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台塬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 被引量:5
1
作者 原亚超 冯美臣 +4 位作者 王超 乔星星 杨武德 李广信 岳彧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745-750,760,共7页
为探索适宜黄土高原边缘台塬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方法,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土壤养分因子,以闻喜县麦田作为研究对象,将地形因子、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作为输入因子,分别采用K均值聚类、模糊C均值聚类、分级分区3种方法进行管理分... 为探索适宜黄土高原边缘台塬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方法,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土壤养分因子,以闻喜县麦田作为研究对象,将地形因子、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作为输入因子,分别采用K均值聚类、模糊C均值聚类、分级分区3种方法进行管理分区,以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找出适宜该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方法。结果表明,闻喜县的麦田地形因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大,适宜进行管理分区;较未分区前,K均值聚类、模糊C均值聚类、分级分区均能降低麦田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其中,分级分区降低幅度最大,达27.07%;地形因子和土壤养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地形因子对主成分的贡献较大,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呈负相关关系。黄土高原边缘台塬区域地形复杂,地形因子掩盖了麦田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导致K均值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分区不适宜该区域管理分区。分级分区是适合该区域的麦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塬区域 分级分区 K均值聚类 模糊C均值聚类 麦田
下载PDF
高原地区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果廷 徐学忠 张开云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 ,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 ,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 ,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 ;杂木屑和草木灰对... 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 ,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 ,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 ,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 ;杂木屑和草木灰对大球盖菇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原材料要新鲜 ,播种量要大 ,采用混播 ,光照要足 ;发菌期的温度和出菇期的湿度调控是关键环节。大球盖菇单产可达 8kg/m2 以上 ,生物学效率可达4 0 %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大球盖菇 高产栽培技术 温度 湿度 栽培季节
下载PDF
渭北坮塬区荒草地整治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及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朝阳 王军尚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9期94-96,共3页
渭北坮塬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地面积大,而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水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等自然特性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通过梯田修筑、水源开发利用、灌排减压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实现了渭北坮塬区荒草地大面积的开发利用。一... 渭北坮塬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地面积大,而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水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等自然特性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通过梯田修筑、水源开发利用、灌排减压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实现了渭北坮塬区荒草地大面积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服务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国家土地和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在当地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渭北坮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提升,落实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坮塬区 土地整治 技术创新 应用推广 综合效益
下载PDF
高原焦化废水厂供气量影响因素分析与计算
4
作者 王开春 张彬彬 +3 位作者 刘志奎 沈益新 杨志林 田凤蓉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8期173-175,共3页
由于高原地区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低,因此对污水处理厂的鼓风供气量影响较大。若工程设计中计算不当,将会影响焦化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本文详细阐述了温度、水质和气压对曝气系统供气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由于高原地区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低,因此对污水处理厂的鼓风供气量影响较大。若工程设计中计算不当,将会影响焦化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本文详细阐述了温度、水质和气压对曝气系统供气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及文献中的计算公式在高原中的应用提出了修正,为今后高原地区供气量的计算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焦化废水 曝气系统 供气量
下载PDF
地尔硫卓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高原肺心病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甘国钧 王仲恺 +1 位作者 张羚 马秀英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生脉注射液在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利尿及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和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20...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生脉注射液在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利尿及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和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20 ml溶于5%葡萄糖100 ml中缓慢静脉输注,1次/d,7d为1个疗程;地尔硫卓30mg,3次/d,2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卓 生脉注射液 高原 肺心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黄土塬区不同地形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7
