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期减少漏诊率。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或)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期减少漏诊率。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或)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的227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200例(SEGC组)、SMEGC 27例(SMEGC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并对SMEGC主、副病灶内镜病理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27例SMEGC共58个病灶,其中25例为术前同时发现的病灶,2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6个月内复查发现的与前一病灶不同部位的病灶。2组对比分析发现,SMEGC组中男性占比[85.2%(23/27)比61.5%(123/200),χ^(2)=5.815,P=0.016]、癌旁组织萎缩伴肠化占比[96.3%(26/27)比81.0%(162/200),χ^(2)=3.912,P=0.048]均高于SEGC组,患者年龄大于SEGC组[(68.7±6.7)岁比(63.8±9.8)岁,t=-2.561,P=0.011]。SMEGC组内关联性分析发现:主、副病灶在癌灶大小(r=0.640,P<0.001)、垂直方向分布(r=0.518,P=0.006)、内镜大体形态(r=0.904,P<0.001)和浸润深度(r=0.470,P=0.013)方面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MEGC好发于有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背景的老年男性患者,当内镜检查发现1个早期癌灶时,需警惕多癌灶存在的可能,尤其是垂直方向同一分布范围内在大体形态和浸润深度方面与检出癌灶相同或相近的病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90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90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353例(SEGC组)、SMEGC 37例(SMEGC组),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其他部位肿瘤病史等)和病理资料(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肠上皮化生、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MEGC组与SEGC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各项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特征方面,2组垂直方位分布(χ^(2)=8.375,P=0.015)、萎缩性胃炎占比[48.6%(18/37)比23.8%(84/353),χ^(2)=10.710,P=0.001]和肠上皮化生占比[81.1%(30/37)比43.1%(152/353),χ^(2)=19.4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位于胃中1/3(与胃上1/3比较:P=0.036,OR=3.38,95%CI:1.08~10.53)、胃下1/3(与胃上1/3比较:P=0.049,OR=2.59,95%CI:1.00~6.69),以及存在肠上皮化生(P=0.001,OR=4.38,95%CI:1.77~10.86)和萎缩性胃炎(P=0.043,OR=2.24,95%CI:1.04~5.07)均是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中、下1/3,以及病理提示存在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易发生SMEGC,建议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进行细致的内镜评估和密切的随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期减少漏诊率。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或)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的227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200例(SEGC组)、SMEGC 27例(SMEGC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并对SMEGC主、副病灶内镜病理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27例SMEGC共58个病灶,其中25例为术前同时发现的病灶,2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6个月内复查发现的与前一病灶不同部位的病灶。2组对比分析发现,SMEGC组中男性占比[85.2%(23/27)比61.5%(123/200),χ^(2)=5.815,P=0.016]、癌旁组织萎缩伴肠化占比[96.3%(26/27)比81.0%(162/200),χ^(2)=3.912,P=0.048]均高于SEGC组,患者年龄大于SEGC组[(68.7±6.7)岁比(63.8±9.8)岁,t=-2.561,P=0.011]。SMEGC组内关联性分析发现:主、副病灶在癌灶大小(r=0.640,P<0.001)、垂直方向分布(r=0.518,P=0.006)、内镜大体形态(r=0.904,P<0.001)和浸润深度(r=0.470,P=0.013)方面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MEGC好发于有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背景的老年男性患者,当内镜检查发现1个早期癌灶时,需警惕多癌灶存在的可能,尤其是垂直方向同一分布范围内在大体形态和浸润深度方面与检出癌灶相同或相近的病灶。
文摘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90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353例(SEGC组)、SMEGC 37例(SMEGC组),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其他部位肿瘤病史等)和病理资料(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肠上皮化生、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MEGC组与SEGC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各项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特征方面,2组垂直方位分布(χ^(2)=8.375,P=0.015)、萎缩性胃炎占比[48.6%(18/37)比23.8%(84/353),χ^(2)=10.710,P=0.001]和肠上皮化生占比[81.1%(30/37)比43.1%(152/353),χ^(2)=19.4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位于胃中1/3(与胃上1/3比较:P=0.036,OR=3.38,95%CI:1.08~10.53)、胃下1/3(与胃上1/3比较:P=0.049,OR=2.59,95%CI:1.00~6.69),以及存在肠上皮化生(P=0.001,OR=4.38,95%CI:1.77~10.86)和萎缩性胃炎(P=0.043,OR=2.24,95%CI:1.04~5.07)均是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中、下1/3,以及病理提示存在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易发生SMEGC,建议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进行细致的内镜评估和密切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