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苑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2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腹式子宫全切除术(TAH)273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16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51例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TLH)1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2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腹式子宫全切除术(TAH)273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16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51例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TLH)112例,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TAH、TVH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TLH、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相比较,LAVH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脏器损伤,TAH组明显少于LAVH(P=0.022);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比较,LAVH组显著长于TVH、T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术后体温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平均治疗费用比较,LAVH组与TLH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TVH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TAH组明显长于其他三组(P<0.05),TLH组显著短于LAVH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比较,TAH组明显长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与TLH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途径子宫全切除术各有优势,且互不能完全替代,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条件等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微创、经济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并发症 外科手术/微创性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肢体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燕妮 齐鸿燕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肢体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例肢体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38±2.8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肢体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例肢体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38±2.85)岁。术前测量患肢肿物最明显处围度及健侧相同处围度。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负压抽吸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均留置引流管并佩戴弹力套。术后测量肿物最明显处围度,将术前患侧围度分别与术前健侧围度及术后患侧围度进行对比。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前患侧围度与术前健侧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围度与术前患侧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围度与术前健侧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4.27±2.42)个月,12例患儿术后外观明显改善,无明显神经肌肉受损。结论B超引导下微创负压抽吸技术治疗儿童肢体淋巴管畸形整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科手术/微创性 抽吸 淋巴管畸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余博飞 林俊逸 +2 位作者 罗奋棋 林院 徐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96-1400,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3例患者(30髋)临床资料(DAA组),并与同期的25例患者(33髋)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 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3例患者(30髋)临床资料(DAA组),并与同期的25例患者(33髋)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Harris评分(HHS).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获7~31个月的随访,DAA组平均22.8个月,PLA组平均24.0个月.PLA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小于DAA组患者[(49.3±5.7)min和(70.3±6.2)min,t=12.22,P=0.00],而住院时间大于DAA组[(7.8±1.5)d和(5.6±1.3)d,t=-5.40,P=0.00];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1±47.9)ml和(189.6±48.7)ml,t=1.18,P=0.24].VAS和HHS评分两组(48例)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DAA组的VAS、HHS评分均优于PLA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VAS和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400例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入路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明 高长青 +7 位作者 王刚 王加利 肖苍松 吴扬 王嵘 李丽霞 赵悦 李佳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手术入路及技术特点,总结选择手术入路的依据和不同手术入路的适用术式。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使用“达芬奇S”全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微创心脏手术400例。术中根据病种、手术... 目的分析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手术入路及技术特点,总结选择手术入路的依据和不同手术入路的适用术式。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使用“达芬奇S”全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微创心脏手术400例。术中根据病种、手术计划及患者体形,于单侧胸壁开直径1cm的小孔3~4个,并同机器人手臂系统连接。术者于控制台前遥控器械完成手术。机械臂的位置、角度依据手术类型和术中要求作相应调整。超声引导下于右侧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结果右侧胸壁入路221例,用于房、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手术、心房黏液瘤切除等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左侧胸壁打孔178例,用于单侧或双侧内乳动脉游离、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包疾病和纵隔肿瘤切除手术。1例患者因胸膜重度粘连改为正中开胸,其余患者均成功接受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术中无严重的机械臂碰撞、机械功能障碍而影响手术进程或导致术式转化。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切口美观。结论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可安全的应用于常见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采用右侧或左侧胸壁打孔,手术入路应根据手术要求和患者的体形选择并作精确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机器人 微创外科
原文传递
