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 被引量:141
1
作者 贾继东 侯金林 +16 位作者 尹有宽 徐道振 谭德明 牛俊奇 周霞秋 王宇明 朱理珉 贺永文 任红 万谟彬 陈成伟 巫善明 陈亚岗 许家璋 王勤环 魏来 马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1年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Ⅲ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2例,其中替比夫定组167例,拉米夫定...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1年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Ⅲ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2例,其中替比夫定组167例,拉米夫定组165例。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的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PCR低于检测下限(QL)组(〈300拷贝/ml)、QL-〈10^3拷贝/ml组、10^3-〈10^4拷贝/ml组和≥104拷贝/ml组。结果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6.2log10,拉米夫定组下降5.4log10,t=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为69.6%和43.4%,χ^2=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替比夫定组还是拉米夫定组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在52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和ALT复常的比率越高,48周病毒耐药的发生率越低。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在52周时达到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43.3%,≥300拷贝/ml患者为8.8%,χ^2=2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PCR检测不到HBV DNA,提示在52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时病毒水平下降不理想提示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增加。2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1年疗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酸类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63
2
作者 张丽菊 王玲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替比夫定组母体HBV 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t=19.09,P〈0.01),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4,P〈0.01)。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χ^2=4.29,P〈0.05。结论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宫内感染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伟 许荣放 +1 位作者 田锐锋 王九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替比夫...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2、24、48周时的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ALT、TBil值及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ALB和PTA值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比较,观察组ALT、Tbil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PT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观察组HBV DNA及HBe 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患者肝功能恢复快,血清病毒学指标转阴率高,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8
4
作者 张彦芳 胡玉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1×106copies/mL的孕妇120例,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年龄23~36岁)和对照组(年龄24~37岁),每组60例。替比夫定组受...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1×106copies/mL的孕妇120例,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年龄23~36岁)和对照组(年龄24~37岁),每组60例。替比夫定组受试者自孕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至分娩后1个月,对照组不服用替比夫定。观察替比夫定组受试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在孕28周、分娩时和产后6个月时血清HBVDNA水平;2组婴儿在出生后即刻和1月龄时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各200U;在出生即刻、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检测2组婴儿出生后24h、6月龄和1岁时血清HBsAg及HBVDNA阳性率。结果:孕28周时,替比夫定组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6.62±0.90)×106copies/mL]与对照组[(7.22±1.27)×10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即刻替比夫定组[(0.49±0.54)×103copies/mL]较对照组[(7.46±1.06)×106copies/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替比夫定组[(6.23±0.85)×106copies/mL]与对照组[(7.55±1.88)×10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有13例受试者在孕28~36周出现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停药2周后恢复正常。替比夫定组孕妇所生婴儿6月龄时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例数(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12月龄时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8.3%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婴儿均未出现发育不良。结论:用替比夫定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且不影响婴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4
5
作者 黄晶 陈小苹 +4 位作者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52周临床疗效。方法采用1:1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共入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其中LDT组90例,LDT600mg口服,每天1次;ETV组90例,ETV0.5mg口服,每...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52周临床疗效。方法采用1:1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共入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其中LDT组90例,LDT600mg口服,每天1次;ETV组90例,ETV0.5mg口服,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并对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x^2检验或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52周时,HBVDNA检测不到率,ETV组为88.9%,LDT组为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较基线下降水平,LDT组分别为28.9%、27.8%和(774.7±542.4)PEIU/ml,ETV组分别为15.6%、14.4%和(603.4±480.5)PEIU/ml,两组比较,x^2值分别为4.63和4.80,t值为2.02,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2周时,病毒学突破率LDT组为4.4%,ETV组为0%,x^2=4.09,P〈0.05。LDT组和ETV组在治疗52周时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ALT和HBVDNA水平无相关性。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T组有3个因素与治疗5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依次为:24周时HBeAg下降〉2log,12周时HBeAg下降〉1log,基线HBeAg水平;ETV组有3个因素与5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依次为24周时HBeAg下降〉2log,36周时HBeAg下降〉2log,12周时HBeAg下降〉2log。结论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LDT较ETV有更高的HBeAg转换率,ETV组有更低的耐药率。24周时HBeAg下降〉2log可同时作为两组患者52周HBeAg血清转换的最佳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肝炎E抗原 乙型 恩替卡韦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肾脏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小溪 钟春秀 +5 位作者 杨淑玲 樊蓉 彭劼 郭亚兵 孙剑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及替比夫定(L-DT)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n=46)及L-DT(n=55)单药治疗的101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52周的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及替比夫定(L-DT)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n=46)及L-DT(n=55)单药治疗的101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52周的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的比例。