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小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4,共8页
太平天国时期,在清廷动员下徽州团练应时兴起,其具体组织十分严密,办团之法很有特点。徽州团练的兴办得到了宗族和绅士的大力支持,且在徽州战局中积极协助官军,甚至独当一面,给太平军活动造成了极大钳制。徽州团练也给徽州社会造成了恶... 太平天国时期,在清廷动员下徽州团练应时兴起,其具体组织十分严密,办团之法很有特点。徽州团练的兴办得到了宗族和绅士的大力支持,且在徽州战局中积极协助官军,甚至独当一面,给太平军活动造成了极大钳制。徽州团练也给徽州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徽州 团练
下载PDF
太平天国妇女自由问题之民俗释论——兼论妇女自由不能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之论据 被引量:9
2
作者 廖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7,共7页
尽管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仍然是封建妇女政策,妇女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但由于文化、习俗及战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妇女在生产劳动、恋爱婚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女性美以及宗教活动等方面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自由精神。太平天国妇... 尽管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仍然是封建妇女政策,妇女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但由于文化、习俗及战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妇女在生产劳动、恋爱婚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女性美以及宗教活动等方面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自由精神。太平天国妇女的自由风尚,主要源于广西客家和壮族妇女的习俗以及宗教等因素,并不是由于太平天国采取了解放妇女的主观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妇女 民俗
下载PDF
太平天国娼妓问题探析——兼论禁娼不能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之论据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虽然太平天国是严禁娼妓行为的 ,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 ,太平天国统治区还存在大量私娼 ,在太平天国政权和军队中也残留有封建社会的家妓和官妓遗风。因此 ,太平天国娼妓“完全禁绝”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关键词 娼妓问题 太平天国 妇女解放 论据 家妓 官妓 私妓 娼妓制度
下载PDF
《天朝田亩制度》“田政”考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明前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62,共8页
《天朝田亩制度》对历代典章制度借鉴颇多。其“田政”部分,对北魏、初唐均田制有所借鉴。《制度》要求平分土地和建立公平地方行政的要求,因为立法者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即土地问题,而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制度》既然来自立... 《天朝田亩制度》对历代典章制度借鉴颇多。其“田政”部分,对北魏、初唐均田制有所借鉴。《制度》要求平分土地和建立公平地方行政的要求,因为立法者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即土地问题,而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制度》既然来自立法者经验范围,其所借鉴古代典章制度又已经行之有效,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分析亦十分准确,因此不该被视为是“反动性”的。《制度》未能实施,与太平天国政治的客家渊源相关。太平天圆政权的贡役制性质,使之无法满足《制度》之平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 “田政” 均田制 “反动性”说
下载PDF
《天朝田亩制度》的版本与史学流变
5
作者 何鑫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9,共11页
作为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重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点关注,但因战乱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该文献无缘在国内得见。其原文最终自海外大英博物馆等地寻回后才得以重见天日,在这一过程中,程演生、萧一山等人做出了重... 作为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重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点关注,但因战乱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该文献无缘在国内得见。其原文最终自海外大英博物馆等地寻回后才得以重见天日,在这一过程中,程演生、萧一山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史家对太平天国的立场有褒有贬,也有采用唯物史观对其进行研究的著述。《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公有制和有田同耕等内容通常被赋予“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色彩,或与传统的“大同”理想相联系,获得了诸多肯定。至于其究竟实施与否、可行性如何、于太平天国诸制度中地位如何等问题,则因人而异地产生了多种解读与评价。民国时期史学界对《天朝田亩制度》的高度关注不仅是当时太平天国史研究发展的写照,而且为该制度此后的史学书写奠定了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 版本 史学形象
下载PDF
