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性B细胞在儿童手足口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跃飞 林邦长 +2 位作者 何哲航 郑瑞 陈葆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319-3322,共4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在儿童手足口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7月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71例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治疗康复后的62例为康复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在儿童手足口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7月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71例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治疗康复后的62例为康复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表达情况。同时用ELISA方法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水平。结果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8^+CD_(28)^+细胞毒T细胞的表达,重症患儿和普通型患儿组较对照组增高(P<0.01),重症患儿又显著高于普通型患儿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手足口病患儿Breg细胞表达水平与血清IL-10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与血清TGF-β无相关性,与CD_3^+CD_8^+CD_(28)^+细胞毒T细胞表达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74,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显著免疫失衡,即CD_3^+CD_8^+CD_(28)^+细胞毒T细胞显著增多,可能与Breg细胞表达减低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有关;Breg细胞表达水平分析有助于手足口病的诊断、进展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细胞 IL-10 手足口病 儿童
原文传递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淑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5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84例MPP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84例MPP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两组均持续治疗7 d.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CD3+、CD4+、CD8+、CD4+/CD8+]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功能:治疗前两组IgA、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两组TNF-α、IL-2、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TNF-α、IL-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甲泼尼龙 支原体肺炎 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者HPV16、18型感染对阴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华 陈闻月 周红儿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对宫颈疾病患者相关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宫颈疾病患者且HPV16、18型阳性30例作为研究对象(HPV组),另取健康体检女性且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均阴性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对宫颈疾病患者相关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宫颈疾病患者且HPV16、18型阳性30例作为研究对象(HPV组),另取健康体检女性且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均阴性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阴道局部分泌物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IL-4、IL-6水平。结果 HPV组患者CD^(4+)T浓度、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2.78、-4.93,P均<0.05);而两组患者CD^(8+)T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P>0.05)。HPV组患者CD^(4+)/CD^(8+)比值≤1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7,P<0.05)。HPV组患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65、9.50,P均<0.05)。而两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4、0.59,P均>0.05)。结论 HPV16、18型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细胞免疫低下,持续性HPV感染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丽坤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在原发性肝癌(肝癌)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20例、慢性乙型肝炎30例、肝硬化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比较。结果:肝癌及肝... 目的: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在原发性肝癌(肝癌)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20例、慢性乙型肝炎30例、肝硬化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比较。结果:肝癌及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3+、CD4+百分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和正常人降低,CD4+/CD8+比值、NK细胞较正常明显降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估价肝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以及预后将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T淋巴细胞、NK细胞 预后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俊龙 张宁 +4 位作者 朱红俊 张剑 邱泽亮 何许伟 楼天正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组,3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组,36例)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患者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Marshall评分、IL-6和IL-10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明显升高,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第7天参附组APACHEⅡ、Marshall评分及IL-6和CRP水平均下降。而CD3^+、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同时存在;参附注射液具有维持促炎/抗炎平衡,双向调节严重脓毒症免疫紊乱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参附注射液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小炜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 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自体血液照射回输加放疗 )和对照组 (常规放疗 ) ,观察两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研究组患者血疗前后IL -2 ,T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体血液照射回输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 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自体血液照射回输加放疗 )和对照组 (常规放疗 ) ,观察两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研究组患者血疗前后IL -2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研究组为 12 1% (4 / 33) ,对照组为 6 0 6 % (2 0 / 3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变化 (P <0 0 1) ;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平均放疗剂量 (X±SxGy)研究组为 40 5 0± 82 2 ,对照组 2 46 0± 6 0 9(P <0 0 1) ;研究组血疗前后IL - 2 ,T淋巴亚群都有显著变化 (P <0 0 1)。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可提高肺癌患者抗辐射的能力 ,低剂量辐射刺激诱发机体的适应性和免疫机能 ,提高正常组织对放疗的耐受量而对肿瘤组织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输血自体 T淋巴细胞细胞介素-2 辐射耐受性肺炎/病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