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戟天寡糖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徐德峰 宓为峰 +2 位作者 张素贞 李玲芝 张鸿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39-1542,共4页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巴戟天寡糖高、中、低剂量实验组(50,25,12.5 mg·kg-1·d-1),氟西汀组(10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用慢...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巴戟天寡糖高、中、低剂量实验组(50,25,12.5 mg·kg-1·d-1),氟西汀组(10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后随机分组,氟西汀组以及巴戟天寡糖各剂量实验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每天1次。用糖水偏爱测试和强迫游泳测试检测大鼠的行为变化。大鼠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分离海马组织,冰冻保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高剂量实验组对大鼠海马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突触蛋白包括谷氨酸受体亚单位-1(GluR1)、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蛋白-1(Synapsin 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巴戟天寡糖高、中剂量实验组及氟西汀组糖水偏爱值显著增加(P<0.05,P<0.01,P<0.01),高剂量实验组及氟西汀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慢性应激后,大鼠海马脑区BDNF、p-GSK-3β及GluR1、PSD95、Synapsin 1显著下降(P<0.01,P<0.05,P<0.05),高剂量实验组(50 mg·kg-1·d-1)能够显著增加大鼠海马脑区BDNF(P<0.05)、p-GSK-3β(P<0.01)及GluR1、PSD95、Synapsin 1(P<0.05)的表达,而对GSK-3β蛋白总量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巴戟天寡糖能够拮抗慢性应激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通路,调节突触可塑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寡糖 抑郁动物模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突触蛋白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P1蛋白预防动物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贾飞勇 梁东 +4 位作者 傅文永 李海波 鲁继荣 陈银波 李春怀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探索肺炎支原体 (MP)P1蛋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的预防效果。方法 从大量培养的肺炎支原体FH株提取获得P1蛋白 ,将 3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P1组、未免疫组。用P1蛋白对P1组鼠进行 2次免疫后 ,两组均用支原体菌液进行感染 ,隔期处... 目的 探索肺炎支原体 (MP)P1蛋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的预防效果。方法 从大量培养的肺炎支原体FH株提取获得P1蛋白 ,将 3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P1组、未免疫组。用P1蛋白对P1组鼠进行 2次免疫后 ,两组均用支原体菌液进行感染 ,隔期处死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 ,血清IgM、IgG、IgA的改变以及肺组织的病理情况。结果 P1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培养均为阴性 ,未免疫组阳性率为 73% ;P1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IgA明显高于未免疫组。血清IgG两组从第 2周均开始增高 ,但P1组峰值出现早于未免疫组 ;血清IgMP1组和未免疫组变化趋势相似 ,均在第 2~ 4周增高 ;血清IgA两组均无明显变化。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 :未免疫组 15只鼠均出现肺炎改变 ,且病变较重 ,而P1组只有 3只出现较轻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突触蛋白类 仓鼠 支原体肺炎 P1蛋白
原文传递
大鼠海马结构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突触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1 位作者 韩辉 杨晓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1-423,I000,共4页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互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未见明显的突触素颗粒...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互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未见明显的突触素颗粒产物;在模型组,经水迷宫训练1周的大鼠海马切片上见到齿状回、CA4和CA3区出现深染的颗粒分布,CA2和CA1区颗粒较少;训练2周的大鼠海马结构内的染色显示颗粒与训练1周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染色加深;(2)模型组大鼠的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光密度值在训练的1~2周内随训练时间增加而增加,训练2~3周则增加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CA3、CA4区和齿状回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较CA1和CA2区的大,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1)大鼠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时在海马结构内有新突触形成;(2)海马结构的CA3、CA4区和齿状回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蛋白类 学习 记忆 大鼠 海马结构
下载PDF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戚辰 刘振国 +2 位作者 范国华 陈生弟 陆国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毒性作用 细胞模型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synapsinⅠ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冰清 王玉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80-1984,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突触结构和突触蛋白synapsinⅠ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大鼠突触传递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纳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在15d、1月、2月和4月等时点,...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突触结构和突触蛋白synapsinⅠ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大鼠突触传递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纳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在15d、1月、2月和4月等时点,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synapsinⅠ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突触前小泡聚集成簇,模型组突触前后膜界限不清,突触后致密物减少,突触前囊泡分布分散、聚集囊泡簇减少,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加重;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synapsinI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减少(P<0.01),DG区分子层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磷酸化synapsinI(p-synapsinI)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P<0.05),15d和1月时点大鼠海马DG区和CA1区p-synapsin Ⅰ阳性细胞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强(P<0.01),2月和4月时点CA1区p-synapsin Ⅰ阳性细胞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P<0.01),而DG区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V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受损,突触小泡簇减少;synapsinⅠ及其磷酸化水平表达降低,突触传递前机制受损可能是VD突触传递障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突触蛋白类 磷酸化 突触传递 海马
