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30
1
作者 林瑞新 董伊隆 +2 位作者 余斌锋 李豹 杨国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采用5.0 mm 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33例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49.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采用5.0 mm 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33例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49.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5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摔伤11例,运动创伤9例,无明确外伤病史1例.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临床评估为术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随访时X线检查和膝关节活动度,对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5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锚线异物反应,经手术处理后创口顺利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髌骨均骨性愈合.术后半年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7.3±2.3)分,优28例,良5例,优良率100%.术后膝关节稳定,术后第3天活动度,伸4.2°±2.1°,屈79.5°±12.4°;术后1个月,伸2.7°±2.0°,屈107.8°±17.2°;术后6个月,伸-2.5°±2.1,屈122°±5.3°.股四头肌肌力5级,无膝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不需二次手术的优点,其为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缝合锚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缝线锚钉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伤的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田建 范存义 +1 位作者 蔡培华 阮洪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842-84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缝线锚钉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伤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此类内固定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的疗效,减少锚钉失效的发生率.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的7例应用缝线锚钉治疗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失效患者进行回... 目的 通过对缝线锚钉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伤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此类内固定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的疗效,减少锚钉失效的发生率.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的7例应用缝线锚钉治疗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失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4岁,平均41岁.跟腱断裂2例,肩袖撕裂1例,喙锁韧带断裂1例,髌韧带撕脱1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1例,胫前肌腱止点处断裂1例.7例患者于伤后5 h~4个月行切开腱性组织修复术,锚钉类型为强生GⅡ快速增强缝线锚钉(形状类似倒钩)和强生FastinRC带螺纹锚钉.术后随访10d~3周发现锚钉失效.结果 7例失效患者全部为锚钉脱出,无缝线断裂及锚钉毁损,且原始损伤均为较粗大腱性组织断裂.锚钉失效原因:手术操作不当4例,锚钉选择失误2例,患者依从性差而过早活动1例.患者因患处疼痛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行锚钉取出术.结论 应用锚钉前需要对锚钉装置有详细的了解,骨质、锚钉类型、锚钉置入方向及手术技巧的掌握等都影响锚钉固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锚 腱固定术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辉 唐康来 +5 位作者 周建波 徐格 陶旭 常廷杰 谭晓康 谢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患者(男3例,女2例),术前平均病程7 d.影像检查发现5例均为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骨折块较小、粉碎且明显移位.手术去... 目的 回顾分析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患者(男3例,女2例),术前平均病程7 d.影像检查发现5例均为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骨折块较小、粉碎且明显移位.手术去除第五跖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块,游离腓骨肌腱止点,用直径5 mm带线锚钉将腓骨肌腱止点编织缝合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石膏托将患侧足固定于外翻位.术后6周开始逐渐负重行走.结果 本组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所有患足外观无畸形.前足主动外翻及外展功能恢复正常,与健侧对比力量无减弱.结论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能较好解决小骨折块固定困难的问题,术后腓骨长短肌腱功能恢复好;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剥离范围小、无须二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踝拟伤 带线锚钉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锚钉固定法治疗新鲜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4
4
作者 段平国 郭润生 +3 位作者 程明 周通华 徐屹 戴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爱惜邦不可吸收缝线锚钉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41岁,平均25.3岁。Meyers—McKeever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爱惜邦不可吸收缝线锚钉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41岁,平均25.3岁。Meyers—McKeever分型为Ⅱ型或Ⅲ型骨折。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在伤后3周内手术,均在关节镜下使用爱惜邦不可吸收缝线联合锚钉复位固定ACL胫骨止点。随访复查X线片,采用Lyshohn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0min。出血量5—15ml,平均10ml。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复位及愈合良好。术后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前Lysholm评分为42~61分[(51.1±6.2)分],末次随访时为89~96分[(93.5±2.3)分](P〈0.05);术前IKDC评分为46—68分[(55.2±7.0)分],末次随访时为84~96分[(91.0±3.9)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爱惜邦不可吸收缝线锚钉固定法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关节镜 缝合锚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锚钉修复与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广龙 谢庆祥 +1 位作者 李泳聪 苏博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64-2070,共7页
背景: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甚至断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常害怕夜间行走,出现持续性踝关节肿痛、松弛或僵硬及功能下降而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更早恢复活动功能,InternalBrace... 背景: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甚至断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常害怕夜间行走,出现持续性踝关节肿痛、松弛或僵硬及功能下降而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更早恢复活动功能,InternalBrace重建在不牺牲自体肌腱的同时更接近距腓前韧带的生物力学结构,使踝关节的稳定性更强。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评估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锚钉修复与InternalBrace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对比其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优、更满意的全关节镜下治疗方案。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2例,均在踝关节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按照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InternalBrace重建组36例采用InternalBrace重建,锚钉修复组36例采用锚钉韧带残端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重返运动时间、末次随访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量表评分及Tegner评分,并统计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复发、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7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②InternalBrace重建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Kofoed评分、JSSF评分、Tegner评分以及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较锚钉修复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优良率达到100%;③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复发、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④两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对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全关节镜下InternalBrace重建强度够,稳定性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能让患者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前韧带 锚钉 InternalBrace
