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T细胞极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颜培宇 朱志中 +1 位作者 王芳 唐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IFN-r、IL-4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大鼠T细胞极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IFN-r、IL-4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大鼠T细胞极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加针刺头针组(C组),模型加针刺体针组(D组),模型加针刺头针体针组(E组)。采用环磷酰胺注射法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选取"头穴(百会及旁开4 mm两针丛刺)"、"体穴(足三里和关元)"、"头穴加体穴"进行针刺,时间为20 min,每隔5 min进行补法捻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r和IL-4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外周血CD4+TC和CD8+TC含量。结果:B组大鼠外周血CD4+TC含量显著下降,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针刺治疗后,针刺各组外周血CD4+TC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CD8+TC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B组IFN-r含量下降、IL-4含量升高,与正常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IFN-r含量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以E组疗效最佳,效果优于其它治疗组。结论:头针加体针的配穴方式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促使TH细胞向Th1型转化,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疗效优于体针和头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头针 体针 t细胞极化
下载PDF
不同树突状细胞亚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展 潘频华 《国际呼吸杂志》 2015年第5期365-368,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也是唯一能将抗原递呈给naiveT细胞、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抗原递呈细胞,其在机体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也是唯一能将抗原递呈给naiveT细胞、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抗原递呈细胞,其在机体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存在Thl/Th2细胞亚群数量与功能失衡。近年来,研究显示,通过释放一系列的趋化因子以及细胞因子,DCs能活化naiveT细胞并影响其极化,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然而,不同DCs的亚型诱导naiveT细胞极化的方向不尽相同,在决定机体对抗原是免疫耐受还是免疫反应发挥着不同作用。本文就DCs不同亚型在哮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亚型 t细胞极化 哮喘
原文传递
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TLR8信号调节卵巢癌CD4^(+)T细胞极化和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君 胡艳 +1 位作者 雷磊 刘俊丽 《现代医学》 2021年第9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卵巢癌细胞CD4+T细胞极化和免疫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D4^(+)T细胞和卵巢癌SKOV3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共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HSYA组(2μg·ml^(-1)的HSYA处理共培养体系处理24 h...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卵巢癌细胞CD4+T细胞极化和免疫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D4^(+)T细胞和卵巢癌SKOV3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共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HSYA组(2μg·ml^(-1)的HSYA处理共培养体系处理24 h)、Toll样受体(TLR)8的拮抗剂CU-CPT9a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5μg·ml^(-1)CU-CPT9a处理24 h)、HSYA+CU-CPT9a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2μg·ml^(-1)的HSYA和5μg·ml^(-1)CU-CPT9a处理24 h)、HSYA+Motolimod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2μg·ml^(-1)的HSYA和4.5μg·ml^(-1)TLR8的激动剂Motolimod处理24 h)。流式细胞术对体系中Th1、Th17和Th2细胞进行检测分析。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IL-10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8、p65、磷酸化的p65(p-p65)及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的水平。结果:HSYA组的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百分比及IL-1β、TNF-α、TLR8、p65和p-p65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L-4、IL-10和IκB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与HSYA组相比,CU-CPT9a联合HSYA明显降低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百分比(P<0.05),而且增加了Th2细胞的百分比(P<0.05)。另外,与HSYA组相比,HSYA+Motolimod组Th1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Th2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IL-1β、TNF-α的表达上调(P<0.05),但IL-4、IL-10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HSYA通过TLR8信号调节卵巢癌CD4^(+)T细胞极化和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Toll样受体8 卵巢癌 t细胞极化 免疫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B7-H4介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 H10 T1/2对EAE小鼠T细胞亚群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汲晓沛 张莹 +6 位作者 尹周 李小平 应鸣翘 王明元 董万利 古彦铮 薛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以下简称C3H10)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试验:构建小鼠B7-H4靶向shRNA稳定转染的C3H10细胞(C3H10-B7-H4细胞),将转... 