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杨清 李庆雪 +4 位作者 王国干 张建 黄杰 毛懿 倪新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了解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我院左心收缩功能不全为主的心力衰竭(心衰)的住院患者,并行漂浮导管检查的患者60例,男性40例(67.7%),女性20例(22.3%)。根据漂浮导管数据分为正... 目的:了解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我院左心收缩功能不全为主的心力衰竭(心衰)的住院患者,并行漂浮导管检查的患者60例,男性40例(67.7%),女性20例(22.3%)。根据漂浮导管数据分为正常肺动脉压组(正常组,n=20)和肺动脉高压组(平均压大于25 mmHg,肺高压组,n=40。1 mmHg=0.133 kPa)。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生化和漂浮导管等检查数据。结果:肺高压组比正常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血浆大内皮素的水平均升高[(2946.50±1434.50)fmol/ml vs(1328.60±811.90)fmol/ml、(1.42±0.88)fmol/ml vs(0.83±0.45)fmol/ml];超声心动图检查肺高压组比正常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均增大[(50.20±9.30)mm vs(42.20±7.10)mm、(28.30±7.00)mm vs(21.80±4.40)mm];漂浮导管检查结果肺高压组比正常组右心房平均压、右心室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毛细血管楔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合并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心脏结构进一步改变,且可能与大内皮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收缩功能不全 肺动脉高压 漂浮导管 大内皮素
下载PDF
动脉压力波形法和间断热稀释法监测心排血量技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伟军 傅舒昆 于布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比较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FloTrac系统)与传统经肺动脉导管间断热稀释法(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心排血量(CO)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择10例行择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Ⅱ~Ⅲ... 目的比较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FloTrac系统)与传统经肺动脉导管间断热稀释法(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心排血量(CO)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择10例行择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Ⅱ~Ⅲ级,年龄62~76岁。所有患者均连接FloTrac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监测外周动脉血CO(APCO);同时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接Ewards VigilanceTM监护仪监测间断CO(ICO)。结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中在放置肺动脉导管后、第1次容量负荷后开胸前、开胸后、搭前降支固定器放置稳定后5min、搭回旋支固定器放置稳定后5min、搭后降支固定器放置稳定后5min、近端吻合时、关胸后第2次容量负荷之前及第2次容量负荷之后9个时间点的APCO与ICO之间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3、0.86、0.78、0.79、0.90、0.80、0.77、0.76,P值分别<0.01、0.05)。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APCO与ICO之间的偏差和一致性差异分别为-0.35(±1.08)、-0.21(±1.06)、-0.25(±0.88)、-0.43(±0.98)、-0.47(±0.72)、-0.27(±0.62)、-0.35(±0.94)、-0.26(±0.90)、-0.39(±1.04)L/min,两种监测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FloTrac系统测量的APCO与Swan-Ganz导管技术测量的ICO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排血量 swan-ganz导管 监测 脉搏图法 温度稀释法
下载PDF
PiCCO与Swan-Ganz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刚 孙志军 +1 位作者 高磊 蒋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12-813,816,共3页
目的 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与Swan-Ganz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1~82... 目的 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与Swan-Ganz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1~82(62.96±11.40)岁。通过补液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心排量(CO),观察CO、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随补液量的变化情况,CV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关系。结果 在本研究设定的补液范围内,两种监测方法补液前后的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测定的CVP与PiCCO测定的EVLWI无相关性(r=0.143,P>0.05),PiCCO测定的GEDI与EVLWI呈正相关(r=0.769,P<0.001)。结论 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方法准确,但需经过右心系统操作难度大,并发症高;PiCCO不经过右心,创伤较小,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实时、动态、较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swan-ganz导管
下载PDF
肺动脉漂浮导管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健 吴易航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检查已有50余年历史,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无创检测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有创血流动力学评估方式,但随着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型日益复杂,Swan-Ganz导管的使用频率在近... 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检查已有50余年历史,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无创检测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有创血流动力学评估方式,但随着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型日益复杂,Swan-Ganz导管的使用频率在近十余年来开始逐渐增加。本文主要介绍Swan-Ganz导管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swan-ganz导管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以血管超声法评价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行急性容量填充对外周血管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榕 樊又嘉 于布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超声的方法测定桡动脉血流,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以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行急性高容量填充对患者外周血管灌注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 目的采用血管超声的方法测定桡动脉血流,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以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行急性高容量填充对患者外周血管灌注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容量填充组。