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生长中的表面动力学(Ⅰ) 被引量:93
1
作者 王恩哥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共61页
本文较全面地从理论上研究了薄膜生长过程中原子在表面上的各种动力学表现 ,涉及的内容包括亚单层生长时 ,原子在表面上的扩散 ,粘接 ,成核 ,以及已经形成的原子岛之间的相互作用 ,兼并 ,失稳 ,退化等一系列过程。作为研究的基础 ,在本... 本文较全面地从理论上研究了薄膜生长过程中原子在表面上的各种动力学表现 ,涉及的内容包括亚单层生长时 ,原子在表面上的扩散 ,粘接 ,成核 ,以及已经形成的原子岛之间的相互作用 ,兼并 ,失稳 ,退化等一系列过程。作为研究的基础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 (即0~ 6章 )中 ,我们首先介绍了目前这方面理论研究中所主要使用的各种方法。例如 ,第一性原理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蒙特卡罗模拟 ,速率方程和过渡态 (TST)理论等。基于这些研究 ,我们介绍给读者为什么原子成岛时在低温下选择分形状 ,而在高温时则选择紧致状。这一过程可以用经典的扩散子限制集聚理论 (Diffusion_LimitedAggregation ,DLA)。然而当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形核的规律完全相反 ,由此提出了一个反应限制集聚理论 (Reaction_LimitedAggregation,RLA)。这两个理论目前可以很好地解释亚单层生长时的一般形核规律。接下来我们讨论了长程相互作用对生长初期原子形核的影响 ,并进一步得出了相应的标度理论。在第 6章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分了吸附对二维原子岛形状的控制性 ,从而提出了边 角原子扩散的对称破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动力学 薄膜生长 纳米结构 形核理论 原子扩散
下载PDF
薄膜生长中的表面动力学(Ⅱ)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恩哥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91,共47页
本文较全面地从理论上研究了薄膜生长过程中原子在表面上的各种动力学表现 ,涉及的内容包括亚单层生长时 ,原子在表面上的扩散 ,粘接 ,成核 ,以及已经形成的原子岛之间的相互作用 ,兼并 ,失稳 ,退化等一系列过程。在第一部分 (即 0~ 6... 本文较全面地从理论上研究了薄膜生长过程中原子在表面上的各种动力学表现 ,涉及的内容包括亚单层生长时 ,原子在表面上的扩散 ,粘接 ,成核 ,以及已经形成的原子岛之间的相互作用 ,兼并 ,失稳 ,退化等一系列过程。在第一部分 (即 0~ 6章 ,刊登在《物理学进展》2 3卷 1期上 )介绍了薄膜生长动力学的基础之后 ,从第 7章开始我们侧重研究一个在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表面都普遍成立的原子岛尺寸大小及密度分布的标度定律 ;建立了一套研究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表面上二维原子岛退化过程的广义动力学标度理论。基于对层间质量扩散通道的研究 ,本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原子下跃机制 ,既任意跃迁机制和选择跃迁机制 ,并做了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利用这一新的层间质量扩散机制 ,我们成功地解释了实验上观测到的三维原子岛的退化规律。更加有趣的是 ,本文讨论了应力对岛的形状和各种动力学规律的影响。在最后我们还提出了一个利用凝聚能转化来控制二维原子岛生长的方法 ,其目的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人为有效地在表面上制备低维量子结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生长 表面动力学 纳米结构 标度理论 稳定性 应力 尺寸分布
下载PDF
番茄果实采后贮藏的颜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汪琳 应铁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51,共3页
研究了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多种颜色指标的动力学模型。认为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色泽角(H0)、色泽比(a/b)、色泽总量(La/b)和a值、明度等颜色参数的动力学变化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最佳... 研究了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多种颜色指标的动力学模型。认为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色泽角(H0)、色泽比(a/b)、色泽总量(La/b)和a值、明度等颜色参数的动力学变化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最佳颜色指标是色泽角(H0)。根据实验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别确定了各颜色模型的参数:参考变化速率常数(Kref)和反应活化能(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茄果实 贮藏动力学 颜色模型
原文传递
月桂酸咪唑啉硫酸酯盐缓蚀剂在A3钢表面吸附成膜行为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睿 程敏 +2 位作者 杨江月 李欢乐 刘爱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6-342,共7页
采用失重法、接触角测试、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实验室自制月桂酸咪唑啉硫酸酯盐缓蚀剂(LIMS)在盐酸溶液中对A3钢的缓蚀吸附行为,同时探讨了LIMS在A3钢表面的成膜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月桂酸咪唑啉硫酸... 采用失重法、接触角测试、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实验室自制月桂酸咪唑啉硫酸酯盐缓蚀剂(LIMS)在盐酸溶液中对A3钢的缓蚀吸附行为,同时探讨了LIMS在A3钢表面的成膜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月桂酸咪唑啉硫酸酯盐缓蚀剂LIMS分子可以明显抑制A3钢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随着盐酸溶液中LIMS质量浓度的增加,缓蚀率增加。当LIMS质量浓度为800mg/L时,在298~318K温度范围内缓蚀效果良好,缓蚀率可达90%以上。LIMS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这种吸附膜来源于长链烷基在金属表面形成的疏水薄膜和N、S、O与金属表面的强烈作用,成膜试片表面的接触角随着缓蚀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接触角可达103.51°,接触角增大,吸附膜作用增强,致密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硫酸酯盐 表面 吸附 动力学 缓蚀机理
下载PDF
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申禹 李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3-1027,共5页
天然水体生物膜对水环境中的磷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本文进行了生物膜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研究.从几个典型天然水体中获取生物膜,捣碎、振荡、称重后,取2g湿重的生物膜在恒定温度下吸附配制好的250mL、浓度在0.6~2.0mg·... 天然水体生物膜对水环境中的磷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本文进行了生物膜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研究.从几个典型天然水体中获取生物膜,捣碎、振荡、称重后,取2g湿重的生物膜在恒定温度下吸附配制好的250mL、浓度在0.6~2.0mg·L-1之间的正磷酸盐溶液.在生物膜吸附磷的不同时间内,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的磷浓度,并计算生物膜的吸附量,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膜对磷具有很强的吸附活性,吸附量可达100~2000mg·kg-1,吸附动力学特征符合准二级、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温度对生物膜吸附磷的速率和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大,最佳吸附温度为25~30℃,溶液pH值对生物膜吸附活性没有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吸附动力学 温度 PH值