下载PDF
^(99)Tc^m-FM2心肌细胞凋亡显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方纬 王峰 +3 位作者 季顺东 刘秀杰 王自正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 标记突触结合蛋白Ⅰ的 C2A 片段-谷胱甘肽转移酶复合物(FM2)在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基因工程合成 FM2,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修饰,经葡庚糖酸钠(GH)转换标记制备(99)~Tc^m-FM2。(99)~Tc^m-FM2... 目的探讨(99)~Tc^m 标记突触结合蛋白Ⅰ的 C2A 片段-谷胱甘肽转移酶复合物(FM2)在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基因工程合成 FM2,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修饰,经葡庚糖酸钠(GH)转换标记制备(99)~Tc^m-FM2。(99)~Tc^m-FM2经纯化后,纸层析法测定放化纯。破碎红细胞膜磷脂结合实验检测(99)~Tc^m-FM2在 Ca^(2+)介导下与凋亡细胞表面磷脂结合的能力。以6头小型猪制备心肌凋亡模型,通过心导管将球囊送入并充气阻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远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20~30 min 后,撤除球囊,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注射(99)~Tc^m-FM2后3 h,进行 CT 定位和 SPECT 显像,计算心肌异常高放射性区/本底(T/B)比值。处死动物,体外测定凋亡心肌与正常心肌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用流式细胞分析和电镜检查验证显像结果。结果 (99)~Tc^m-FM2稳定,放化纯>95%。FM2经(99)~Tc^m 标记后仍保持 Ca^(2+)介导的与膜磷脂特异结合的能力。活体显像:(99)~Tc^m-FM2注射后3 h,凋亡心肌清晰显影,T/B 比值为3.36±0.74。体外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为11.68±4.02。流式细胞分析和电镜检查均证实心肌高放射性区凋亡心肌组织形成。结论 (99)~Tc^m-FM2在活体内与凋亡心肌组织特异结合,对无创性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 放射性核素显像 突触蛋白类 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下载PDF
嗜铬素A和突触素对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叶必星 林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组织中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Sy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GEP—NET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CgA、Syn在GEP—NET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组织中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Sy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GEP—NET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CgA、Syn在GEP—NE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GEPNET临床病理特征、预后间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Syn的阳性率为87.9%(5s/66),高于CgA[71.3%(47/66),X2=5.63,P=0.02]。64.6%(42/66)的患者同时表达CgA和Syn。GEPNET组织中CgA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功能状态、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及远处转移均无关。Syn与上述所有参数均无关。CgA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47%,明显低于阳性组(78%,X2=0.00,P=0.01)。结论Syn诊断GEP—NET的敏感度高于CgA,CgA对GEP—NET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 突触蛋白类 嗜铬粒蛋白类 预后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金行藻 石群立 +1 位作者 孟奎 李南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 (centralneurocytoma ,CNC)的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对此瘤的认识 ,避免误诊。 方法 :对 7例CN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并做免疫组化检测以证实其性质。结果 :7例CNC均为年青人 ,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内。组织由...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 (centralneurocytoma ,CNC)的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对此瘤的认识 ,避免误诊。 方法 :对 7例CN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并做免疫组化检测以证实其性质。结果 :7例CNC均为年青人 ,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内。组织由密集的小圆形细胞组成 ,胞浆透明 ,有核周晕 ,呈蜂窝状结构 ,并有无细胞性神经原纤维岛特征。免疫组化Syn和NSE阳性 ,GFAP和NF阴性。结论 :CNC是分化好的神经元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年青人脑室内。在光镜下 ,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透明细胞室管膜瘤不易区别 ,无细胞性原纤维岛特征性结构和Syn阳性、GFAP阴性免疫反应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突触蛋白类 鉴别诊断
下载PDF
Effect of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neurotransmitters and synapsins in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5
9
