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周玉淑 邓国 黄仪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33,共11页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计算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判据和涡层不稳定判据。结果表明 :降水期间大气低层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积聚 ,在这两类不稳定条件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涡层不稳定的维持对此次降水过程中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环境场 ,具体的计算分析还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低涡扰动的发展 ,是造成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暴雨 非线性不稳定条件分析 降水过程
下载PDF
对2005年9月初鄂东一次连续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端禹 张兵 钟敏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应用湖北省鄂州、武(自动站雨量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T213格点分析资料,对2005年9月初“泰利”热带低压引起的鄂东连续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北侧东南风与东北风之间的倒槽以及倒槽附近的偏东风低空急流是造... 应用湖北省鄂州、武(自动站雨量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T213格点分析资料,对2005年9月初“泰利”热带低压引起的鄂东连续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北侧东南风与东北风之间的倒槽以及倒槽附近的偏东风低空急流是造成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鄂东区域湿层平均温度露点差变化与降雨强弱变化基本一致;武(等观测站中、低层△θse(500-850)零线过境前后出现降雨峰值;鄂东连续大暴雨期间,地面冷空气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连续大暴雨 对称不稳定 冷空气
下载PDF
一次强降水系统的演变和细结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薛秋芳 丁一汇 王建中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6-62,共7页
文章分析1992年7月23日河北省东部平原地区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研究了产生特大暴雨的中心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及其细结构,讨论了该系统内部中心暖区形成的物理机制,并指出几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对这次暴雨系统的重要... 文章分析1992年7月23日河北省东部平原地区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研究了产生特大暴雨的中心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及其细结构,讨论了该系统内部中心暖区形成的物理机制,并指出几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对这次暴雨系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系统 弧形云线 对称不稳定 降水 细结构
下载PDF
非热成风平衡基流的对称不稳定及在涡旋大气中的动力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力维 陆汉城 钟科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6期86-91,共6页
从湿大气的绝热、无粘、包辛内斯克近似的二维线性化方程组出发 ,考虑基本气流热成风不平衡 ,在经典的对称不稳定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修正了的对称不稳定判据 ,发现基流热成风不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对称不稳定发展。同时根据推导出的判... 从湿大气的绝热、无粘、包辛内斯克近似的二维线性化方程组出发 ,考虑基本气流热成风不平衡 ,在经典的对称不稳定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修正了的对称不稳定判据 ,发现基流热成风不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对称不稳定发展。同时根据推导出的判据 ,利用高分辨率的模式输出资料 ,对一次飓风过程作了对称不稳定的动力诊断 ,发现对称不稳定是飓风眼壁中深厚倾斜上升运动产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成风平衡 对称不稳定 倾斜上升运动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被引量:88
5
作者 盛春岩 杨晓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 ,对发生在 2 0 0 1年 1月 6~ 7日的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 ,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 ,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 ,产生暴雪天气。江淮气旋和...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 ,对发生在 2 0 0 1年 1月 6~ 7日的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 ,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 ,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 ,产生暴雪天气。江淮气旋和暴雪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不稳定 低空急流 江淮气旋 暴雪天气 山东 2001年 1月 对流层
下载PDF
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54
6
作者 黄亿 寿绍文 傅灵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3,共9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台风卡努模拟所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借助等熵位涡及湿位涡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揭示台风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以及探讨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机制。结果表明:等熵面位涡图的分析清楚地揭示了台风低压及周边...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台风卡努模拟所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借助等熵位涡及湿位涡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揭示台风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以及探讨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机制。结果表明:等熵面位涡图的分析清楚地揭示了台风低压及周边环境的位涡演变特征。