微创自撑开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继军 王欣文 +2 位作者 郝定均 吴起宁 何立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自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肝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尤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6例,分别采川经皮微创自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24例)和传...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自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肝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尤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6例,分别采川经皮微创自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24例)和传统肝放椎弓根螺钉内㈨定(开放组,22例)治疗,闪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Oswesi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订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10-14个月)。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Id切口视觉模拟评分低,但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时问长,以下指标两组间比较靛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澎。苊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次随访时微创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伤椎前缘幽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的改善程度、ODl与开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同定比较,经皮自撑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阳 魏东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的理念也发展为不仅要根治肿瘤,还要尽量保留肛门和泌尿生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提高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度、新...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的理念也发展为不仅要根治肿瘤,还要尽量保留肛门和泌尿生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提高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度、新辅助治疗,并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保肛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低位直肠癌的微创治疗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保肛根治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新辅助治疗 发病率 综述
原文传递
肱骨干骨折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隆 李文毅 +5 位作者 郑旺 王树茂 郑淑慧 李西成 李旭明 孙喜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89-169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的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其中微创钢板组17例,带锁髓内针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的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其中微创钢板组17例,带锁髓内针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随访时间:微创钢板组8~36个月,平均(19.77±6.79)个月,带锁髓内针组9~42个月,平均(21.90±8.5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带锁髓内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8
作者 宋永兴 曾忠友 +7 位作者 宋国浩 张建乔 任忠明 李帅 吴鹏 韩建福 严卫锋 范时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探讨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82例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椎管狭窄症25例,腰椎退行性不稳症42例... 目的探讨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82例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椎管狭窄症25例,腰椎退行性不稳症4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2例;单节段病例69例,双节段病变13例。术后进行围手术期评估、影像学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估,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单节段病例切口长度(2.6±0.4)cm,双节段(4.4±0.5)cm。手术时间(98.3±19.6)min,术中出血量(232.2±25.8)ml。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椎间隙高度恢复良好并获得较好维持,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腰椎冠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MRI上多裂肌面积和等级改变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72例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6.8个月,67例椎间融合,融合率93.1%(67/72)。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25.8±1.7)分,较术前(10.6±1.3)分提高,优良率为88.9%。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由术前(50.9±21.6)分降至随访时的(9.6±4.8)分(P〈0.05)。手术切口I期愈合78例,术后出现切口表皮部分坏死3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神经根损伤1例。术中、术后无心脑血管意外。结论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较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中长期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关节炎 退行性
原文传递
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在踝关节骨折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华国 邹仲兵 +4 位作者 林伟鹏 黄永锋 欧荣通 陈桂全 叶劲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20例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新鲜闭合性踝关节骨折;临床资...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20例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新鲜闭合性踝关节骨折;临床资料完整;非Pilon或粉碎性骨折。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涉术式存在禁忌证;下胫腓关节分离;压缩性、粉碎性骨折;心脑血管病变者,重要器官功能异常及恶性肿瘤;精神功能障碍。应用信封法分组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使用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两组临床指标状况、两组患者预后状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社会功能(t=16.332)、心理功能(t=15.663)、情感智能(t=17.452)、认知功能(t=17.998)、躯体功能(t=18.552)、总体健康(t=17.552)、疼痛(t=19.695)、生理功能(t=20.998)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均为P <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t=16.332)、骨折愈合时间(t=17.928)、住院时间(t=15.489)均比对照组短,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t=18.032)(均为P <0.05);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外露、愈合后踝关节疼痛的总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8.3%,对比发现研究组的发生率更低(χ~2=7.002,P<0.05);研究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术后的优良率比对照组更高(χ~2=7.009,P <0.05)。结论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提升患者QOL评分,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住院时间,提升预后效果,临床感染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微创性 骨螺丝 内固定器 踝关节骨折 生活质量 预后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50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卫剑峰 王军伟 +1 位作者 张文 赵勤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Ⅲ型29例,Garden Ⅳ型21例。均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9cm(7~11cm)。手术时间60~100m...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Ⅲ型29例,Garden Ⅳ型21例。均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9cm(7~11cm)。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0min。随访6~28个月,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骨水泥型假体周围骨水泥分布均匀;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优35例、良13例、中1例。所有病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术后感染发生,无明显双下肢不等长。结论:采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切实可行,手术操作无明显困难,有创伤小、愈合快、失血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下载PDF
腰椎退变微创手术中经皮技术与小切口技术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宪义 李淳德 +1 位作者 于峥嵘 孙浩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2426-2428,共3页