原文传递
单液滴撞击超疏水冷表面的反弹及破碎行为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栋 王鑫 +3 位作者 高尚文 谌通 赵孝保 陈振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73-2482,共10页
对直径2.8 mm的液滴撞击冷表面的动态行为进行快速可视化观测,对比研究单液滴撞击普通冷表面以及超疏水冷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同时对初始撞击速度以及冷表面温度对液滴动态演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液滴撞击普通冷表... 对直径2.8 mm的液滴撞击冷表面的动态行为进行快速可视化观测,对比研究单液滴撞击普通冷表面以及超疏水冷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同时对初始撞击速度以及冷表面温度对液滴动态演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液滴撞击普通冷表面(温度-25^-5℃)发生瞬时冻结沉积相比,液滴撞击超疏水冷表面时均未发生冻结,而且伴随铺展、回缩、反弹以及破碎行为;撞击速度越大,普通冷表面上液滴铺展因子越大,而且液滴越易冻结。液滴低速(We≤76)撞击超疏水冷表面会发生反弹现象,但速度对液滴最大铺展时间无影响;液滴高速(We≥115)撞击超疏水冷表面后会产生明显液指,而且破碎为多组卫星液滴。此外,冷表面温度仅影响液滴反弹高度,对液滴最大铺展因子以及液滴铺展时间影响较小。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可显著抑制液滴撞击冷表面的瞬时冻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冷表面 铺展因子 反弹 破碎 成像 动力学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的酸浸动力学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爱祥 胡凯建 +2 位作者 王贻明 王少勇 徐恒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0-766,共7页
针对碳酸盐脉石对氧化铜矿酸浸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了温度、酸度、矿石粒径、液固质量比、振荡速度等因素对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酸度、高液固质量比、小粒径和高振荡速度利于矿石的浸出,但碳酸盐脉... 针对碳酸盐脉石对氧化铜矿酸浸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了温度、酸度、矿石粒径、液固质量比、振荡速度等因素对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酸度、高液固质量比、小粒径和高振荡速度利于矿石的浸出,但碳酸盐脉石使得酸耗增加.考虑浸出成本确定合理的浸出条件为温度303 K、酸度35 g·L^(-1)、矿石粒径0.074~0.125 mm、液固质量比3∶1以及振荡速度180 r·min^(-1),浸出180 min后铜浸出率达53.6%.对浸出前后矿石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酸盐脉石与酸反应后在矿石表面形成CaSO_4·2H_2O沉淀,覆盖在颗粒表面,限制了矿石颗粒孔裂隙的发育.基于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对浸出动力学进行分析,发现碳酸盐脉石反应生成的沉淀阻碍了浸出反应,固体产物层扩散为浸出反应的控制步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65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处理 氧化铜 碳酸盐 表面形貌 沉淀 浸出动力学
原文传递
低阶煤可浮性及浮选速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安茂燕 焦小莉 +2 位作者 周璐 王茜 赵锐先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针对低阶煤浮选困难的问题,采用煤质分析和筛分试验研究了低阶煤的可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低阶煤浮选速度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低阶煤的浮选速率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经过MATLAB数值计算建立了最终的浮选速率模型。煤泥可浮性试验表明:... 针对低阶煤浮选困难的问题,采用煤质分析和筛分试验研究了低阶煤的可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低阶煤浮选速度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低阶煤的浮选速率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经过MATLAB数值计算建立了最终的浮选速率模型。煤泥可浮性试验表明:低阶煤中挥发分、水分和O含量较高,亲水性强,可浮性很差。浮选速度试验表明,随着浮选时间的增加,精煤产率逐渐升高,尾煤产率逐渐降低,当精煤灰分为11.50%时,精煤产率仅为34.46%,尾煤产率高达65.54%,尾煤灰分仅为19.95%;2种浮选速率模型中,一级矩形分布模型计算误差较小,且相关系数平方R2更接近1,达到了很高的拟合精度,因此一级矩形分布模型是低阶煤最合适的浮选速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可浮性 表面性质 粒度组成 浮选速率模型 浮选动力学
下载PDF
凹凸棒石的表面修饰及对水中Cr(Ⅵ)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诗生 刘齐齐 +4 位作者 王萍 储蓓 盛广宏 练建军 于冬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49-2657,共9页
以壳聚糖为生物质碳源,采用一步水热碳化法对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有机修饰,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Raman)光谱、元素分析(EA)、X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势分析、热重分析(TGA)等对改性凹凸棒石进行表征分析.同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 以壳聚糖为生物质碳源,采用一步水热碳化法对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有机修饰,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Raman)光谱、元素分析(EA)、X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势分析、热重分析(TGA)等对改性凹凸棒石进行表征分析.同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凹凸棒石对Cr(Ⅵ)吸附去除的性能,考察了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石表面富含含氧基团和氨基等活性基团;对总铬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观吸附活化能为13.4 k J·mol^(-1),表明既有静电吸附,也有配位吸附,且以静电吸附为主;对总铬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温度为298、308、318和328 K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3.3、232.6、267.4和322.6 mg·g^(-1),说明改性凹凸棒石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性能的除铬材料.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ΔH^0为19.8 k J·mol^(-1),ΔG^0为-19.5^-23.7 k J·mol^(-1),ΔS^0为72.1~131.8 J·mol^(-1)·K^(-1),表明该吸附是一吸热的、自发的、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表面修饰 Cr(Ⅵ)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原文传递