6
作者 李志 刘文兆 王秋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03-1308,共6页
在黄土塬区王东沟流域采集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样品,测定其颗粒组成、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借助变异系数、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在水平方向... 在黄土塬区王东沟流域采集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样品,测定其颗粒组成、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借助变异系数、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在水平方向和沿垂直剖面都存在变异,但在同一地形部位或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内,容重和颗粒组成基本相似.水平方向,饱和导水率属强变异,粘粒和砂粒含量属中等变异,粉粒含量和容重属弱变异;沿垂直剖面,土壤的粒级分布具有连续性,但0~25cm的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与下层土壤差异显著.沿坡面从上向下,土壤趋向粘重,但饱和导水率增大;其中上坡位和中坡位的土壤性质相似,在相关研究中可以进行合并.草地与其他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性质差异显著,主要受地形部位的影响;耕地和果园的土壤性质相似且不同于其他利用类型,表明人为干扰对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地形部位 土地利用方式 黄土塬区 小流域
下载PDF
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34
7
作者 程建远 张广忠 胡继武 《中国煤田地质》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平原、山区、丘陵、戈壁和沙漠地区,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在西部黄土塬区,由于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及复杂地质条件,勘探程度不高,三维地震勘探在该类地区仍被视为“地震禁区”。对此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 在平原、山区、丘陵、戈壁和沙漠地区,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在西部黄土塬区,由于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及复杂地质条件,勘探程度不高,三维地震勘探在该类地区仍被视为“地震禁区”。对此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采取改善激发条件、多域迭代静校正等相应技术措施,克服了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今后在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区 三维地震 静校正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杰 刘文兆 +3 位作者 张勋昌 张北赢 王兵 杨玉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104,112,共9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初期,各树种及其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均比较差,处于水土保持功能低下阶段,土壤侵蚀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不同覆盖度引起的,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覆盖度达53%时土壤侵蚀较为轻微。草地和各树种林下0-25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其中以刺槐消耗土壤水分最多,其次是侧柏,油松、沙棘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下土壤水分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其他树种不同造林方式下的土壤水分无明显差异。各树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侧柏〉油松≈沙棘〉刺槐,油松与沙棘混交造林后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各树种叶片的蒸腾速率表现为刺槐≈沙棘〉油松〉侧柏,沙棘与油松或刺槐混交后,油松与刺槐的蒸腾速率均有所降低,而沙棘变化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树种的水保效益及其适应性可以发现,沙棘与油松混交可能是黄土高原沟壑区较为适宜的一种造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造林树种 造林方式 水保效益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基于SPEI渭北黄土台塬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宇 李雯晴 +3 位作者 刘招 余玉聪 尤烽骅 杨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基于1969—2016年渭北黄土台塬区10个气象站实测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采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48 a来渭北黄土台塬区年及四季干旱均... 基于1969—2016年渭北黄土台塬区10个气象站实测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采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48 a来渭北黄土台塬区年及四季干旱均呈增强趋势,未来有很大可能继续向干旱化发展;(2)年干旱在1991年发生显著突变,春、夏、秋、冬季干旱分别在1996年、2010年、2002年、1978年发生显著突变;(3)年及春、夏、秋季均明显存在着4~18 a的短周期和20 a以上的长周期,冬季明显存在3~11 a的短周期和12~30 a的长周期;(4)轻旱、中旱、重旱、极旱发生频率自西向东分别呈“高—低—高—低”、“逐渐增高”、“逐渐降低”和“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规律,且干旱发生频率整体上符合轻旱>中旱>重旱>极旱的规律;(5)春季干旱演变对年干旱演变的贡献率最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区域干旱演变特征,为水文生态建设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SPEI指数 MORLET小波分析 R/S分析 渭北黄土台塬区
下载PDF
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定量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台塬区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田义超 梁铭忠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3-569,共7页
以2000年、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水系、铁路、公路、降雨量、气温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Binary Logistic和CA-Markov模型,对陕西省咸阳台塬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并对咸阳台塬区202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以2000年、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水系、铁路、公路、降雨量、气温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Binary Logistic和CA-Markov模型,对陕西省咸阳台塬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并对咸阳台塬区202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而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趋势与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基本一致。②从土地利用转化的方向来看,草地主要转化为林地,其次流向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和林地主要来源于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太明显,而未利用地则主要是由耕地转化而来,并少量流向耕地。③对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研究结果图层进行组合,并将其作为CA-Markov输入参数中的适宜性图层,可以拓展CA-Markov模型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拟的预测精度。④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加,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原有建设用地周边,扩展的趋势主要是沿着道路和铁路沿线,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咸阳市的秦都区三原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ARY LOGISTIC CA—Markov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空间格局 黄土台塬区 咸阳