作者 Shaoqiang Chen Bilian Wu Jianhua L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1445-1453,共9页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purifi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by Per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ell adherence method. Passages 3 5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purifi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by Per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ell adherence method. Passages 3 5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rats with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via the caudal vein. Basso-Beattie-Bresnahan scores indicate that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experimental ra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ver transplantation time (1-5 weeks). Expressions of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glutamic acid decarboxytase and synapsins in the damaged spinal cord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ansplantation, deter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at had migrated into the damaged area of ra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gan to express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d synapsins, 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Basso-Beattie- Bresnahan score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pression of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and synapsins.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travenously transplant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verse into the damaged spinal cord of rats, promote expression of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d synapsins, and improve nerve function in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pinal cord injury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glutamic aciddecarboxylase synapsin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和Rb1促进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箭飞 胡金凤 +3 位作者 刘治军 陈虹 张均田 陈乃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ginsenosides)Rg1和Rb1促进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作用的机制。方法HPLC法测量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的含量。细胞免疫染色法和W estern b lotting法检测人参皂苷Rg1和Rb1对突触蛋白(synapsin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人参皂...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ginsenosides)Rg1和Rb1促进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作用的机制。方法HPLC法测量PC12细胞释放谷氨酸的含量。细胞免疫染色法和W estern b lotting法检测人参皂苷Rg1和Rb1对突触蛋白(synapsin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10μmol.L-1)和Rb1(10μmol.L-1)均可明显促进PC12细胞中谷氨酸的释放。加入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可抑制Rb1诱导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但H89不能抑制Rg1诱导的谷氨酸释放增加。Rb1可升高PC12细胞中突触蛋白的磷酸化水平,H89可抑制这种作用;而Rg1对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Rb1可介导PKA活化以诱导突触蛋白磷酸化升高,进而引起谷氨酸释放增加;并提示Rg1促进谷氨酸释放的作用可能与突触蛋白磷酸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谷氨酸 突触蛋白 蛋白激酶A PC12细胞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和突触素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丰岩清 郭云良 石秉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1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 - 43(GAP- 43)和突触素 p38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中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可塑性。 2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 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 1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 - 43(GAP- 43)和突触素 p38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中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可塑性。 2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 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 GAP- 43和突触素 p38的表达。 3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6 h后 ,GAP- 43表达逐渐增高 ,第 7天达高峰 ,以后逐渐降低 ,第 2 1天仍有表达。脑缺血再灌注 1d后突触素 p38表达增高 ,第 7天达高峰 ,之后逐渐降低 ,第 2 1天降至对照组水平。4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神经元具有再生和修复的可塑性 ,GAP- 43和突触素 p38是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 突触蛋白类 脑缺血 大鼠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组织CD56、CgA、Syn及TTF-1表达及联合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雯雯 孔庆暖 +3 位作者 韩增磊 卫红军 陈桦 黄维清 《齐鲁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嗜铬蛋白A(CgA)、突触素(Syn)与甲状腺转录因子-1蛋白(TTF-1)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SCLC中的意义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56、CgA、Syn及TTF-1在62例SCLC及40...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嗜铬蛋白A(CgA)、突触素(Syn)与甲状腺转录因子-1蛋白(TTF-1)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SCLC中的意义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56、CgA、Syn及TTF-1在62例SCLC及4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腺癌22例,鳞癌12例,大细胞癌6例)组织中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CLC组织中CD56、CgA、Syn及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5%、9.7%、87.1%、80.6%;NSCLC组织中CD56、CgA、Syn及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15.0%、47.5%。