地方志所见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小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8-83,共6页
太平天国时期,在清廷积极倡办下徽州团练应时而兴。徽州团练的兴办得到了宗族和绅商在组织与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城乡设局"、"绅士统领"、"设防预警"、"相互协助"、"经费自筹&qu... 太平天国时期,在清廷积极倡办下徽州团练应时而兴。徽州团练的兴办得到了宗族和绅商在组织与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城乡设局"、"绅士统领"、"设防预警"、"相互协助"、"经费自筹"等地方办团特点。徽州团练在守卫乡闾中积极协助官军,甚至独当一面,钳制了太平军在徽州地区的活动,实现了清廷倡办团练之目的。太平军与徽州宗族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和敌对,无疑是导致其在徽州战局不顺且受到致命钳制的一个重要缘故。毋容忽视的是,徽州团练的兴办给徽州地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时期 徽州 团练
下载PDF
太平天国何以兴起——基于洪秀全早期思想的新考察
7
作者 刘晨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9,共16页
太平天国文献所记1837年洪秀全“丁酉异梦”的内容掺入了新形势下洪秀全本人及太平天国对之前梦境的重新解释,脱离了原始情况,且各种文献之间有着互相印证神性的意义。“诏明”于1848年冬的《太平天日》是一部完整的宗教神话,同时是一... 太平天国文献所记1837年洪秀全“丁酉异梦”的内容掺入了新形势下洪秀全本人及太平天国对之前梦境的重新解释,脱离了原始情况,且各种文献之间有着互相印证神性的意义。“诏明”于1848年冬的《太平天日》是一部完整的宗教神话,同时是一篇反清宣言,结合其他史料,说明至此时洪秀全等人才正式立意反清。屡试不第、广西传教受挫、广州入教受洗被拒等经历使洪秀全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情绪,紫荆山拜上帝组织的发展则对他自认受命下凡、斩邪留正的理想给予了鼓励,1847年夏二次入桂后,洪秀全的主观认识有了明显变化。现存文献所反映洪秀全思想转变与反清思想确立的时间点恰好与广西局势的崩溃相吻合,从侧面说明激剧恶化的社会生态驱策洪秀全最终走上反清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洪秀全 拜上帝思想
原文传递
试论太平天国文化与教育改革的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志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太平天国在其长达 14年之久的革命斗争过程中 ,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猛烈的冲击 ,而且在文化和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太平天国文化与教育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 ,太平天国顺应历史发展潮... 太平天国在其长达 14年之久的革命斗争过程中 ,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猛烈的冲击 ,而且在文化和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太平天国文化与教育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 ,太平天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反映广大农民的利益和愿望 ,其文化与教育改革既继承了传统 ,又有所创新 ,更体现了进步的平等思想 ;另一方面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太平天国的文化与教育改革又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并带有很大的落后性和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文化 教育 改革 特点 平等性 宗教性 创造性 落后性
下载PDF
论清廷与湘军集团的筹建长江水师之争 被引量:6
9
作者 邱涛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4期97-107,共11页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廷企图控制包括湘军水师在内的水师力量,决定建立长江水师。为争夺长江水师的控制权,清廷与湘军集团围绕水师统帅人员的调配任用、饷需和船炮军械的购置管理诸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清廷虽在争夺中占据上风,但...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廷企图控制包括湘军水师在内的水师力量,决定建立长江水师。为争夺长江水师的控制权,清廷与湘军集团围绕水师统帅人员的调配任用、饷需和船炮军械的购置管理诸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清廷虽在争夺中占据上风,但长江水师采用经制的绿营体制,使其在晚清腐化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迅速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师 清廷 湘军 曾国藩 太平天国
原文传递
历史迭转中“同治中兴”诗歌的众声与别调
10
作者 孙启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咸同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变局迫使士人乱极思治、危世图存。以治世为理想的士人援引历代治乱之道,属望中兴。诗人的中兴书写,以同治改元与同治三四年间江南克复两度达到高潮,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寓意:前一节点的中兴书写重在激励,以稳民... 咸同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变局迫使士人乱极思治、危世图存。以治世为理想的士人援引历代治乱之道,属望中兴。诗人的中兴书写,以同治改元与同治三四年间江南克复两度达到高潮,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寓意:前一节点的中兴书写重在激励,以稳民心;后一节点重在歌咏,以庆中兴。在书写中兴之局时,亦有诗人创作了一些针砭现实之作,这构成了中兴诗歌写作中的别调。这些别调之音在咸同、光绪的迭代中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倾向,前一时期侧重于中兴之局的名不副实,而后一时期倾向于通过回忆中兴之局针砭现实。诗人对同治中兴的书写,不管是众声还是别调,都是现实境况的一体两面,既展现了诗人于变局下的盛世夙愿,亦体现了他们藉作品讽谕现实的济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 咸同时期 太平天国 别调
