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电视问政创新扩散的多元路径分析——基于组态效应QCA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换歌 《公共管理评论》 2020年第3期91-110,共20页
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陆续开通了电视问政节目,探究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治理方式的创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建立了35个大中城市的电视问政数据库,在创新扩散理论和TOE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务发展实践,基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 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陆续开通了电视问政节目,探究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治理方式的创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建立了35个大中城市的电视问政数据库,在创新扩散理论和TOE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务发展实践,基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从组态效应的视角考察了电视问政兴起的原因。研究表明,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扩散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基于清晰集的结果概念化出五种前因构型模式。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情境下政务实践创新扩散发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创新扩散 TOE框架 组态效应
下载PDF
党委问责、议题空间与地方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基于地方电视问政的比较案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肖红 韩万渠 《地方治理研究》 2019年第3期2-14,M0002,共14页
电视问政是融媒体时代中国地方政府借助传统媒体平台推动社会监督、扩大公众参与、提升行政效能的创新实践。既有研究已经关注到其政治意涵和传播价值,但缺乏对地方政府电视问政节目运行模式差异的系统分析。基于"党委主导问责力度... 电视问政是融媒体时代中国地方政府借助传统媒体平台推动社会监督、扩大公众参与、提升行政效能的创新实践。既有研究已经关注到其政治意涵和传播价值,但缺乏对地方政府电视问政节目运行模式差异的系统分析。基于"党委主导问责力度"和"媒体议题设置空间"两个维度构建分类矩阵,通过对武汉、温州、新乡三地电视问政比较案例分析发现:党委主导问责力度遵循党管干部的逻辑,构成电视问政运行的内部驱动力;媒体议题设置对民生实事的回应遵循舆论传播规律,构成电视问政的外部驱动力。构建影响电视问政运行的内外联动机制,展现了党委领导下人大、政府、政协、媒体、公众构成的地方治理体系推进地方政府行政发展的实践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 行政效能 电视问政 议题设置 议题空间 政媒互动
下载PDF
谁主沉浮:电视问政中的政府长期回应性及其动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鞠逸飞 董新宇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53-177,共25页
电视问政是具有独特属性的问政形式。为了探究电视问政中政府长期回应性及其动力,本研究以南宁市的《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为例,从上层压力、下层压力和短期回应质量三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014—2018年的编码数据,使用离散... 电视问政是具有独特属性的问政形式。为了探究电视问政中政府长期回应性及其动力,本研究以南宁市的《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为例,从上层压力、下层压力和短期回应质量三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014—2018年的编码数据,使用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视问政中政府的长期回应质量明显低于短期回应质量;短期回应质量较低的议题和上级领导重视程度更高的议题更容易在电视问政中被长期关注,而被问责过的议题则更不容易被长期关注;上级领导重视程度越高和媒体关注度越高的议题,政府的长期回应质量越好,短期内公众舆论的负面程度和问责压力则对政府的长期回应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政府内部的改革可以促进长期回应质量的提升,议题解决所需的单位时间协调成本则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与短期回应更注重问责官员、推动议题解决不同,电视问政的长期回应更倾向于避免对政府或官员不利的议题,更注重宣传政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政府回应 长期回应性 注意力分配 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 Heckman两阶段模型
下载PDF
电视问政:公共新闻的建设性取径及其协商效力——以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万忆 陈文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电视问政 公众 公共新闻 政府协商 协商民主
原文传递
媒体融合视野下的地方电视问政科学化模式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峰 魏长青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134-136,共3页
放眼于整个媒体融合的大背景,来审视今后电视问政的科学化模式,对于电视问政不断突破瓶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对电视问政不同层面上的理解,可以把电视问政大致梳理为可成体系的考问型、评论型以及议事型等三种类型。与其它媒介相比,... 放眼于整个媒体融合的大背景,来审视今后电视问政的科学化模式,对于电视问政不断突破瓶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对电视问政不同层面上的理解,可以把电视问政大致梳理为可成体系的考问型、评论型以及议事型等三种类型。与其它媒介相比,电视问政在督促问题解决以及培育公民文化和官员负责意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媒体融合的背景给电视问政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受媒体融合的启发,应促成电视问政三种模式的配齐联动,争取与其它传统主流媒体的互相支持,重构电视问政与新媒体的联动形式,推动电视问政与制度化监督的衔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媒体融合 科学化 新媒体
下载PDF
社会治理的公民“在场”:电视问政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利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7-91,共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参与,电视问政为公民提供了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并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参与,电视问政为公民提供了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并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平台。电视问政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电视问政节目热播的理论前提,公众参与是电视问政节目的实践基础,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积极作为是电视问政节目成功的关键,媒体监督是电视问政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通过电视问政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提高公民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社会治理 公众参与 协商民主
下载PDF
协商民主:电视问政的合理性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志武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7-97,共11页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电视文化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一是伴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新闻传播作用的增强、公民主体意识的唤醒,公共权力的运行日渐焦点化;二是在社会治理的实践层面,协商过程日益强化;三是在政治参与...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电视文化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一是伴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新闻传播作用的增强、公民主体意识的唤醒,公共权力的运行日渐焦点化;二是在社会治理的实践层面,协商过程日益强化;三是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公民和官员参与协商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电视问政的语境下,真诚、理性是公共协商对话机制的有效保障,真诚是基础,理性是核心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协商民主 合理性基础 电视文化
