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ynch缝合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妙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16期2483-2486,共4页
目的比较B-Lynch缝合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比... 目的比较B-Lynch缝合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切口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51.25±9.15)min、(1 672.09±378.53)mL、(443.72±112.29)mL、(1 737.21±472.16)mL,观察组分别为(38.35±8.58)min、(1 177.18±332.64)mL、(123.47±24.17)mL、(1 165.17±352.15)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9、7.544、21.416、7.459,均P〈0.05);对照组止血成功率、输血率、子宫切除率、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10%、71.18%、20.34%、(9.64±1.39)d、(11.14±2.18)d,观察组分别为86.44%、55.93%、6.78%、(7.25±1.28)d、(8.13±1.55)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429、5.020、7.846,t=9.715、8.643,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7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21,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8%,低于观察组的93.22%(x2=14.695,P〈0.05).结论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难治性出血,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产妇切口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宫腔纱布填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剖宫产术 内填塞 外科纱布
原文传递
纱布填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永良 周东生 +4 位作者 王鲁博 王伯珉 李连欣 王永会 董金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纱布填塞术控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4年1月运用纱布填塞术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54岁,平均34.2岁。按照AO分型:B1型9例... 目的探讨纱布填塞术控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4年1月运用纱布填塞术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54岁,平均34.2岁。按照AO分型:B1型9例,B2型5例,B3型3例,C1型13例,c2型4例,c3型8例,入院时所有患者均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收缩压为(75.4±4.3)mmHg,心率为(126.5±12.4)次/min。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8.7±6.2)分。入院后及时给予抗休克治疗,骨盆束缚带临时固定骨盆,急诊给予骨盆容积控制及纱布填塞术。结果实施骨盆容积控制及纱布填塞术后,患者的收缩压为(95.2±4.6)mmHg,心率为(85.4±13.2)次/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纱布填塞术联合骨盆容积控制术前输红细胞(15.0±2.4)U,术后24h输红细胞(8.3±1.5)U(P〈0.05)。其中24例实施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术。死亡6例(14%)。填塞纱布术后(51.4±10.3)h(24~168h)拔出。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及时进行抗体克治疗,并采用纱布填塞术及骨盆容积控制,是一种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出血 外科纱布 损伤控制
原文传递
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胜 杜江 任海霞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的评价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阑尾炎180例,区组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以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围绕切口,对照组90例以0. 5%聚维酮碘... 目的评价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阑尾炎180例,区组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以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围绕切口,对照组90例以0. 5%聚维酮碘溶液浸洗切口,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10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 11%,治疗组术后有3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 33%(χ2=4. 063,P <0. 05);治疗组病人的伤口拆线时间(t=6. 499)以及住院时间(t=4. 348)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满意人数为74例,满意率为82. 22%,治疗组满意人数为83例,满意率为92. 22%(χ2=4. 038,P <0. 05)。结论阑尾炎切除术中使用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能显著降低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有利于病人病情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聚维酮碘 外科纱布 外科伤口感染
下载PDF
凡士林纱布装量与高压蒸汽灭菌效果关系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素兰 宋梅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凡士林纱布的装量与灭菌效果的关系。方法 :凡士林纱布置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柜内 ,在 130~ 134℃、10min的条件下灭菌 ,采用 3M生物灭菌指示管和 3M 12 5 0型化学指示卡 ,对不同层数即不同装量的凡士林纱布进行灭菌效果检... 目的 :探讨凡士林纱布的装量与灭菌效果的关系。方法 :凡士林纱布置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柜内 ,在 130~ 134℃、10min的条件下灭菌 ,采用 3M生物灭菌指示管和 3M 12 5 0型化学指示卡 ,对不同层数即不同装量的凡士林纱布进行灭菌效果检测。结果 :1~ 10层凡士林纱布的灭菌合格率是 10 0 % ,超过 10层后效果不确定 ,12~ 2 0层凡士林纱布的灭菌合格率是10 0 %~ 5 % (两种方法检测 )。结论 :检测结果显示 ,小装量的凡士林纱布 (1~ 10层 )应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是可以达到灭菌要求的 ,且装量与灭菌效果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纱布 灭菌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凡士林纱布 装量