暴雨区落在低层等熵面位涡高值中心的东北侧,或者在高层等熵面位涡高值中心右侧最大位涡梯度处;等位温面向正位涡异常中心收拢,高层的高位涡值下传,高位涡的干冷空气加强了低层的扰动,引起低层暖空气的抬升,这些条件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与潜热能的释放,有利于暴雨增幅;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是此次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内中尺度系统的发展符合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等熵位涡 湿位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干冷空气侵入在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持续性降雪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乔林 林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33,共7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持续强降雪事件发生的环流背景及干冷空气活动特征,并运用湿位涡和锋生理论,研究了干冷空气在降雪事件中的作用。分析表明:低层湿度场的演变可以很好地反映山东半岛地区降雪的变化... 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持续强降雪事件发生的环流背景及干冷空气活动特征,并运用湿位涡和锋生理论,研究了干冷空气在降雪事件中的作用。分析表明:低层湿度场的演变可以很好地反映山东半岛地区降雪的变化,但降雪事件与高层干冷空气紧密相连。对流层高层高位涡区与相对湿度小值区相对应,干空气主要来源于北侧(高纬度)对流层高层。高位涡区与低湿区都向下向南伸展,与低层MPV1<0的湿对称不稳定区对应。强降雪是低层饱和湿空气受地形强迫、锋生强迫的抬升作用及湿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共同作用造成的,而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锋生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湿位涡 锋生 湿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江苏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谢义明 解令运 +2 位作者 沙维茹 胡玉玲 徐莎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探测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龙卷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东北冷涡南压、高空风速异常偏大、温度场明显落后于高度场的环流背景下;高、低空三支急...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探测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龙卷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东北冷涡南压、高空风速异常偏大、温度场明显落后于高度场的环流背景下;高、低空三支急流的耦合为其提供动力上升条件;350 hPa高空急流显著加强引发低层锋区增强,加速低层锋区南压是其触发因素;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和中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叠加是其不稳定机制;而强的垂直风切变则使得强对流风暴得以维持和加强。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显示多普勒雷达是做好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最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急流对称不稳定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北京降雹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在文 郑永光 +2 位作者 刘还珠 沃伟峰 黄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3-777,共15页
蒙古冷涡是诱生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近8年几例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在蒙古冷涡影响下,北京地区产生的冰雹天气与其他天气类型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局域性强的特点。对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分析,... 蒙古冷涡是诱生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近8年几例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在蒙古冷涡影响下,北京地区产生的冰雹天气与其他天气类型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局域性强的特点。对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蒙古冷涡后部强冷空气与前部暖湿气流交绥,地面强冷锋造成的对流天气;另一类是主冷锋后,蒙古冷涡后部不断南下的冷空气,与增温、增湿的地面低涡或切变线系统而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造成的对流天气。同时该两类天气也有许多共同特征。如对流层低层的能量锋,大气的斜压性和层结的条件对称不稳定激发了能量锋前蕴酿已久的湿有效能量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导致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发展。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正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的风垂直切变更促使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尽管这两类冰雹的各项特征的强弱程度不同,所产生的冰雹天气强弱也有差别,但都表现了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和发展的动力、热力特点。与其它个例比较,可以综合提出蒙古冷涡影响下冰雹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冷涡 冰雹 能量锋 条件对称不稳定 干冷空气侵入
下载PDF
“049”川渝暴雨的Q矢量与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段海霞 陆维松 毕宝贵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4-680,共7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049"暴雨过程的准地转Q矢量及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期准地转Q矢量散度场、涡度场以及锋生函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与垂直运动有很好的配置关系,低层...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049"暴雨过程的准地转Q矢量及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期准地转Q矢量散度场、涡度场以及锋生函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与垂直运动有很好的配置关系,低层Q矢量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Q矢量对此次暴雨过程具有一定作用;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的对流不稳定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对此次暴雨过程起了关键作用,而且很可能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湿位涡 对流不稳定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端禹 丁治英 +1 位作者 张兴强 徐海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32,共7页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这两类暴雨高层多具有强惯性不稳定,降水相对较大;第3、第4类暴雨是稳定性降雨,高层一般不具备惯性不稳定,雨量一般较小。