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玮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5-231,共7页
液相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被喻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型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灵活、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众多优点,可用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高通量检测平台。本文简要介绍其原理、优点,并对该技术在基础... 液相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被喻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型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灵活、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众多优点,可用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高通量检测平台。本文简要介绍其原理、优点,并对该技术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 LUMINEX xMAP技术
下载PDF
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清CEA、AFP和NSE 被引量:9
2
作者 彭娟 陈纬 +2 位作者 吴英松 李妙艳 李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建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反应模式,并对该方法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制备抗体交联微球及生物素标记抗体,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同时检测CEA... 目的建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反应模式,并对该方法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制备抗体交联微球及生物素标记抗体,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同时检测CEA、AFP和NSE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8~200ng/ml、0.025~25U/ml、0.146~75ng/m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9.1pg/ml、0.016U/ml、0.073ng/ml,分析内精密度<10%,分析间精密度<15%。检测CEA、AFP、NSE的灵敏度分别为97.2%、100%、93.5%,特异度分别为96.4%、97.7%、97.0%,准确度分别为96.9%、98.4%、95.3%。检测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呈显著的等级相关关系,而且仅需1!l标本,3h就可以完成检测。结论液相芯片技术具有可联合检测多项指标、高通量、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节省样品和时间等优点,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 液相芯片法 肿瘤标志物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下载PDF
液相芯片技术同时检测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 被引量:9
3
作者 梁世正 潘家荣 +2 位作者 张弛 冯涛 傅丽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0-646,共7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兽药莱克多巴胺(RAC)、克伦特罗(CL)、沙丁胺醇(SAL)的多残留的新方法。采用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基于间接竞争法的原理,将3种兽药抗原分别偶联到不同的荧光微球上作为探针,以藻红蛋白(PE)荧光标记二抗为信号,...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兽药莱克多巴胺(RAC)、克伦特罗(CL)、沙丁胺醇(SAL)的多残留的新方法。采用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基于间接竞争法的原理,将3种兽药抗原分别偶联到不同的荧光微球上作为探针,以藻红蛋白(PE)荧光标记二抗为信号,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分别建立3种兽药的标准曲线。基于特异性识别实验,建立3种兽药同时检测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同时检测的3条曲线均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RAC,CL和SAL的检测范围分别为1~500μg/L,0.1~500μg/L,1~1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68,0.095和0.88μg/L。与其它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1.5%,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技术 多残留分析 莱克多巴胺 克伦特罗 沙丁胺醇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液相芯片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党亚丽 周亭屹 +1 位作者 么春艳 俞盈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195,共4页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突出、最广泛的食品安全问题,致病菌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然而现行的致病菌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快速、准确、高通量等要求。液相芯片技术是基于流式细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传统芯片技术等...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突出、最广泛的食品安全问题,致病菌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然而现行的致病菌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快速、准确、高通量等要求。液相芯片技术是基于流式细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传统芯片技术等开发的新一代生物芯片技术和新型蛋白质研究平台,能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首先对液相芯片的技术原理、特点等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重点对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有效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控制、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临床诊断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应用
下载PDF
液体芯片技术定量测定人体血清CEA、AFP、NSE和tPSA 被引量:5
5