下载PDF
电视问政节目之浅谈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倜 《中国有线电视》 2015年第9期1091-1093,共3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监督形式,电视问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包含6个环节——主持人+电视短片+职能部门+市民提问+专家点评+观众不记名表决。因为涉及到传统媒体、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三方互动,所以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就... 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监督形式,电视问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包含6个环节——主持人+电视短片+职能部门+市民提问+专家点评+观众不记名表决。因为涉及到传统媒体、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三方互动,所以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就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电视镜头前接受市民的质询与评议。可以说,既是政府传播、沟通、说服公民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反映心声、参与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在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西安电视问政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琳 范雪峰 《价值工程》 2017年第22期236-237,共2页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在政务公开,传达社情民意,提高公民参政意识,问责官员,媒体监督以及政府形象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市电视问政为研究对象,文章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电视问政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在政务公开,传达社情民意,提高公民参政意识,问责官员,媒体监督以及政府形象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市电视问政为研究对象,文章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电视问政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西安市电视问政的主要问题有节目的档期设置播出时间不够灵活、参与主体责任意识欠缺、舞台布置不够合理、相关机制不够完善等。优化措施主要从提高参与主体责任意识、完善相关机制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主体责任 参政素养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电视问政类节目的角色定位与反思
10
作者 范利明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22期92-93,共2页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治理规范化的不断深入,创新性的社会公共事务监督和参与手段不断涌现。通过电视媒体所开设的栏目,直接与政府职能部门就涉及百姓民生、政府规划、公共问题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实现百姓与政府之间...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治理规范化的不断深入,创新性的社会公共事务监督和参与手段不断涌现。通过电视媒体所开设的栏目,直接与政府职能部门就涉及百姓民生、政府规划、公共问题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实现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直接沟通,使影响百姓生活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媒体社会监督作用得到体现,令政府施政效能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问政 角色 定位
下载PDF
电视政治广告的传播形态解析——以美国大选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雪飞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在美国,电视政治广告已经成为当代竞选政治的主流,在政治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美国大选为例,从四个方面管窥政治广告的传播形态:其功能是建构拟态环境,其传播特点是形象说服,其传播方式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其传播效果尚无... 在美国,电视政治广告已经成为当代竞选政治的主流,在政治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美国大选为例,从四个方面管窥政治广告的传播形态:其功能是建构拟态环境,其传播特点是形象说服,其传播方式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其传播效果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政治广告 传播形态 美国大选 电视媒体
下载PDF
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加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第14期59-61,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越来越多新型的技术设备被应用于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不仅提升了采编工作的效率,且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工作误差的出现。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越来越多新型的技术设备被应用于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不仅提升了采编工作的效率,且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工作误差的出现。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为更好地促进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时政新闻记者 采编工作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试论从细节构筑电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敬媛 杨恒志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1期137-138,共2页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担负着宣传发布当地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树立领导人良好形象的重任。电视作为声画一体的新闻传播媒体,具有把时政新闻做好看的天然优势,抓住电视新闻现场细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同期声、现场声,增强电视时政...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担负着宣传发布当地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树立领导人良好形象的重任。电视作为声画一体的新闻传播媒体,具有把时政新闻做好看的天然优势,抓住电视新闻现场细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同期声、现场声,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 时政新闻 亲和力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创新研究
14
作者 王书香 《中国有线电视》 2023年第4期65-67,共3页
通过了解全国首档乡村振兴主题的电视问政类节目播放情况,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创新方向以及节目设计及规划进行研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创新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乡村振兴热潮的烘托,增加对民生热点的关注... 通过了解全国首档乡村振兴主题的电视问政类节目播放情况,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创新方向以及节目设计及规划进行研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创新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乡村振兴热潮的烘托,增加对民生热点的关注,实现融媒体与政府多平台的电视节目融合,创新电视问政类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内容,营造良好媒体环境与舆论氛围等措施。乡村振兴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播出获得较大的社会反响,必须充分发挥出融媒体时代特征,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乡村振兴 电视问政类节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