下载PDF
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锚钉修复技术 被引量:12
6
作者 魏世隽 徐峰 +9 位作者 蔡贤华 黄继锋 刘曦明 兰生辉 王华松 孔长旺 齐凤宇 汤明 韩晶 黄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目的总结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特点,探讨依据断裂部位的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踝关节三角韧带完全断裂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34.15±1.23)... 目的总结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特点,探讨依据断裂部位的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踝关节三角韧带完全断裂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34.15±1.23)岁;依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7例(其中3例Maisonnuve骨折),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1例,Ⅳ度损伤1例;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0例;依据AO/OTA分型:43B型9例,43C型10例。根据三角韧带断裂部位,分别实施针对性锚钉修复手术,术后穿戴护踝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i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0.42±5.11)个月。距骨止点处断裂14例(73.7%,14/19),行距骨侧双锚钉植入残端锁边缝合修复;中间部分断裂4例(21.1%,4/19),行距骨侧双锚钉植入、内踝穿骨道修复;内踝止点处撕脱1例(5.3%,1/19),行内踝侧单锚钉植入残端锁边缝合修复。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70-96分,平均90.53分,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VAS评分0~2分,平均0.42分。至末次随访,19例中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一例内踝间隙增宽。结论依据三角韧带断裂的不同部位采用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踝关节 创伤和损伤 缝合锚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亮 王义隽 +3 位作者 金大地 蔡道章 宋炎成 苏训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损伤28例,术前均常规拍摄肩关节前后位、出口位X片及肩关节MRI检查,经关节镜探查明确肩关节Bankart损伤...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损伤28例,术前均常规拍摄肩关节前后位、出口位X片及肩关节MRI检查,经关节镜探查明确肩关节Bankart损伤,清理损伤创面直到骨面出血,将肩关节囊-韧带-盂唇复合体牵向盂唇缘,采用缝合锚钉2~3枚固定于肩盂骨内,缝合盂唇组织。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28例患者术后,27例肩关节稳定性良好,1例复发。UCLA评分术前平均评分(21.15±4.5)分,终末随访平均(32.07±4.8)分,大部分患者表现出了良好的运动(包括外旋),大多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且恢复到了以前的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创伤小、操作简便和固定可靠,联合术后严格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BANKART损伤 关节镜 缝合锚钉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智勉 何河北 +3 位作者 向孝兵 丁清和 叶勇光 庾广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5期601-607,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缝合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并取得完整随访的38例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无法取得随访、依从性差的患者,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缝合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并取得完整随访的38例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无法取得随访、依从性差的患者,分析术前X线片、MRI检查,了解肩袖撕裂口大小、肩袖回缩程度、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情况,应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配对t检验对术前与术后半年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6)岁,所有患者均获半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5)月。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均发现有2条或以上的肌腱撕裂,关节镜下见15例患者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撕裂,8例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腱撕裂,10例冈上肌腱、冈下肌腱撕裂和肩胛下肌腱撕裂,5例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撕裂。术前VAS评分为(6. 7±1. 6)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 4±1. 7)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 123,P <0. 01);术前UCLA评分为(7. 9±1. 2)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3. 4±5. 1)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UCL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 979,P <0. 01);术后的UCLA、VAS评分均明显升高。术后半年MR检查结果,5例患者出现小型再撕裂,裂口均<3 cm,术后再撕裂患者与无再撕裂患者的VAS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是1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镜 回旋套 缝合锚
原文传递
髌骨带线锚钉与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固定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被引量:8
9
作者 韩明展 买合木提·亚库甫 +3 位作者 陈洪涛 刘建疆 阿布都苏甫·库万 艾尔肯·阿木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4-1860,共7页
背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成形、外侧髌股韧带松解、臀肌挛缩松解与胫骨结节移位手术,目前多采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方法。目的:在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前提下,比较髌骨内缘使用带... 背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成形、外侧髌股韧带松解、臀肌挛缩松解与胫骨结节移位手术,目前多采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方法。目的:在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前提下,比较髌骨内缘使用带线锚钉与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固定肌腱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57例,男19例,女38例,年龄16-26岁,均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移植物为患者自体半腱肌,其中26例采用带线锚钉进行移植物内固定,31例采用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进行移植物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骨折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髌骨倾斜角与患侧膝关节功能Kujala评分。结果与结论:(1)术后36个月随访中,57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不愈合、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带线锚钉组出现4例股骨止点疼痛、1例韧带与股骨止点处持续疼痛,聚醚醚酮锚钉组出现5例股骨止点的疼痛,两组间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18,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Kuja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带线锚钉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髌骨倾斜角大于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组(P<0.05);(4)结果表明,髌骨带线锚钉和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患膝功能,但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对髌骨倾斜角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带线锚钉 聚醚醚酮锚钉 髌股关节 髌骨倾斜角 双束重建 解剖重建
