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导公交优先 管控交通需求——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1
1
作者 樊钧 李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7,共4页
把握苏州市成立全国惟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这一机遇,《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提出以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为指导思想,在古城构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管控交通需求,建设现... 把握苏州市成立全国惟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这一机遇,《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提出以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为指导思想,在古城构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管控交通需求,建设现代绿色交通的展示区,从"公共交通、人本交通、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可控交通和特色交通"等方面入手制定综合性交通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城保护 绿色交通 苏州古城
下载PDF
优化人口结构 恢复古城活力——苏州古城人口发展引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殷景文 钮卫东 许业和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3,共4页
苏州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方针指导下,30多年来,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古城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口得到疏解,已实现控制古城人口的规划目标,但古城发展能力却明显不如周边新区。本次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寻找古城发展... 苏州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方针指导下,30多年来,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古城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口得到疏解,已实现控制古城人口的规划目标,但古城发展能力却明显不如周边新区。本次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寻找古城发展困境与古城人口的关系,从现状人口特征分析入手,从恢复古城活力的角度出发,对古城各类人口进行合理引导,力求使古城人口结构得以优化,从而促进古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人口 引导
下载PDF
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皞 虞林洪 汪晓琦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4期56-62,共7页
苏州古城保留了大量较为完整的古建老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很多老宅面临破坏与废弃,亟待保护与更新。在深入分析古建老宅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在保护第一、科学修缮的前提下,用... 苏州古城保留了大量较为完整的古建老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很多老宅面临破坏与废弃,亟待保护与更新。在深入分析古建老宅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在保护第一、科学修缮的前提下,用积极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妥善解决历史传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保护性修缮,逐步恢复古建老宅旧有风貌和景致,切实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条件,并为苏州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添新动力,让众多的古建老宅在当今城市环境中蜕变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老宅 保护 再利用 苏州 古城
下载PDF
提升街巷特色 彰显水城内涵——苏州古城传统街巷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7
4
作者 嵇雪华 庄建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49,共4页
提升街巷特色已成为促进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苏州传统街巷特色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街巷特色提升的策略,与文化、产业及旅游有机融合,构建特色街巷系统,引导街巷业态布局,并在改善街巷传统风貌方面提出相... 提升街巷特色已成为促进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苏州传统街巷特色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街巷特色提升的策略,与文化、产业及旅游有机融合,构建特色街巷系统,引导街巷业态布局,并在改善街巷传统风貌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巷 文化 产业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道路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评价——以苏州古城干将路为例
5
作者 王知知 马建武 《园林》 2024年第7期108-116,共9页