原文传递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应用夹板固定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革化 李源 +2 位作者 谢民强 许庚 李华斌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有效、简便的鼻中隔固定方法。方法 对照研究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夹板固定组和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组各 4 8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愈合经过。结果 夹板固定患者较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患者术后症状明... 目的 探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有效、简便的鼻中隔固定方法。方法 对照研究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夹板固定组和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组各 4 8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愈合经过。结果 夹板固定患者较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 ,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使用夹板固定的方法优于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夹板固定 凡士林纱条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隆乳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蔡磊 商婷 +2 位作者 王禹能 韩雪峰 李发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560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者资料,用品字形直径2.5mm吸脂管低负压抽吸脂肪,脂肪颗粒浓缩后乳房下皱襞处做3m...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560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者资料,用品字形直径2.5mm吸脂管低负压抽吸脂肪,脂肪颗粒浓缩后乳房下皱襞处做3mm切口,用单孔注脂针多点注射。常规拍照进行影像评估,术后随访18~24个月。结果5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每侧乳房移植脂肪180-400ml,平均235ml。乳房外形满意。结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乳房形态自然,无假体植入的相关并发症,手术步骤简单,乳房形态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脂肪类 注射 外科纱布 隆乳术
原文传递
海藻酸钙止血敷料与临床常用3种止血敷料体外细胞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初晓夏 王斌 +2 位作者 王海涛 陈豪 崔飞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3期6998-7003,共6页
背景:止血敷料是作用于创伤表面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其生物相容性是评价敷料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海藻酸钙为原料的制备的止血敷料有着廉价、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海藻酸钙止血敷料的细胞毒性,并与明胶止血海绵... 背景:止血敷料是作用于创伤表面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其生物相容性是评价敷料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海藻酸钙为原料的制备的止血敷料有着廉价、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海藻酸钙止血敷料的细胞毒性,并与明胶止血海绵、纳吸棉、普通纱布等材料作对比。方法:1浸提液法:以DMEM高糖培养液作为浸提介质,分别制备海藻酸钙止血敷料、明胶止血海绵、纳吸棉、普通纱布浸提液,并设置100%,75%,50%,25%,10%5个浓度梯度;采用上述材料浸提液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24 h,以含体积分数10%DMEM高糖培养液为空白对照,以含5%二甲基亚砜DMEM高糖培养液为阳性对照组,观察细胞增殖及形态变化。2直接接触法:将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海藻酸钙止血敷料、明胶止血海绵、纳吸棉、普通纱布上培养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1浸提液法:不同浓度梯度海藻纤维止血敷料、纱布、纳吸棉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符合GB/T16886/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100%,75%明胶止血海绵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3级,严重抑制细胞增殖。2直接接触法:纱布与海藻纤维止血敷料的细胞毒性1级,纳吸棉为2级,明胶止血海绵的细胞毒性为3级。表明海藻酸钙止血敷料无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敷料 明胶海绵 吸收性 外科纱布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海藻酸钙 明胶止血海绵 纳吸棉 纱布 细胞毒性 生物相容性 CCK-8 L929细胞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填塞纱条止血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尚武 王晨虹 文梦灵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填塞纱条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53例,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以同期剖宫产50例为对照组,采用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结果53例经宫腔填塞纱条后,52例... 目的观察宫腔填塞纱条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53例,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以同期剖宫产50例为对照组,采用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结果53例经宫腔填塞纱条后,52例能迅速控制出血,有效率98.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h出血量、术后5d、42d子宫径线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外科纱布
下载PDF
国产氧化纤维素可吸收止血纱布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崔智慧 张雅菲 +3 位作者 田田 董晓辉 贾庆忠 张连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193-119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氧化纤维素可吸收止血纱布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8周龄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背侧作3个皮肤全层缺损伤口,分别为空白对照、氧化纤维素纱布和速即纱伤口。观察不同时间点伤口愈合变化、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α-... 目的探讨国产氧化纤维素可吸收止血纱布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8周龄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背侧作3个皮肤全层缺损伤口,分别为空白对照、氧化纤维素纱布和速即纱伤口。观察不同时间点伤口愈合变化、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3组伤口愈合时相基本一致:术后第4天伤口呈向心性聚缩,可见痂皮和渗出;术后第7~10天,各组创面面积缩小明显,痂皮基本脱落;术后第14~21天,创面基本愈合。病理组织学观察:3组第7天创面伤口肉芽组织最明显;第14天胶原纤维开始增多;第21天复层鳞状上皮完全覆盖伤口。天狼猩红染色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组术后第7天出现纤细的Ⅲ型胶原;第21天Ⅰ、Ⅲ型胶原比例基本相同。α-SMA免疫组化表达及定量分析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术后第7天表达量达到峰值相比,氧化纤维素纱布组第7天和第14天表达量基本相同,空白对照组第14天表达量明显降低,但3组第21天表达量基本一致。结论使用国产氧化纤维素可吸收止血纱布不影响大鼠皮肤伤口的愈合,与国外同类产品(速即纱)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外科纱布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大鼠
下载PDF
可溶性止血纱布对兔肝脏创伤的止血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柳小军 徐玉茵 +3 位作者 周静 张娟丽 周小婷 田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7070-7075,共6页