下载PDF
单独锁定钢板和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玉富 米萌 +4 位作者 张健 郭祁 公茂琪 黄强 蒋协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比较单独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 目的:比较单独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钉组(观察组)和单纯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进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0~57(37.30±10.56)岁。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6~64 (40.60±12.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以及喙锁间距变化,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2(30.08±6.72)个月。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83.10±5.81)分,低于观察组(92.30±6.05)分(P<0.05);对照组喙锁间距(11.22±3.85) mm,大于观察组(8.71±2.14) mm(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比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具有更好的肩关节功能和更小的喙锁间距,说明喙锁韧带加强是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缝合锚
下载PDF
缝合锚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陆洲 裘晓冬 +1 位作者 任雅春 骆志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通过采用缝合锚钉或锁骨钩钢板的方法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比较两者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在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治疗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采用缝合锚钉治疗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 目的:通过采用缝合锚钉或锁骨钩钢板的方法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比较两者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在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治疗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采用缝合锚钉治疗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3 -44岁,平均(33.2±1.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6 -60 h,平均(48±7)h;锁骨钩钢板治疗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2 - 46岁,平均(34.3±1.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6-60 h,平均(50±8)h.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损伤,损伤局部无皮肤破损,无合并血管、神经及其他部位损伤.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和血肿形成.术后随访时间为12- 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缝合锚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17周,平均(13.2±2.0)周;锁骨钩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 -16周,平均(13.3±2.0)周;术后Constant-Murley总评分缝合锚钉组为78 - 100分,平均(91.1±6.5)分;锁骨钩钢板组为76 -100分,平均(89.2±7.6)分.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总评分和各项定量分数(除疼痛评分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缝合锚钉组的疼痛评分优于锁骨钩钢板组(12.6±1.9与11.3±2.3,P<0.05).结论:缝合锚钉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板 骨折/外科学 缝合锚 骨折固定术 锁骨/损伤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缝合锚钉结合Krackow法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金龙 王骅 +1 位作者 王静成 陈鹏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结合Krackow法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应用缝合锚钉结合Krackow法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结合Krackow法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应用缝合锚钉结合Krackow法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97±15.54)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锚钉松动,未见感染、软组织激惹及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9.70±13.79)min。术后3个月,本组患者骨折均达到基本骨性愈合,平均Lysholm膝关节评分(90.76±6.42)分,优良率为86.21%。结论缝合锚钉结合Krackow法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髌骨骨折 缝合锚钉 骨折固定术 缝合技术
下载PDF
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彭飞 唐金明 《骨科》 CAS 2016年第6期385-389,共5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o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断裂所造成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 目的 探讨和评价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o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断裂所造成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om重建术修复因ATFL断裂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13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为17-32岁,平均为(25.50±4.37)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疼痛、反复扭伤病史和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术后1周在踝关节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0.54±3.28)分较术前的(62.00±4.4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加强带技术结合改良Brostrom重建术修复踝关节ATFL,可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踝关节功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侧韧带 骨折固定术 带线锚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型骨锚一期重建急性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欣 徐吉海 +4 位作者 潘佳栋 胡浩良 魏鹏 章伟文 陈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微型骨锚对急性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进行手术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5月,对11例急性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完全损伤的患者,采用Mitekmicro微型带线骨锚一期植入第一掌骨头或拇指近节指骨基底侧方... 目的评估应用微型骨锚对急性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进行手术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5月,对11例急性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完全损伤的患者,采用Mitekmicro微型带线骨锚一期植入第一掌骨头或拇指近节指骨基底侧方尺侧副韧带断裂的附着处,用锚尾部的缝合线缝合撕脱的侧副韧带重建起止点。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2.4年。按Saetta标准评定: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0.9%。X线片显示骨锚未见松动、脱落。结论应用骨锚对急性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进行手术修补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容易掌握,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侧副韧带 掌指关节 缝合锚
原文传递