原文传递
黄土塬地区煤田三维地震综合处理技术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俊杰 王雨 侯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99-2305,共7页
黄土塬地区进行的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往往受到各种复杂条件的限制,使野外地震记录信噪比非常低,寻找一个适合该地区的地震数据综合处理技术非常重要.以山西省某煤田黄土塬区野外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针对黄土塬地区的覆盖层厚度... 黄土塬地区进行的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往往受到各种复杂条件的限制,使野外地震记录信噪比非常低,寻找一个适合该地区的地震数据综合处理技术非常重要.以山西省某煤田黄土塬区野外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针对黄土塬地区的覆盖层厚度变化剧烈、地形起伏变化大和煤层埋藏深度浅的特点,采用除了常规的三维地震处理流程之外,重点采用炮偏校正建立三维空间属性,合适的静校正参数和预测反褶积处理技术,利用高精度多次速度分析和三维一步偏移技术等处理措施,使得处理后的地震记录品质和分辨率均得到提高,为地震数据的解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地区 三维地震 综合处理技术 煤田
原文传递
黄土塬梁峁区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中锋 冯西会 朱芳香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6期24-26,52,共4页
针对黄土塬梁峁区复杂地形及特殊的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陇东黄土高原彬长矿区DFS煤矿首采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规则束状接收不规则沟中激发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法。即依据区内地震地质模型,按照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原则... 针对黄土塬梁峁区复杂地形及特殊的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陇东黄土高原彬长矿区DFS煤矿首采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规则束状接收不规则沟中激发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法。即依据区内地震地质模型,按照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原则,使用地震采集软件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映像区分析等手段,考察炮点、检波点设计和修改时对反射区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最佳的炮检点分布。DFS煤矿首采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信噪比较高,其解释的地质构造位置、规模准确,反映清晰。根据勘探成果,建议矿方修改工作面,经采掘验证真实可靠,可见规则束状接收不规则沟中激发是黄土塬梁峁区复杂地形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束状接收 不规则激发 三维地震 采集方法 黄土塬区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洛川塬地貌演化与侵蚀量估算 被引量:12
13
作者 翟秀敏 鹿化煜 +1 位作者 李郎平 汤国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9-848,共10页
黄土高原降雨集中与黄土沉积松散等特性,使地表侵蚀严重。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中部典型的地貌体,堆积了完整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成为揭示我国乃至东亚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地质记录。另一方面,现在洛川塬遭受强烈侵蚀作用,沟谷密度... 黄土高原降雨集中与黄土沉积松散等特性,使地表侵蚀严重。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中部典型的地貌体,堆积了完整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成为揭示我国乃至东亚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地质记录。另一方面,现在洛川塬遭受强烈侵蚀作用,沟谷密度大于2km/km^2。对洛川塬地质时期侵蚀程度的定量认识有助于全面理解黄土高原堆积和侵蚀过程,进而定量判断在自然过程和人为作用下黄土高原侵蚀的未来趋势。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在定量提取地貌数据和获得侵蚀期年代的基础上,分析了洛川塬地貌特征和具代表性的黑木沟侵蚀状况,认为洛川塬已经进入地貌发育的壮年时期。通过地统计方法中的空间插值恢复古地形面,得到洛川塬自550ka以来平均侵蚀模数约为272.6t/km^2·a,黑木沟自250ka以来侵蚀模数为464.1t/km^2·a;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得到洛川塬现在的侵蚀模数达到4389t/km^2·a。这些结果显示,现代洛川塬的侵蚀强度是550ka以来平均侵蚀强度的16倍。本文从定量的角度证明,人类的土地利用等加强了水土流失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塬 侵蚀 正地形 流域 高程面积值
原文传递
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汉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了提高黄土塬区地震勘探的精度,为煤矿生产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针对黄土塬区地震勘探的特点和主要技术难点,阐述了采用直线与弯线联合、二维直线三维观测、改善激发条件、优选观测系统、增加覆盖次数以及多域迭代静校正等相应的有针... 为了提高黄土塬区地震勘探的精度,为煤矿生产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针对黄土塬区地震勘探的特点和主要技术难点,阐述了采用直线与弯线联合、二维直线三维观测、改善激发条件、优选观测系统、增加覆盖次数以及多域迭代静校正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提交资料后经过钻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勘探方法观测系统合理、激发条件选择得当以及资料处理流程搭配合理、解释方法正确,资料的准确程度较高,取得了理想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区 地震勘探 技术措施 地质效果
下载PDF
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滑崩灾害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段钊 彭建兵 +2 位作者 陈伟 张宁 唐皓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4-222,共9页