背景:改性纤维素敷料是多糖类止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相比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目的:对比普通医用纱布、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及可溶性止血纱布的止血效果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将36只新西兰兔,制备肝脏创伤模型,随... 背景:改性纤维素敷料是多糖类止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相比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目的:对比普通医用纱布、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及可溶性止血纱布的止血效果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将36只新西兰兔,制备肝脏创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可溶性止血纱布(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止血,纱布不取出;对照组采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止血,纱布不取出;空白组采用普通医用纱布止血,止血后取出纱布。观察各组出血时间与出血量;止血后1,3,7,10 d,取兔肝脏创伤部位愈合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出血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出血时间少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出血量:实验组、对照组出血量少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材料吸收:可溶性止血纱布置入1 d时基本吸收,无残留;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置入10 d时基本吸收,无明显残留;(4)病理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组织病理变化基本相同,10 d时创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7 d时轻,肝组织轻度纤维化,纤维瘢痕形成,创面愈合;空白组创面周围组织可见轻度水肿,无其他明显异常病变;(5)结果表明:可溶性止血纱布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医疗器械 肝脏创伤 止血纱布 止血性能 组织相容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1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后平 宋新 +1 位作者 姚本能 周旅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复杂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7月119例腹腔镜下行复杂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5例,坏疽性胆囊炎20例,胆囊穿孔12例,萎缩性胆囊炎27例,残余胆囊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复杂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7月119例腹腔镜下行复杂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5例,坏疽性胆囊炎20例,胆囊穿孔12例,萎缩性胆囊炎27例,残余胆囊切除5例。35例有腹部手术史。术中采用"刮吸"、"推扒"的操作方法分别显露胆囊前、后三角;出血较多时使用干纱布填塞出血部位;遇到胆囊张力较高影响手术视野时先行胆囊减压。结果本组1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75(45~220)min。术后无明显出血,无胆漏发生,术后伤口疼痛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留置引流管的92例患者于术后1~3 d复查腹部B超后拔除引流管,术后第3~7 d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日4.2 d。术后随访1~3个月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适用于复杂患者,合理熟练使用吸引器及干纱布可使手术过程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吸引器 外科纱布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修复中厚皮供皮区创面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超 李守聚 +2 位作者 李永涛 付子扬 任长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5458-5462,共5页
背景:将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应用于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报道不多,采用自身对照分不同厚度的研究目前尚未检索到。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促进中厚皮供皮区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需自体中厚皮片... 背景:将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应用于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报道不多,采用自身对照分不同厚度的研究目前尚未检索到。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促进中厚皮供皮区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需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的烧伤及瘢痕增生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供皮区为大腿部位,根据供皮区创面深度分为0.40 mm组和0.55 mm组,每组各30例,采用自身对照,选择两处面积相等、深度一致,部位对称的创面,或同一深度创面一分为二,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照组外用凡士林敷料。术后3,7,10,14 d换药,观察创面外观、愈合时间、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术后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相对光滑,色素沉着轻;治疗组不同时间点换药时创面疼痛刺激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0,14 d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过敏现象,也未见局部组织过度增生。表明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能缩短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 中厚皮供皮区创面 临床观察 自身对照
下载PDF
腹腔滞留纱布肉芽肿影像表现研究(附4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金坤 薛洪旺 王云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纱布团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所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纱布团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影像学表现:4例US扫描,3例为混合性声像图不伴声影,1例为弧形强回声及低回声后方伴... 目的:探讨腹腔纱布团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所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纱布团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影像学表现:4例US扫描,3例为混合性声像图不伴声影,1例为弧形强回声及低回声后方伴宽阔声影。2例经CT检查,1例为混杂密度团块,1例呈"水中捞月"状。1例经MRI扫描T2WI表现为"伞"样混杂信号。US、CT、MRI共同的特点是都出现了"漂浮"征。影像诊断:2例误诊为盆腔肿瘤,2例提示"异物性包块"。结论:腹腔纱布团随滞留时间延长可能使超声透声性增加而在US声像图上不出现声影。US、CT和MRI都出现的"漂浮"征对腹腔滞留纱布肉芽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纱布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在严重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豪胜 王安荣 +3 位作者 李森 廖长梅 张小丽 张皓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9期2950-295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盆腔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纱条填塞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在严重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盆腔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纱条填塞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在严重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B组采用盆腔子宫动脉结扎术,C组实施宫腔纱条填塞术。