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消白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CGN患者[慢性肾脏病(CKD)1~2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开放性方...目的:观察消白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CGN患者[慢性肾脏病(CKD)1~2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开放性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白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水平。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4例患者剔除或脱落,对照组5例患者剔除或脱落,最终治疗组56例、对照组55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7.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54.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 UPro、UACR、NAG、RB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α1-MG、β2-MG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 UPro、NAG、RBP、α1-MG、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GF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相关性分析:eGFR与24 h UPro、UACR、NAG、RBP呈负相关。结论:消白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CGN(CKD1~2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管损伤相关指标,延缓肾功能进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消白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CGN患者[慢性肾脏病(CKD)1~2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开放性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白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水平。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4例患者剔除或脱落,对照组5例患者剔除或脱落,最终治疗组56例、对照组55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7.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54.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 UPro、UACR、NAG、RB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α1-MG、β2-MG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 UPro、NAG、RBP、α1-MG、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GF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相关性分析:eGFR与24 h UPro、UACR、NAG、RBP呈负相关。结论:消白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CGN(CKD1~2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管损伤相关指标,延缓肾功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