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氮化钠对大豆M_1的生物学诱变效应 被引量:39
1
作者 姜振峰 刘志华 +2 位作者 李文滨 徐德衡 滕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用0.04%的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处理大豆品种黑农37、抗线2号、东农42号、东农92-070和东农44号,M1代田间调查发现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降低,有矮化和晚熟现象。室内考种发现: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重和百粒重处理后的平... 用0.04%的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处理大豆品种黑农37、抗线2号、东农42号、东农92-070和东农44号,M1代田间调查发现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降低,有矮化和晚熟现象。室内考种发现: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重和百粒重处理后的平均数和均数标准误的值与对照相比,变异范围均增加。SDS-PAGE分析表明有贮藏蛋白亚基缺失体出现。因此,利用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处理大豆种子是研究大豆化学诱变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AN3 M1 农艺性状 贮藏蛋白
下载PDF
离子注入棉花种子M_1代细胞学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2
作者 程备久 李展 +3 位作者 田秋元 王公明 余增亮 何建军 《安徽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29-331,共3页
本文分析了N^+离子注入棉子后,其胚芽细胞和当代植株花粉母细胞的细胞学效应。初步结果显示:在4×10^(16)N^+/cm^2剂量以下,离子注入对胚芽细胞的分裂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处理后的胚芽组织的核异常细胞率、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 本文分析了N^+离子注入棉子后,其胚芽细胞和当代植株花粉母细胞的细胞学效应。初步结果显示:在4×10^(16)N^+/cm^2剂量以下,离子注入对胚芽细胞的分裂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处理后的胚芽组织的核异常细胞率、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与离子注入剂量呈正相关。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也出现多种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子 M1 细胞学 离子注入
下载PDF
EMS玉米花粉诱变的M_1代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祝丽英 池书敏 +3 位作者 刘志增 孟义江 陈景堂 宋占权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试验通过对EMS玉米花粉诱变所得种子及M1后代植株性状的观察 ,对EMS对M1的结实率、出苗率、抽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EMS处理浓度的增加 ,M1的结实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 ,M1群体的出苗率低 ,出苗迟缓 ,持续时间长 ,每天... 本试验通过对EMS玉米花粉诱变所得种子及M1后代植株性状的观察 ,对EMS对M1的结实率、出苗率、抽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EMS处理浓度的增加 ,M1的结实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 ,M1群体的出苗率低 ,出苗迟缓 ,持续时间长 ,每天出苗百分比表现出一种由少至多再至少的平缓发展规律。M1群体的抽雄期表现出早熟、晚熟及同时具有早熟和晚熟变异 3种类型。M1苗期变异以叶色变异为主 ,而成株期以雄穗结构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M1 生物学效应 烷化剂EMS 化学诱变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平阳霉素对盆栽小菊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红 陈发棣 +1 位作者 赵宏波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利用1、2、4、8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 利用1、2、4、8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茎段外植体经不同质量浓度PYM处理后的M1代,进行田间主要观赏性状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诱变后代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冠幅、节间长度和叶片长/宽均减小,花径增大,管状花数目和舌状花数目增加。诱变后代中还出现了叶色、叶型、花色以及花型变异的植株。随着PYM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花型的变异牢分别为0、2.5%、3.3%和1.2%,花型多为舌状花向下翻卷,或舌状花前端变尖;花色的变异率分别为0、4.9%、8.2%和1.2%,花色均往浅色方向变异。PYM最适的诱变质量浓度为2—4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菊 平阳霉素 诱变 M1 性状表现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的拟南芥M1代RAPD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卫东 刘磊安 +2 位作者 王燕 秦广雍 霍裕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共4页
 对拟南芥种子进行能量为30keV的不同剂量N+离子束诱变,以当代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建立基因池,并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基因池可扩增出约200条有效条带,不同剂量组变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对经...  对拟南芥种子进行能量为30keV的不同剂量N+离子束诱变,以当代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建立基因池,并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基因池可扩增出约200条有效条带,不同剂量组变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对经离子注入后的拟南芥发芽率统计显示,发芽率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最后初步探讨了不同剂量条件下发芽率和变异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注入 拟南芥 M1 RAPD 剂量 发芽率 变异率 诱变育种
