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法改性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单晓梅 朱书全 +2 位作者 张文辉 李书荣 李淑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9-733,共5页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NNO_3)和过二硫酸按((NH_4)_2S_2O_8)对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并用N_2吸附、Beohm's滴定、质量滴定和FT-IR进行了表面性质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HNO_3处理使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表明强氧化的...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NNO_3)和过二硫酸按((NH_4)_2S_2O_8)对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并用N_2吸附、Beohm's滴定、质量滴定和FT-IR进行了表面性质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HNO_3处理使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表明强氧化的生成物堵塞细孔,而低浓度HNO_3的处理使表面和孔容有所增加,表明有氧化腐蚀打通封闭的细小微孔.值得注意的现象是(NH_4)_2S_2O_8的氧化改变了煤基炭的微孔孔径分布,但却对椰壳炭的微孔孔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这可能是酸性氧化溶解了煤基炭的灰分使孔隙结构发生改变.Beohm's滴定发现HNO_3氧化使表面羧基增加明显而(NH_4)_2S_2O_8氧化使表面酚羟基和内酯基含氧基团增加较多并由FT-IR图谱得以证实.质量滴定和Beohm's滴定结果表明通过测定PZC值可方便指示出表面的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椰壳活性炭 表面含氧化合物 孔隙 氧化处理
下载PDF
典型煤种加压热解与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海平 陈汉平 +2 位作者 鞠付栋 王静 张世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18-22,共5页
为了解压力对煤粉颗粒热解特性与固体煤焦的气化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煤粉颗粒特性的关联关系,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在常压和3MPa下分析了4种我国典型工业用煤的热解失重特性,同时对煤焦的孔隙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常压热分析仪... 为了解压力对煤粉颗粒热解特性与固体煤焦的气化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煤粉颗粒特性的关联关系,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在常压和3MPa下分析了4种我国典型工业用煤的热解失重特性,同时对煤焦的孔隙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常压热分析仪比较了所得煤焦的CO2气化特性。结果显示高压不利于煤颗粒的热解,增加了煤焦的产量,而煤焦中H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煤焦的气化活性也有明显降低。压力对不同煤种的影响因煤特性而异,褐煤焦的比表面积明显减少,而烟煤、无烟煤与贫煤的比表面积却有所增加,进而对煤焦气化特性的影响也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颗粒 热解 压力 煤焦 表面孔隙 气化活性
下载PDF
关于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资料岩石物理学解释的一些见解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昌达 潘玉玲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地面核磁共振(SNMR)方法是直接探查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本文概述了SNMR方法原理和弛豫、间歇时间等概念,详细讨论了纵向弛豫时间常数T1和横向弛豫时间常数T2及其与多孔介质孔隙大小、孔隙表面和液体磁性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假设:表... 地面核磁共振(SNMR)方法是直接探查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本文概述了SNMR方法原理和弛豫、间歇时间等概念,详细讨论了纵向弛豫时间常数T1和横向弛豫时间常数T2及其与多孔介质孔隙大小、孔隙表面和液体磁性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假设:表面弛豫率ρ与岩石的磁化率κ和剩余磁化强度Ir成正比。还讨论了测量仪器的间歇时间对SNMR方法测量结果的影响。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SNMR方法的定量解释结果来估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方法。最后,在肯定SNMR方法可给水文地质学家提供有关信息的同时,还就SNMR方法应注意磁性对观测结果的影响、研制新仪器时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核磁共振 表面弛豫率 孔隙度 渗透率 延迟时间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哲 李贤庆 +5 位作者 周宝刚 祁帅 张吉振 王刚 徐红卫 王飞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87-2297,共11页