对照组:不予容量填充,经中心静脉注射琥珀酰明胶注射液1mL·kg-1·h-1维持静脉通畅。容量填充组:经中心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0.4mL·kg-1·min-1。两组患者均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心脏指数(CI),至CI进入平台期即停止静脉输液。记录入手术室(T1)、镇静后(T2)、麻醉诱导后开始填充时(T3)、填充结束手术切皮时(T4)、移植前降支时(T5)、移植边缘支时(T6)、心脏处于直立位移植后降支时(T7)、桥血管开放心脏恢复正常位置时(T8)及术毕(T9)各时间点的桡动脉直径和血流量。并记录T4至T8各时间点的Swan-Ganz导管监测指标数据。结果两组同时间点间及同组各时间点间桡动脉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2、T3时间点的桡动脉血流量均较同组基础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值均<0.01)。容量填充组在T3至T9时间点的桡动脉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容量填充组在T8时间点的CI、中心静脉压(CV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容量填充组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容量填充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均显著长于容量填充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行OPCABG的患者在麻醉期诱导期以CI反馈行容量填充不仅增加了有效循环容量和心排血量,同时可改善外周血管灌注,有利于"快通道"的实施和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填充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多普勒超声 swan-ganz导管 外周血管灌注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氨基端脑钠素原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宇辉 吕蓉 +1 位作者 张健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89例,在入院12 h 内行漂浮导管监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 NT-proBNP。... 目的: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89例,在入院12 h 内行漂浮导管监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 NT-proBNP。比较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不同血浆 NT-proBNP 水平时的变化,比较血浆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在不同肺动脉楔压水平时的变化,同时探讨血浆 NT-proBNP 与肺动脉楔压的相关性。结果:89例患者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不同血浆 NT-proBNP 水平的变化比较:血浆 NT-proBNP 水平>600者与≤600者比较,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89例患者不同血浆 NT-proBNP 水平间肺动脉楔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肺动脉楔压:与血浆 NT-proBNP 水平≤600者比较,其它血浆 NT-proBNP 水平者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仅3600≥NT-proBNP>2601者较≤600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仅血浆 NT-proBNP>3601者较≤600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患者不同肺动脉楔压等级间血浆NT-proBNP 水平、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比较: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肺动脉楔压<18有比较,其它等级肺动脉楔压者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与肺动脉楔压<18者比较仪38>肺动脉楔压≥28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肺动脉楔压<18者比较,肺动脉楔压≥18者、38>肺动脉楔压≥28者、肺动脉楔压≥38者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校正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肺动脉楔压与 NT-proBNP 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表明 NT-proBNP 与肺动脉楔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氨基端脑钠素原 swanganz导管
下载PDF
CCU患者漂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谢强丽 赵初环 +3 位作者 冯霞飞 李文玉 郑再星 吴圣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9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 分析心脏重症患者漂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768例行漂浮导管检查心脏重症患者,患者出现感染征兆时、疑是导管相关性感染或置... 目的 分析心脏重症患者漂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768例行漂浮导管检查心脏重症患者,患者出现感染征兆时、疑是导管相关性感染或置管时间超过7天拔除导管时均进行导管血培养和尖端5 cm细菌培养.结果 768例患者目标监测3050个导管日,发生导管血流感染23例,CRBSI的千导管日感染发生率为7.5‰,感染率约为3.0%.培养结果 前5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氏菌.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糖尿病以及置管期间合用抗生素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无相关性(P〉0.05),患者置管前全身皮肤是否充分清洁、导管留置时间长短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置管前全身皮肤充分清洁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保护性因素,长时间置管、置管期间合用抗生素治疗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脏重症患者行漂浮导管监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关;置管前全身皮肤清洁可有效减低感染的发生率,置管期间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心脏危重患者 漂浮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染
原文传递
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长文 陆骏 +2 位作者 郑永科 朱克毅 胡炜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各种病因导致的ARDS1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呼吸机支持下给予72h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液流速6L/h),通过Swan-G... 目的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各种病因导致的ARDS1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呼吸机支持下给予72h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液流速6L/h),通过Swan-Ganz导管获得心输出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动脉血氧含量(Ca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氧消耗(VO2)和氧摄取率(O2ER)。利用美国BioZ?无创心脏动力学系统获得肺水的水平,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CHVHF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的变化。结果CHVHF72h后,TNFα、IL-1、IL-6和IL-8较CHVHF前明显下降(P<0.05),CHVHF72h后PAP和PVR明显下降(P<0.05)。在CHVHF后72hDO2、O2ER和VO2逐渐稳定,并伴随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气道峰压(Ppeak)的改善(P<0.05)。结论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可通过清除部分细胞因子,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 swan-ganz导管 氧代谢