下载PDF
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T_1代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包永霞 李雪 +1 位作者 满达 韩烈保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0-1444,共5页
对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T1代种子和多年生黑麦草非转化植株的子一代种子进行了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0、0.3%、0.6%、0.9%、1.2%、1.5%)处理,研究了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盐质量分数递增,相... 对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T1代种子和多年生黑麦草非转化植株的子一代种子进行了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0、0.3%、0.6%、0.9%、1.2%、1.5%)处理,研究了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盐质量分数递增,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胚芽长、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转基因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盐胁迫下,前者各指标均高于后者;胚根长变化无明显规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与盐质量分数的增加成正相关,转基因组的细胞膜透性低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明显强于对照组,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T1代种子可以作为盐害土壤改良和利用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DREB1A基因 T1 萌发期 耐盐性
下载PDF
50MeV/u碳离子辐照休眠和萌发春麦种子的M_1代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兴林 卫增泉 +1 位作者 王晓娟 李文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50MeV u碳离子辐照春麦 86 336和 1 46 1 5的休眠和萌发种子。通过M1代生物学性状和苗期POD、SOD和CAT酶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MDA含量等研究表明 :1 )同对照相比 ,许多生物学性状的变化表现出萌发种子大于休眠种子 ;除蛋白质含量外 ,SO... 50MeV u碳离子辐照春麦 86 336和 1 46 1 5的休眠和萌发种子。通过M1代生物学性状和苗期POD、SOD和CAT酶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MDA含量等研究表明 :1 )同对照相比 ,许多生物学性状的变化表现出萌发种子大于休眠种子 ;除蛋白质含量外 ,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MDA含量等在休眠种子和萌发种子间差异显著 ;2 )两个春麦材料的表现 ,在有些性状的变化上也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休眠种子 萌发种子 生物学性状 M1 抗氧化酶活性 重离子辐射 诱变育种
下载PDF
三种诱变方式对普那菊苣M_1代和SP_1代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曾珍 白史且 +1 位作者 张玉 干友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8-1245,共8页
分别用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以不同剂量处理普那菊苣种子,对诱变处理后的幼苗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普那菊苣幼苗对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的刺激在生理生化特性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应激效应。其中在游离脯氨酸... 分别用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以不同剂量处理普那菊苣种子,对诱变处理后的幼苗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普那菊苣幼苗对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的刺激在生理生化特性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应激效应。其中在游离脯氨酸积累方面,辐射诱变幼苗的积累量大于航天诱变和化学诱变;而在可溶性蛋白含量上,航天诱变的效应大于化学诱变和辐射诱变;在可溶性糖含量上则是化学诱变的积累量最大,高于辐射诱变和航天诱变的刺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航天诱变 M1 SP1 逆境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NaCl、PEG双重胁迫下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T1代萌发期抗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包永霞 满达 韩烈保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7,共6页