结果 52周时,ADV和L-DT组患者CR较基线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5和-0.12 mg/dl(ADV vs L-DT,P=0.000),未观察到CR较基线升高>0.50 mg/dl患者;eGFR较基线变化中位数分别为-4.09和+18.32 ml.min-.11.73 m-(2ADV vs L-DT,P=0.000);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9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ADV组有37.50%(3/8)在52周时上升至大于90 ml.min-1.1.73 m-2,L-DT组有92.31%(12/13)上升至大于90 ml.min-.11.73 m-2;ADV组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82.61%降至52周的78.26%,而L-DT组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76.36%升至52周的94.55%;两组不同eGFR水平患者的构成比在基线时无统计学差异(P=0.443),52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5)。结论 L-DT抗病毒治疗对于肾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下载PDF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脏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伟 张大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比较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估二者对伴有轻度肾功能损害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生优化抗HBV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CHB患者分别采用替比夫定(600 mg/d)和恩替卡韦(0.5 m... 目的 比较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估二者对伴有轻度肾功能损害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生优化抗HBV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CHB患者分别采用替比夫定(600 mg/d)和恩替卡韦(0.5 mg/d)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基线时、治疗52周时、治疗104周时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治疗104周时,替比夫定组肾功能明显改善,与基线时比较,CR及eGFR均明显改善(t=2.917,P=0.005;t =-2.736,P=0.008).但是恩替卡韦组无明显变化.治疗104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CR及eGFR出现明显差异(t=-2.727,P=0.007;t=2.218,P=0.028).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均能改善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患者(< 90 ml-1·min-1· 1.73 m-2)的血肌酐水平[(25.93±7.33) mg/dl(n=11)对比(8.17±10.14) mg/dl(n=7),1 mg/dl=88.4 μ mol/L],替比夫定比恩替卡韦改善效果更明显(t=4.323、P=0.001).104周时,替比夫定组病毒学突破明显高于恩替卡韦组(15.0%对比1.7%,P=0.017). 结论 与恩替卡韦相比,替比夫定有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在具有肾脏功能受损的初治CHB患者中使用替比夫定,其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肾脏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少见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春玉 谢志毅 秦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1例26岁男性患者,因双下肢肌痛、胸闷和心悸入院治疗。患者入院时尿少,呈酱油色,BP 80/50 mm Hg,HR 120次/min。实验室检查:CK906 U/L,CK-MB 100 U/L,ALT310 U/L,AST369 U/L;尿常规:WBC 1 493.2/μl,RBC 193.1/μl,管型65/μl,病理性管... 1例26岁男性患者,因双下肢肌痛、胸闷和心悸入院治疗。患者入院时尿少,呈酱油色,BP 80/50 mm Hg,HR 120次/min。实验室检查:CK906 U/L,CK-MB 100 U/L,ALT310 U/L,AST369 U/L;尿常规:WBC 1 493.2/μl,RBC 193.1/μl,管型65/μl,病理性管型(+),胆红素(++),潜血(++),蛋白(++),比重1.030;血气分析:pH值6.9,PO264 mm Hg。考虑为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追问病史,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史,并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共11个月余。查血肌红蛋白>500 ng/ml,诊断为替比夫定相关横纹肌溶解症。给予血液滤过,甲泼尼龙及其他对症治疗,并停用替比夫定,改为恩替卡韦。住院第2天,患者CK峰值为1300 U/L,CK-MB 61 U/L,ALT512 U/L,AST579 U/L。4 d后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住院第12天,患者双下肢肌痛明显好转,四肢肌力达Ⅳ级,CK 144 U/L,CK-MB 15.1 U/L,ALT57 U/L,AST34 U/L,电解质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不良反应 肌酸激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健珍 杨葆业 +4 位作者 陈铿 张春兰 姚细安 赵令斋 谭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75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65例,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75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65例,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12、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2周及72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0.7%和16.9%(P<0.05),36.0%和23.1%(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快速强效抗病毒作用,近期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52、72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两药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阳性 病毒载量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罗生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5-629,634,共6页
抗乙肝病毒药物一直是药物开发的热点。替比夫定是继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上市后,获准的第4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现综述替比夫定的药理作用、药动学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Ⅰ~... 抗乙肝病毒药物一直是药物开发的热点。替比夫定是继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上市后,获准的第4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现综述替比夫定的药理作用、药动学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Ⅰ~Ⅲ期临床研究进展,并给出临床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早期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川英 涂相林 +4 位作者 程全红 陈芳 戴颖 龚芳华 林学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妊娠早期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疗效、安全性及母婴阻断有效性.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早期妇女84例,HBsAg、HBeAg均阳性、HBV DNA≥107拷贝/ml,血清ALT≥4 ULN,拒绝终止妊娠.分为治疗组43例,在妊娠早期使用替...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妊娠早期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疗效、安全性及母婴阻断有效性.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早期妇女84例,HBsAg、HBeAg均阳性、HBV DNA≥107拷贝/ml,血清ALT≥4 ULN,拒绝终止妊娠.分为治疗组43例,在妊娠早期使用替比夫定治疗,600 mg/d;对照组41例,在妊娠期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婴儿出生后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所生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观察孕期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常规、尿常规,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及不良反应.检测婴儿6个月及12月时HBV DNA、HBsAg及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并进行Apgar评分.采用SPE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 结果 治疗组有1例在妊娠36周出现rtM204I变异,对照组有1例在妊娠28周发生重型肝炎而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在妊娠12、24周、分娩前的ALT复常率:治疗组分别为62.8%、76.7%和88.1%;对照组分别为29.3%、46.3%和60.0%,P值分别为0.002、0.000和0.004.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20.9%、37.2%和78.6%;对照组均为0,P值分别为0.006、0.001和0.000.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分别为2.3%、9.3%和21.4%;对照组均为0,P值分别为1.000、0.116和0、002.婴儿6个月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治疗组分别为2.4%和0;对照组均为17.5%,P值分别为0.027和0.005.12个月HBsAg阳性率及HBV DNA阳性率治疗组均为0;对照组均为17.5%,P值均为0.005. 结论 妊娠早期开始使用替比夫定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可安全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妊娠 治疗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5