下载PDF
急诊床旁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斌 李玲文 +3 位作者 吴高俊 邱俏檬 计光 卢中秋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以23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30 min 和48 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以23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30 min 和48 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然后根据情况选用各种药物治疗。HF 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恶化组,对两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后30 min 和48 h HR、CVP、PCWP、CO、CI 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病情好转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治疗后 HR 86±8.2次/min,较前(102.2±11.4次/min)明显下降(P<0.01),CVP 8.7±1.2 mmHg,较前(11.9±1.6 mmHg)明显下降(P<0.01),PCWP(13.4±1.2mmHg),较前(19.1±1.4 mmHg)明显下降(P<0.01),CO 4.50±0.67 L/min,较前(3.23±0.42 L/min)明显升高(P<0.05),CI 3.47±0.23 L/min·m^(-2),较前(2.32±0.87 L/min·m^(-2))明显升高(P<0.05)。病情恶化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治疗后 HR 103±10.6次/min,较前(98±9.4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CVP 13.2±1.2 mmHg,与前(11.1±1.4 mmHg)无显著差异(P>0.05),PCWP 25.8±4.2 mmHg 与前(21.5±4.5 mmHg)无显著差异(P>0.05),CO 3.01±0.58 L/min 较前(3.35±0.38 L/min)无显著差异(P>0.05),CI 2.18±0.82 L/min·m^(-2),与较前(2.58±0.42 L/min·m^(-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漂浮导管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动脉导管
原文传递
血浆心房钠尿肽水平、右心压力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永进 刘晋黎 +4 位作者 胡端忍 张碎虎 石勤生 王秀芝 崔如明 《心脏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心房钠尿肽 (ANP)浓度、各部位压力及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过漂浮导管 (Swan- Ganz导管 )同时测定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的压力 ,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三个部位血浆心房钠尿... 目的 :观察血浆心房钠尿肽 (ANP)浓度、各部位压力及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过漂浮导管 (Swan- Ganz导管 )同时测定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的压力 ,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三个部位血浆心房钠尿肽 (ANP)浓度。结果 :CHF患者心功能级别不同 ,心血管各部位的压力及血浆 ANP浓度也不同 ;心血管内各部位的压力和血浆 ANP浓度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平行 ;股静脉及肺动脉血浆 ANP浓度均与上述三个部位压力呈正相关 ;在心功能分级相同时 ,各部位血浆 ANP浓度基本相同。结论 :有可能通过测定外周血浆心房钠尿肽浓度判断心功能不全程度 ,或估计肺动脉、右心房、股静脉处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纳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swan-ganz导管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岚 刘永莲 +1 位作者 杨满青 郭蕴华 《南方护理学报》 2003年第3期39-40,共2页
笔者总结293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漂浮导管的护理要点。在导管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导管的定位,保持导管通畅及预防感染,以便准确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防止并发症发生。认为漂浮导管的正确使用及有效的护理对于冠状动脉搭桥病人血流动... 笔者总结293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漂浮导管的护理要点。在导管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导管的定位,保持导管通畅及预防感染,以便准确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防止并发症发生。认为漂浮导管的正确使用及有效的护理对于冠状动脉搭桥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数值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漂浮导管 监测 血流动力学 护理 手术后 心脏外科
下载PDF
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旗 赵智慧 +7 位作者 罗勤 曾绮娴 杨涛 禹雪 晏露 张毅 熊长明 柳志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入选2018年9月21日至2018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64例,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先后测量肺血管血流动... 目的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入选2018年9月21日至2018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64例,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先后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漂浮导管测量的右心房压a波[(7.8±4.6)mmHg vs.(8.8±4.4)mmHg,P=0.018](1 mmHg=0.133 kPa)、右心室收缩压[(69.3±21.4)mmHg vs.(81.3±22.6)mmHg,P<0.001]和肺动脉收缩压[(71.7±21.6)mmHg vs.(80.6±23.6)mmHg,P<0.001]数值均比猪尾导管测量的数值低,而右心房平均压[(5.9±4.0)mmHg vs.(5.0±3.8)mmHg,P=0.01]、右心室舒张压[(10.1±7.2)mmHg vs.(-3.6±6.4)mmHg,P<0.001]、右心室舒张末压[(14.2±8.5)mmHg vs.(10.1±5.9)mmHg,P<0.001]、肺动脉舒张压[(38.7±14.2)mmHg vs.(31.6±12.7)mmHg,P<0.001]和肺动脉平均压[(52.2±16.4)mmHg vs.