核壳结构Ni(Cu,Co)/Al微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与Fe_2O_3的热反应性能表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毅 姜炜 +3 位作者 程志鹏 安崇伟 宋小兰 李凤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97-1200,共4页
采用置换法通过对溶液中各种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在弱酸性条件下Ni(Cu,Co)3种纳米金属粒子在微米Al粉表面定量、快速地化学沉积,分别制备出核壳结构的Ni(Cu,Co)/Al3种微纳米复合粒子,并用SEM和XRD方法进行了相应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DSC... 采用置换法通过对溶液中各种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在弱酸性条件下Ni(Cu,Co)3种纳米金属粒子在微米Al粉表面定量、快速地化学沉积,分别制备出核壳结构的Ni(Cu,Co)/Al3种微纳米复合粒子,并用SEM和XRD方法进行了相应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DSC分析研究了不同包覆物和升温速率对热反应性能的影响,用Kissinger法求解了热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对比了传统微米级Al-Fe2O3混合物与Ni(Cu,Co)/Al-Fe2O3复合材料的热反应性能,同时分别提出了其相应的热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对Al粉进行表面改性,其热反应性能明显增强,不同试样与Fe2O3的热反应活性依次为Ni/Al>Cu/Al>Co/Al>Al。同时,降低升温速率不利于热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镀覆 微纳米复合材料 铝粉 FE2O3 铝热反应 动力学
下载PD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on g-C3N4 photocatalyst:Light harvesting,charge separation,and surface kinetics 被引量:11
11
作者 Mu Xiao Bin Luo +1 位作者 Songcan Wang Lianzhou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111-1123,共13页
Photocatalysis. which utilizes solar energy to trigger chemical reac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desirable solar-energy-conversion approaches.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 as an attractive metal-free photocatalys... Photocatalysis. which utilizes solar energy to trigger chemical reac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desirable solar-energy-conversion approaches.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 as an attractive metal-free photocatalyst, has drawn worldwide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area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due to its easy synthesis, earth-abundant nature,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y and visible-light-responsive propertie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g-C3N4 based photocatalysts have experienced intensive exploration, 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However, the solar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still far from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 wide bandgap, severe charge recombination, and lack of surface active sites. Many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light absorption, reduce the recombination of charge carriers and accelerate the surface kinetics. This work makes a crucial review about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strategies to the light harvesting, charge separation and surface kinetics of g-C3N4 photocatalyst. Furthermore, the evaluation measurements for the enhanced light harvesting, reduced charge recombination and accelerated surface kinetics will b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is review proposes future trends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C3N4 photocatalyst for the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g-C3N4 Light harvesting Charge separation surface kinetics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下载PDF
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于娇 赵萌 +3 位作者 李慧 陆雯 粟小理 韩哲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1,共5页