12
作者 潘修成 杨帆 +4 位作者 陈明 傅涓涓 郭忠胜 张言超 孙莉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6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6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比例(以CD4^+CD25^high T细胞作为Tregs),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逐步下降,治疗6、9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BVDNA水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的CHB患者(30例)在Tregs比例明显下降的CHB患者中所占比例(7/7,100.0%)高于Tregs比例无明显下降的CHB患者(23/29,79.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11.1%、19.4%、25.0%,其中7例(19.4%)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在治疗3、6个月时Tregs比例均已降至正常人水平。结论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能降低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治疗早期Tregs比例下降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35
13
作者 韩国荣 江红秀 +4 位作者 王根菊 岳欣 王翠敏 阚乃颖 吴岷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孕20~32周,HBeAg阳性、HBVDNA〉1.0×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孕20~32周,HBeAg阳性、HBVDNA〉1.0×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昔。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结果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阳性、HBV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妊娠 疾病传播 垂直 预防和控制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104周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4
作者 罗晓丹 陈小苹 +2 位作者 陈仁 陈学福 黄晶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10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经24周Peg-IFN。α-2a治疗,HBVDNA≥5.01gIU/ml,同时HBsAg定量较基线下降〈1.0lgIU/ml的H...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10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经24周Peg-IFN。α-2a治疗,HBVDNA≥5.01gIU/ml,同时HBsAg定量较基线下降〈1.0lg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进入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脱落5例。观察104周的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安全性、耐药率。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x2检验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04周,替比夫定组HBVDNA阴转率与恩替卡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垆=0.363);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替比夫定组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61.29%与23.81%,51.61%与19.05%,P值均〈0.01)。男性、替比夫定治疗是HBeAg血清转换的基线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ForwardLR,a=0.05)显示男性(HR=4.917)、替比夫定治疗12周HBsAg下降〉0.5lgIU/ml(FIR=3.514)、替比夫定治疗12周HBeAg下降〉1lgCOI(HR=8.651)与替比夫定治疗104周时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结论序贯替比夫定在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优于思替卡韦,可以作为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12周HBeAg较基线下降〉1lgCOI可作为104周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应答不佳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沈男男 王佳良 +4 位作者 劳国琴 石夏莹 王伶 张谊芳 蒋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V)相关肝硬化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为监测和优化乙肝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1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口服替比夫定,每次600 mg,...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V)相关肝硬化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为监测和优化乙肝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1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口服替比夫定,每次600 mg,每日1次;试验组口服恩替卡韦,每次0.5 mg,每日1次,阿德福韦酯,每次10 mg,每日1次。2组治疗均持续4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乙肝DNA(HBV DNA)、病毒学、血清学应答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HBV DNA水平分别降低4.73,5.32 log10U·m L^(-1)(P<0.05),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69.09%,20.00%,85.45%;试验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分别为74.55%,14.55%,78.18%。治疗后,对照组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分别为(140.20±20.65),(182.10±12.00)ng·m L^(-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HA、层粘连蛋白、PCⅢ分别为(122.40±18.27),(130.90±13.62),(112.10±16.73)ng·m L^(-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试验组与对照组PC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对照组和试验组的eGFR分别为(112.00±16.17),(103.00±13.02)m L/1.73 m^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耐药、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肾功能变化。结论与替比夫定相比,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联用对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改善作用更强,替比夫定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与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联用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肾功能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曾艳梅 张思泉 +4 位作者 娄国强 陈君 施军平 刘寿荣 黄劲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后停药为治疗组,26例孕妇未用药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孕28周用药前、分娩前及产后1月行肝功能、血清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22例新生儿出生时2例HBsAg阳性(〉0.05 IU/mL),且HBV DNA均〈10~3拷贝/mL;对照组26例新生儿出生时10例HBsAg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HBsAg、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分娩前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反应,产后1月治疗组HBV DNA回到治疗前水平。