对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T1代种子和多年生黑麦草非转化植株F1代种子分别用1.5%NaCl溶液、15%PEG溶液、1.5%NaCl+15%PEG进行处理。测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细胞膜透性、相对含水量、叶绿素... 对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T1代种子和多年生黑麦草非转化植株F1代种子分别用1.5%NaCl溶液、15%PEG溶液、1.5%NaCl+15%PEG进行处理。测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细胞膜透性、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萎蔫幼苗数、存活率等指标,研究了供试材料对单独胁迫和双重胁迫的抗性,并进行对比。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胚芽长、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DREB1A对三种胁迫的抗性强度依次为NaCl>PEG>NaCl+PEG。叶片相对含水量、存活率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DREB1A对三种胁迫的抗性强度依次为PEG>NaCl>NaCl+PEG。萎蔫幼苗株数的测定结果显示,DREB1A对三种胁迫的抗性强度依次为NaCl>NaCl+PEG>PEG。胚根长在三种胁迫下的响应差异不显著。DREB1A对NaCl、PEG单独胁迫和NaCl+PEG双重胁迫均具有一定程度抗性,比非转化植株的抗性明显增强。转DREB1A基因多年生黑麦草T1代种子可以作为干旱、盐碱地区改良和利用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DREB1A基因 T1 萌发期 双重胁迫 抗性
下载PDF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水稻种子M_1代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力军 辛平 +3 位作者 罗成飞 袁杨成 赫杰 孙野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3,共3页
为研究空间环境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筛选有益的突变体 ,在神舟三号飞船上搭载 10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干种子 .种子返地后栽培 ,考察发芽率、分蘖数和抽穗期等性状 ,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分蘖... 为研究空间环境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筛选有益的突变体 ,在神舟三号飞船上搭载 10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干种子 .种子返地后栽培 ,考察发芽率、分蘖数和抽穗期等性状 ,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分蘖有刺激和抑制两种效应 ,不同熟期的品种抽穗期变化的方向与基因型有关 .空间处理M1代亦出现 5株株高变高的个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三号飞船 水稻种子 发芽率 分蘖数 抽穗期 变异株 株高 空间环境处理 M1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射元胡M1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厉永强 马美兰 徐文政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965-966,共2页
用60Co-γ 射线不同剂量辐射元胡块茎,研究辐照剂量对元胡M1代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元胡鲜品产量极显著降低,每丛块茎数极显著下降、每丛块茎重极显著减少;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呈现丛高下降、地上茎分枝数减少、生... 用60Co-γ 射线不同剂量辐射元胡块茎,研究辐照剂量对元胡M1代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元胡鲜品产量极显著降低,每丛块茎数极显著下降、每丛块茎重极显著减少;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呈现丛高下降、地上茎分枝数减少、生育期缩短、出苗率下降的趋势.用于育种的元胡块茎辐照剂量以80~100 Gy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 Γ射线 M1 辐照剂量 性状表现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变蔬菜、药材等种子M_1生物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吐尔逊.伊不拉音 李茜 +6 位作者 武宝山 王军 张石峰 曾宪贤 葛菊芬 郝微丽 刘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共2页
N^+ 离子注入莴笋、蕃茄、辣椒、茄子、麻黄草等蔬菜和药材种子后 ,通过对比试种 ,分析了用离子束诱变育种中出现的各种有用变异 ,包括 M1 种子的出苗率、株型、植株性状、单果重、果实性状、以及早熟和增产效应。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生物效应 M1 蔬菜 药材种子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变苦荞麦籽粒M_1代性状表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安虎 戴红燕 +2 位作者 胡丽 杨敬东 钟宏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67-270,共4页
采用60Co-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籽粒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1代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和单株粒重6个性状,并就不同品种材料M1代性状的表现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1代性状的影响进行二因... 采用60Co-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籽粒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1代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和单株粒重6个性状,并就不同品种材料M1代性状的表现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1代性状的影响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M1代性状差异不明显,但随着诱变剂量增加,性状表现受到的影响程度加强,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诱变 苦养麦 M1 性状
下载PDF
三种诱变方式对普那菊苣M_1代和SP_1代各项形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曾珍 陈太祥 +2 位作者 白史且 张玉 干友民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8期1-10,21,共11页