下载PDF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的多元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明前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90,共6页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共同熏陶的产物。太平天国发源于广西客家山区,为太平天国政治文化刻上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心态的烙印。
关键词 太平天国 中国传统文化 基督教文化 客家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士绅阶层流向辨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德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9,共5页
太平天国占领江南后,江南士绅群体迅速分化,并根据各自所处的环境,开始寻觅新的政治生活空间。其主要流向为:一是重拾经世法宝,举旗卫道;二是亡命上海等地,策划"借师助剿";三是组织团练抗拒太平军;四是进入天国政权系统。在... 太平天国占领江南后,江南士绅群体迅速分化,并根据各自所处的环境,开始寻觅新的政治生活空间。其主要流向为:一是重拾经世法宝,举旗卫道;二是亡命上海等地,策划"借师助剿";三是组织团练抗拒太平军;四是进入天国政权系统。在太平天国政权中,因心态各异,士人又可分为献身型、温饱型、逍遥型、隐士型、谋私型、破坏型等,表现出与天国互动的程度性差异,并进而对太平天国的生存产生相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士群体 卫道 互动
下载PDF
民众心理需求与太平天国的兴亡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117,共10页
以往对太平天国兴亡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阶级根源、经济根源、思想根源、民族根源乃至灾荒、人口和气候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遵循自上而下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很少将考察的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民众身上。但是“战争的伟力之... 以往对太平天国兴亡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阶级根源、经济根源、思想根源、民族根源乃至灾荒、人口和气候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遵循自上而下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很少将考察的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民众身上。但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如果自下而上换位思考,民众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关系到太平天国兴亡最重要的原因。按照心理学需求动因理论,民众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相爱需求无疑直接构成太平天国兴亡的最原始、最强有力的心理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归属相爱需求 太平天国
下载PDF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是邪教吗?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蕴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不是邪教。这是因为 :1.邪教崇拜的多为现世的活人 ,而上帝教是引进的基督教 ,崇拜的中心是上帝 ;2 .邪教一般只关心本人、本教的利益 ,而上帝教则是一个关心大众命运的宗教 ;3 .邪教具有反人类的特征 ,而上帝教从来没...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不是邪教。这是因为 :1.邪教崇拜的多为现世的活人 ,而上帝教是引进的基督教 ,崇拜的中心是上帝 ;2 .邪教一般只关心本人、本教的利益 ,而上帝教则是一个关心大众命运的宗教 ;3 .邪教具有反人类的特征 ,而上帝教从来没有让信徒危害自己的生命 ,太平天国努力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平等祥和幸福的人间天堂 ;4.邪教极端强调本教利益及个人利益 ,为此不惜抛弃人伦亲情 ,而上帝教则遵从人类既定的人伦常理 ;5 .邪教鼓动信徒不惜牺牲今生的生命去换得所谓来世的幸福 ,而上帝教则正确地处理了现世与来世的关系。否定太平天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上帝教 邪教 正教 性质 历史评价 宗教
下载PDF
近代中国废娼思想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文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59-663,共5页
娼妓制度的存废是衡量妇女解放程度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志之一。近代意义上的废娼思想产生于 2 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 ,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并形成了颇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在这一思想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太平天国时期的废娼运动 。
关键词 废娼 太平天国时期 20世纪初 五四时期
下载PDF
太平天国政治的“儒家化”轨迹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明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50,共8页
