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素β_4及胸腺素β_(10)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侯萍 宋志国 +3 位作者 李姝玉 李庆昌 王恩华 邱雪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研究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和胸腺素β10(thymosinβ10,Tβ10)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β4、和Tβ10在NSCLC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β4... 目的研究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和胸腺素β10(thymosinβ10,Tβ10)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β4、和Tβ10在NSCLC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β4和Tβ10表达意义。结果NSCLC中,Tβ4和Tβ10主要表达在癌细胞质中,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6.3%和72.4%。统计分析显示:Tβ4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Tβ10的表达水平与与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二者单独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肺癌的分型无关。Tβ4与Tβ10具有明显相关性,二者共表达时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更显著相关性。Tβ4、Tβ10、、Tβ4/Tβ10的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同时Tβ4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结论Tβ4和Tβ10的高表达明显增强肺癌的恶性度,促进肺癌转移,使患者预后更差。通过研制降低两者表达的药物将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腺素β4 胸腺素β10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丁酸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秋平 余加林 +4 位作者 胡坤 贺雨 肖洒 侯婷 艾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丁酸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3日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30)及丁酸组(n=30),分别予以PBS或丁酸溶液灌胃,1次/d,连续干预7d后,采用缺氧+冷刺... 目的探讨丁酸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3日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30)及丁酸组(n=30),分别予以PBS或丁酸溶液灌胃,1次/d,连续干预7d后,采用缺氧+冷刺激+人工喂养的方法连续3d刺激建立NEC模型,隔夜空腹处死新生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行双盲病理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上清液IL-10、TGF-β_1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两组肠道固有层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取标本时,丁酸组小鼠体重(4.50±0.42g)明显高于PBS组(4.16±0.60g,P<0.05);丁酸组生存率(76.34%)与PBS组生存率(6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丁酸组肠组织损伤评分[1.33(1.33~1.67)]明显低于PBS组[2.00(1.67~2.25),P<0.05]。肠组织qPCR结果显示,丁酸组IL-6、TNF-αm RNA表达与PBS组比较明显降低(分别为0.85±0.30 vs.1.77±0.49,P<0.05;0.41±0.25 vs.0.96±0.56,P<0.05);而丁酸组IL-10、TGF-β_1 m RNA表达与PBS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1.91±0.82 vs.0.94±0.43,P<0.05;1.46±0.57 vs.0.88±0.29,P<0.05)。肠组织ELISA结果显示,丁酸组IL-10、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与PBS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68.60±15.06 vs.37.25±5.81,P<0.05;424.93±19.34v s.1 2 7.3 1±6 0.8 3,P<0.0 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丁酸组肠道固有层Tr e g占C D 4+T细胞比例较P B S组高(12.68%±6.79%vs.3.57%±0.88%,P<0.05)。结论丁酸在NEC新生小鼠模型肠道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丁酸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上调细胞因子IL-10、TGF-β_1的表达,促进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血清IL-10、TGF-β_(1)、sCD30联检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建新 姬玉涵 +1 位作者 刘宁洒 姚金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CD30 (sCD30)联检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NH...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CD30 (sCD30)联检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NHL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出现IP分为IP组(n=37)和非IP组(n=1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血清IL-10、TGF-β_(1)、sCD30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IP发生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IL-10、TGF-β_(1)、sCD30预测IP效能,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不同血清IL-10、TGF-β_(1)、sCD30表达对IP发生的影响。结果 IP组患者的血清LDH水平为(288.84±86.41) U/L,利妥昔单抗应用所占比例为48.65%,明显高于非IP组的(199.95±59.66) U/L、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IPI评分、临床分期、全身症状、肺实质侵犯、骨髓侵犯、以往基础肺疾病史、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患者的血清IL-10、TGF-β_(1)、sCD30水平分别为(25.41±7.60) ng/L、(29.55±8.83) pg/mL、(142.21±42.67) k U/L、,明显高于非IP组的(18.00±5.41) ng/L、(20.65±6.20) pg/mL、(98.87±28.96) 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IL-10 (OR:18.046)、TGF-β_(1)(OR:16.755)、sCD30 (OR:17.126)、LDH (OR:15.561)、应用利妥昔单抗(OR:10.331)均是NHL患者化疗相关I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0、TGF-β_(1)、sCD30联合预测IP效能[AUC:0.947,95%CI:0.901~0.976]明显优于三者单一预测[AUC:0.740,95%CI:0.667~0.804]、[AUC:0.762,95%CI:0.691~0.824]、[AUC:0.745,95%CI:0.672~0.809];血清IL-10、TGF-β_(1)、sCD30高表达者IP发生率是低表达的2.914、5.287、3.142倍。结论 血清IL-10、TGF-β_(1)、sCD30是NHL患者化疗相关IP的高危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预测效能,指导临床医生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间质性肺炎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可溶性CD30
下载PDF
不同情况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_(2)-MG、IL-2R及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文兴 万颖 敖继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4期3377-338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淋巴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白细胞介素(IL)-2R、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2021年于该院确诊的5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淋巴瘤组,收集其血清标本及年龄、性别、淋巴瘤组织、...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淋巴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白细胞介素(IL)-2R、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2021年于该院确诊的5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淋巴瘤组,收集其血清标本及年龄、性别、淋巴瘤组织、组织免疫学类型、临床分期、骨髓浸润、EB病毒(EBV)感染等资料。同期收集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标本及资料,比较淋巴瘤组与对照组血清LDH、β_(2)-MG、IL-2R、IL-10水平;分析各指标在淋巴瘤组织、组织免疫学类型,临床分期、骨髓浸润、EBV感染及有效治疗后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淋巴瘤组血清LDH、β_(2)-MG、IL-2R、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BV+患者血清LDH、β_(2)-MG、IL-2R水平高于EBV-患者(P<0.05);随着病情进展,临床分期Ⅲ~Ⅳ期和有骨髓浸润患者血清LDH、β_(2)-MG、IL-2R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及无骨髓浸润患者(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_(2)-MG、IL-2R、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监测血清LDH、β_(2)-MG、IL-2R、IL-10水平变化对淋巴瘤患者的辅助诊断、EBV感染、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β_(2)微球蛋白 白细胞介素-2R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东红 师晶晶 +4 位作者 刘云 侯玉龙 曹子彧 黎妞 郭明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prague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n=32)和DN组(n=32)。