全氟辛酸盐(PFOA)类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已经逐渐被限制和禁止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设计合成了满足当前环保要求的全氟己基乙酸盐类(APHA)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性... 全氟辛酸盐(PFOA)类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已经逐渐被限制和禁止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设计合成了满足当前环保要求的全氟己基乙酸盐类(APHA)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新型阴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明显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PFOA类表面活性剂。另外,以所制备的全氟己基乙酸铵作为含氟乳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DFHMA/MMA)的乳液聚合反应,通过对反应动力学、乳液粒径及乳液稳定性的研究,表明该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能够作为PFOA的替代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乳液聚合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电化学催化中的表面微观结构与特殊反应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世刚 陈声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8-406,共9页
综述以 C1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或还原作为探针反应 ,对电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 .从研制不同原子排列结构的金属单晶电极的模型电催化研究 ,到研制不同纳米材料的载体电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不仅对 C1分子... 综述以 C1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或还原作为探针反应 ,对电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 .从研制不同原子排列结构的金属单晶电极的模型电催化研究 ,到研制不同纳米材料的载体电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不仅对 C1分子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规律获得了深入认识 ,而且对电催化表面原子排列结构及修饰 ,纳米结构特征及其所引起的特殊电催化性能和异常红外效应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结果 ,推动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反应机理 动力学 表面微观结构 电化学催化 纳米结构 原子排列
下载PDF
负载铁生物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康宁 毛磊 +2 位作者 张宇 梁文懂 马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5-193,共9页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分别用FeSO4/FeCl3和FeCl3对生物炭进行表面改性。表征结果显示,改性生物炭表面存在磁性颗粒和Fe—O基团,负载铁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增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r(Ⅵ)的吸...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分别用FeSO4/FeCl3和FeCl3对生物炭进行表面改性。表征结果显示,改性生物炭表面存在磁性颗粒和Fe—O基团,负载铁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增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r(Ⅵ)的吸附性能优于未改性生物炭,且以FeSO4/FeCl3改性的生物炭吸附性能更佳,在Cr(Ⅵ)溶液初始pH为2、初始浓度为100 mg·L^-1、温度为30℃、振荡速率为150 r·min-1、生物炭投加量为4 g·L^-1、吸附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FeSO4/FeCl3改性的生物炭对Cr(Ⅵ)的去除率达93.9%;负载铁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铁生物炭 小麦秸秆 表面改性 Cr(Ⅵ)吸附 吸附动力学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金属表面涂覆干燥剂的防凝露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郝瑞英 葛天舒 代彦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88-1594,共7页
针对金属设备表面发生凝露问题,提出在金属表面涂覆硅胶干燥剂的技术方案,通过硅胶被动吸湿防止凝露产生.通过构建实验系统,用发生凝露的时间参数t表征此措施的防凝露效果.实验表明,涂覆硅胶干燥剂可延长t,当金属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对... 针对金属设备表面发生凝露问题,提出在金属表面涂覆硅胶干燥剂的技术方案,通过硅胶被动吸湿防止凝露产生.通过构建实验系统,用发生凝露的时间参数t表征此措施的防凝露效果.实验表明,涂覆硅胶干燥剂可延长t,当金属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对应环境的露点温度越低,防凝露效果越好;当露点温度一定时,金属温度越高,防凝露效果越明显.进一步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涂覆干燥剂金属样片的凝露过程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水蒸气扩散系数,其大小影响凝露发生的时间.结果表明,扩散系数与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及硅胶自身温度有关.当硅胶温度相同时,水蒸气分压越小,扩散系数越小;当水蒸气分压相同时,硅胶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小,发生凝露所需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 硅胶 凝露 动态吸湿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roughness and shape of quartz particles on their flotation kinetics 被引量:8
16
作者 Mehdi Rahimi Fahimeh Dehghani +1 位作者 Bahram Rezai Mohammad Reza Asla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84-289,共6页
Surface roughness and shap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behavior of particles in various processes such as flotation. In this re- search,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inding methods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shap... Surface roughness and shap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behavior of particles in various processes such as flotation. In this re- search,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inding methods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quartz particle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flotation of the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particles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ir specific surface area via the gas adsorption method.