(48.2±15.5)mmHg,P<0.001]数值均比猪尾导管测量的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测量的肺动脉平均压相关性最强(R^(2)=0.946,P<0.001),但两者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的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尽管相关性较好,但一致性差,结果不能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导管 猪尾导管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测定法与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霞 蒋博 +5 位作者 王峙峰 郭俊艳 郝婧 孙志军 刘宏斌 陈韵岱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测定心输出量(PiCCO)与用漂浮导管(Swan-Ganz)的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时用PiCCO与Swan-Ganz导管测量其心输出量。结果 PiCCO与用Swan-Ganz导管的...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测定心输出量(PiCCO)与用漂浮导管(Swan-Ganz)的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时用PiCCO与Swan-Ganz导管测量其心输出量。结果 PiCCO与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测量的心输出量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O测量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输出量与Swan-Ganz导管同样准确,且较后者具有更安全、方便、可持续监测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导管 PICCO 心输出量
下载PDF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easured with a Swan-Ganz catheter reacts too slowly in animal experiments with sudden circulatory failure 被引量:1
14
作者 Sigríður Olga Magnúsdóttir Carsten Simonsen +2 位作者 Bodil Steen Rasmussen Peter Enemark Lund Benedict Kjærgaard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CSCD 2022年第3期258-265,共8页
Background : In many animal experiments, it is vital to detect sudden changes in cardiac output(CO). This porcine study compared CO that was measured with a SwanGanz pulmonary catheter with the gold standard(which was... Background : In many animal experiments, it is vital to detect sudden changes in cardiac output(CO). This porcine study compared CO that was measured with a SwanGanz pulmonary catheter with the gold standard(which was a transit-time flow probe around the pulmonary artery) during interventions that caused hemodynamic instability.Methods : In one series, 7 pigs were exposed to sudden changes in CO. In another series, 9 pigs experienced more prolonged changes in CO. All the pigs had a Swan-Ganz catheter placed into the pulmonary artery and a flow probe around the pulmonary artery. Adrenaline infusion and controlled hemorrhage were used to increase and decrease CO, respectively. The measurements of CO before and after each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for correlation, agreement, and the time delay that it took each method to detect at least a 30% change in CO. A Bland– Altman test was used to identify correlations and agreements between the methods.Results : In the first series, there was a delay of 5– 7 min for the Swan Ganz catheter to register a 30% change in cardiac output, compared with the flow probe. However,during prolonged changes in CO in the second series,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2 methods.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reacted faster to changes than did CO;both were measured via the Swan-Ganz catheter.Conclusions : In many animal studies, the use of Swan-Ganz catheters is suitable;however, in experiments with sudden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the flow probe is the most advantageous method for measuring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output flow probe HEMODYNAMICS PIGS swan-ganz catheter
下载PDF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被引量:1
15
作者 Shiva P Ponamgi Muhammad Haisum Maqsood +5 位作者 Pranathi R Sundaragiri Michael G DelCore Arun Kanmanthareddy Wissam A Jaber William J Nicholson Saraschandra Vallabhajosyul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1年第12期720-732,共13页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with left ventricular(LV)dysfunction patients,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ardiogenic shock(CS),have acutely deteriorating hemodynamic status.The frequent use of vasopressor and inotropic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with left ventricular(LV)dysfunction patients,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ardiogenic shock(CS),have acutely deteriorating hemodynamic status.The frequent use of vasopressor and inotropic 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s along with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in these patients necessitates 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After the pivotal Evaluation Stud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Effectiveness trial failed to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outcomes in shock patients managed with a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PAC),the use of PAC has become less popular in clinical practice.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currently available literature to summarize the indications,clinical relevance,an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PAC in the setting of 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swan-ganz cathe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 Hemodynamic monitoring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Critical care cardiology