作者 梁惠仪 彭娟 +1 位作者 李明 吴英松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应用液体芯片技术,联合定量测定人体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制备交联微球以及生物素标记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对60个血清样本进行测... 目的应用液体芯片技术,联合定量测定人体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制备交联微球以及生物素标记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对60个血清样本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作比较。结果同时检测CEA、AFP、tPSA、NSE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8~200 ng/mL、0.030~30.3 ng/mL、0.007~7.5 ng/mL、0.146~75 ng/mL;最低检测限为26.0 pg/mL、19.7 pg/mL、4.9 pg/mL、73.2 pg/mL;批内精密度CV<9.0%,批间精密度CV<13.2%;检测结果与CLIA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0.979、0.964、0.958(P<0.001)。结论液体芯片技术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新型检测技术。该技术打破传统测定技术每次只能测定一个指标的限制,并且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检测时间短、样本用量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技术 肿瘤标志物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高通量 重复性
下载PDF
液相芯片技术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突变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婧婵 姜春来 +1 位作者 于源华 宋海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方法设计并构建含有kat G315、rpo B526、rpo B531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质粒;通过PCR扩增及纯化、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ASPE)、荧光微球杂交反应及液相芯片系统Luminex 200检测;并对该... 目的建立一种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方法设计并构建含有kat G315、rpo B526、rpo B531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质粒;通过PCR扩增及纯化、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ASPE)、荧光微球杂交反应及液相芯片系统Luminex 200检测;并对该方法反应条件进行探索及方法学评价。结果 ASPE反应中Tsp DNA聚合酶最适浓度为0.025 U/μL,杂交荧光微球浓度为每μL 100个,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浓度及杂交时间分别为2μg/m L和20 min;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最低可达1ng/m L;当质粒浓度为1.5×105ng/m L时,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6.48%~12.15%和0.35%~6.92%;当质粒浓度为2 ng/m L时,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5.73%~10.77%和0.97%~8.91%;特异性引物探针与其他突变位点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液相芯片技术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灵敏且具有成本低、高通量等特点,极具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技术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性
下载PDF
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娄加陶 吴传勇 +3 位作者 薛剑 林强 周海燕 朱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方法选取61例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构建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方法选取61例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后留取新鲜肺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组织样本的EGFR基因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中包含8种高频突变位点的特异片段进行扩增,并经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LDR)以特异性探针对扩增片段中的突变进行连接,再基于悬浮点阵技术平台对连接产物进行检测,最后通过DNA测序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61例NSCLC组织样本中,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共检出EGFR基因突变19例,突变率为31.1%,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E746-A750 del(1)、E746-A750 del(2)各1例,外显子20点突变T790M 1例,外显子21点突变L858R 14例、L861Q2例,经DNA测序验证完全正确。结论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初步建立了一种新型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同时准确检测EGFR基因中的8种高频突变,具有高通量和高特异性的特点,有望用于NSCLC患者进入EGFR-TKI药物靶向治疗前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悬浮点阵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连接酶检测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液相芯片法检测终末期肾病患者胞外Th1/Th2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洁晶 眭维国 +4 位作者 杜桂芝 林华 晏强 黄河 戴勇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2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胞外Th1/Th2细胞因子的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例ESRD患者为实验组,1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液相芯片技术(SA)测定各实验组血清中Th1/Th2和促炎因子的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胞外Th1/Th2细胞因子的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例ESRD患者为实验组,1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液相芯片技术(SA)测定各实验组血清中Th1/Th2和促炎因子的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通过用ELISA和液相芯片法同时检测IL-8的相关性来评估液相芯片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ESRD患者血液透析前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血液透析后IL-1β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而血液透析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IL-8水平均降低。ESRD患者血液透析后IL-1β、IL-4、IL-8和IL-10水平与血液透析前相比均有下降。在检测IL-8时,液相芯片法和ELISA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01,r=0.946)。结论血液透析后ESRD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变化,即Th2细胞因子IL-10上升而Th1细胞因子TNF-β和促炎因子IL-8降低。血液透析影响ESRD患者的细胞因子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 促炎因子 细胞因子 终末期肾病 液相芯片
下载PDF
悬浮芯片技术对3种常规病原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判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陆青云 陈峰 +3 位作者 吴尔翔 丁锁顺 邵亚平 周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22-1923,1962,共3页
