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矿露天坑与地下空区尾矿协同充填清洁生产 被引量:8
1
作者 卢宏建 王奕仁 +3 位作者 李成合 李胜 李晓东 杜英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3,共7页
针对露天坑和地下空区诱发地质灾害、尾矿库存在溃坝风险和破坏区域环境等问题,以金属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发明了不均匀尾矿充填体制作与取样装置,基于流体弗劳德准则,结合现场原位取样力... 针对露天坑和地下空区诱发地质灾害、尾矿库存在溃坝风险和破坏区域环境等问题,以金属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发明了不均匀尾矿充填体制作与取样装置,基于流体弗劳德准则,结合现场原位取样力学试验,提出了考虑尾矿充填强度不均匀特性的强度计算方法;基于测量学与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露天坑与地下空区三维信息提取和尾矿协同充填与排水技术;运用流体力学和有限元理论构建了一次充填高度和挡墙构筑位置参数优化三维模型,形成了高效—材料再用—低成本轻型挡墙尾矿充填封闭技术。研究成果在石人沟铁矿得到应用,建成了原矿200万t/a的铁矿床露天转地下开采尾矿充填清洁技术工程示范,取得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嗣后充填成本25元/t、挡墙构筑效率0.016道/(人·时)、构筑成本606元/m^2。突破了露天坑与地下空区尾矿协同充填技术瓶颈,完善了矿山尾矿处置理论与技术,实现了尾矿零排放,消除了露天坑与地下空区安全隐患,推动了冶金矿山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了资源绿色开采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露天坑 地下空区 尾矿 协同充填 清洁生产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缓倾斜磷矿床条带充填分区协同开采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姚囝 李鹏程 +4 位作者 王其虎 叶义成 孙丽军 邓兴敏 张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如何实现复杂地形下缓倾斜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宜昌某磷矿为工程背景,根据地应力不均匀分布特征构建分区采场结构,基于“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条带充填分区协同开采技术,实现了同一盘区回采与充... 如何实现复杂地形下缓倾斜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宜昌某磷矿为工程背景,根据地应力不均匀分布特征构建分区采场结构,基于“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条带充填分区协同开采技术,实现了同一盘区回采与充填协同作业。运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分区协同回采过程中顶板及围岩矿柱的受力变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分区充填过程中采场矿柱的承载机制。结果表明:采区之间相互干扰程度较弱,围岩应力转移程度受埋深和开采步骤的影响较大;随着开采与充填的协同进行,不同采区条带上方顶板受拉与受压交错性分布;分区协同回采过程中,围岩及充填体矿柱并未发生明显破坏,其中一步骤充填体和围岩矿柱是采场内的主要承载体,二步骤充填体的承载作用相对较弱;盘区矿柱之间及隔离间柱发生了非对称性变形。为了进一步降低充填成本,在原有协同充填模式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二步骤充填体的力学强度,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优化后采场充填模式的可行性。条带充填分区协同开采技术有助于实现复杂地形下缓倾斜矿床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缓倾斜矿床 复杂地形 条带充填 相似模拟
下载PDF
复杂残矿资源中深孔爆破协同落矿采矿工艺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元元 高峰 熊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针对高峰矿-200^-189 m水平下盘矿体的复杂开采技术条件,基于协同开采理念,设计上、下向扇形中深孔协同利用崩矿空间落矿嗣后充填采矿的回采方案。工业试验表明,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相比,上、下向扇形中深孔协同利用崩矿空间落矿... 针对高峰矿-200^-189 m水平下盘矿体的复杂开采技术条件,基于协同开采理念,设计上、下向扇形中深孔协同利用崩矿空间落矿嗣后充填采矿的回采方案。工业试验表明,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相比,上、下向扇形中深孔协同利用崩矿空间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的矿房生产能力由195 t/d提高到420 t/d,贫化率由10%降低至5%,实现了高峰矿的安全高效回采,可为其他矿山类似的残矿资源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矿资源 协同开采 采矿工艺 嗣后充填
下载PDF
硬岩铀矿无废协同开采模式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薛希龙 戴勇 +3 位作者 范永亮 张晓 刘德奇 张树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0,共6页
针对我国硬岩铀矿开采中效率低、损失大以及堆浸铀尾渣、含放射性废石处置难等问题,结合“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硬岩铀矿无废协同开采模式。该模式通过调整回采工程布置,优化充填与尾废处置工艺流程,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使采矿与... 针对我国硬岩铀矿开采中效率低、损失大以及堆浸铀尾渣、含放射性废石处置难等问题,结合“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硬岩铀矿无废协同开采模式。该模式通过调整回采工程布置,优化充填与尾废处置工艺流程,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使采矿与堆浸、采矿与充填、充填与堆排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协同,达到安全高效开采铀矿资源和无废处置铀矿冶尾废的目的。以粤北某铀矿为例,分析了现有上向分层干式充填法和堆浸、尾废处置工艺的特点,开展了堆浸铀尾渣充排试验,改进了采矿方法,设计了采—充—排协同工艺方案,并对其工程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灰砂比为1∶10和1∶14、质量浓度为76%的充填体,能够满足该矿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和地表同步固化堆排的要求;采用无废协同开采模式后,采场生产能力和回采率可分别提升至135 t/d和88.86%,含放射性废石达到地表零排放,堆浸铀尾渣通过井下胶结充填和地表固化堆排得到了有效处置,矿山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硬岩铀矿 堆浸铀尾渣 含放射性废石 充填 固化堆排
下载PDF
孟家堡子铁矿岩移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建立 谭宝会 张东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共7页
