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彝族五色文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龙倮贵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1期27-35,共9页
彝族传统五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表征意义鲜明。彝族人认为红黄蓝黑白五色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色和根基,源于闻名中外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是辩证唯物主义精气与哲学理论的产物。五色文化是五行文化的外观,并在天文、地理... 彝族传统五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表征意义鲜明。彝族人认为红黄蓝黑白五色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色和根基,源于闻名中外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是辩证唯物主义精气与哲学理论的产物。五色文化是五行文化的外观,并在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民俗、文学、艺术均有具体的体现和反映。彝族五色文化不仅具有较深的审美意义,而且也是彝族民众平等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五色文化 内涵 表征意义
下载PDF
“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 被引量:52
2
作者 郑毓信 《数学教育学报》 2002年第3期30-32,共3页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应加强科学性和严谨性.应对“(数、符号)感”、“观念”、“能力”、“意识”等词的涵义和用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数感”的提法有一定合理性;“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则要比“发展学生...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应加强科学性和严谨性.应对“(数、符号)感”、“观念”、“能力”、“意识”等词的涵义和用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数感”的提法有一定合理性;“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则要比“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一提法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数感 符号感 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
下载PDF
“数感”及其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徐文彬 喻平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数感”是对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形成“数感”有赖于对数字知识和数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悉,对运算知识和运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练,并体现在把数字、运算的知识及其简便性应用到需要... “数感”是对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形成“数感”有赖于对数字知识和数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悉,对运算知识和运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练,并体现在把数字、运算的知识及其简便性应用到需要用数字进行推理的问题解决当中.培育和发展学生“数感”的关键是,在熟悉“相互独立的”标准的计算程序过程中辨别数字模式和数字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感 形成数感 发展数感 符号感 数学观
下载PDF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被引量:31
4
作者 史炳星 马云鹏 唐复苏 《数学教育学报》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代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问题.《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代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问题.《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符号感 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过程 义务教育 数学教学 数量关系
下载PDF
学生数学符号意识PORE评价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立明 马云鹏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符号意识”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评价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与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任务.基于对符号意识内涵的分析... “符号意识”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评价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与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任务.基于对符号意识内涵的分析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构建了一个关于数学符号意识4个维度(数学符号的感知,数学符号的运算,数学符号的推理,数学符号的表达),每个维度包括由低到高3或4个水平的PORE评价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符号意识 核心素养 发展水平 PORE评价框架
下载PDF
数学符号 从“感”到“意识”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号 童莉 黄翔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对数学符号的要求,从“符号感”改为“符号意识”,这是对数学符号本质的更准确的描述。符号意识的培养应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回归实践是培养符号意识的关键所在。符号意识的提出虽然有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对数学符号的要求,从“符号感”改为“符号意识”,这是对数学符号本质的更准确的描述。符号意识的培养应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回归实践是培养符号意识的关键所在。符号意识的提出虽然有其合理性,但《课标》中关于符号意识的部分表述及其达成标准等都是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感 符号意识 课程标准
下载PDF
桂林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符号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文跃 《旅游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76-84,共9页
书法景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而成为旅游景观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桂林旅游景区的书法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者总体上对其具有较高的认知和鉴... 书法景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而成为旅游景观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桂林旅游景区的书法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者总体上对其具有较高的认知和鉴赏兴趣;书法景观对旅游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符号效应,具体表现在书法鉴赏、文化象征、审美引导3个方面,对应于外在行为、文化环境知觉、景观审美活动3个层次的行为效应。书法景观的符号效应在书法鉴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文化象征和审美引导方面无显著差异。书法景观符号效应研究对于揭示人们的地方感和环境行为与书法景观之间的关系、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的设计和景区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景观 符号效应 地方感 桂林
下载PDF
点线面抽象符号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浅议形式语言的秩序感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冠 田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年第4期44-45,共2页
本文从阐述点、线、面的美学特征及其应用开始;继而讨论贡布里希对秩序感的论述,介绍了他对秩序感的认识;并重点分析秩序感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从而总结点、线、面在艺术设计中营造秩序感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尝试性... 本文从阐述点、线、面的美学特征及其应用开始;继而讨论贡布里希对秩序感的论述,介绍了他对秩序感的认识;并重点分析秩序感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从而总结点、线、面在艺术设计中营造秩序感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尝试性研究能有助于视觉艺术设计秩序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符号 秩序感
下载PDF
符号·涵义·意谓——对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颜中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5,共5页
弗雷格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符号、涵义和意谓,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涵义的性质和特征。但是许多学者对弗雷格的涵义理解并不准确。实际上弗雷格的涵义理论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值得重新探讨。
关键词 弗雷格 符号 涵义 意谓 同一陈述疑难
下载PDF