目的:对比腰椎微创手术中经皮技术与小切口技术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伴有节段... 目的:对比腰椎微创手术中经皮技术与小切口技术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伴有节段不稳定10例,超外侧间盘突出7例。根据切口长度分为两组,经皮技术(切口长3 cm),10例;小切口技术(切口长4 cm),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大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的X线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经皮技术(3 cm)微创TLIF的手术时间平均212 min,出血量100 ml,术后1∽2 d下地活动,术中X线透视时间27∽38 s。小切口(4 cm)的微创TLIF手术时间为150 min,出血量200 ml,术后1∽2 d下地活动,术中X线透视时间8∽11 s。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经皮技术微创TLIF组VAS评分从术前8.3分恢复到术后4.7分(3 d)、3.8分(1周)、2.6分(1个月),小切口微创TLIF组VAS评分从术前8.5分恢复到术后4.5分(3 d)、4.0分(1周)、2.7分(1个月),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技术微创TLIF组1例患者出现椎弓根钉进入椎管内,患者出现下肢无力,再次手术重置椎弓根钉固定,术后下肢无力1个月后完全消失。其他病例无椎弓根钉并发症及神经损伤。小切口微创TLIF手术与稍长切口的微创TLIF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略长、出血量少、术中X线暴露时间长,而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患者的手术疗效上两组无差别。结论微创TLIF手术经皮技术与小切口技术均可达到微创的目的,适当扩大手术切口,不影响患者手术疗效,并可明显减少术中X线暴露时间,减少对手术医生和患者的健康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原文传递
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 被引量:23
12
作者 田维 刘兆杰 +3 位作者 王宏川 孙玉玺 戚浩天 贾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4-271,共8页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手术入路、内固定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44处)骨盆前环损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8.2岁;耻骨联合分离4例,耻骨联合...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手术入路、内固定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44处)骨盆前环损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8.2岁;耻骨联合分离4例,耻骨联合垂直移位合并耻骨支骨折1例,闭孔内侧前环骨折3例,闭孔外侧前环骨折24例(36处,其中12例累及双侧);车祸伤14例,坠落伤12例,挤压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32 d,平均9.2 d。骨盆损伤AO分型:A2.3型3例,B1.2型3例,B2.2型4例,B2.3型4例,C1.1型2例,C1.2型1例,C1.3型5例,C2型4例,C3型6例。其中25例合并其他损伤,包括颅脑损伤2例,胸部损伤17例,腹部损伤8例,泌尿生殖系统损伤5例,腰骶丛损伤4例,四肢或腰椎骨折19例。4例耻骨联合分离、3例闭孔内侧前环骨折及1例闭孔内侧前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垂直移位采用改良Pfannenstiel入路空心钉固定,24例(36处)闭孔外侧前环骨折采用改良Pfannenstiel入路联合髂嵴小切口重建锁定钢板固定;25例骨盆后环损伤同期复位内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4.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56.2 ml。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42个月,平均2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5个月。采用Matta标准评价复位质量,优30处,良12处,可2处,优良率为95.5%(42/44)。无一例骨折发生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及感染。术后1例伤口发生脂肪液化, 予换药3周后治愈;1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予口服药物治疗后3个月症状消失;2例因内固定刺激致腹股沟区不适,予理疗处理后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9.1%(4/44)。结论 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具有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及疗效优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4 位作者 许正伟 郭华 刘团江 王晓东 郑永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1-956,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6例(58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53-72岁,平均64.5岁;术后9例出现脊髓损伤,...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6例(58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53-72岁,平均64.5岁;术后9例出现脊髓损伤,4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0例,椎体转移瘤2例,椎体血管瘤1例。病变节段:T71例,T81例,T92例,T101例,T111例,T122例,L13例,L31例,L41例。初次术后9例脊髓损伤者ASIA分级为:A级2例,B级1例,C级6例;4例神经根损伤者肌力均为2级,皮肤感觉减退。所有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4-12h行后路开放减压手术。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7个月,平均14.1个月。开放手术原因:骨水泥渗漏6例(46.2%,6/13),均为非血管性渗漏,渗漏至椎管者2例,渗漏至神经根管者4例;穿刺失误3例(23.1%,3/13);适应证选择错误4例(30.8%,4/13)。末次随访时,4例神经根损伤患者中,3例肌力恢复至5级,1例恢复至4级,皮肤感觉均较术前好转。9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例术中穿刺失误直接损伤脊髓及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ASIA分级仍为A级;7例均较术前好转,其中4例恢复至D级,3例E级。结论开放手术的原因主要分为骨水泥渗漏、穿刺失误、适应证选择错误,其中骨水泥渗漏的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髓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叶招明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66岁,平均37.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4例,挤压伤5例。骨折类型按...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66岁,平均37.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4例,挤压伤5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4例,B2型3例,C1型25例,C2型14例,C3型2例。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16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4例),重建钢板(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20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8例)微创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观察患者复位情况并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7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18例,复位不满意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29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操作者要求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全机器人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明 高长青 +2 位作者 肖苍松 王刚 王加利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总结使用“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 目的总结使用“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40例。患者女23例,男17例;年龄平均(38±13)岁。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5~3.5cm,平均(2.8±1.3)cm,无右向左分流,伴有或不伴有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手术经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打直径为0.8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2cm工作孔1个,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经内窥镜套管持续给予二氧化碳,心脏跳动下,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机器人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22例,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18例,同期三尖瓣成形9例。术中食管超声评估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效果。对比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下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全机器人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无体循环气体栓子及残余分流等并发症。不停跳组的手术时间、机器人使用时间或体外循环时间少于停跳组。结论机器人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无需阻断升主动脉,简化了全机器人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微创 机器人