运用普通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Image J2x软件分析、高压压汞、低温CO_2和N_2吸附实验方法,对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成因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进行... 运用普通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Image J2x软件分析、高压压汞、低温CO_2和N_2吸附实验方法,对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成因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微观孔隙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等多种成因孔隙类型;下古生界页岩微观孔隙总面孔率为3.95%~7.48%,筇竹寺组页岩总面孔率和有机质孔面孔率低于龙马溪组页岩;下古生界页岩总孔容为(3.93~24.96)×10^(-3)m L/g,总比表面积为2.727~29.399 m^2/g,孔径为0.35~1.00,2.5~4.7和55~75 nm的孔隙是总孔容的主要贡献者,孔径为0.3~1.0,2.5~5.5 nm的孔隙主要提供了总比表面积,筇竹寺组页岩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均较龙马溪组页岩要低;页岩微观孔隙的面孔率、有机质孔、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均会影响页岩含气性。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上述差异,为揭示川南地区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页岩含气性的差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 面孔率 含气性 下古生界 川南地区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金亮 董大忠 +4 位作者 李建忠 胡俊文 王玉满 李登华 王淑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6,共9页
以我国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大量岩心、露头样品分析化验基础上,开展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研究。采用高压压汞法、液氮吸附法、脉冲式渗透率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测定页岩储集物性,表明须家河组具有一定的储集性... 以我国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大量岩心、露头样品分析化验基础上,开展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研究。采用高压压汞法、液氮吸附法、脉冲式渗透率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测定页岩储集物性,表明须家河组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孔隙度为0.95%~4.77%,平均为2.73%。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直接观察手段与高压压汞、氮气等温吸附等实验系统研究须家河组页岩的储集空间特征,明确纳米级基质孔隙是须家河组储集空间的主体,包括原生残余孔、颗粒间孔、溶蚀孔和有机质孔,孔径2~100nm,〈50nm的孔隙占83.9%,有机质孔隙局部发育。影响须家河组页岩储层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TOC含量、黏土矿物含量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须家河组 孔隙特征 有机质孔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下载PDF
连通域标识法在FMI图像溶洞信息定量拾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闫建平 梁强 +3 位作者 李尊芝 耿斌 寇小攀 扈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759-4770,共12页
溶蚀孔洞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是重要的流体储集空间,研究成像测井(FMI)图像孔洞连通域标记及信息定量拾取很有意义.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全井壁高分辨率的彩色图像,经图像灰度化、中值滤波处理后,通过阈值分割得... 溶蚀孔洞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是重要的流体储集空间,研究成像测井(FMI)图像孔洞连通域标记及信息定量拾取很有意义.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全井壁高分辨率的彩色图像,经图像灰度化、中值滤波处理后,通过阈值分割得到能够反映井壁溶蚀孔洞特征的二值图像,孔洞表现为黑色暗斑.基于等价对处理的图像连通域标记算法具有快速、不重复标记的优点,利用该算法,可准确地从二值图像中标记溶蚀孔洞连通域,进而可对每个连通域进行目标信息拾取,包括孔洞尺寸、连通域面积、圆度等.利用反映溶蚀孔洞发育程度的面孔率曲线对图像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可拾取每一层段溶蚀孔洞面孔率、分选系数及溶洞密度值的分布等非均质信息,能够定量地评价溶蚀孔洞发育、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也是FMI图像应用于岩石孔洞结构信息定量表征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域 溶蚀孔洞 电成像 面孔率 溶洞尺度 圆度
下载PDF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相对页岩孔隙空间的控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曦蒙 刘洛夫 +3 位作者 汪洋 盛悦 郑珊珊 罗泽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2-1201,共10页