下载PDF
经胸壁插管气道球囊封堵治疗巨大肺脓肿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普乐 李艳肖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84-58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双路(经胸壁肺脓肿内置管、经气道球囊导管封堵肺脓肿支气管)治疗肺脓肿的新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胸壁肺脓肿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B组在A组基础上,经气道置入双腔球囊漂... 目的探讨经双路(经胸壁肺脓肿内置管、经气道球囊导管封堵肺脓肿支气管)治疗肺脓肿的新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胸壁肺脓肿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B组在A组基础上,经气道置入双腔球囊漂浮导管(球囊导管)。结果B组有效16例,A组10例,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并发症明显多于B组。结论经胸壁肺脓肿内置管,同时经气道置入球囊导管封堵肺脓肿引流支气管的方法,是治疗肺脓肿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球囊漂浮导管 肺脓肿 治疗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稀释治疗急性脑梗塞(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司志国 郭凤鲁 +1 位作者 刘志陶 尚晓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HH)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6例。病变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损害,无严重心、肺、肾等并发症,年龄≤60岁,心搏出量(CO)、肺动脉楔压(PAWP)等10余项指标连续72h动态监测。稀释液选用706... 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HH)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6例。病变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损害,无严重心、肺、肾等并发症,年龄≤60岁,心搏出量(CO)、肺动脉楔压(PAWP)等10余项指标连续72h动态监测。稀释液选用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为主。治疗中如PAWP>2.00kPa(15mmHg),HH应停止或严密观察。如红细胞压积(HCt)>40%,可交换放血300ml,同时等速输入相同剂量706代血浆。自体血浆分离后回输。72h后解除Swan-Ganz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转入NCU继续按HH常规治疗,观察2个月评定疗放。6例患者CO均有明显上升,HCt等血粘度指数下降,而PAWP均未超过2.00kPa,说明HH治疗是安全的。临床痊愈、恢复工作或劳动能力者3例,显著进步、生活自理者2例,另1例有进步尚在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脑栓塞 血液稀释
下载PDF
Swan—Ganz漂浮导管在重危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元旭 赵秀智 +1 位作者 侯立人 赵光录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通过对10例重危病人术中应用 Swan Ganz 漂浮寻管进行 PAP、PAWP 的监测,说明 PAP、PAWP 能及时反映重危病人左心功能,并能指寻用药、输液,对预防肺水肿及左心衰竭有着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 PAWP 的因素、漂浮导管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及... 通过对10例重危病人术中应用 Swan Ganz 漂浮寻管进行 PAP、PAWP 的监测,说明 PAP、PAWP 能及时反映重危病人左心功能,并能指寻用药、输液,对预防肺水肿及左心衰竭有着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 PAWP 的因素、漂浮导管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危病人 手术 S-G漂浮导管
下载PDF
支气管充气测压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17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君莉 李枝巧 金普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双腔球囊导管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由于球囊内注入压缩气体,难以控制球囊外径大小,影响了靶支气管定位效果。当肺破裂口较小,呼吸或咳嗽过程中极少量气体通过肺破裂口进入胸腔,此时引流管常无明显气体排出,...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双腔球囊导管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由于球囊内注入压缩气体,难以控制球囊外径大小,影响了靶支气管定位效果。当肺破裂口较小,呼吸或咳嗽过程中极少量气体通过肺破裂口进入胸腔,此时引流管常无明显气体排出,从而影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判断。为此,我们应用双腔球囊漂浮导管与纤维支气管镜并行气道内置入,球囊充液封堵靶支气管,采用球囊前端支气管充气、测压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并探讨其定位方法、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气胸 双腔球囊漂浮导管 定位
原文传递
漂浮导管技术在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
20
作者 吴斌 李玲文 +3 位作者 吴高俊 邱俏檬 计光 卢中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评估漂浮导管技术在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以48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诊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0.5h和48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乐(CVP)、肺毛细血管... 目的评估漂浮导管技术在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以48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诊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0.5h和48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乐(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右心室每搏做功指数(RVSW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然后根据情况选用各种药物治疗。HF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恶化组,对两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后0.5h和48hHR、CVP、PCWP、CO、CI、LVSWI、RVSWI、SVR、PVR变化进行比较。结果33例病情好转患者应用监测漂浮导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PCWP、CVP明显下降(均P〈0.01),SVR、PVR明显下降(P〈0.05),CO、CI、RVSWI明显升高(均P〈0.05),LVSWI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15例病情恶化患者应用监测漂浮导管治疗后HR、CVP、PCWP、CO、CI、LVSWI、RVSWI、SVR、PVR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漂浮导管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有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导管 急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