分别用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以不同剂量处理普那菊苣种子,对诱变处理后的植株进行了各项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普那菊苣对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的刺激在形态特性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应激效应;辐射诱变中高剂量处理对... 分别用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以不同剂量处理普那菊苣种子,对诱变处理后的植株进行了各项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普那菊苣对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的刺激在形态特性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应激效应;辐射诱变中高剂量处理对菊苣生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学诱变各不同剂量处理对菊苣的影响不大;而航天诱变材料的综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航天诱变 M1 SP1 灰色关联度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甜菊自交胚挽救及其自交S_1代的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永恒 侯孟兰 +4 位作者 张永侠 徐晓洋 孙玉明 张婷 原海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9,共9页
对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中山5号’(‘Zhongshan No. 5’)、‘中山6号’(‘Zhongshan No. 6’)、‘中山8号’(‘Zhongshan No. 8’)、‘江甜2号’(‘Jiangtian No. 2’)、‘谱星1号’(‘PC Star No. 1’)和‘守田3号’(... 对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中山5号’(‘Zhongshan No. 5’)、‘中山6号’(‘Zhongshan No. 6’)、‘中山8号’(‘Zhongshan No. 8’)、‘江甜2号’(‘Jiangtian No. 2’)、‘谱星1号’(‘PC Star No. 1’)和‘守田3号’(‘Morita No. 3’)自交授粉后的有胚率进行了统计,进一步筛选出‘中山8号’的胚挽救方法,并对‘中山8号’自交S1代植株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菊不同品种间的有胚率差异明显,其中,自交授粉后5 d‘中山8号’的有胚率最高(16. 0%),自交授粉后10 d以上6个品种的有胚率基本为0. 0%。随自交授粉后天数的增加,‘中山8号’胚珠和幼胚在MS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添加2. 0 mg·m L-16-BA和2. 0 mg·m L-1NAA的MS培养基)和分化诱导培养基(添加2. 0 mg·m L-16-BA和0. 2 mg·m L-1NAA的MS培养基)上的萌发时间逐渐缩短,萌发率逐渐升高。自交授粉后7~9 d‘中山8号’幼胚在MS培养基上的萌发率高达80%以上。短日照处理下,‘中山8号’自交S1代植株间现蕾期的差异较大,短日照处理10~46 d现蕾,其中,短日照处理15 d现蕾的植株最多,占植株总数的16. 5%。现蕾期‘中山8号’103个自交S1代植株叶片中莱鲍迪苷A(RA)、甜菊苷(ST)、莱鲍迪苷C(RC)、杜尔可苷A(DA)和总甜菊糖苷(TSG)的含量及RA、ST、RC和DA含量占TSG含量的比例的变化范围均较大,RA、ST、RC、DA和TSG的含量分别为0. 26%~11. 43%、0. 36%~6. 45%、1. 52%~9. 18%、0. 05%~1. 40%和5. 80%~16. 90%,RA、ST、RC和DA含量占TSG含量的比例分别为3. 19%~72. 06%、3. 20%~46. 98%、12. 59%~74. 27%和0. 53%~12. 33%。在‘中山8号’及其103个自交S1代植株中,‘中山8号’和9个自交S1代植株为高RA型,7个自交S1代植株为高RA-RC型,11个自交S1代植株为高RC型,1个自交S1代植株为高RA-RC-DA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胚挽救技术可克服甜菊自交不亲和受精后障碍,获得的自交S1代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 自交 胚挽救 S1 现蕾期 甜菊糖苷含量
下载PDF
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自交S_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2 位作者 肖文芳 李佐 蒋明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5,共7页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为亲本进行自交,对自交S_1代的营养器官性状和花器官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交S_1代在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数、侧分枝数和单枝总花数等7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比亲本略有下降,但在...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为亲本进行自交,对自交S_1代的营养器官性状和花器官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交S_1代在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数、侧分枝数和单枝总花数等7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比亲本略有下降,但在花色、着色模式、花长度、花宽度、花枝长度和主枝花朵数等6个花器官性状比亲本强,尤其是花色和着色模式优势明显,均由亲本的1种类型分离出另外3种类型,其中花色"浅紫"和"紫红",以及着色模式"线纹"分别占S_1代调查株数的30.39%、58.36%和80.86%,表明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经过自交后,其后代的花色及着色模式主要体现为亲本的颜色和着色模式。其中,花色、着色模式、花长度、花宽度、花枝长度和主枝花朵数等花器官性状是蝴蝶兰观赏性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选择育种材料的主要方向,因此,在S_1代中能够选择出优于亲本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自交 性状 S1 遗传表现
原文传递
60Coγ射线诱变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M1效应研究.
