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321
1
作者 陈秀琼 黄福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71-1280,共10页
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1990 ̄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990 ̄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省际差异逐渐缩小,变化速度变缓;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构成省际差异... 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1990 ̄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990 ̄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省际差异逐渐缩小,变化速度变缓;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构成省际差异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东部地带内差异是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总体上看,中国入境旅游省际差异20世纪90年代初居高不下,90年代中期急剧缩小,21世纪初持续下降,并有小幅波动;地带间差异除1991年和2003年急剧上升外,其余年份持续下降;东部地带内差异较大,但差异迅速缩小,中部地带内差异居高不下,变化明显,西部地带内差异较小,波动不明显。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有两个有意义的发现:一是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和经济差异逐渐加大的发展方向刚好是相反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发展入境旅游可以起到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能起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二是中国入境旅游地带间差异逐渐缩小,而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地带间差异却逐渐扩大,说明入境旅游在缩小地带间差异方面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域差异 时空变化 theil指数 入境旅游 中国
下载PDF
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7
2
作者 张彦琦 唐贵立 +5 位作者 王文昌 刘岭 赵增炜 郭波涛 伍亚舟 易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计算重庆市1997~2005年医院,卫生院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按人口配置的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并对Theil指数进行分解。结果重庆市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 目的探讨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计算重庆市1997~2005年医院,卫生院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按人口配置的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并对Theil指数进行分解。结果重庆市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全国水平。床位、医生和护士的Gini系数分别为0.30~0.34、0.21~0.28和0.40~0.45。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变动趋势一致。经济圈间差异对总Theil指数的贡献率高于经济圈内差异,有下降的趋势。都市发达经济圈内部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最差。结论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中,Gini系数与Theil指数可结合应用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I系数 theil指数 卫生资源 公平性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146
3
作者 冯长春 曾赞荣 崔娜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基于经济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区、盟、自治州)三级空间单元,以2000-2012年人均GDP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二阶分解和ESDA空间统计方法,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后经济差异呈现"先小幅上... 基于经济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区、盟、自治州)三级空间单元,以2000-2012年人均GDP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二阶分解和ESDA空间统计方法,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后经济差异呈现"先小幅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趋势,且省内差异>经济区间差异>省间差异;2相比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南部沿海等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大西北、大西南、东北等综合经济区内的省间差异相对较大;3省内差异减小的省份呈现增多趋势;4地级单元经济差异以空间正关联为主,HH类型有扩大趋势,LL类型较为稳定,HL和LH类型则较少且分布零散。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政策、地理区位、资源禀赋、资产投资和行政分割等角度探讨了经济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il指数 ESDA 经济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90
4
作者 彭文斌 刘友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4-578,共5页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 中部和西部 区域经济差距 相对发展率 theil指数
原文传递
1999~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特征 被引量:78
5
作者 赵雲泰 黄贤金 +1 位作者 钟太洋 彭佳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45-3152,共8页
采用Theil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1999~2007年国家、区域和省际层面能源碳排放强度特征、区域差异水平和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①1999~2007年,全国能源碳排放总量从0.91 Gt逐年上升至1.83 Gt,碳排放强度从0.83t.万元-1震荡下... 采用Theil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1999~2007年国家、区域和省际层面能源碳排放强度特征、区域差异水平和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①1999~2007年,全国能源碳排放总量从0.91 Gt逐年上升至1.83 Gt,碳排放强度从0.83t.万元-1震荡下降至0.79 t.万元-1;②八大经济区域碳排放强度呈现三级分化趋势,东北、黄河中游和大西北地区历年碳排放强度均在1.0 t.万元-1以上;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大西南地区碳排放强度在0.7~1.0 t.万元-1之间;东部和南部地区碳排放强度在0.32~0.51 t.万元-1之间;③Theil指数分析表明区域内部碳排放强度水平相近,区域之间的碳强度分化是全国总体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④全局自相关Moran'sⅠ值从0.19上升至0.25,表明省域之间碳排放强度呈现正相关的空间集聚分布;碳强度的"冷点"区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热点"区从大西北转至黄河中游和东北地区.⑤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与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区域差异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能源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和格局演变,也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调控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theil指数 空间自相关 格局演变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差距时空演变特征的实证分析:1978—2003 被引量:46
6
作者 杨明洪 孙继琼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以七大经济地带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测量了1978—2003年间中国七大经济地带之间、地带内部以及总体地区差距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发现:地带之间的差距仍是中国地区差距最为突出的问题;环渤海和长三角... 本文以七大经济地带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测量了1978—2003年间中国七大经济地带之间、地带内部以及总体地区差距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发现:地带之间的差距仍是中国地区差距最为突出的问题;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内部差距逐年缩小并对全国地带内差距具有显著的影响;大西北区内部差距变化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南经济区、中部区、大西南区等四大区域内部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自始至终微不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il指数 地区差距 实证分析