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止血成功率、子宫切除率及术后转重症监护病房比例),激素水平(血清尿促卵泡素、黄体生成激素及血清雌二醇),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的差异。同时对三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效果均明显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激素水平、卵巢动脉RI及PI、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在不影响患者产后月经及激素水平情况下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治疗 动脉 子宫 导管插入术 栓塞 治疗性 结扎术 外科纱布 止血技术
下载PDF
产后出血一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外科处理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颜建英 周志梅 +3 位作者 徐霞 黄晓燕 徐榕莉 林顺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一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外科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系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1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一线治疗无效需外科处理的产后出血产妇74例为观察组,一线治疗有效无需...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一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外科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系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1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一线治疗无效需外科处理的产后出血产妇74例为观察组,一线治疗有效无需外科处理的产后出血产妇13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一线治疗无效后采取的第一个二线治疗措施再分为宫腔填塞组(19例)、B-lynch术组(27例)和子宫动脉结扎组(28例)。比较分析一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外科处理对策。结果 (1)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和应用宫缩剂的剂量与按摩子宫的比例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常胎盘附着(OR=3.823,95%CI:1.333~10.963,P=0.013)和剖宫产(OR=2.745,95%CI:1.063~7.085,P=0.037)是产后出血一线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3)一线治疗无效后,作为第一个二线治疗方法,宫腔填塞组、B-lynch术组和子宫动脉结扎组的有效率、产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宫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66.04%)。结论 (1)异常胎盘附着和剖宫产是产后出血一线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2)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及时按摩子宫和或应用宫缩剂加强子宫收缩是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一线治疗措施。(3)若一线治疗无效,由于操作简单和侵入性小,宫腔纱布或水囊填塞技术是首选的外科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 外科纱布 止血 缝合技术 动脉 结扎术
下载PDF
纱布纤维可否在小鼠气囊植骨模型中诱发炎性骨溶解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睿 李平 +1 位作者 周园东 张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观察纱布纤维是否会诱发炎性骨溶解,为优化手术操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3—4月4例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丢弃的胫骨上端松质骨作为胫骨标本,均分为2块,1块采用干纱布擦拭(干纱布组),另1块采用0.9... 目的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观察纱布纤维是否会诱发炎性骨溶解,为优化手术操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3—4月4例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丢弃的胫骨上端松质骨作为胫骨标本,均分为2块,1块采用干纱布擦拭(干纱布组),另1块采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湿纱布擦拭(湿纱布组),通过电镜扫描并计算两组纱布纤维覆盖率。近交系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聚乙烯组和纱布组,每组10只,建立气囊植骨模型。肉眼观察小鼠处死前活动情况、死亡情况及处死后切口炎症反应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囊壁组织单核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观察骨片破骨细胞阳性染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囊壁组织白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以平均光密度值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囊壁组织TNF-α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囊壁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以TNF-αmRNA表达倍数表示。结果 (1)干纱布组纤维覆盖率为(18.11±6.94)%,湿纱布组为(4.8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2)各组小鼠处死前活动情况良好,无死亡小鼠;处死后发现,聚乙烯组和纱布组小鼠切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对照组小鼠无明显炎症反应。(3)各组小鼠囊壁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小鼠颅骨骨片TRAP染色阳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3,P<0.05)。(5)各组小鼠囊壁组织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39、28.40和122.22,P<0.01)。(6)各组小鼠囊壁组织TNF-α水平及TNF-αmRNA表达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53.97和375.31,P<0.01)。结论纱布纤维与聚乙烯颗粒一样,可导致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而诱发炎性骨溶解。术中使用纱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纱布 人工关节 溶骨症 多发性 气囊植骨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下载PDF
不同鼻腔填塞物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彩云 王坤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4期502-503,共2页