原文传递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远期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随勇 李放 +3 位作者 张志成 赵广民 朱兵 朱和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5年随访疗效。方法对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4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使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后进行疗效分析,采用患者主观满意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5年随访疗效。方法对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4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使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后进行疗效分析,采用患者主观满意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患者腰腿疼缓解和日常生活状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实施,术后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炎,末次随访患者主观满意度为63.4%;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术后5年VAS评分分别为(7.9±0.7)分、(3.4±0.5)分、(2.9±0.4)分、(2.5±0.4)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术后5年ODI评分分别为(58.9±6.1)分、(42.1±4.2)分、(25.4±4.0)分、(23.0±2.9)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的VAS及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年、术后5年的VAS及ODI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间隙、椎间盘退变MRI分级、椎间盘造影诱发试验的分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长达5年的随访研究中,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 疼痛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系统行心房黏液瘤切除术40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长青 杨明 +4 位作者 王刚 王加利 肖苍松 吴扬 王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3-394,392,共3页
目的目的总结全机器人系统下心房黏液瘤切除40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使用da Vinie S全机器人系统,完成心房黏液瘤切除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48±13)岁。黏液瘤大小2.3cm×4.6cm~4... 目的目的总结全机器人系统下心房黏液瘤切除40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使用da Vinie S全机器人系统,完成心房黏液瘤切除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48±13)岁。黏液瘤大小2.3cm×4.6cm~4.3cm×7.4cm,位于右心房4例,左心房36例。左心房黏液瘤中,肿瘤蒂部位于左心房顶1例,左心房游离壁2例,二尖瓣瓣根部2例,房间隔31例。手术过程中无需正中开胸,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打直径为0.8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2cm工作孔1个。术中经肺静脉前左心房入路34例,房间隔入路2例,心脏不停跳下切除右心房黏液瘤4例。术中食管超声评估肿瘤切除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机器人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机器人手术能彻底切除心房肿瘤,手术效果良好,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脏外科手术 黏液瘤 机器人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髋内侧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兆杰 金鑫 +4 位作者 孙玉玺 戚浩天 田维 李刚 贾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7-263,共7页
目的 探讨髋内侧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应用髋内侧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22~62岁,平均44.8岁;PipkinⅠ型12例,Ⅱ型... 目的 探讨髋内侧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应用髋内侧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22~62岁,平均44.8岁;PipkinⅠ型12例,Ⅱ型4例,均合并髋关节后脱位;车祸伤13例,坠落伤2例,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5.3 d。16例患者髋关节后脱位均在闭合复位后行患肢骨牵引,术前常规行髋关节三维CT扫描;手术均采用髋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后置入可吸收钉进行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75 min;手术切口长约6~9 cm,平均7.1 cm;术中出血80~300 ml,平均160 ml。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3个月。其中8例PipkinⅠ型及3例PipkinⅡ型骨折愈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8.8个月;3例PipkinⅠ型术后24个月随访时为骨折部分愈合;1例PipkinⅠ型及1例PipkinⅡ型骨折术后24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存在。末次随访时,Thompson和Epstein评价,优12例,良1例,可3例,优良率81.3% (13/16);Merle d’ Aubigne和Postel评分为10~18分,平均15.75分,优13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7.5%(14/16)。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相关并发症及异位骨化。术后1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经减少活动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加重;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但患者功能满意日常生活不受影响;2例合并创伤性关节炎,予非甾体药物治疗后减轻;3例出现骨折块吸收,但患者功能满意未进一步治疗。结论 髋内侧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可获得良好显露,有利于复位和固定,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股骨头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疾患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江 陈向荣 徐国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应用在经皮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疾患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对41例共44间隙退行性下腰椎疾患患者在侧后路经皮穿刺B-twin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术。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31... 目的观察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应用在经皮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疾患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对41例共44间隙退行性下腰椎疾患患者在侧后路经皮穿刺B-twin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术。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31~77岁,平均57.51岁。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椎体不稳和Ⅰ度滑脱25例,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轻、中度椎间隙狭窄1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手术融合节段:L3、L4、L5两间隙3例,L3、L4间隙3例,L4、L5间隙27例,L5、S1间隙8例。常规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处理椎体软骨终板,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选择合适尺寸的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插入椎间隙内,同时行椎间融合器外同种异体骨4~5 g植骨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12个月进行JOA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进行X线片及CT检查观察融合器位置及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结果:优13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93%。3例B-twin椎间融合器位置下沉,其中1例明显下沉(大于20%)。融合器移位1例。结论经皮椎体间融合术在退变性下腰椎疾患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近期临床效果可靠的优点,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是确保疗效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脊柱融合术 B-TW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