下载PDF
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 被引量:52
7
作者 谢花林 刘桂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4-614,共11页
从国家、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上分析了1998-2012年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Theil指数探讨了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差异,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人文视角探讨了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中国耕地... 从国家、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上分析了1998-2012年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Theil指数探讨了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差异,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人文视角探讨了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在区域尺度上,复种指数最高的为中部地区,最低的为东北地区;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3中国31个省份复种指数各不相同,且差距大,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新疆、宁夏和云南。4由Theil指数值的大小可知,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差异呈缩小态势,其主要原因为四大区域间的差异。5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负向作用,产业非农化比重、农业政策、人均经营耕地和农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正向作用。最后,本文认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惠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的诱致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国耕地复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集约度 复种指数 粮食安全 theil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韦沁 曲建升 +3 位作者 白静 李恒吉 刘莉娜 徐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8-325,共8页
为探究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的差异性,根据1999—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基于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农药、化肥、农膜、农业灌溉、农业机械等主要农业投入碳源,对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31个省、自治... 为探究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的差异性,根据1999—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基于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农药、化肥、农膜、农业灌溉、农业机械等主要农业投入碳源,对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卡雅(Kaya)恒等式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泰尔(Theil)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人口整体减少等因素会抑制农业碳排放量增长,而农业经济发展会增加农业碳排放量。(2)从空间分布来看,总体上北方农业碳排放量大于南方地区,单位面积碳排放呈总体上升趋势,单位产值碳排放呈总体下降趋势。从区域内部来看,Theil指数显示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其中南方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高于北方。在南北区域中沿海地区内差异逐渐减小,西北和西南地区内差异逐渐增大。最后,跟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强度 theil指数 Kaya恒等式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47
9
作者 张颖诗 冯艳芬 +2 位作者 王芳 陈子龙 李晓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0-493,共14页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食物性生产的非粮化角度,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食物性生产的非粮化角度,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集成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全省四大区域角度探讨了广东省2005和2019年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类型。结果表明:①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率由2005年的48.47%上升至2019年的54.65%,耕地非粮化程度由低度为主转向中度为主,且耕地非粮化利用空间差异呈现缩小态势,以珠三角的演变差异最为显著。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布保持稳定的集聚状态,并以珠三角的高高集聚和东翼、西翼、山区的低低集聚为主。③路网密度、地均GDP对耕地非粮化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是抑制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因素。④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以经济驱动型为主(44.63%),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其次是农业支持型(33.06%),大多分布在山区;资源依赖型占比最少(22.31%),集聚在东、西两翼。研究结果有利于精准识别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特征,提升当地耕地非粮化的风险管控水平,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地区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驱动机制 theil指数 随机森林 广东省
原文传递
基于Theil指数的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王建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3,115,共6页
运用Theil指数定量评价了1990—2009年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尺度上的市际、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变化状况,其结论如下:(1)在时间尺度上,广东入境旅游经济市际差异TP、地带内差异Twr演变呈逐渐收敛趋同的阶梯状下降趋势;珠三角地带间及... 运用Theil指数定量评价了1990—2009年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尺度上的市际、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变化状况,其结论如下:(1)在时间尺度上,广东入境旅游经济市际差异TP、地带内差异Twr演变呈逐渐收敛趋同的阶梯状下降趋势;珠三角地带间及地带内差异也呈阶梯状下降,东翼、西翼、山区地带间及地带内演变趋势不明显。(2)在空间尺度上,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非均衡性,市际差异TP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Twr的贡献,尤其是珠三角地带内差异的贡献;珠三角与东翼、西翼、山区地带间差异较大,而东翼、西翼、山区地带间差异很小,地带间差异Tbr指数珠三角>东翼>山区>西翼。引入区域分离Separation(缩写为SEP)指数来定量比较广东省四大地带入境旅游经济分离收敛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il指数 入境旅游 时空差异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Theil指数的陕西入境旅游经济区域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吴冰 马耀峰 高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6-191,共6页