页岩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的定量化表征以及孔隙空间的控制因素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问题。川南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岩相按矿物组分可分为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利用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QEMSCAN)技术、低温N2和CO2吸附实... 页岩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的定量化表征以及孔隙空间的控制因素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问题。川南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岩相按矿物组分可分为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利用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QEMSCAN)技术、低温N2和CO2吸附实验以及高压压汞实验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不同页岩岩相的孔隙类型、结构特征及孔隙空间的控制因素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黏土质页岩多发育黏土矿物片状粒内孔且多被迁移有机质充填;混合质页岩多发育有机质孔和碳酸盐矿物溶蚀宏孔;硅质页岩多发育有机质孔。页岩的总面孔率主要由孔径为0~500nm的孔隙提供,矿物(除碳酸盐矿物与长石外)及有机质中的孔隙均以粒内孔为主,有机质的面孔率高达32.37%,为矿物颗粒的8~16倍。页岩的中孔是孔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微孔是孔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混合质页岩的总面孔率、孔体积与孔比表面积的平均值与硅质页岩相近,具有良好的储集能力。高TOC含量的混合质页岩与硅质页岩的孔隙空间主要受有机质孔控制,TOC含量较低的黏土质页岩的孔隙空间则主要受有机质孔和伊利石相关孔隙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岩相 孔隙类型 面孔率 孔隙结构 有机质孔
原文传递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Cr_2O_3陶瓷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其耐磨性能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建 杨军 朱浪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共6页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纯铜基体上制备Cr2O3-Ni-5%A(l质量分数)陶瓷涂层。利用XRD、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显微硬度仪对涂层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Image-pro Plus图形软件计算涂层的孔隙率,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价涂层的耐...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纯铜基体上制备Cr2O3-Ni-5%A(l质量分数)陶瓷涂层。利用XRD、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显微硬度仪对涂层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Image-pro Plus图形软件计算涂层的孔隙率,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价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除了喷涂过程中出现了少量铬的氧化外,起始粉末和涂层的物相没有发生变化;陶瓷涂层表面呈双态组织,其表面粗糙度(Ra)为4.763μm;涂层断口形貌为典型的片层状组织,在涂层的抛光截面上可见紧密的富铬带均匀分布;Cr2O3涂层的孔隙率为1.2%,显微硬度为1 640HV0.3;涂层在室温下的摩擦因数约为0.4,其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能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显微组织 表面粗糙度 孔隙率
下载PDF
42CrMo钢车轮锻件在淬火过程中的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永奎 陈俊丹 陆善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针对42CrMo钢车轮内部裂纹及表面剥落问题,进行了成分测试、裂纹宏观及微观的观察与分析.建立了无缺陷和含疏松缺陷的车轮锻件淬火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获得了车轮在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车轮内部疏松缺陷是淬火... 针对42CrMo钢车轮内部裂纹及表面剥落问题,进行了成分测试、裂纹宏观及微观的观察与分析.建立了无缺陷和含疏松缺陷的车轮锻件淬火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获得了车轮在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车轮内部疏松缺陷是淬火过程中疏松区域内产生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疏松区域尺寸对于应力集中最大值没有影响;淬火工艺导致车轮内部缺陷区域产生非常高的周向应力,使疏松区域产生裂纹,但其扩展到疏松区域外的可能性不大,而靠近车轮外表面边缘处的缺陷经过淬火后,疏松区域内外载荷叠加效应将导致剥落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表面剥落 淬火 疏松缺陷 有限元模拟
