝天”,少部分披党籍外衣,无党籍或不公开标榜自己所属政党者的比率在七成(2014年)、八成(2018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基层治理 村(里)长 选举
下载PDF
台湾地区选举后群众运动的攻防策略
10
作者 林劭彦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98-101,共4页
以 2004年台湾岛内由于选举而引发的大规模群众抗议活动为样本, 总结和分析泛蓝泛绿双方的主要攻防策略, 并在此基础上, 就运动的手段和策略等问题, 对群众运动的组织提出某些规范性意见。
关键词 台湾地区选举 群众运动 攻防策略
下载PDF
台湾"320选举"后的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走向分析
11
作者 冯剑辉 《黄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0-22,共3页
陈水扁在台湾320选举中获胜后,岛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进党全面掌控台湾政局。国民党面临势力萎缩和内部分裂的严峻考验。台独势力的猖獗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严重消极影响,但遏制台独的大环境没有变,"政治更冷,经济... 陈水扁在台湾320选举中获胜后,岛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进党全面掌控台湾政局。国民党面临势力萎缩和内部分裂的严峻考验。台独势力的猖獗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严重消极影响,但遏制台独的大环境没有变,"政治更冷,经济更热",将成为今后两岸关系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选举 岛内政局 两岸关系
下载PDF
催票率:一个分析台湾地区选举的新概念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贞威 谭馨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41-58,共18页
催票率的计算方式为所得票数除以选举人数,代表政党或候选人从全体合格选民中动员和获得选票的能力。在能够有效说明选举结果胜负的基础上,催票率还具备受外部因素干扰小、所代表的选民范围更广等优势,在功能上能真实反映政党政治实力... 催票率的计算方式为所得票数除以选举人数,代表政党或候选人从全体合格选民中动员和获得选票的能力。在能够有效说明选举结果胜负的基础上,催票率还具备受外部因素干扰小、所代表的选民范围更广等优势,在功能上能真实反映政党政治实力的消长和民意基础的变化。催票率概念的应用旨在作为一种理论补充以弥补得票率在选举分析中的缺陷和不足,更科学全面地观察台湾地区的选举活动和政党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大选” “九合一”选举 催票率 得票率
下载PDF
政治营销学视角下柯文哲的竞选策略研究
13
作者 翁明源 《台湾研究》 2024年第2期46-56,共11页
政治营销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行为尤其是竞选行为的成熟学科,常常被用来解释或观察竞选行为。本文通过政治营销学的视角观察柯文哲在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竞选策略,发现柯文哲以中间选民为主要争取对象,将自己打造成“清廉、勤政、... 政治营销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行为尤其是竞选行为的成熟学科,常常被用来解释或观察竞选行为。本文通过政治营销学的视角观察柯文哲在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竞选策略,发现柯文哲以中间选民为主要争取对象,将自己打造成“清廉、勤政、爱民、爱乡土”的形象,提出“相信美好台湾把‘国家’还给你”的竞选主轴。在竞选策略上,通过网络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引导舆论走向来展现自己的形象与政策;通过巩固基本盘,争取游离选民和分化对手阵营来扩大选票支持。在选举过程中,根据民意的变化、与竞争对手的攻防和选举环境的变化来动态调整竞选策略。最终以369万票的成绩,奠定了民众党第三党地位,成为影响台湾地区政治的关键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文哲 政治营销学 竞选策略 “总统”选举
原文传递
两岸经贸评估对台湾选民投票抉择的影响:2008-2016年台湾地区“大选”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光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8,共9页
台湾经济与两岸贸易关系紧密,故讨论台湾选民投票行为的经济因素,应考量两岸经贸交流。本文分析2008-2016年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发现选民的两岸经贸评估均对其投票抉择产生显著影响,相较于中性认知者,肯定两岸经贸之经济效益者倾向... 台湾经济与两岸贸易关系紧密,故讨论台湾选民投票行为的经济因素,应考量两岸经贸交流。本文分析2008-2016年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发现选民的两岸经贸评估均对其投票抉择产生显著影响,相较于中性认知者,肯定两岸经贸之经济效益者倾向投票给国民党候选人,否定者倾向支持民进党。通过比较两岸经贸评估在三次选举中的差异,发现其影响力基本维持稳定,从侧面证实两岸经贸议题在台湾"大选"中的关键性地位。同时,两岸经贸评估对投票抉择的影响受到政党认同制约,就无政党认同选民而言,对两岸经贸的利弊判断足以转变其投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经贸 台湾地区“大选” 投票抉择 政党认同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下载PDF
香港《明报》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报道的框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晖 黄瑚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5,共9页
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性事件,内地、香港及台湾的新闻媒体对此均高度关注。本文采用框架分析方法,并结合批判性话语分析,对香港《明报》这一阶段的报道进行研究,发现市场化的《明报》在报道台湾"大选"时... 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性事件,内地、香港及台湾的新闻媒体对此均高度关注。本文采用框架分析方法,并结合批判性话语分析,对香港《明报》这一阶段的报道进行研究,发现市场化的《明报》在报道台湾"大选"时注重客观性和均衡性,全面反映出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程;尽管其用各种框架选择和建构的方式来模糊倾向性,《明报》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及立场还是从其新闻框架中隐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报》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框架分析
下载PDF
台湾民进党败选原因及其启示
16
作者 徐瑞彬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14-15,64,共3页
台湾民进党在2008年的总统、立法大选中惨败,政权又重新回到长期执政的国民党手中。民进党失利的原因主要包括它在台湾政治中的反对党角色和它并没有履行削弱腐败、保持经济福利的竞选承诺,尤其是民进党一直追求台湾独立的政策是其败选... 台湾民进党在2008年的总统、立法大选中惨败,政权又重新回到长期执政的国民党手中。民进党失利的原因主要包括它在台湾政治中的反对党角色和它并没有履行削弱腐败、保持经济福利的竞选承诺,尤其是民进党一直追求台湾独立的政策是其败选的重要原因,因此,一个政党若要在台湾获得执政地位,必须要有效应对岛民的经济福利诉求,更重要的是它的政策必须能够保持台海地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水扁 民进党 马英九 国民党 台湾地区 台湾大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