运用Theil系数,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7年,区域差异较大,且平稳上升;2008~2010年,区域差异较小,且增速减缓。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不... 运用Theil系数,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7年,区域差异较大,且平稳上升;2008~2010年,区域差异较小,且增速减缓。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西安市与其他地市、关中与陕北陕南地区之间两个层面上。这与关中城市发展较早,具有资源、交通、经济发展优势密切相关。2008年后,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交通的改善等原因,陕北和陕南入境旅游发展增速,使得区域差异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theil指数 陕西省
原文传递
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庆东瑞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运用Theil指数研究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0—2010年间碳排放强度分布及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总体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反映了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存在增大的趋势,且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增大造成的... 运用Theil指数研究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0—2010年间碳排放强度分布及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总体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反映了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存在增大的趋势,且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增大造成的;中国四区域间碳排放强度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地区间碳排放强度差异不断扩大,一方面增大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不同地区间在节能减排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地区差异 俱乐部收敛 theil指数
下载PDF
中国区域R&D资本存量的再估算:1998-2012 被引量:37
13
作者 陈宇峰 朱荣军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80,141,共13页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掌握中国技术创新的投入水平,而R&D资本存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R&D活动的特点,重新设定了滞后期、折旧率、R&D支出价格指数和基期资本存量等参数,再采用永续盘存法对1998-2012...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掌握中国技术创新的投入水平,而R&D资本存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R&D活动的特点,重新设定了滞后期、折旧率、R&D支出价格指数和基期资本存量等参数,再采用永续盘存法对1998-2012年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区域R&D资本存量进行重新估算。同时,本文还采用Theil指数测算了中国R&D资本存量的地区差距。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地区的R&D资本存量均呈增长趋势,但在2001年后其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R&D资本存量差距由以地带内的差距为主向以地带间的差距为主转变;(3)总体差距和地带间差距的演变轨迹类似于"V"型,而地带内部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theil指数 地区差距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裴延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共21页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特征及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方法: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高度化两个层面,测度2000~201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采用Theil指数测度其空间差异,借助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产业结构变迁的...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特征及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方法: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高度化两个层面,测度2000~201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采用Theil指数测度其空间差异,借助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阶梯式”的分布格局,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核心—边缘”特征。全样本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地区经济差距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分时期考察结果则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逐步提升并超过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分地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不同,东部地区应注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则应该两者并重,西部地区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上发力。研究创新:从关系数据视角,应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价值: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为理解地区经济差距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地区经济差距 theil指数 关系数据分析范式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明华 刘文斐 +1 位作者 王山 刘玉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127,共7页
厘清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协同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2003-2018年城市数据,采用MinDS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水平,从投入产出视角揭示了城市生态无效率的具体来源,进一步利用Theil指数... 厘清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协同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2003-2018年城市数据,采用MinDS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水平,从投入产出视角揭示了城市生态无效率的具体来源,进一步利用Theil指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实证考察了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样本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中、下游城市生态效率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下游地区始终高于中、上游地区。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造成城市生态无效率的重要原因。②地区内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2011年之前下游地区内部生态效率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2011年之后下游与上游地区内差异贡献交替位于前两位。③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生态效率的绝对差异呈显著缩小态势,但上游地区稍有扩大。除中游地区外,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具有一定的梯度效应,且下游地区的两极分化现象最为明显。④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结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差异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决定力始终最高,能源投入差异和污染排放差异的作用强度相对较小;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人口密度差异对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决定力显著强于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生态效率 theil指数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中国海岛县的旅游经济集中度与差异化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辉 张萌 +1 位作者 石莹 王亮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6-784,共9页