目的: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以下简称C3H10)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试验:构建小鼠B7-H4靶向shRNA稳定转染的C3H10细胞(C3H10-B7-H4细胞),将转染前后的细胞分别与植物血凝素( PHA)激发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分泌。体内试验:制备小鼠EAE模型,将5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EAE组、C3H10组(移植 C3H10细胞)、C3H10-NC组(移植shRNA对照质粒转染的C3H10细胞)、C3H10-B7-H4组(移植C3H10-B7-H4细胞),并在免疫后第6天,各组细胞以1×106个/只小鼠尾静脉输注,每日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IL-2、IL-17、IFN-γ、IL-4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试验:B7-H4靶向shRNA转染C3H10可抑制B7-H4的表达;下调表达B7-H4的C3H10细胞对脾细胞分泌IL-2、IL-17、IFN-γ的抑制作用减弱,而对IL-4无明显影响;体内试验:下调表达B7-H4的C3H10细胞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减弱,表现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发病时间及发病高峰时间均较C3H10组提前。下调表达B7-H4的C3H10细胞治疗EAE小鼠后对血浆中IL-2、IL-17、IFN-γ的表达抑制作用减弱,但对IL-4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介导了C3H10移植治疗EAE的免疫调节,这一过程可能是调节Th1、Th17等炎性效应性T细胞间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t细胞极化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妤 李静 +10 位作者 余滢滢 张鹏 付玉龙 周明菊 王酉源 Jin-Wen Song 周春保 王松山 焦艳梅 张超 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HBV感染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频率和功能,探讨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入组HBV感染者36例,包括6例急性恢复期(acute recovery,AR)患者和3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HBV感... 目的 通过分析HBV感染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频率和功能,探讨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入组HBV感染者36例,包括6例急性恢复期(acute recovery,AR)患者和3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HBV感染者又包括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IT)患者10例、免疫活化期(immune activation,IA)患者20例。另外纳入8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多色免疫组化技术比较HC组和HBV感染者外周血和肝内Tfh的表达差异,以及通过单细胞分泌蛋白组芯片检测Tfh的功能特点,并对HBV感染者Tfh的频率与HBV相关临床指标(HBV表面抗原、HBV载量、ALT、AS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IA组外周血中Tfh频率显著高于HC组(1.487%vs.0.876%,t=2.126,P=0.043)和IT组(1.487%vs.0.737%,t=3.144,P=0.004);与外周血一致,肝内Tfh也在IA组患者中富集。外周血中Tfh的频率与肝脏炎症指标ALT、AST水平呈正相关(ALT:r=0.488,P=0.000;AST:r=0.498,P=0.000)。单细胞分泌蛋白组芯片检测Tfh的多功能强度指数(polyfunctional strength index,PSI)在AR组患者中最高(AR组>IA组>IT组>HC组),其中AR组患者分泌TNF-、IL-2和IFN-能力较高、IA组分泌IL-10和IL-17A能力较高、IT期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FN-较高,HC组分泌IL-4较高。结论 肝内与外周血结果一致,Tfh在IA组CHB患者中增多,这可能提示Tfh与肝脏炎症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Tfh在HBV感染不同阶段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其可能倾向于不同的分化表型,其中IA期Tfh倾向于cTfh17类表型,而IT期和AR期Tfh倾向于cTfh1类表型,表明Tfh在HBV感染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CD4^(+)T细胞极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指标 外周血 肝脏 炎症 多功能强度指数 免疫状态 CD4^(+)t细胞极化 相关性
下载PDF
miR-24-3p调控IFN-γ/STAT1通路抑制1型辅助性T细胞极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广雨 李雪 +4 位作者 李露 刘元林 王洋 郑荣秀 张毅 《军事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918-924,共7页
目的探究microRNA-24-3p(miR-24-3p)抑制1型辅助性T细胞(Th1)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分选法从小鼠脾脏分离初始CD4+T辅助细胞(na?ve CD4+T细胞),利用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na?ve CD4+T细胞向Th1细胞极化,同时转染miR-24-3p模拟... 目的探究microRNA-24-3p(miR-24-3p)抑制1型辅助性T细胞(Th1)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分选法从小鼠脾脏分离初始CD4+T辅助细胞(na?ve CD4+T细胞),利用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na?ve CD4+T细胞向Th1细胞极化,同时转染miR-24-3p模拟物(miR-24-3p mimic),诱导7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CD4+双阳性标记的Th1细胞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调控Th1细胞极化的关键细胞因子IFN-γ、T细胞介导的转录调节因子(Tbx2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STAT4和IL-12受体蛋白β1(IL-12Rβ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调控Th1细胞极化的关键转录因子STAT1蛋白及其磷酸化(p-STAT1)水平。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24-3p对调控Th1极化的JAK-STAT信号通路组分IFN-γ和STAT1的作用靶点,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24-3p与IFN-γ和STAT1的3’非编码区(3’-UTR)靶序列结合情况。