苏州古城道路景观运用大量造型树的做法很有地域特色,但受多重矛盾影响,道路景观建设过程中对造型树景观的文化价值缺乏认识,导致景观品质降低,特色逐渐消弭。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构建苏州古城道路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评... 苏州古城道路景观运用大量造型树的做法很有地域特色,但受多重矛盾影响,道路景观建设过程中对造型树景观的文化价值缺乏认识,导致景观品质降低,特色逐渐消弭。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构建苏州古城道路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评价体系,以科学认识其文化价值,并选取古城中具有代表性的干将路进行评价分析,其造型树景观文化价值构成中艺术价值、现今价值、历史价值评价相对较低,存在明显问题。由此提出4条策略:(1)恢复传统造型树景观风格,提升历史延续性价值;(2)突出造型树主景地位,因地、因景制宜以提升园林艺术价值;(3)注重意境营造,增进文化内涵以提升文化关联价值与园林艺术价值;(4)注重造型养护管理,以提升造型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绿化 造型树景观 文化价值评价 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古城15号街坊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严静雯 袁中金 +1 位作者 金文华 汤玉箫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9年第4期52-58,共7页
当下我国正处于大范围的城市更新阶段,然而一些旧区改造所采取的大拆大建的更新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现状的分析,认为应采用“城市针灸”这种小规模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更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 当下我国正处于大范围的城市更新阶段,然而一些旧区改造所采取的大拆大建的更新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现状的分析,认为应采用“城市针灸”这种小规模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更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同时以苏州古城15号街坊更新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解决当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针灸 历史文化街区 苏州古城 更新策略
下载PDF
苏州古城各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旭婷 吴玮 李淮 《江苏水利》 2019年第7期9-14,共6页
通过对苏州市古城区内商业区、现代住宅区、老旧住宅区、交通区、园林旅游区这5种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中SS、COD、TN、NH3+-N、TP水质指标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差别,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和初... 通过对苏州市古城区内商业区、现代住宅区、老旧住宅区、交通区、园林旅游区这5种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中SS、COD、TN、NH3+-N、TP水质指标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差别,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和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路面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存在空间分布差异,商业区和交通区路面径流污染最为严重,其中交通区SS的EEMC值超出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16.79倍,COD的EEMC值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6.88倍;降雨径流中SS与TP、TN、COD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交通区路面降雨径流中各污染物之间呈现极显著性相关;不同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中污染物大多存在初期冲刷现象,交通区与园林旅游区出现初期冲刷频率高,商业区和老旧住宅区初期冲刷强度大,相比其他污染物,SS最易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降雨特征参数对初期冲刷效应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降雨径流 空间分异 相关性 初期冲刷效应 苏州古城区
下载PDF
唐宋诗词中苏州古城意象营构要素及其特征研究
8
作者 束子荷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以文本量化分析法为主导,借助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统筹性分析理论,以描述苏州古城的唐宋诗词为载体,系统梳理苏州古城意象的营构要素及特征。研究发现,苏州古城在唐宋诗词中的城市意象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山水、历史建筑和园林、... 以文本量化分析法为主导,借助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统筹性分析理论,以描述苏州古城的唐宋诗词为载体,系统梳理苏州古城意象的营构要素及特征。研究发现,苏州古城在唐宋诗词中的城市意象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山水、历史建筑和园林、其他区域三类,进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丰富鲜明的层级系统、别具一格的水乡风情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城市意象 空间营构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基于文脉延续的苏州古城街坊空间优化策略探索--以古城31、32、33、40、41号街坊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孙辉宇 龚亚西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5期159-161,共3页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重新挖掘街坊的活力成为当下苏州古城规划的重要任务。文章选择以苏州古城31、32、33、40、41号街坊为例,将研究目标聚焦于街坊空间的优化上,通过对文脉延续理论的研究与引入,提出整理文脉要素、织补空间...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重新挖掘街坊的活力成为当下苏州古城规划的重要任务。文章选择以苏州古城31、32、33、40、41号街坊为例,将研究目标聚焦于街坊空间的优化上,通过对文脉延续理论的研究与引入,提出整理文脉要素、织补空间肌理、策划主题空间、塑造特色场所的空间优化策略,为苏州古城街坊保护与更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延续 苏州古城 街坊 空间优化 策略
下载PDF
苏州古城空间格局的自然适应性及生态智慧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水玉 董玲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6期58-63,共6页