目的比较凡士林纱布、可溶性止血纱布、医用聚乙烯醇(PVA)绵三种鼻腔填塞方法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方法设立凡士林纱布组、可溶性止血纱布组、医用PVA绵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鼻窦炎内镜手术后填塞凡士林纱布、可溶性止血纱布... 目的比较凡士林纱布、可溶性止血纱布、医用聚乙烯醇(PVA)绵三种鼻腔填塞方法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方法设立凡士林纱布组、可溶性止血纱布组、医用PVA绵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鼻窦炎内镜手术后填塞凡士林纱布、可溶性止血纱布、医用PVA绵三组患者术后4 h疼痛程度,术后48 h取出填塞物后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疼痛情况凡士林纱布组疼痛率为78.57%,可溶性止血纱布组疼痛率为47.62%,医用PVA绵组疼痛率为74.42%,可溶性止血纱布组与凡士林纱布组疼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凡士林纱布组与医用PVA绵组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血效果凡士林纱布组出血率为47.62%,可溶性止血纱布组出血率为52.38%,医用PVA绵组出血率为25.58%,医用PVA绵组与可溶性止血纱布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凡士林纱布组与可溶性止血纱布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均很少,症状轻,1个月后复查均恢复。结论术后疼痛可溶性止血纱布优于凡士林纱布和医用PVA绵。术后止血效果医用PVA绵优于凡士林纱布和可溶性止血纱布。综合患者痛苦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可溶性止血纱布止血效果确切、患者痛苦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鼻窦术后窦口填塞的理想填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慢性病 内窥镜检查 手术后期间 鼻腔 栓塞 治疗性 外科纱布 聚乙烯乙醇
下载PDF
纱布填塞压迫治疗严重肝外伤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金宏 连仲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1期3325-3328,共4页
目的:探讨纱布填塞压迫在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纱布填塞压迫治疗的18例严重肝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纱布填塞压迫,术后经止血药、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于5~7 d 开始逐渐拔除纱布,12~14 d 拔... 目的:探讨纱布填塞压迫在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纱布填塞压迫治疗的18例严重肝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纱布填塞压迫,术后经止血药、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于5~7 d 开始逐渐拔除纱布,12~14 d 拔完,伤口无出血,逐渐愈合。结果治愈17例,死亡1例,治愈率95%,死亡原因为合并多发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拔出纱布(或绷带)再次出血6例,2例继发出血,药物难以控制,再次剖腹手术止血;术后4例出现膈下积液、感染,并发胆瘘5例、肝脓肿2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3例。结论对于严重肝破裂患者纱布填塞压迫止血仍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可填塞压迫暂时止血,为送往上级医院彻底处理赢得时间,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破裂 外科纱布 内填塞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包皮环切术拆除凡士林油纱最佳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莫雪微 罗惠冰 林雪香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5期74-74,25,共2页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后凡士林油纱拆除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68例包皮环切术在门诊进行换药的病人按油纱拆除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2、3、4天分为4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包皮环切术后第3天拆除油纱的病人,对伤口新生肉芽组织或痂皮损伤明显减...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后凡士林油纱拆除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68例包皮环切术在门诊进行换药的病人按油纱拆除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2、3、4天分为4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包皮环切术后第3天拆除油纱的病人,对伤口新生肉芽组织或痂皮损伤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选择包皮环切术后第3天拆除凡士林油纱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矿脂/治疗应用 外科纱布 时间因素
下载PDF
Foreign body retained in liver long after gauze packing
20
作者 Jian Xu Heng Wang +5 位作者 Zheng-Wei Song Miao-Da Shen Shao-Hua Shi Wei Zhang Min Zhang Shu-Sen Z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1期3364-3368,共5页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foreign body retained in the liver long after perihepatic gauze packing. A 64-year-old female patient had suffered a rib fracture and liver rupture during a traffic accident in 1973. She d...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foreign body retained in the liver long after perihepatic gauze packing. A 64-year-old female patient had suffered a rib fracture and liver rupture during a traffic accident in 1973. She discovered a mass in her right hypochondrium. Her hepatic ultrasonography showed a round mass (20.3 cm × 17.3 cm × 16.0 cm in size) with fluid echogenicity in the right lobe of her liver, and a hepatic cystic-solid mass (19.7 cm × 18.5 cm × 15.6 cm in size) was identified in an abdomi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Several pieces of gauze were extracted, and brown pus from the hepatic mass was suctioned during her exploratory laparotomy. Histology documented gauze remnants with necrotic material inclusions and fibrotic capsul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patient's case represents the longest time for which a foreign body has been retained in the liver. In addition,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foreign bodies retained in the liver. Foreign bodies may be introduced into the liver via penetrating trauma, surgical procedures or the ingestion of foreign bodies (which then migrate from the gut). Thus, 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categories: penetrating, medical and migrated foreign bodies. The details of the case are thoroughly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FOREIGN BODIES Foreign-body migration Foreign-body reaction surgical spong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