孟家堡子铁矿露天开采完成后,位于+70 m水平以下的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随着井下采矿的进行,覆岩已经冒透至露天坑底,形成了大规模的地表塌陷坑,岩移活动对地表办公区及竖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矿山存留的废石无法满足地表塌... 孟家堡子铁矿露天开采完成后,位于+70 m水平以下的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随着井下采矿的进行,覆岩已经冒透至露天坑底,形成了大规模的地表塌陷坑,岩移活动对地表办公区及竖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矿山存留的废石无法满足地表塌陷坑充填需求,致使塌陷坑边壁岩移发展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根据临界散体柱支撑原理,试验研究了尾砂替代废石充填地表塌陷坑的岩移控制新方法,分析了不同尾砂浓度及散体粒径分布下的尾砂渗透特征,得到了受散体下落高度影响的尾砂混入高度预测表达式。研究表明:70%~80%浓度下的尾砂混入高度范围为130.76~42.36 m,该浓度范围内的尾砂混入高度小于塌陷坑内散体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即采用该浓度范围内的尾砂充填地表塌陷坑是安全可行的,最终确定的现场合理尾砂充填浓度为75%~80%。为确保充填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将塌陷坑划分为斜面充填区与饱满充填区,提出了沿塌陷坑轴向与径向三向协同充填方法,为矿山安全、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临界散体柱 尾砂渗透特性 岩移控制 地表尾砂充填 协同充填
下载PDF
膏体—地聚物协同效应的铀尾矿井下充填处置体系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富林 袁正平 +1 位作者 陈国梁 杨仕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150,共7页
铀尾矿井下充填处置是铀矿“协同开采”理念的重要技术支撑,但铀尾矿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了胶结充填体的固结固化特性,进而制约了铀尾矿骨料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基于膏体和地聚物特性的协同效应,针对铀尾矿地表堆置和常规井下充填... 铀尾矿井下充填处置是铀矿“协同开采”理念的重要技术支撑,但铀尾矿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了胶结充填体的固结固化特性,进而制约了铀尾矿骨料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基于膏体和地聚物特性的协同效应,针对铀尾矿地表堆置和常规井下充填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地聚物分割包裹—膏体稳固协同固化的铀尾矿井下充填设想。铀尾矿井下胶结充填体的技术指标包括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抗浸出性、氡析出率和增容特性,物料组成包括铀尾矿骨料、地聚物基材、矿黏合剂、外加剂、功能矿物和水等,制备与充填过程的关键工艺为铀尾矿颗粒级配重构、充填材料多元复配以及充填质量的原位监测与动态调整技术。以某铀尾矿库尾砂、复配冶炼矿渣等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验证试验,当水固比为0.25、灰砂比为1:4时,充填体试件在(20±1)℃、湿度≥95%条件下养护28 d后,试件的最大单轴抗压强度为17.65 MPa,表明基于地聚物的铀尾矿膏体充填体制备具备可行性。该充填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膏体充填技术在低或极低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地聚物 铀尾矿 协同效应 井下充填
下载PDF
Synergistic instability of coal pillar and roof system and filling method based on plate model 被引量:17
7
作者 Liu Congliang Tan Zhixiang +1 位作者 Deng Kazhong Li Peix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1期145-149,共5页
The security challenges from room and pillar gobs include land subsidenc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pillars and mine flood caused by gob water. To explore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room and pillar gob, we est... The security challenges from room and pillar gobs include land subsidenc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pillars and mine flood caused by gob water. To explore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room and pillar gob, we established a mechanical model of elastic plate on elastic foundation in which pillars and hard roofs were considered as continuous Winkler foundations and elastic plates, respectively. The synergetic instability of pillar and roof system was analyzed based on plate bending theory and catastrophe theory. In addition, mechanical conditions and math criterion of roof failure and overall instability of coal pillar and roof system were given. Through analyzing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me technologies such as induced caving, filling, gob sealing and isolation, we presented a new filling method named box-filling, in view of box foundation theory, to control the disasters of ground collapse, water inrush and mine fire. In a gob's treatment project in Ordos, safety assessment and filling design of a room and pillar gob have been done by the mechan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b will collapse when the pillars' average yield band is wider than 0.93 m, and box-filling can control land collapse, mine flood and mine fire economically and efficiently. So it is worth to study further and popular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m and pillar gob Hard roof synergetic instability Elastic foundation plate Box-fil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