目的:比较悬浮芯片技术对3种常规病原体乙肝、丙肝、梅毒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本中心接受的疑似常规病原体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的患者(各2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悬浮芯片技术对病原体进行检测,追踪... 目的:比较悬浮芯片技术对3种常规病原体乙肝、丙肝、梅毒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本中心接受的疑似常规病原体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的患者(各2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悬浮芯片技术对病原体进行检测,追踪他们最终的确诊情况,用SPSS软件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检出率。结果:悬浮芯片技术对乙肝的敏感性最高;对乙肝、丙肝和梅毒螺旋体的检出特异性方面,组间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芯片技术对乙肝敏感性优于丙肝和梅毒螺旋体,对三者的特异性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芯片技术 常规病原体 敏感性 特异性
原文传递
悬浮阵列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凌 冯德峰 +3 位作者 张亮 刘畅 何天文 尹爱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目的评估悬浮阵列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悬浮阵列技术建立4个致聋基因20个突变热点的基因检测方法,对316例疑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应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检测进行... 目的评估悬浮阵列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悬浮阵列技术建立4个致聋基因20个突变热点的基因检测方法,对316例疑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应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检测进行比较,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结果316例耳聋患者中,采用耳聋悬浮阵列技术共检出161例有基因突变,其中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65例,突变阳性率为50.9Voo,诊断率为21.2%。采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共检出73例有基因突变,其中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34例,突变阳性率为23.1%,诊断率为11.4%。结果均与Sanger测序一致。结论构建的悬浮阵列技术平台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对中国人常见致聋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较高,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耳聋基因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 基因检测 悬浮阵列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液相生物芯片技术的中医证型标志蛋白研究的新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小红 徐珊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3期229-230,共2页
悬液芯片技术作为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开辟了一种新的蛋白研究模式,尤其是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将积累的蛋白整合,筛选出证型特异、敏感、普遍性好的证型蛋白表达谱,为标准化分型提供更有力的微观数据,使客观、定量的证候辨证成... 悬液芯片技术作为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开辟了一种新的蛋白研究模式,尤其是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将积累的蛋白整合,筛选出证型特异、敏感、普遍性好的证型蛋白表达谱,为标准化分型提供更有力的微观数据,使客观、定量的证候辨证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液芯片技术 中医证型 新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核酸杂交-酶联桥接的悬浮芯片技术同时定量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原型及其代谢物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潜 孙云娟 +1 位作者 付洁 宋海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目的 利用悬浮芯片技术,建立基于核酸杂交-酶联桥接的悬浮芯片技术对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同时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本研究在确证探针与微球偶联的基础上,考察生物基质效应、偶联微球浓度、检测探针浓度、S1核酸酶用... 目的 利用悬浮芯片技术,建立基于核酸杂交-酶联桥接的悬浮芯片技术对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同时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本研究在确证探针与微球偶联的基础上,考察生物基质效应、偶联微球浓度、检测探针浓度、S1核酸酶用量以及荧光显色液浓度等因素对方法定量的影响。最终在同一生物样品中对反义寡核苷酸原型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同时定量分析。结果 通过考察生物基质效应,确定稀释10倍的PBS作为条件优化及样品定量分析的生物学基质;微球浓度为150个/μl,检测探针浓度为400 nmol/L,S1核酸酶用量为1 U/孔,荧光显色液浓度为1 μg/ml。在猕猴血浆基质中该方法针对原型与代谢产物序列的定量范围均为7.81~2000 nmol/L。在同时含有低浓度(20 nmol/L)和高浓度(1500 nmol/L)AI-ON1原型(Ai)与AI-ON1缩短代谢产物(Am)的混合血浆样品中,该方法可同时特异性地定量分析Ai与Am。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核酸杂交-酶联桥接的悬浮芯片定量分析方法,可在微量生物样品中实现对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的同时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芯片技术 核酸杂交-酶联桥接系统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ERCC1和TUBB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励 刘胜楠 +1 位作者 郑唯强 张俊洁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法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的石蜡包埋标本中ERCC1和TUBB3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法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的石蜡包埋标本中ERCC1和TUBB3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化相关指标和近期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ERCC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存在明显相关,随着期别的增高而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与TUBB3及P53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02,r=0.438;P=0.004,r=0.414)。ERCC1表达阴性的患者近期化疗有效率高于阳性者(P=0.006)。结论:ERCC1在不同分期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差异性表达提示ERCC1基因也许参与了卵巢癌的发展过程,并可能作为评判卵巢癌恶性程度的指标。ERCC1和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协同性,可能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一定的协同作用。ERCC1基因可能与P53蛋白一样与卵巢癌预后有关,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ERCC1表达强度可能影响卵巢癌患者近期对于化疗的敏感程度。综上,ERCC1和TUBB1可能是评价卵巢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近期化疗疗效、远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ERCC1基因 TUBB3基因 液相芯片技术法
