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外围城镇发展的互动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樊鸿伟 汪思慧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作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最快最早的城市之一,上海市亟需解决新时代下轨道交通这一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平衡交通与城镇关系。以轨道交通建设与外围城镇互动模式为切入点,结合TOD经典理论、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应用经验、共性与特性,以及国内... 作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最快最早的城市之一,上海市亟需解决新时代下轨道交通这一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平衡交通与城镇关系。以轨道交通建设与外围城镇互动模式为切入点,结合TOD经典理论、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应用经验、共性与特性,以及国内交通导向区域开发政策性文件,提出TOD效能区的定位类型和功能配置框架性建议;并将其应用于轨道交通16号线与沿线浦东新区中心城外(指浦东新区外环线以外区域)典型镇,结合TOD效能区及城镇自身差异特征、交通需求,提出站点交通目标、TOD效能区定位与发展战略、实施策略与空间建设。以期充分发挥TOD效能区在城镇发展中的正向效应,为创建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外围城镇的良性互动提供有效参考,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互动模式 tod效能区
下载PDF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评价——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2
作者 李继珍 彭震宇 王英 《城乡规划》 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
TOD发展模式赋予城市轨道交通更多功能,从而赋能城市高水平发展,优化空间格局。文章试图在“3D”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指标体系。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融合使用传统数据和新数据,采用机器... TOD发展模式赋予城市轨道交通更多功能,从而赋能城市高水平发展,优化空间格局。文章试图在“3D”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指标体系。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融合使用传统数据和新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从密度、多样性、设计和效益四个维度进行基础评价,再从综合排序分析和综合聚类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OD效能较高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内环以内,多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成熟商业中心和商务集聚区附近;因多样性和设计维度的指标对聚类模型的贡献度不高,基于密度和效益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将站点分为三种类型:“高密度—高效益”“中密度—中效益”“低密度—低效益”。未来,研究应获取更广泛的数据资源,纳入更多的评价指标,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轨道交通站点 tod效能 重庆中心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