太平天国激进的文化政策,极大疏远了他们与恪守儒教精神的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但在太平天国政治史上,其实隐存着一条儒家化倾向的政治轨迹。这一"儒家化"政治轨迹,起始于杨秀清的"儒家化"思路,成熟于李秀成地方建... 太平天国激进的文化政策,极大疏远了他们与恪守儒教精神的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但在太平天国政治史上,其实隐存着一条儒家化倾向的政治轨迹。这一"儒家化"政治轨迹,起始于杨秀清的"儒家化"思路,成熟于李秀成地方建设的新思维,而只有到钟良相的"濮院仁政",才真正实现了儒家理想的"仁政"。太平天国政治的儒家化轨迹,不仅是一条世俗化道路,也是一条理性的、良性的政治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儒家化 杨秀清 李秀成 钟良相
下载PDF
论杨秀清“僭主政治”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明前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年第1期20-26,45,共8页
1856年“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表现为杨秀清的僭主政治。杨秀清僭主政治肇始于1848年杨秀清、萧朝贵借天父天兄下凡染指拜上帝会最高权力。杨秀清实现其僭主政治,依靠的是他代天父下凡传言的权力,以及他本人超凡的领袖素质。... 1856年“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表现为杨秀清的僭主政治。杨秀清僭主政治肇始于1848年杨秀清、萧朝贵借天父天兄下凡染指拜上帝会最高权力。杨秀清实现其僭主政治,依靠的是他代天父下凡传言的权力,以及他本人超凡的领袖素质。然而杨秀清僭主政治始终埋藏着深刻的危机隐患,最终被颠覆于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遗憾地用这种最不明智、代价最惨重的方式解决了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实现了由二元化结构向一元化结构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权力结构 杨秀清僭主政治 杨秀清 洪秀全 二元化结构 一元化结构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恐慌——兼谈太平军恐怖形象之成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晨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41,共11页
太平天国时期,一场遍及江南、造成大量人口损失的社会恐慌风潮迅猛蔓延。民众迁徙避乱和自杀殉难是战时社会恐怖的两个重要表征,而战争、灾荒瘟疫和生产破坏等所致物价飞涨是社会恐慌的共同诱因。究其根源,还在于民众对太平军恐怖形象... 太平天国时期,一场遍及江南、造成大量人口损失的社会恐慌风潮迅猛蔓延。民众迁徙避乱和自杀殉难是战时社会恐怖的两个重要表征,而战争、灾荒瘟疫和生产破坏等所致物价飞涨是社会恐慌的共同诱因。究其根源,还在于民众对太平军恐怖形象的巨大恐慌。民众对太平军的恐惧,既有先天立场和观念的排拒,也有在政治宣传、时人传述、匪盗栽赃、谶语谣言和太平天国社会战略弊端等多项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后天观念和利益对立,同时也存在求生求安和从众的心态。需要强调的是,既然社会恐慌和太平军恐怖形象的形成并非只是太平军主观作为所致,那么在区分咸同兵燹之责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太平军一身,除战争、灾疫等客观环境外,还应看到交战主体的其他方面,如清军、团练、外国雇佣军和土匪等的害民之举,这一点在评判太平天国功过是非时自须正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社会恐慌 太平军 恐怖形象 江南
下载PDF
太平天国早期萧朝贵与杨秀清关系考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晨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2,共8页
"天兄"代言人萧朝贵与"天父"代言人杨秀清之间并非纯粹的同盟、挚友,两人在合作共事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矛盾。在太平天国的孕育期,"天兄"曾通过揽权、培植私党、代理首辅,试图创造超越"天父&qu... "天兄"代言人萧朝贵与"天父"代言人杨秀清之间并非纯粹的同盟、挚友,两人在合作共事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矛盾。在太平天国的孕育期,"天兄"曾通过揽权、培植私党、代理首辅,试图创造超越"天父"权威的神话。在金田团营的关键时刻,萧朝贵还利用直接命令、诋毁中伤、孤立压制等手段欲使病重的杨秀清脱离上帝会的权力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天兄"(萧朝贵)与"天父"(杨秀清)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手、仇敌,两者微妙的政治、宗教关系以及太平天国生存的主客观环境,都决定了萧朝贵的"夺权"仅是一股无法逾越地表的政治暗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朝贵 杨秀清 天兄 天父 太平天国
下载PDF
关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剑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67,共7页
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几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洪秀全早期的宗教宣传和活动并非“纯粹的宗教宣传”,而是具有政治意义和策略价值;农民领袖平均、公有思想作为一种鼓舞农民斗志的理想无可厚非,洪秀全等所实施的现行政策与公有制理想是... 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几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洪秀全早期的宗教宣传和活动并非“纯粹的宗教宣传”,而是具有政治意义和策略价值;农民领袖平均、公有思想作为一种鼓舞农民斗志的理想无可厚非,洪秀全等所实施的现行政策与公有制理想是有距离的,他们已注意到切合实际问题,所采取的实际政策是灵活的;由平均、公有思想转到仿行资本主义思想是一种进步,这种转变不是“脱离实际”的,而是有客观因素,具有现实性;拜上帝信仰与太平天国相始终,它使太平天国兴,又使太平天国亡;太平天国起义具有革命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某些特点或色彩的农民革命,并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洪秀全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