应用适应性理论,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及形态、肌理脉络和防洪治河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苏州在地形、水系及气候方面的自然适应性,结果表明:古代苏州选址依托自然,选择城址于水网地区的地势稍高处,体现了"兼顾安全与发展&... 应用适应性理论,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及形态、肌理脉络和防洪治河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苏州在地形、水系及气候方面的自然适应性,结果表明:古代苏州选址依托自然,选择城址于水网地区的地势稍高处,体现了"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城市选址思想。空间格局和形态方面,以水系为脉络,组织城市空间,形成双棋盘格局;顺应水文特征,将城墙设计成"亚"字形,这些都体现了规划设计中通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而适应水文环境的思想。通过城市方位布局以适应季风,引导城市通风,并结合密布的水网,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体现了古老的城市生物气候适应法则,运用"顺天应人"的防洪治河技术,"得水之利,而避水之害"^((1))。这些自然适应性表现出城市与自然亲近、共存、共荣的思想观念和规划设计生态智慧,对目前的城市可持续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适应性 生态智慧 空间格局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探索——以京杭大运河苏州古城段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凯伦 赵晶 +1 位作者 刘安然 杨立彬 《园林》 2022年第7期39-48,共10页
大运河开凿至今2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 大运河开凿至今2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困境,遗产价值逐渐被消解。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为例,从大运河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两方面分别对遗产资源点及城市空间环境展开分析,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规划布局提供重要依据。这对各地进行的遗产保护规划、线性廊道构建、城市风貌建设等内容同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风景遗产 京杭大运河 苏州古城 运河遗产
下载PDF
完整街道理念下历史城区慢行交通设计探讨--以苏州古城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祥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6期129-130,共2页
传统小汽车为导向的"车本位"交通发展模式最终转向更人性化的"人本位"模式。历史城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慢行空间场所,慢行交通空间被挤压,居民出行的安全难以保障,现有交通资源难以承载历史城区文化底蕴。文章以苏... 传统小汽车为导向的"车本位"交通发展模式最终转向更人性化的"人本位"模式。历史城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慢行空间场所,慢行交通空间被挤压,居民出行的安全难以保障,现有交通资源难以承载历史城区文化底蕴。文章以苏州古城为研究对象,基于完整街道理念提出历史城区中的慢行交通设计原则,从慢行体系、道路界面、交通安全、景观设施等四个方面对苏州古城的慢行交通优化进行探讨,旨在研究如何以更加人性化的交通设计引导人们绿色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街道 慢行交通 苏州古城 绿色出行
下载PDF
建筑遗产开发利用与消防保护的平衡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调研苏州古城建筑遗产消防安全保护工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优于被当作普通建筑使用的古建筑。根据苏州市建筑遗产消防安全保护的现状,分析建筑遗产耐火等级与防火要求、基础设施与消防需求、现代消防与传统消防保... 调研苏州古城建筑遗产消防安全保护工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优于被当作普通建筑使用的古建筑。根据苏州市建筑遗产消防安全保护的现状,分析建筑遗产耐火等级与防火要求、基础设施与消防需求、现代消防与传统消防保护模式之间存在的不对称,从实现开发利用与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平衡、内部消防安全条件与使用功能的平衡、消防基础设施与消防保护需求的平衡等三个方面就建筑遗产开发利用与消防保护进行探析,并以具体实践予以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管理 消防设施 苏州古城 建筑遗产
下载PDF
文化基因视角下苏州古城街坊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古城47、48、53号街坊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春欢 《城市建筑》 2022年第7期33-36,共4页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文化基因的表达与传承是当下苏州古城更新的首要议题。本文以古城47、48、53号街坊为例,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挖掘地域基因和文化内涵,针对“学”风已逝、城迹难觅、水弱陆强、商颓居隔的问题,遵循表达文化因子、修补...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文化基因的表达与传承是当下苏州古城更新的首要议题。本文以古城47、48、53号街坊为例,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挖掘地域基因和文化内涵,针对“学”风已逝、城迹难觅、水弱陆强、商颓居隔的问题,遵循表达文化因子、修补历史文脉、营建地域特色、再现生活模式的路径,提出了强核彰文、显轴映脉、理带连廊、梳坊优居的城市设计策略,从而重塑活力空间、延续地域文化,为苏州古城街坊城市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苏州古城 古城街坊 城市设计
下载PDF
人本导向的苏州古城交通治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晨 《交通与运输》 2020年第2期94-97,共4页