结论:HBV感染孕妇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阻断孕晚期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恩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628-3630,共3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8孕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产后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共收集孕妇资料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共分娩新生儿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至临产时,血清log10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组〔(3.92±1.21)copies/ml〕和替比夫定组〔(3.18±1.43)copies/ml〕低于对照组〔(8.53±1.74)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1年,拉米夫定组(3.1%,1/32)和替比夫定组(无感染患儿)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8.5%,5/27)。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在孕晚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能够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两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替比夫定治疗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林 张大志 +2 位作者 陈敏 何华 郭树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替比夫定(LDT)治疗期间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LDT治疗的1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4、8、12、24、48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替比夫定(LDT)治疗期间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LDT治疗的1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4、8、12、24、48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病毒学突破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完全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治疗中病毒学突破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其他各组,但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α及IFN-γ水平自服用LDT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24周起IFN-γ水平较基线时升高(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48周时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在病毒学突破组自服药24周起的IL-4水平及服药12周起的IL-6水平与基线相比,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定相关性,这可能与LDT治疗对CHB患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细胞因子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杨亦德 王冬国 +1 位作者 侯伟 俞莲花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650-1652,共3页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HBe Ag阳性、HBV DNA>106IU/ml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妊娠中晚期对照组使...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HBe Ag阳性、HBV DNA>106IU/ml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妊娠中晚期对照组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2组孕妇产后3个月停药。2组婴儿出生后均采取阻断治疗,在治疗前、分娩前检测孕妇血清ALT、HBV DNA等水平。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年观察血清HBe Ag、HBs Ag阳性及HBV DNA≥100 IU/ml例数。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婴儿生长发育、乙肝母婴传播、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分娩前研究组HBV DNA、ALT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95%)、ALT复常率(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娩婴儿阿式评分、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时,研究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2.5%),出生1年后研究组婴儿血清HBe Ag、HBs Ag阳性率和HBV DNA≥100 IU/ml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母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妊娠期口服替诺福韦可降低乙肝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替诺福韦酯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Telbivudine:A new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被引量:28
20
作者 Deepak N Amarapurka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6期6150-6155,共6页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re estimated to be chronically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15%-40% of these subjects will develop cirrhosis, liver failure 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uring thei...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re estimated to be chronically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15%-40% of these subjects will develop cirrhosis, liver failure 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uring their life.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last decade merits to the advent of nucleoside/nucleotide analogues and the use of pegylated interferons. Approved drug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ment include: standard interferon- alpha 2b, pegylated interferon-alpha 2a, lamivudine, adefovir dipivoxil, and entecavir. Unfortunately, these agents are not effective in all patient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side effects. Interferons have numerous side effects and nucleoside or nucleotide analogues, which are well tolerated, need to be used for prolonged periods, even indefinitely. However, prolonged treatment with nucleoside or nucleotide analogues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ate of resistance. Telbivudine is a novel, orally administered nucleoside analogue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ontrast to other nucleoside analogues, Telbivudine has not been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mammalian DNA polymerase with mitochondrial toxicity. Telbivudine has demonstrat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hepatitis B with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response and superior viral suppression compared with lamivudine, the standard treatment. Telbivudine has been generally well tolerated, with a low adverse effect profile, and at its effective dose, no dose- limiting toxicity has been observed. Telbivudine is one of the most potent antiviral agent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and was approved by the FDA in late 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bivudine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itis Bvirus Nucleoside analogue Antiviral agents Pegylatedinterferons LAMIVUDINE Adefovir dipivoxil ENTECAVI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