传统民居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定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从中国传统民居装饰中的动物、植物、器物、符图和人物吉祥图案五个方面论述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装饰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它所潜隐的观念化的象征意义更能表达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式上的诉说力。
关键词 建筑装饰 吉祥图案 象征意义 表达 民居 器物 动物 植物
下载PDF
学生符号感的培养——从“字母表示数”说起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炳霞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17-18,共2页
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本文介绍了符号、符号思想、符号感和学生符号感的培养几个概念和“字母表示数”的内涵,主要是以“字母表示数”为载体来说明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关键词 符号 符号思想 符号感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下载PDF
小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杰 郝薇 +1 位作者 刘宇航 高夯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5,63,共7页
规律探索是培养小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的重要方式.对C市3所不同类型学校共1 236名二至五年级小学生的探索规律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二、三年级被测学生的探索规律能力主要集中在规律感知水平,四、五年级被测学生的探索规律能力主要集... 规律探索是培养小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的重要方式.对C市3所不同类型学校共1 236名二至五年级小学生的探索规律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二、三年级被测学生的探索规律能力主要集中在规律感知水平,四、五年级被测学生的探索规律能力主要集中在规律再现水平;被测小学生探索规律能力随年级的增高不断发展,并在小学四年级发展最快;被测小学生探索规律能力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但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发展特征并不相同;被测小学生探索规律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规律 符号意识 数感 小学生
下载PDF
关于数学符号感及其发展策略的探究
13
作者 刘梅 李占峰 《林区教学》 2022年第1期80-84,共5页
数学符号感是对符号模式和符号关系的意识,并用这种意识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就是从具体问题中使学生能够抽象出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深刻理解数学... 数学符号感是对符号模式和符号关系的意识,并用这种意识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就是从具体问题中使学生能够抽象出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深刻理解数学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进行符号间的变换;对于用数学符号所表示的问题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发展和培养数学符号感的关键在于:了解数学符号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学符号感,在具体情景中发展数学符号感,在实际应用中发展数学符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感 发展符号感 形成符号感 课程标准 解决问题
下载PDF
国内外数学符号意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立明 胡洪强 马云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年第2期72-75,共4页
"符号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符号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符号意识之内涵界定、数学符号意识之构成要素和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三个方面,未来研究工作更应... "符号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符号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符号意识之内涵界定、数学符号意识之构成要素和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三个方面,未来研究工作更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拓展数学符号意识研究范畴;构建数学符号意识的分析与测评框架;提升相关理论并为数学符号意识培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意识 核心素养 测评框架 数学课教学
下载PDF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15
作者 曹慧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7-58,40,共3页
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符号感的重要性,正确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符号感的要求,在教学中利用已有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发展学生... 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符号感的重要性,正确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符号感的要求,在教学中利用已有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感 数学课程标准 发展符号感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指号”和“符号”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1,共5页
符号是有指称方式的指号。指号的指称方式就是指号的运用——逻辑句法的运用,因而抽象地说,符号就是逻辑句法。意义对符号(简单指号或命题)或逻辑句法来说无关宏旨。符号与形式或逻辑句法的一致性决定了无意义的命题只是错误的命题,我... 符号是有指称方式的指号。指号的指称方式就是指号的运用——逻辑句法的运用,因而抽象地说,符号就是逻辑句法。意义对符号(简单指号或命题)或逻辑句法来说无关宏旨。符号与形式或逻辑句法的一致性决定了无意义的命题只是错误的命题,我们实际上并不能表征逻辑上无意义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号 符号 指称方式 逻辑句法 意义
原文传递
“人—符号—文化”:论空间导向设计的符号逻辑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宏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导向符号的构建既不是简单粗暴的符号"打劫",也不是盲目的符号"堆砌",而是一个严谨的符号表意过程,其间每个符号节点都应是让空间特性便于识别的个体表征,符号形体针对符号对象("人"和"文化")... 导向符号的构建既不是简单粗暴的符号"打劫",也不是盲目的符号"堆砌",而是一个严谨的符号表意过程,其间每个符号节点都应是让空间特性便于识别的个体表征,符号形体针对符号对象("人"和"文化")提出相应的符号解释,并传达信息以简化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导向符号所营造的"场"其实是一种实践体系,它不仅提供功能作用,同时也是文化和情感的"容器"。客观上由"造型"到"服务"的转向是由符号特性和符号活动的规律所决定,同时也是空间导向设计观念进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符号 符号解释 场效应 方向感
下载PDF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蒙娜·丽莎》
18
作者 王化雪 周国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美学符号、身份的确认中体现的符号象征意义及微笑背后的符号象征意义等方面分析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蒙娜.丽莎》中体现的能指与所指概念意义。
关键词 符号 能指 所指
下载PDF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论村上春树小说“孤独”与“自由”的融合给现代人的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慧春 张立彬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6-32,共7页
"孤独"与"自由"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但却和谐地统一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本文就村上春树小说里把玩孤独,追求灵魂的自由,以及如何在"孤独"与"自由"的有机统一中,寻找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 "孤独"与"自由"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但却和谐地统一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本文就村上春树小说里把玩孤独,追求灵魂的自由,以及如何在"孤独"与"自由"的有机统一中,寻找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给现代人以启示方面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自由 象征 音乐 距离感
下载PDF
符号意识、文字观念与中国意象思维的萌芽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德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54-160,共7页
衍形文字是中国文学的载体。这一独特的文字结构起源于中国古老的符号意识,营创了文学("文")的原始思维。刻划符号、外部纹饰、器物形态形成了"制器尚象"的文明传统,亦催生了汉文字的成熟,使得文象并存,意象重构。... 衍形文字是中国文学的载体。这一独特的文字结构起源于中国古老的符号意识,营创了文学("文")的原始思维。刻划符号、外部纹饰、器物形态形成了"制器尚象"的文明传统,亦催生了汉文字的成熟,使得文象并存,意象重构。以像表意,逐渐形成华夏文化的独特思维结构,并直接推动了意象观念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意识 文字观念 意象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