近年来,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滑坡、崩塌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这些黄土地质灾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滑西崩"的分布特征,与区内二级地貌单元具有极高的空间相关。已有... 近年来,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滑坡、崩塌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这些黄土地质灾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滑西崩"的分布特征,与区内二级地貌单元具有极高的空间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灌溉造成塬区东段斜坡带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是诱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原因,但同为灌溉区的塬区西段却未能形成相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为此,以东、西段地貌单元差异为线索,利用Modlfow水文地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2种地貌单元在灌溉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级地貌单元差异对斜坡孕灾环境的影响,并利用CSD和RTC应力路径试验模拟了农业灌溉和工程挖方工况下斜坡土体的力学行为,探讨了斜坡的2种破坏模式及"东滑西崩"空间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东段塬面完整,在长期农业灌溉条件下,斜坡带水位涨幅显著、水力坡度大、潜蚀作用强,斜坡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增大,将导致土体在不完全排水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甚至静态液化,从而诱发黄土滑坡灾害;研究区西段塬面破碎、冲沟发育、有效灌溉面积小,斜坡带径流排泄边界广、蒸发作用强、地下水位涨幅小,受工程挖方影响,干燥的斜坡土体在围向压力不断降低的条件下,将导致脆性破坏的发育和贯通,使得斜坡在节理裂隙面控制下发生突然垮塌,形成黄土崩塌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滑坡 崩塌 泾河下游台塬区
下载PDF
黔西南台地相区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禄林 王兰香 王甘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对贵州西南部台地相区泥堡金矿、戈塘金矿和水银洞金矿区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发现,3个金矿区构造蚀变体稀土总量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泥堡金矿、戈塘金矿、水银洞金矿,且含黏土质和凝灰质成分的岩石,其稀土总量高,而硅质岩、... 对贵州西南部台地相区泥堡金矿、戈塘金矿和水银洞金矿区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发现,3个金矿区构造蚀变体稀土总量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泥堡金矿、戈塘金矿、水银洞金矿,且含黏土质和凝灰质成分的岩石,其稀土总量高,而硅质岩、硅化灰岩和灰岩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水银洞最高,泥堡金矿构造蚀变体岩及矿石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于围岩,戈塘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则相反。稀土配分曲线显示,构造蚀变体成矿流体可能存在多源性,但主要与峨眉山玄武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体 台地相区 含矿岩系
下载PDF
富县黄土塬区二维地震直测线施工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桂雄 张宝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5-18,25,共5页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断裂不发育,属于山区地形,表层存在着较厚的低速黄土,同时具黄土塬的特点.对二维直测线采集应用以下技术:①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高精度表层调查获得准确的表层结构以指导设计井深;②"四避四就...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断裂不发育,属于山区地形,表层存在着较厚的低速黄土,同时具黄土塬的特点.对二维直测线采集应用以下技术:①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高精度表层调查获得准确的表层结构以指导设计井深;②"四避四就"的原则和变面元观测系统灵活布设炮点;③折射波静校正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取得了与弯线地震勘探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二维直测线 折射波静校正 校正效果
下载PDF
井—地电法在黄土塬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进步 李健 +2 位作者 韩永林 王海红 牛小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陆相地层变化快,油藏类型以特低渗岩性油藏为主,隐蔽性强,受复杂的黄土塬地貌影响,评价手段相对单一。针对黄土塬地表高低起伏大、黄土层电导率低等困难,采取了地表高程静校正、静态位移校正、不规则测网布线、增大...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陆相地层变化快,油藏类型以特低渗岩性油藏为主,隐蔽性强,受复杂的黄土塬地貌影响,评价手段相对单一。针对黄土塬地表高低起伏大、黄土层电导率低等困难,采取了地表高程静校正、静态位移校正、不规则测网布线、增大激发强度等4项措施,对井—地电法技术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在油藏规模预测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预测范围由原来的9km2增加到25~36km2,同时预测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黄土塬 井—地电法 油藏评价 有利区
下载PDF
黄土塬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结构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茗如 王晋伟 +1 位作者 王腾 杨鑫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为了研究黄土塬地区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系,选取庆阳市西峰区某建筑场地土样,对其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黄土固结试验研究,讨论了湿陷系数与压力、初始含水率及初始结构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浸水压力作用下,湿... 为了研究黄土塬地区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系,选取庆阳市西峰区某建筑场地土样,对其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黄土固结试验研究,讨论了湿陷系数与压力、初始含水率及初始结构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浸水压力作用下,湿陷系数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基本呈现递减趋势;高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强,低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弱;黄土结构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且在含水率增大初期,黄土结构强度降低速率较大,后期速率减缓;黄土湿陷前后土体的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较稳定的次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地区 非饱和黄土 结构特性 增湿试验
下载PDF
黄土台塬区不同时代黄土水分入渗特性和迁移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满想 陈军锋 +2 位作者 臧红飞 刘萍 郑秀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6,64,共7页
为了探索黄土台塬地区不同时代黄土水分入渗特性和迁移规律,通过黄土台塬区不同时代黄土(Q_(4),Q_(3),Q_(2))分层垂向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自然降雨和地表入渗池800 mm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迁移试验,分析了不同时代黄土的入渗特性和土壤... 为了探索黄土台塬地区不同时代黄土水分入渗特性和迁移规律,通过黄土台塬区不同时代黄土(Q_(4),Q_(3),Q_(2))分层垂向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自然降雨和地表入渗池800 mm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迁移试验,分析了不同时代黄土的入渗特性和土壤水分迁移特征,并采用3种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Q_(2)黄土入渗能力最弱,稳定入渗率为0.53 mm/min,较Q_(4)和Q_(3)黄土的稳定入渗率分别低44.2%和45.4%;Q_(4)黄土的入渗过程较好地符合Kostiakov模型,Q_(3)、Q_(2)黄土的入渗过程较好地符合Horton模型。研究区自然降雨和蒸发对土壤水分的最大影响深度约1.0 m,入渗后第4~83 d,入渗池中心土壤湿润锋从2.65 m运移到4.20 m,入渗池中心垂向入渗湿润锋深度随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特性 水分迁移 湿润锋 黄土台塬区 不同时代黄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