下载PDF
Altered Th1/Th2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Detected by Suspension Array Technology
14
作者 Weiguo Sui Jiefeng Tan +2 位作者 Junjun Guo Guizhi Du Yong Dai 《器官移植内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晚期肾病 临床分析 患者
下载PDF
用液相芯片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夏骏 邓菲 +2 位作者 胡志红 刘芳 王华林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2-687,共6页
目的基于液相芯片(MASA)技术建立一种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方法对GenBank上已有H5和N1核酸片段进行比对分析,设计简并引物和探针,将合成的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进行偶联,建立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H5N1亚型禽流... 目的基于液相芯片(MASA)技术建立一种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方法对GenBank上已有H5和N1核酸片段进行比对分析,设计简并引物和探针,将合成的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进行偶联,建立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常见亚型(H1N1、H2N2、H3N2、H9N2)的标本。结果利用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H5N1标本,检测信号具有较高荧光强度,对其他亚型标本的检测则为阴性结果。该方法对H5N1亚型RNA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结论利用液相芯片技术研制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能够用于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及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技术 禽流感病毒 H5N1亚型
下载PDF
悬浮阵列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逾男 林建昌 +4 位作者 张亮 何天文 刘畅 杜丽 尹爱华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16-23,共8页
目的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的α/β链生成不足或完全缺如引起的以珠蛋白生成障碍为特点的遗传性血液病。本研究旨在研发一个针对中国南方人群高发位点的地贫检测平台,并了解广东省各地区地贫基因流行性情况。... 目的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的α/β链生成不足或完全缺如引起的以珠蛋白生成障碍为特点的遗传性血液病。本研究旨在研发一个针对中国南方人群高发位点的地贫检测平台,并了解广东省各地区地贫基因流行性情况。方法基于悬浮阵列技术开发一个能同时检测中国南方人群高发的20种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及3种缺失突变的平台,利用200多例已知地贫基因型的样本评估引物和探针的性能,以及确定突变位点检测探针的截断值,并将此方法用于广东省地贫防控项目中的81 052例标本,以分析广东省各地区地贫流行性现况。结果本平台使用的微球反应面积大及探针数量多,加快了检测速度,可同时检测20种突变型地贫基因与3种缺失型地贫基因。广东省地贫防控项目中的81 052例标本中,共检出12 296(15.20%)例携带地贫基因,其中8975(11.07%)例携带α地贫基因,2857(3.52%)例携带β地贫基因,464(0.57%)例携带α地贫基因及β地贫基因。结论悬浮阵列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技术,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地贫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阵列技术 地中海贫血 点突变 缺失突变 分子诊断
下载PDF
悬浮芯片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涛 王慧煜 +1 位作者 梅琳 韩雪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8-51,58,共5页
悬浮芯片技术(SAT)是一种新型、高通量的生物芯片技术,它是将流式细胞术、激光技术及应用流体学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悬浮在液相中的分类荧光编码微球作为检测载体,具有高通量、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检测范围广等特点。近几年... 悬浮芯片技术(SAT)是一种新型、高通量的生物芯片技术,它是将流式细胞术、激光技术及应用流体学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悬浮在液相中的分类荧光编码微球作为检测载体,具有高通量、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检测范围广等特点。近几年来,悬浮芯片技术在免疫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临床诊断检测等方面应用较广泛。就其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悬浮芯片技术(SAT) 蛋白检测 核酸检测 高通量
下载PDF
用液相芯片方法同时检测流感病毒H5N1和H7N9亚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静 鲍琳琳 +2 位作者 魏强 秦川 许黎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7-614,共8页
基于液相芯片(Mult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MASA)技术建立一种同时对H5N1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对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和欧洲生物信息学中心(The europea... 基于液相芯片(Mult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MASA)技术建立一种同时对H5N1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对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和欧洲生物信息学中心(The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EBI)核酸数据库中已有的H5、N1、H7和N9核酸片段进行比对分析,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的相关资料,设计简并引物和探针,将合成的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进行偶联,建立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H5N1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和其它常见亚型(H1N1、甲流H1N1、H5N2、BH3N2和H9N2)的标本。建立了一种快速的流感病毒分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检测H5N1和H7N9,用已知基因型的样本对这种方法进行验证显示它的特异性很好。灵敏度分析实验也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对含有5个拷贝的样本进行有效的检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研制的H5N1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流感病毒H5N1和H7N9亚型的快速、灵敏、特异性的检测及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技术 流感病毒 H5N1亚型 H7N9亚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