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获得高纯度na?ve CD4+T细胞。经IFN-γ诱导后,诱导组Th1细胞极化比例为(73.98±3.65)%,而miR-24-3p mimic处理后Th1细胞极化比例下降至(60.61±4.70)%(P=0.0176);miR-24-3p mimic处理后,调控Th1细胞极化的关键转录因子STAT1(P=0.0002)、Tbx21(P=0.0056)和STAT4(P=0.0009)的表达水平下调;同时,炎症反应活化的关键细胞因子IFN-γ(P=0.0003)和JAK-STAT通路的关键受体蛋白IL-12Rβ1(P=0.0038)的表达水平亦下调。此外,miR-24-3p mimic处理还导致调控Th1细胞极化的关键转录因子STAT1(P=0.0113)蛋白水平及活化的p-STAT1(P=0.0161)蛋白水平下调。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24-3p可特异性结合在IFN-γ和STAT1的3’-UTR靶序列位点,进而靶向下调IFN-γ/STAT1通路的关键组分IFN-γ和STAT1的表达。结论miR-24-3p靶向抑制IFN-γ和STAT1表达,进而抑制IFN-γ/STAT1通路激活和Th1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4-3p Γ干扰素 IFN-γ/STAT1通路 1型辅助性t细胞极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SOCS3在风湿性心脏病大鼠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向水 黄进启 +4 位作者 郑勇 黄宏灵 蔡彦力 姚元波 李旭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风湿性心脏病大鼠脾脏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灭活A组链球菌(GSA)诱导的大鼠风湿性心脏病模型,分离脾脏CD4^+T细胞;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A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组(B...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风湿性心脏病大鼠脾脏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灭活A组链球菌(GSA)诱导的大鼠风湿性心脏病模型,分离脾脏CD4^+T细胞;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A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组(B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PYrAd-rSOCS3转染组(C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PYrAd-GFP转染组(D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siRNA-SOCS3转染组(E组)、GSA免疫大鼠CD4^+T细胞+siRNA-control转染组(F组);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P/T-STAT3(仅检测蛋白)、T-bet、Gata3、RORγt和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和TGF-β的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SOCS3、STAT3、P-STAT3、T-bet、RORγt、IFN-γ和IL-17表达上调(均P<0.05),而Gata3、Foxp3、IL-4和TGF-β表达下调(均P<0.05)。与B组比较,C组SOCS3表达进一步上调(P<0.01),而STAT3、P-STAT3、T-bet、RORγt、IFN-γ和IL-17表达下调(均P<0.05),同时Gata3、Foxp3、IL-4和TGF-β表达上调(均P<0.05)。与B组比较,E组SOCS3表达下调(P<0.01),STAT3、P-STAT3、T-bet、RORγt、IFN-γ和IL-17表达上调(均P<0.05),而Gata3、Foxp3、IL-4和TGF-β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 SOCS3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而抑制CD4^+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过度极化,在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中可能具有负向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风湿性心脏病 CD4+t细胞极化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子3 炎症反应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 被引量:15
8
作者 虞坚尔 霍莉莉 蒋黎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64-667,共4页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间歇期外周血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方法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较...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间歇期外周血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方法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较正常降低(P<0.05),Th2升高、Th1/Th2比值下降(P<0.01);Tc1降低、Tc2升高、Tc1/Tc2比值下降(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间歇期存在Th功能性极化异常,Th2占优势;Tc功能性极化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t细胞功能性极化 儿童
下载PDF
复感儿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及补肾固表方的干预作用
9
作者 霍莉莉 虞坚尔 +1 位作者 蒋黎敏 吴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及补肾固表方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复感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复感儿Th1较正常...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及补肾固表方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复感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复感儿Th1较正常降低(P<0.05),Th2升高、Th1/Th2比值下降(P<0.01);Tc1降低、Tc2升高、Tc1/Tc2比值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补肾固表方治疗后Th1升高(P<0.05),Th2下降、Th1/Th2比值上升(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补肾固表方治疗后Tc1升高、Tc2下降、Tc1/Tc2比值上升,除Tc2外,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感儿间歇期存在Th功能性极化异常,Th2占优势;Tc功能性极化无明显异常。补肾固表方可使Th1(Tc1)升高,Th2(Tc2)下降,Th1(Tc1)/Th2(Tc2)比值上升,明显逆转Th2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固表方 复感儿 t细胞功能性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