CD56、Syn及TTF-1在SCLC与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2.21~74.89,P<0.01);CgA在两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LC中4项指标的表达在不同病理学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56、CgA、Syn及TTF-1在SCLC与NSCL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联合检测对SCL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类 嗜铬蛋白A 突触蛋白质类 转录因子类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雁 殷娟娟 +4 位作者 李昕 李尧华 刘光伟 陈彪 于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体外制备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研究其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于磷酸盐缓冲液中振荡孵育重组人α-突触核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观察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的形成规律;免... 目的体外制备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研究其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于磷酸盐缓冲液中振荡孵育重组人α-突触核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观察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的形成规律;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单体和寡聚体向经体外培养的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内及线粒体的转运及分布情况:罗丹明法测定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α-突触核蛋白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振荡孵育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寡聚体(包括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十四聚体),形成数量随着振荡孵育时间的延长及α-突触核蛋白单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均P〈0.01)。甜突触核蛋白单体和寡聚体可以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进一步转运至线粒体上,二者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对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作用较其单体更为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α-突触核蛋白在适当的体外振荡孵育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寡聚体,寡聚体进入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后可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蛋白类 膜电位 线粒体 神经元 多巴胺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突触蛋白-I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燕玲 张苏明 许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突触传递功能的改变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于缺血 10min后再灌流 1h、3h、6h、12h、2 4h和 72h分别观察尾壳核区 (caudateputam...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突触传递功能的改变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于缺血 10min后再灌流 1h、3h、6h、12h、2 4h和 72h分别观察尾壳核区 (caudateputamen ,CPU)及额顶叶皮质区 (frontparietalcortex,FPC)突触蛋白I(synapsinI)及磷酸化突触蛋白I(P synapsinI)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 10min后再灌流 12h内CPU区和FPC区synapsinI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再灌流 2 4h后降低 ,至 72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缺血 10min再灌流后synapsinI的磷酸化一直处于低下水平。结论 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存在失神经及其后的神经再获现象 ,同时还存在着突触传递阻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 大鼠 突触蛋白-Ⅰ 磷酸化 突触传递
下载PDF
腹部推拿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行为功能及海马CA1区五羟色胺1A受体和突触蛋白1的影响
15
作者 王伟 黄玉梅 +6 位作者 王德军 易细芹 艾坤 陈楚淘 葛君芸 郭春秀 杨燕萍(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3年第6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大鼠行为功能,以及五羟色胺受体1A(5-HT_(1A)R)和突触蛋白1(Syn1)的影响。方法: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孕鼠5只,分娩出健康大鼠幼仔40只,将7日龄大鼠幼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n=28)和假...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大鼠行为功能,以及五羟色胺受体1A(5-HT_(1A)R)和突触蛋白1(Syn1)的影响。方法: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孕鼠5只,分娩出健康大鼠幼仔40只,将7日龄大鼠幼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n=28)和假手术组(n=12)。造模组采用Rice造模法建立新生大鼠HIBI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进行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腹部推拿组(n=12)。腹部推拿组在造模后24 h后予腹部推拿,连续干预28 d,余组同等条件不做处理。各组大鼠于干预第7、14、21和28天进行悬吊试验;干预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5-HT_(1A)R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海马Syn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细胞出现水肿和坏死;腹部推拿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层次清晰,水肿改善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干预21 d及28 d后,悬吊试验评分、海马5-HT_(1A)R阳性细胞数及Syn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腹部推拿组干预21 d及28 d后,悬吊试验评分、5-HT_(1A)R阳性细胞数及Sy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部推拿可改善新生HIBI大鼠上肢行为功能,上调海马5-HT_(1A)R及Syn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按摩 腹部 脑损伤 肌力 5-羟色胺1A受体 突触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视路突触素1和髓鞘硷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毅 谢学军 仝崇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视路突触素 1和髓鞘硷性蛋白 (myelinba sicprotein,MBP)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后 ,给予补肾活血中药加降糖灵混悬液连续 6月。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视网膜、...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视路突触素 1和髓鞘硷性蛋白 (myelinba sicprotein,MBP)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后 ,给予补肾活血中药加降糖灵混悬液连续 6月。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视网膜、外侧膝状体、视皮质 1 7区三级神经元轴突突触素Ⅰ和神经纤维髓鞘硷性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三级神经元轴突突触素Ⅰ和神经纤维MBP的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0 1 ) ,补肾活血中药组大鼠三级神经元轴突突触素Ⅰ和神经纤维MBP的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0 1 )。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能够增加糖尿病大鼠视路三级神经元突触的密度 ,并可提高神经纤维MBP合成 ,恢复髓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视路 突触类 髓鞘硷性蛋白 补肾活血