为有效提升苏州古城交通出行品质,对人本导向的古城交通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苏州古城现状空间和交通特征,识别了新时期古城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借鉴京都、巴黎和慕尼黑古城发展经验,确立了以通勤人群、常住人群和旅游人群需求... 为有效提升苏州古城交通出行品质,对人本导向的古城交通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苏州古城现状空间和交通特征,识别了新时期古城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借鉴京都、巴黎和慕尼黑古城发展经验,确立了以通勤人群、常住人群和旅游人群需求为核心的慢行和公交优先的苏州古城人本交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古城慢行复兴、塑造"轨道+慢行"街区、严控小汽车交通等交通治理策略以及"轨道+慢行"模式的分步实施路径建议,对苏州古城和其他类似地区的交通治理都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人本导向 交通发展模式 慢行复兴 “轨道+慢行”街区 交通治理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苏州古城慢行交通空间改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畅 王晨 蔡润林 《交通与港航》 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
近年来,古城的保护与品质提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慢行交通空间的改善是提升古城区空间品质的重要抓手。该文以苏州古城为研究对象,聚焦古城通勤人群、古城居民和旅游者三类人群的出行特征和需求差异,对苏州市慢行交通网络进行了梳理和... 近年来,古城的保护与品质提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慢行交通空间的改善是提升古城区空间品质的重要抓手。该文以苏州古城为研究对象,聚焦古城通勤人群、古城居民和旅游者三类人群的出行特征和需求差异,对苏州市慢行交通网络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对不同层级道路在路权分配、设施布设上提出了分类指引,以保障慢行空间。在该指引的基础上,梳理了苏州古城区内存在的慢行空间被侵占、设施缺失、机非混行等六类典型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慢行空间改善策略,为提升苏州古城慢行空间品质,促进古城慢行复兴提供参考依据,对其他类似地区的慢行改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慢行交通 出行品质 空间改善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苏州姑苏古城区“水陆双棋盘”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凯 《中外建筑》 2019年第10期89-92,共4页
文化生态学是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其概念在广义建筑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所强调建筑或城市在发展中受到来自主体、客体以及文化多个维度的影响与反馈,这个观念正是建筑或城市设计中所需要的多维考量的观念。... 文化生态学是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其概念在广义建筑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所强调建筑或城市在发展中受到来自主体、客体以及文化多个维度的影响与反馈,这个观念正是建筑或城市设计中所需要的多维考量的观念。本篇论文试图运用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从主体、客体和文化三个角度探究苏州"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历史、现状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可能。最终得出了分别对应有关于人、客观环境因素、文化形式传承与发展三个角度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苏州古城 水陆双棋盘
下载PDF
基于文脉传承和人居改善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索——以苏州古城4、5、6、14号街坊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翔 沙赪珺 《中外建筑》 2019年第4期77-79,共3页
城市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古城来说城市设计的影响更是深远。本文结合苏州古城4、5、6、14号街坊城市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围绕传承街区内现有历史文脉和改善人居环境角度作为... 城市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古城来说城市设计的影响更是深远。本文结合苏州古城4、5、6、14号街坊城市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围绕传承街区内现有历史文脉和改善人居环境角度作为出发点,通过"织"、"补"、"疏"、"理"的手段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城市设计体系。为古城区城市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历史文脉 人居改善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城市文化空间设计策略探讨——以苏州古城为例
19
作者 杨梦晨 《江苏建筑》 2019年第6期14-17,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开始从物质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变,文章从城市文化空间入手,分析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苏州古城为例,针对城市文化空间展开讨论,并提出设计策略。
关键词 文化空间 历史资源 苏州古城 设计策略
下载PDF
苏州古城交通组织优化策略研究
20
作者 高瑞敏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0期57-58,共2页
苏州古城历史悠久,功能完备,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但随着机动化进程的加快,道路拥堵、交通混乱等现象频频产生,严重影响古城的保护与健康发展。文章从苏州古城道路和交通现状出发,以供需平衡、外围... 苏州古城历史悠久,功能完备,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但随着机动化进程的加快,道路拥堵、交通混乱等现象频频产生,严重影响古城的保护与健康发展。文章从苏州古城道路和交通现状出发,以供需平衡、外围分流和公交优先为主要思路,提出设置交通限行区、重组车行路线、构建绿色交通和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以期促进古城交通组织有序、运转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组织 交通限行 绿色交通 苏州古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