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纪雯婷 闫军堂 刘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实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qu...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实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例举笔者运用附子"角药"两则临床治验予以佐证。[结果]经方中独立成方之附子"角药"7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8对,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其配伍构思精妙,病机针对复杂,相互辅佐或相互制约,共奏其功。临证时用附子、干姜、甘草"角药"加减治疗久利,用附子、薏苡仁、败酱草"角药"治疗腹痛,俱收佳效,足资说明"角药"之临床实用性。[结论]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附子"角药"配伍知识,理解掌握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角药 附子 配伍特点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医案
下载PDF
大黄附子汤证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巧美 袁行勇 符强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痛、腹痛,或为便难,或为发热,也可能诸症并见,临床应用大黄附子汤不必拘泥于偏痛或满痛,也不应将病位定在“胁下”,只要病机相同即可随证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全篇条文前后联系,先有腹满病,兼有外感发为厚朴七物汤证,不解则邪盛正虚,进而兼腹满虚、实之证,再不解,邪正相搏,发为寒疝,故该篇所言各证为同一类病证失治误治后病机的各种转化,体现了张仲景整体恒动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附子汤证 胁下偏痛 发热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寒热虚实轻重缓急探析张仲景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
3
作者 陈志强 张意林 《河南中医》 2022年第9期1301-1304,共4页
张仲景辨治瘀血病证时,常根据病性的寒、热、虚、实,选择合适的祛瘀药物;根据病证的轻、重、缓、急,采取适宜的剂型和服药方法。若瘀属虚寒,则选用温补药物;若瘀属虚热,则选用寒补药物;若瘀属实热,则选用寒凉药物;若瘀属实寒,则选用温... 张仲景辨治瘀血病证时,常根据病性的寒、热、虚、实,选择合适的祛瘀药物;根据病证的轻、重、缓、急,采取适宜的剂型和服药方法。若瘀属虚寒,则选用温补药物;若瘀属虚热,则选用寒补药物;若瘀属实热,则选用寒凉药物;若瘀属实寒,则选用温热药物;若瘀属寒热错杂,则寒温并用;若瘀属虚实兼夹,则攻补兼施。在剂型与服药方法上,若病重势急,多用峻药取汤,服用方法多用顿服、更服;若病重势缓,多用峻药作丸,服药方法多为定时服;若病轻势急且病位趋下,多以缓药取汤,服用方法多为先食服;若病轻势缓,多用缓药作丸,服药方法多为日三服;若因瘀血而致腹中急痛者,多取散剂以酒和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证 活血化瘀方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论经方用量策略 被引量:17
4
作者 仝小林 刘文科 焦拥政 《中医药导报》 2012年第8期1-3,共3页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剂量问题关乎临床疗效。中药同化学药物一样,存在量效关系,欲达一定之效,必用一定之量。临床中可以看到大小剂量并存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合理而且必然的。用量有如用兵,既不能提笔便是重剂、猛剂,亦不...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剂量问题关乎临床疗效。中药同化学药物一样,存在量效关系,欲达一定之效,必用一定之量。临床中可以看到大小剂量并存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合理而且必然的。用量有如用兵,既不能提笔便是重剂、猛剂,亦不能一贯追求四平八稳,而应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个体的差异、药物的品性等等合理用量,我们称之为用量策略。其涵盖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因病施量、因症施量、因势施量、因人施量、因药施量、因剂型施量等等。纵览《伤寒杂病论》,处处可见其用量策略,本文即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为例,简述临证主要用量策略,以期对临床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剂量 用量策略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