高层的惯性不稳定对降水的加强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湿位涡 湿对称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下载PDF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深入内陆所致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丽 唐熠 +1 位作者 杨艳敏 赵玲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484-493,共10页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FY-2云顶亮温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两个路径相似北上深入内陆,发生变性并直击黑龙江省的1215号超强台风“Bolaven(布拉万)”和1913号超强台风“玲玲(Lingling)”特征和降水差异进行...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FY-2云顶亮温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两个路径相似北上深入内陆,发生变性并直击黑龙江省的1215号超强台风“Bolaven(布拉万)”和1913号超强台风“玲玲(Lingling)”特征和降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均与中尺度锋生有关。较强冷空气侵入促使“布拉万”西北侧锋区强烈锋生,深厚的上升运动形成中尺度对流区,降水强度大,使其变性快,移动慢。(2)“玲玲”北上到相同纬度时具有更大的强度,更深厚的湿层和低层更大的比湿,但由于仅有扩散南下的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使其变性慢,移动快,台风中心北侧锋生作用弱,降水强度和范围均较小。(3)对流结构和降水强度有较大差异,“布拉万”云系东侧减弱消散,西侧和北侧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触发对流;“玲玲”云系结构基本维持不变,中尺度对流云团出现在台风中心及中心北部。(4)“布拉万”过程,大气具有强对流不稳定性,暴雨区域内对流活跃,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玲玲”北上时,仅在低层有弱对流不稳定,对流较弱,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暴雨区低层对流不稳定、中层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台风 锋生 非对称结构 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川东北一次西北气流型强冰雹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竹利 王厚伯 《暴雨灾害》 2008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 1°×1°6 h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7年4月29日发生在川东北地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西北气流型冰雹天气是在低能量环境场条件下发...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 1°×1°6 h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7年4月29日发生在川东北地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西北气流型冰雹天气是在低能量环境场条件下发生的;冰雹天气发生前12 h内降雹区的对流有效位能激增、午后下垫面强烈加热对大气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大气层结对流不稳定、湿对称不稳定、充足的水汽以及干线(露点锋)的存在为此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不稳定 对流有效位能 湿对称不稳定 干线
下载PDF
冷季黑龙江省温带气旋影响下中尺度降水带特征
14
作者 王艺杰 赵宇 赵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6-1233,共18页
基于2010-2021年黑龙江省9部C波段多普勒雷达观测和常规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Weather Forecasts,ECMWF)0.25°×0.25°的1 h间隔的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黑龙江省温带气旋... 基于2010-2021年黑龙江省9部C波段多普勒雷达观测和常规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Weather Forecasts,ECMWF)0.25°×0.25°的1 h间隔的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黑龙江省温带气旋暴雪过程中尺度降水带的类型和活动特征,基于典型个例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中尺度降水带的环境场异同。结果表明:(1)中尺度降水带主要分为单带状、多带状、短暂带状和非带状;中尺度降水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南部和东北部,位于地面气旋的西北和东北象限,距离气旋中心900 km范围内,且主要发生在气旋的锢囚阶段;运动方式主要是横向平移与混合。(2)不同类型中尺度降水带降水强度的差异可以很好地从物理量的垂直廓线上体现出来,单带状低层比湿最大,低层锋生最强,造成的降水最强;而非带状低层锋生弱于单带状,最强比湿在800hPa附近,降水范围大,强度弱于单带状。(3)个例分析表明,单带状和多带状中尺度降水带均位于850hPa强暖平流的北侧和地面气旋的东北象限、处于弱的湿对称稳定或湿对称不稳定环境中,中尺度降水带的走向与锋生区平行。不同之处为单带状的形成伴随着低层低涡和地面气旋的快速发展和移动,变形场导致强锋生,上升运动集中在小范围,而多带状低层低涡和地面气旋少动、强度变化不大,变形场较弱,锋生较为浅薄,但高空辐散和低层暖平流更强,造成的上升运动范围更大,出现多个上升运动中心,对应多个小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旋 中尺度降水带 锋生 湿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双锥对撞点火机制2020年冬季实验中的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可 张喆 +1 位作者 李玉同 张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230,共9页
直接驱动激光聚变通过整形后的纳秒脉冲激光辐照氘氚(DT)球壳靶,经球对称压缩加速后,在中心转滞获得高温等离子体热斑,实现聚变点火.在球壳靶受到压缩和加速过程中等离子体界面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特别是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的增长有可能... 直接驱动激光聚变通过整形后的纳秒脉冲激光辐照氘氚(DT)球壳靶,经球对称压缩加速后,在中心转滞获得高温等离子体热斑,实现聚变点火.在球壳靶受到压缩和加速过程中等离子体界面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特别是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的增长有可能会对压缩壳层造成破坏,导致点火的失败.本文通过理论解析和数值模拟,对基于Zhang等提出的双锥对撞点火方案(2020 Philos.Trans.A Math.Phys.Eng.Sci.37820200015)在2020年冬季实验条件下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一维数值模拟中对整体压缩和加速过程的描述基本一致,在当前的近等熵波形下金锥中的壳层靶实现了低熵压缩,同时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增长导致的最危险时刻扰动振幅和壳层厚度比可以达到约0.25,壳层依然处于安全状态,但当初始壳层表面扰动均方根振幅大于22 nm时,则可能出现壳层的破裂.因此,未来实验中的靶设计与驱动激光脉冲波形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靶壳层厚度、提高预脉冲强度、减小靶表面的粗糙度和提高激光辐照的匀滑度等方式来抑制不稳定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内爆对称性和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