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的检测 被引量:18
1
作者 谌承志 肖琳玲 +2 位作者 苗丽 陈翠蓉 邓万俊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44-345,34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间期及Tpe离散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18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29例无心脏病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QTp(自QRS波的起点至正...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间期及Tpe离散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18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29例无心脏病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QTp(自QRS波的起点至正向T波的顶点或负向T波的最低点的距离),计算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距离,即Tpe(p-e=QT-QTp),以及Tpe离散度(最长Tpe与最短Tpe之差)。结果心肌梗死组Tpe较心绞痛组明显延长(139.32±35.54ms vs 113.33±27.13ms;p=0.004)、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39.32±35.54ms vs 95.10±18.35ms;p<0.0001);心肌梗死组Tpe离散度较心绞痛组明显延长(58.00±26.38msvs 38.12±26.49ms;p=O.007)、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58.00±26.38ms比31.42±12.94ms;p<0.0001)。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Tpe及Tpe离散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及Tpe离散度较心绞痛患者及正常者明显延长,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跨壁复极离散 T波峰-间期间期 T波峰-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多 李凤杰 王红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以及心率、年龄、BNP等相关临床指标。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将病例组分为低危组(NYHAⅠ-Ⅱ)及高危组(NYHAⅢ-Ⅳ),将高危组中治疗后BNP下降≥30%的患者纳入治疗有效组。分别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不同患者之间,以及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的差异。结果①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均明显增加[Tp-Te(127.15±21.48)ms比(99.85±19.16)ms;Tp-Te/QT(0.33±0.05)比(0.23±0.04),P〈0.05]。②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较低危患者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明显增大[Tp-Te(135.90±24.91)ms比(119.09±18.45)ms;Tp-Te/QT(0.37±0.07)比(0.27±0.06),P〈0.05]。③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p-Te间期未见统计学差异[(127.14±15.60)ms比(131.95±18.6)ms,P〉0.05],而Tp-Te/QT比率有所降低[(0.31±0.06)比(O.37±0.06),P〈0.0530结论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可作为反映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心电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T波峰-间期 T波峰-间期/QT间期比率
下载PDF
T波与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哲 王蒙琴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2期2154-2157,共4页
近年来对于心电图T波的形成机制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提出比较重要的学说———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在体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研究。由于这些学说的提出,T波峰末(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与QT间期(Tpeak-Tend... 近年来对于心电图T波的形成机制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提出比较重要的学说———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在体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研究。由于这些学说的提出,T波峰末(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与QT间期(Tpeak-Tend/QT)比值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于它们的临床研究也不断进行。多数研究发现,Tpeak-Tend间期可反映TDR,而TDR增大又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提出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但Tpeak-Tend间期作为新近提出的心电概念其目前研究有限,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 T波峰间期 T波峰间期与QT间期比值
下载PDF
A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T、Tp-e/QT比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晓东 白雪蕾 +1 位作者 王喜欢 陈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2443-2447,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电图ST-T、T波峰末间期(Tp-e)/QT比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6个月患者的预...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电图ST-T、T波峰末间期(Tp-e)/QT比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6个月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18)和预后良好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ST-T段回落情况、术前Tp-e/QT比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T段回落、术前Tp-e/QT比值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ST-T段<50%、术前Tp-e/QT比值分别为77.78%、0.34±0.05,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3.73%、0.2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T段<50%、术前Tp-e/QT比值均是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T-T段回落、术前Tp-e/QT比值对AMI患者PCI术后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0.747,特异度分别为61.50%、81.42%,敏感度分别为80.00%、85.31%。结论AMI患者心电图ST-T段回落不良、Tp-e/QT比值增加是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ST-T段回落 T波峰间期/QT间期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