原文传递
粗糙表面接触力学问题的重新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见君 嵇正波 马晨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7,共10页
为了克服基于统计学参数的接触模型的尺度依赖性以及现有接触分形模型推导过程中初始轮廓表征受控于接触面积或取样长度的不足,基于粗糙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尺度系数G和最大微凸体轮廓基底尺寸l,建立了新的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探讨了... 为了克服基于统计学参数的接触模型的尺度依赖性以及现有接触分形模型推导过程中初始轮廓表征受控于接触面积或取样长度的不足,基于粗糙表面轮廓分形维数D、尺度系数G和最大微凸体轮廓基底尺寸l,建立了新的粗糙表面接触分形模型,探讨了微凸体变形机制、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的关系,揭示了接触界面的孔隙率和真实接触面积随端面形貌、表面接触压力等参数变化的规律,给出了不同形貌界面被压实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微凸体变形从弹性变形开始,并随着平均接触压力pm的增大逐步向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转变;接触界面的初始孔隙率φ_0随D的增大而增大,压实孔隙所需要的最大变形量δ也随之增大;接触压力p_c增大,孔隙率φ减小,并随着D的增大和G减小,φ快速减小,直至填实,变为零;D较小时,G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影响较小;D较大时,G的增大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作用明显.研究成果为端面摩擦副的润滑与密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力学模型 分形 接触面积 孔隙率
下载PDF
铝及其合金熔体的增黏及泡沫化特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尚金堂 何思渊 何德坪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研究了纯铝、普通铝硅合金和新型多组元铝合金的增黏和泡沫化特性、这三者加入Ca增黏后的物相组成和发泡后的气泡壁微观组织以及三者熔体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Ca加入后,经过搅拌形成的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Al-Ca中间化合物颗粒快速增加... 研究了纯铝、普通铝硅合金和新型多组元铝合金的增黏和泡沫化特性、这三者加入Ca增黏后的物相组成和发泡后的气泡壁微观组织以及三者熔体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Ca加入后,经过搅拌形成的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Al-Ca中间化合物颗粒快速增加了纯铝以及新型多组元铝合金熔体的黏度,而Ca加入普通铝硅合金中与Si等元素形成较大的颗粒,因而增黏效果不如前两者;Ca的加入也显著降低新型多组元铝合金和纯铝熔体的表面张力,普通铝硅合金降低不多;在相同的表观黏度下,表面张力的差异是引起纯铝、普通铝硅合金、新型多组元铝合金等三种熔体泡沫化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泡沫铝 铝硅合金 黏度 表面张力 孔隙率
下载PDF
双护盾TBM施工隧道豆砾石回填层对地表沉降影响机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圣智 王明年 +1 位作者 李磊 王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0,共9页
采用双护盾TBM施工浅埋隧道时,管片壁后吹填豆砾石至注浆前地表会出现较大的持续沉降。针对该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土工试验和连续单元—离散单元耦合算法,分析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规律及豆砾石回填层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受... 采用双护盾TBM施工浅埋隧道时,管片壁后吹填豆砾石至注浆前地表会出现较大的持续沉降。针对该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土工试验和连续单元—离散单元耦合算法,分析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规律及豆砾石回填层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受豆砾石状态影响,地表沉降可分为超前沉降、快速沉降、持续沉降和稳定4个阶段;豆砾石单位充填体积越小,持续下沉阶段地表沉降占总沉降比例越大;豆砾石的抗压缩变形能力与其孔隙率成反比,管片壁后豆砾石在未压实之前,无法有效地为围岩提供支撑;豆砾石颗粒自上而下的迁移能改变管片壁后豆砾石孔隙率分布,降低隧道顶部围岩受到的支护力,并为地层损失提供空间,导致地表沉降增加。根据青岛地铁双护盾TBM施工隧道实际工程,将豆砾石充填状态分为密实、变形后密实、始终不密实3类,并给出其单位充填体积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双护盾TBM施工 豆砾石回填层 地表沉降 孔隙率 单位充填体积
下载PDF
径向流固定床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洪若瑜 李洪钟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简要阐述了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在化学工程中的重要性及研究该类流动问题的迫切性,回顾了文献中描述该反应器中流体流动的六类数学模型,提出了设计准则及均布措施,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固定床 径向流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煤层注水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1