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旭 马昕 +2 位作者 张超 王晨 黄加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锚钉固定重叠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17例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2.1岁;均有踝关节扭伤史,病程为7-25个月,平均14.2个月... 目的探讨锚钉固定重叠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17例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2.1岁;均有踝关节扭伤史,病程为7-25个月,平均14.2个月。患者术前均行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双足正、斜位X线片、MRI及B超检查。确诊为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后,患肢行踝关节镜检查再次明确诊断并清理关节内增生的滑膜及合并损伤的关节软骨。切开踝关节内侧间隙,清理韧带残端瘢痕组织,其中2例同时清理陈旧性内踝尖撕脱骨折片。将三角韧带深层断端缝合于内踝尖,三角韧带浅层重叠缝合于内踝骨膜,使用锚钉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踝关节。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影像学与术中检查均发现三角韧带损伤且已瘢痕化。距骨-第一跖骨角及SMtzman位后足力线角分别从术前5.4°±1.8°和8.2°±2.6°降至术后4.0°±0.9°和5.3°±1.3°。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为平均(76.8-7.0)分,末次随访时为平均(94.1-3.3)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16/17)。17例患者疼痛均有效缓解。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出现三角韧带再损伤。结论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韧带 缝合锚
原文传递
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磊 梁文清 +3 位作者 翁东 周国芳 徐国健 谢明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评价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6—2012-01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MCLⅢ度损伤31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7~13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77-10... 目的评价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6—2012-01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MCLⅢ度损伤31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7~13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77-100分,平均92.1分;疗效等级评价:优2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MCLⅢ度损伤操作简单,能提供膝关节内侧即刻稳定性,有利于韧带修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 缝合锚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杰 杨林 +4 位作者 罗玉明 何挺 葛颖杰 孙振全 张立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骨关节科采用肩关节镜缝线桥技术治疗的13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7例;年龄35~69岁,平...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骨关节科采用肩关节镜缝线桥技术治疗的13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7例;年龄35~69岁,平均52.3岁。肱骨大结节骨折按照Mutch分型均属于撕脱型。单纯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10例,均已术前手法复位。陈旧性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并进行X线检查,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肩指数评分、韩国肩关节评分(KS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6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或肩关节不稳。末次随访时外展上举平均164.6°(135°~180°);体侧外旋平均62.7°(40°~80°);内旋摸背试验平均T10水平(L2至T6);VAS平均0.65分(0~2.5分);ASES评分平均90.5分(78~100分);KSS平均91.5分(84~100分)。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可修复合并损伤,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 肱骨骨折
原文传递
微创空心钉配合带线锚钉内固定在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瑞平 王正 +1 位作者 薛启明 周永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创空心钉配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分为双联固定组和钢板组,每组21例;双联固定组患者采用微创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 目的探究微创空心钉配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分为双联固定组和钢板组,每组21例;双联固定组患者采用微创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参照Neer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双联固定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联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35±1.46)周,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5.83±1.72)周,双联固定组患者骨折痊愈的时间明显少于钢板组(P<0.05)。双联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钢板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联固定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疗效优良率为85.71%,钢板组优良率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空心钉配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相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微创空心钉 带线锚钉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Brostr?m法结合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阿威 夏春明 +2 位作者 何振华 徐明 刘胜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m法结合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2至2016-08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30例,均在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行改良Brostr?m法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m法结合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2至2016-08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30例,均在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行改良Brostr?m法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度及AOF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VAS评分:术前(7.63±1.31)分,术后6个月(2.2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距离:术前(10.62±2.24)mm、术后6个月(3.21±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倾斜度:术前(11.45°±2.64°)、术后6个月(4.3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术前(64.98±6.07)分,术后6个月(92.08±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评级:优20例,良8例,优良率93.33%。结论改良Brostr?m法结合带线锚钉修复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损伤 陈旧性 改良Brostrom法 带线锚钉
下载PDF
3种手术方式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胄 欧阳超 +2 位作者 袁根 宋锐 吴兴洲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锁骨钩钢板和Endobutton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手术治疗9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带线锚钉组(A组)30例,锁骨钩钢板组(B组)35例,Endobutton钢板组(C组)2...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锁骨钩钢板和Endobutton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手术治疗9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带线锚钉组(A组)30例,锁骨钩钢板组(B组)35例,Endobutton钢板组(C组)25例。比较手术时间及疗效,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A组(45±2.6)min,B组(40±2.8)min,C组(48±3.1)min;B组短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在术后3、6个月时比较B组差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年时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在随访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A组1例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锚钉松动,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经更换锁骨钩钢板重新固定,恢复良好;B组7例术后肩部疼痛明显,肩关节外展、上举<90°,术后6个月时取出内固定后症状均缓解;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及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符合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相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锁骨钩钢板 Endbutton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