旅游经济集中度与差异化分析是对旅游在特定区域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发展现况的研究,从而获取发展正确方向及合作对象的重要衡量方法。海岛具有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旅游发展在岛域地域系统中具有特殊的相似性及差异性。选取2006-2010年中... 旅游经济集中度与差异化分析是对旅游在特定区域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发展现况的研究,从而获取发展正确方向及合作对象的重要衡量方法。海岛具有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旅游发展在岛域地域系统中具有特殊的相似性及差异性。选取2006-2010年中国12个海岛县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区位熵和Theil指数方法分别对我国海岛县旅游业集中度和时间尺度上的省市间、省市内和总体差异变化状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①中国海岛县整体旅游业态发展不均衡,旅游业态集中化程度较低,在海岛县域的专业性整体优势不强,但可提升空间较大;②福建省入岛旅游总收入差异呈下降趋势,浙江省呈升高趋势,说明福建省海岛旅游业正向均衡方向发展,入岛旅游总收入的Theil系数由2006年福建省大于浙江省转变到2010年浙江省大于福建省,两省入岛旅游总收入差异正在逐渐弱化;③各海岛县间的差异及海岛县隶属省市的差异都在增大,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差距不大,但相互波动频繁,隶属省内海岛县的差异和省间的差异都是造成中国海岛县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集中度与差异化 区位熵 theil指数 中国海岛县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姚冠荣 刘桂英 谢花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36-1848,共13页
在测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劳动力、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投入量的基础上,基于Theil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1999年以来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逐... 在测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劳动力、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投入量的基础上,基于Theil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1999年以来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逐年下降,而化肥、农用柴油、农药、农膜和农业固定资产的集约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固定资产增幅最大;2区域尺度上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序变化特征与国家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一致;除劳动力集约度中部地区最高外,其他投入要素的集约度均以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3省域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变化方向,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集约度在上海、天津、江苏和山东等经济发达的省(市)有所下降;4我国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1999年以来总体差距呈缩小态势,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和人口非农化比重对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农药和农膜投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产业非农化比重的上升导致化肥投入增加,农业政策促进了化肥和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水平的提高。最后,论文认为亟需关注快速增加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及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化肥、农药和农膜大量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当前耕地面积约束条件下,应着重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的诱致作用,全面提高我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集约度 theil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袁海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2期65-72,共8页
基于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分别利用Theil指数与Moran’s I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与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衡量,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 基于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分别利用Theil指数与Moran’s I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与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衡量,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呈收敛趋势;中国文化产业区域间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均能解释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的文化产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theil指数 Moran’s I指数 空间计量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24
19
作者 何伟纯 姜玉玲 +1 位作者 康江江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6,31,共6页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基础研究单元,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运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2005—201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格局演变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基础研究单元,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运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2005—201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格局演变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区域经济总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省辖市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省辖市内的差异。2省辖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基本呈现出中原城市群地区和非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差异;省辖市内的经济差异最大的是洛阳市,最小的是漯河市,濮阳市、焦作市、周口市、三门峡市各年份内部经济差异变化明显。3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通过Getis-Ord G*i分析发现,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北地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豫西南地区冷点区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4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发现,二三产业比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theil指数 探索性空间分析 动力机制 河南省
下载PDF
中国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度量及分解 被引量:24
20
作者 蒋俊朋 田国强 郭沛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3-40,共8页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呈"东高中低"的基本格局,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最小、力度最弱;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差距引起的。因此,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应着力于缩小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地区差距 theil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