14
作者 霍灵军 田彦武 郝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08,共3页
煤层注水是治理煤矿井下灾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煤自身的构成组分、变质程度、裂隙发育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注水后其润湿效果差异较大。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来实现。结合余吾煤业屯留煤矿3#煤层的实际情况,... 煤层注水是治理煤矿井下灾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煤自身的构成组分、变质程度、裂隙发育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注水后其润湿效果差异较大。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来实现。结合余吾煤业屯留煤矿3#煤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性剂,经过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剂 表面张力 孔隙率 煤层注水
下载PDF
不同溶剂对高阶煤的表面性及孔隙性的改造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郝宗超 张小东 +2 位作者 杨延辉 杨艳磊 余坤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为了探索新型有机压裂液中有机溶剂对高阶煤的作用效果,采用不同类型的有机溶剂对山西长治的高阶煤进行溶剂萃取,借助接触角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的测定结果,分析了不同溶剂改造下高阶煤表面性和孔隙性的差异性变化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索新型有机压裂液中有机溶剂对高阶煤的作用效果,采用不同类型的有机溶剂对山西长治的高阶煤进行溶剂萃取,借助接触角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的测定结果,分析了不同溶剂改造下高阶煤表面性和孔隙性的差异性变化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作用后,煤-水接触角显著变大,表面张力明显减小,说明处理后煤样的疏水性增强;不同溶剂作用后,煤样的BET比表面积和BJH孔容不同程度地增大,其中,丙酮改造后的煤样增幅最大;有机溶剂对煤样均有扩孔作用,且对微孔的扩孔效果最为明显;相比而言,二硫化碳、丙酮和过氧乙酸作用后的煤样的开放孔、大孔含量显著增多,孔隙连通性明显改善,而四氢呋喃、三乙胺和乙醇溶剂对煤样孔隙性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压裂 溶剂改造 高阶煤 萃取率 表面性 孔隙性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单轴受载煤样损伤计算 被引量:10
16
作者 毛灵涛 石鹏 +1 位作者 涂辉 郝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针对CT图像的特点,分别从像素与体素两种尺度定义了表面孔隙率与体孔隙率.利用数字地形模型方法计算表面孔隙率,给出了基于工业CT灰度图像体孔隙率的计算方法.对煤样单轴加载下不同阶段的CT图像进行分析,获得了煤样表面孔隙率与体孔隙... 针对CT图像的特点,分别从像素与体素两种尺度定义了表面孔隙率与体孔隙率.利用数字地形模型方法计算表面孔隙率,给出了基于工业CT灰度图像体孔隙率的计算方法.对煤样单轴加载下不同阶段的CT图像进行分析,获得了煤样表面孔隙率与体孔隙率随应力变化关系曲线.两种孔隙率都能较好地反映煤样内部损伤变化,表面孔隙率反映的是像素级的孔隙,体孔隙率反映了像素内部的孔隙,更能体现CT图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分析 煤样 工业CT图像 表面孔隙率 体孔隙率 数字地面模型 单轴加载 灰度标定
下载PDF
煤化作用对煤微表面结构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慧芳 宋大钊 +3 位作者 何学秋 田向辉 娄全 王伟象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研究煤化作用对煤微结构特性影响,选取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其表面孔隙及形态分布特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其表面官能团种类及其分布。当HP-SH煤样R0由0. 70%增大到2. 88%时,表面孔隙率分布范围为65. ... 为研究煤化作用对煤微结构特性影响,选取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其表面孔隙及形态分布特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其表面官能团种类及其分布。当HP-SH煤样R0由0. 70%增大到2. 88%时,表面孔隙率分布范围为65. 29%~77. 07%,表面孔隙趋于粗糙、复杂化;各煤样极性官能团中含氧官能团相对含量逐渐增大,-O-的相对数量比为10. 1%~19. 25%,-OH的相对数量比为7. 16%~41. 79%,-COOH的相对数量比为52. 01%~51. 96%;芳香度和聚合程度也逐渐增大,芳香度为1. 09~1. 63,聚合度为0. 29~1. 58,煤样芳香结构参数与表面孔隙率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煤化程度增高,煤样微表面官能团种类相似;官能团结构越复杂,微表面孔隙结构也越复杂,为微表面瓦斯提供赋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作用 扫描电镜(SEM)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表面孔隙率 表面官能团
下载PDF
硅酸钠表面施胶改善纸张防水性能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彭鹏杰 周小凡 +1 位作者 欧阳开桐 李颢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0,共5页