17
作者 张文英 王凯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800Gy、1000Gy和1200Gy)处理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基因组测序亲本中双11号的成熟种子,测定了辐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株高、千粒重等M1代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800Gy、1000Gy和1200Gy)处理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基因组测序亲本中双11号的成熟种子,测定了辐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株高、千粒重等M1代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高剂量辐照处理对M1代株高等株型性状造成严重抑制,M1代千粒重有所增大,单株产量显著降低;1200Gy已达到中双11号的辐照处理致死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诱变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M1 农艺性状
下载PDF
3 - 48 Study of M1 Mutagenic Effects of Carbon Ion Irradiation on Lavender Seeds
18
作者 Liu Ruiyuan Dong Xicun Li Wenjian Du Yan Qu Ying Jin Wenjie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2年第1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碳离子辐照 薰衣草 诱变效应 M1 种子 自然地理环境 新疆伊犁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6
19
作者 洪德林 杨开晴 潘恩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用 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配成 8× 8双列杂交 ,研究 8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类型间杂种 F1 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 5 6个 F1 组合平均 ,小区产量性状表现 19.5 %的高亲优势 ,F1 小区... 用 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配成 8× 8双列杂交 ,研究 8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类型间杂种 F1 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 5 6个 F1 组合平均 ,小区产量性状表现 19.5 %的高亲优势 ,F1 小区产量超过高亲值的组合占 87.5 % ,其余 7个性状的 F1 值位于中亲值与高亲值之间。在不同生态类型所构成的总体中 ,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小区产量 4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同等重要 ;抽穗期、穗长、单株有效穗 3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更重要 ;千粒重性状非加性遗传方差更为重要。小区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的亲本是秀水 0 4和 372 6 ;特殊配合力效应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越光 /秀水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生态类型 杂种优势 亲本 配合力分析 农艺性状 杂种F1
下载PDF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高优势组合选配的研究 Ⅰ.F_1代子粒产量的杂种优势与高优势组合选配 被引量:50
20
作者 王曙明 孙寰 +7 位作者 王跃强 赵丽梅 李楠 付连舜 李卫东 齐宁 邢邯 李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7,共7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大豆杂种优势的大小 ,探讨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 ,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试验共选用国内与国外引入的优良大豆品种(品系 ) 71 5份做亲本 ,其中国内品种 (品系 ) 62 4个 ,国外引入品种 (品系 ) 91个 ,从 1 99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大豆杂种优势的大小 ,探讨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 ,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试验共选用国内与国外引入的优良大豆品种(品系 ) 71 5份做亲本 ,其中国内品种 (品系 ) 62 4个 ,国外引入品种 (品系 ) 91个 ,从 1 996至 2 0 0 0年分别在七个地点配制杂交组合 1 3 2 6个 ,并进行F1代子粒产量测定。试验采用间比法按熟期组及组合顺序排列 ,二次重复 ,以当地相近熟期组的主推品种为对照品种。从中筛选出 1 76个优势较高的组合 ,进行第二次产量测定 ,方法与第一次测产相同 ,试验在二个地点同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高亲优势率平均为 6.8% ,对照优势率平均为 1 1 .9% ,高亲优势率超过 3 0 %以上的组合占 1 9.8% ,对照优势率超过 3 0 %以上的组合占2 5 .3 % ,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 2 0 %以上的组合占 1 8.3 %。对不同类型组合杂种优势的分析显示 ,”本地品种×本地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低于”本地 (引入 )品种×引入品种”的组合 ,而“本地(引入 )品种×引入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又低于“中国品种×国外品种”的组合 ,这种趋势是较为明显的。二次测产组合结果显示 ,高亲优势率平均为 2 2 .5 % ,对照优势率平均为 2 1 .1 % ,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 2 0 %以上的组合占 2 2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高优势组合选配 F1 子粒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