下载PDF
突触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燕玲 张苏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2期929-932,共4页
突触蛋白是一组与突触小泡相关的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的磷酸蛋白家族。突触蛋白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参与神经元早期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主要对突触蛋白的家族成员、基因定位、分布、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
关键词 突触蛋白 神经递质 神经元发育
下载PDF
发育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大吉 骆彬彬 +1 位作者 冯强伟 王取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 观察小鼠发育期暴露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自然分娩SPF级ICR小鼠,共14窝,每窝于出生后4d调整为5只雄鼠,同窝仔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以及DEHP处理组[10、50、200 mg/(kg... 目的 观察小鼠发育期暴露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自然分娩SPF级ICR小鼠,共14窝,每窝于出生后4d调整为5只雄鼠,同窝仔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以及DEHP处理组[10、50、200 mg/(kg· d)],每组14只.出生后5d开始按体重进行灌胃给药,每日1次,至出生后38 d,期间称量并记录小鼠体重.出生后26 d进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自发性探索活性及焦虑状态;出生后30 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48 h后处死小鼠,分离双侧大脑海马组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与突触素Ⅰ(synapsin 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00 mg/(kg·d)DEHP组小鼠体重降低,旷场中央区运动时间明显减少,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登台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0 mg/(kg·d) DEHP组小鼠体重增长和情绪行为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rris水迷宫中目标象限运动距离及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各剂量DEHP组小鼠海马PSD9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200 mg/(kg·d)DEHP组小鼠海马synapsin 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期暴露DEHP,在不明显影响一般发育、不引起焦虑情绪的剂量下,可损害小鼠海马突触发育,降低空间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学习 记忆 突触蛋白类
原文传递
先天性小肠闭锁Cajal间质细胞和突触素的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义林 王忠荣 +2 位作者 徐兵 李巍松 李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s)及突触素(SY)在先天性小肠闭锁(I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对5例对照者和16例IA患儿肠标本进行ICCs、SY检测。结果在对照组,ICCs大量分布在肌层内及肌间神经丛周围,并形成网络结构,肌间神经丛... 目的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s)及突触素(SY)在先天性小肠闭锁(I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对5例对照者和16例IA患儿肠标本进行ICCs、SY检测。结果在对照组,ICCs大量分布在肌层内及肌间神经丛周围,并形成网络结构,肌间神经丛、纵肌层、环肌层、黏膜肌层均可见大量SY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IA组,ICCs和SY在盲端近、远端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ICCs网络被破坏。结论CajalICCs、SY分布异常是IA病理改变之一,可能是该病重要的发病机制,参与肠运动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小肠畸形 间质细胞 突触蛋白类 免疫组 织化学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嗜铬蛋白A及突触素的表达及临床相关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雯雯 孔庆暖 +3 位作者 纪霞 王海燕 陈桦 黄维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检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CD56)、嗜铬蛋白A(CgA)及突触素(Syn)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SCLC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56、CgA及Syn在15例SCLC... 目的检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CD56)、嗜铬蛋白A(CgA)及突触素(Syn)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SCLC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56、CgA及Syn在15例SCLC、1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表达结果。结果 CD56、CgA、Syn基因在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NSCLC及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SCLC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6.0%,准确性为90.0%;CgA基因在SCLC广泛期的表达(77.8%)高于局限期的表达(0.0%),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7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0.0%)。CD56和Syn蛋白在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NSCLC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但是CgA蛋白在SCLC、NSCLC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56、CgA、Syn的检测对SCL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gA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间接反映SCLC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嗜铬粒蛋白A 突触蛋白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