DN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1)制备DN模型,DN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正常饮食饮水。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饮水,经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于造模后第0、4、8、12周分批处死2组大鼠,于每次处死前称大鼠体质量;使用血糖仪及配套试纸检测大鼠血糖;收集尿液,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并计算UACR;于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双侧肾脏,其中一侧肾脏去除包膜后称肾质量,并计算肾脏指数(K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大鼠肾组织中IL-6、IL-10、TGF-β_(1)、HDAC4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中IL-6、IL-10、TGF-β_(1)和HDAC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N大鼠血清IL-6、IL-10、TGF-β_(1)、HDAC4水平与血糖、UACR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血糖水平及UA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2组大鼠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8、12周,DN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4周,2组大鼠的K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12周,DN组大鼠的K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血清中IL-6、HDAC4、TGF-β_(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8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4、12周,2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下载PDF
自拟泻心天泽方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儿外周血中TGF-β_1和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楠 郭建茹 +1 位作者 李常青 霍炳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13-715,719,共4页
目的研究自拟泻心天泽方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及其对患儿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口腔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研究自拟泻心天泽方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及其对患儿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口腔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复合维生索B片及维生素C片口服;中药组使用自拟泻心天泽方治疗,7 d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检测外周血中TGF-β_1和IL-10水平。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χ~2=11.589,P〈0.01)。2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中药组患者证候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3.91、7.43、12.58、10.21、15.57,P〈0.01)。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TGF-β_1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中药组:t=-4.55、6.01,P=0.01、0.01;对照组:t=-2.67、4.66,P=0.01、0.01),且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4.92,P=0.01、0.05)。结论自拟泻心天泽方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天泽方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转化生长因子-β_1 白介素-10 儿童
下载PDF
胸腺素β_(10)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金玉梁 项栎 李俊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体内胸腺素β_(10)(Tβ_(10))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6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穿刺活...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体内胸腺素β_(10)(Tβ_(10))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6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病情。比较两组病理组织切片中Tβ_(10)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组不同临床病理Tβ_(10)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Tβ_(10)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淋巴结转移数量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β_(10)水平。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80.60%,高于对照组的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的乳腺癌患者及发生/未发生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Tβ_(10)表达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β_(10)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分型、TNM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Tβ_(10)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数量>10个患者血清Tβ_(10)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数量4~10个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1~3个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4~10个患者血清Tβ_(10)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数量1~3个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且淋巴结转移数量1~3个患者血清Tβ_(10)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部Tβ_(10)呈现阳性表达,且该指标与病理组织学分型、TNM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患者血清Tβ_(10)表达水平随淋巴结转移数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腺素β_(10) 淋巴结转移 相关性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Tregs占比和Foxp3、IL-10、TGF-β_(1)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8
作者 马虎林 孙晓霞 +2 位作者 陈良全 张浩 党利敏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占比及叉头转录因子(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情况,并分析Tregs占比与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CRC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各24例...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占比及叉头转录因子(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情况,并分析Tregs占比与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CRC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各24例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算两组织中Tregs占比,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织中Foxp3、IL-10、TGF-β_(1)mRNA相对表达量,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regs占比与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CRC组织Tregs占比增加(P<0.05);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CRC组织Foxp3、IL-10、TGF-β_(1)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Tregs占比与CRC肿瘤分期相关(P<0.05)。结论CRC组织中Tregs占比增加,Foxp3、IL-10、TGF-β_(1)表达升高,Tregs占比与患者肿瘤分期有关,Tregs可能通过调节Foxp3、IL-10、TGF-β_(1)发挥免疫逃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调节性T细胞 叉头状转录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