分别利用硅酸钠、硅酸钠与淀粉复配进行纸张表面施胶,表面施胶体系中有机硅油用量控制为3%(相对于硅酸钠绝干质量);探讨了施胶量和施胶体系对纸张孔隙率、纸张平均孔径、表面平滑度、Cobb30值和表面接触角的影响;依据毛细管现象公式,探... 分别利用硅酸钠、硅酸钠与淀粉复配进行纸张表面施胶,表面施胶体系中有机硅油用量控制为3%(相对于硅酸钠绝干质量);探讨了施胶量和施胶体系对纸张孔隙率、纸张平均孔径、表面平滑度、Cobb30值和表面接触角的影响;依据毛细管现象公式,探讨及分析了表面施胶纸张的防水机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表面施胶纸张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硅酸钠-淀粉复配体系中,淀粉最佳用量为33%;随着表面施胶体系施胶量的增加,表面施胶纸张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均下降;经硅酸钠和硅酸钠-淀粉复配表面施胶后,纸张的表面接触角较原纸大幅提高且硅酸钠-淀粉复配体系对纸张抗水性的改善效果优于硅酸钠。此外,研究还发现,纸张平均孔径的降低、表面接触角的增加及胶层在纸张表面的覆盖是硅酸盐及其复配体系表面施胶纸张产生抗水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施胶 孔隙率 孔径 接触角
下载PDF
SLM成形316L工艺对滑动磨损特性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明吉 杨颖超 冯少川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1-227,共7页
目的提高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316L不锈钢的耐磨性和硬度。方法在能量密度为50~110 J/mm3、扫描间距为0.04~0.12 mm范围内,改变能量密度和扫描间距两种工艺参数,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制备了12种316L不锈钢试样。通过表面粗糙度... 目的提高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316L不锈钢的耐磨性和硬度。方法在能量密度为50~110 J/mm3、扫描间距为0.04~0.12 mm范围内,改变能量密度和扫描间距两种工艺参数,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制备了12种316L不锈钢试样。通过表面粗糙度测量、孔隙率测量、销盘摩擦试验和布氏硬度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SLM成形316L不锈钢试样的摩擦磨损特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能量密度为90 J/mm^3且扫描间距为0.12 mm时,表面粗糙度Ra最小,为5700 nm。孔隙率范围为12.35%~0.94%,扫描间距为0.12 mm的试样的孔隙率比扫描间距为0.04 mm和0.08 mm的孔隙率小。扫描间距不变时,孔隙率随能量密度增大而减小。能量密度为50 J/mm3时,扫描间距为0.12 mm的试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扫描间距为0.04 mm和0.08 mm的要小;能量密度不变时,扫描间距为0.12 mm的试样硬度比扫描间距为0.04 mm和0.08 mm的试样高。结论改变扫描间距和能量密度会直接影响成形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孔隙率。研究范围内,表面粗糙度和孔隙率随扫描间距增大而减小。孔隙率与磨损量及硬度存在相关性:孔隙率越小,硬度越大,磨损率越小。因此,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可以降低孔隙率,进而提高表面质量,降低磨损率,增大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M 316L不锈钢 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 孔隙率 摩擦磨损 硬度
下载PDF
不同粗糙度尺度下预测表层土壤孔隙率量化指数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慧娟 孙宇瑞 +2 位作者 林剑辉 P. Schulze Lammers 王聪颖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9年第1期69-76,共8页
针对当前精细农业对农田信息快速采集的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土壤粗糙度预测表层土壤孔隙率的方法,而采用何种量化指数表征土壤粗糙度是深化研究的关键.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几种已有的衡量土壤粗糙度的量化指数,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 针对当前精细农业对农田信息快速采集的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土壤粗糙度预测表层土壤孔隙率的方法,而采用何种量化指数表征土壤粗糙度是深化研究的关键.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几种已有的衡量土壤粗糙度的量化指数,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尺度的土壤粗糙度指数Rd.根据对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应用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的原始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4种粗糙度量化指数与表层土壤孔隙率的相关性做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1)与其它粗糙度量化指数相比,Rd与表层土壤孔隙率的相关性最高(R2=0.752);(2)基于激光扫描方法快速分析表层土壤孔隙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孔隙率 土壤粗糙度 地面激光扫描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