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by images obta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via an image analysis system. The flotation kinetics was determined using a laboratory flotation ce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s of rod mill products have higher roughness and elongation ratio and lower roundness than the parti- cles of ball mill products. The flotation kinetics constant of the particles increased with their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ing. Particles with higher elongation and lower roundness indicated higher floatability.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flotation kinet- ic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shape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TATION kinetics QUARTZ shape parameters surface roughness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气敏半导体表面受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郝丕柱 裘南畹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本文提出了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半导体统计分布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在气敏材料表面可能产生吸附氧离子O2-、O-的几种历程进行了研究,导出了浓度比[O2-]/[O-]的公式。然后根据[O2-]/[O-]随温度的升高而... 本文提出了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半导体统计分布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在气敏材料表面可能产生吸附氧离子O2-、O-的几种历程进行了研究,导出了浓度比[O2-]/[O-]的公式。然后根据[O2-]/[O-]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事实,通过对吸附氧离子麦德隆(Madelung)势的计算,得出了在完整离子晶体表面上不可能产生氧离子O-的结论,并讨论了可能产生离子O-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金属氧化物 气敏半导体
下载PDF
白云石表面溶出Ca^(2+)、Mg^(2+)对其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时景阳 叶军建 +1 位作者 王贤晨 张覃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钙镁质磷矿石中白云石因其较高的溶解性导致矿浆中含有大量Ca^(2+)、Mg^(2+)影响浮选指标。通过测定溶出离子浓度,研究了pH对白云石表面离子溶出行为的影响。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白云石表面溶出液及添加Ca^(2+)、Mg^(2+)对其可浮性、Zeta... 钙镁质磷矿石中白云石因其较高的溶解性导致矿浆中含有大量Ca^(2+)、Mg^(2+)影响浮选指标。通过测定溶出离子浓度,研究了pH对白云石表面离子溶出行为的影响。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白云石表面溶出液及添加Ca^(2+)、Mg^(2+)对其可浮性、Zeta电位和捕收剂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白云石表面Ca^(2+)、Mg^(2+)溶出速率快,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自然pH及碱性条件下溶出相对缓慢,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白云石表面溶出Ca^(2+)、Mg^(2+)抑制其浮选,与人工添加Ca^(2+)、Mg^(2+)浮选效果相同。Ca^(2+)、Mg^(2+)对白云石表面Zeta电位无明显影响,但使捕收剂在白云石表面吸附量减小,可浮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表面溶出 可浮性 动力学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congo red on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by CO2 physical activation 被引量:9
19
作者 Mingjie Ma Huijuan Ying +2 位作者 Fangfang Cao Qining Wang Ning A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069-1076,共8页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production of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via physical activation with carbon dioxide.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applied to conduct the experiments at differen...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production of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via physical activation with carbon dioxide.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applied to conduct the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by altering three operating parameters.Activation temperature(766-934℃),CO2 flow rate(0.8-2.8 L·min^-1)and activation time(5-55 min)were the variables examined 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total pore volume and burn-out rate of activated carbon was studied,and the influential parameters of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value were identified employing analysis of variance.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maximum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value were:activation temperature=900℃,activation time=29.05 min and CO2 flow rate=1.8 L·min(-1).The activated carbon produc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was characterized by BET,FTIR and SEM.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n congo red was studied.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the adsorbent dosage,temperature,PH and initial congo red concentra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were investigated by kinetics.The equilibrium removal rate and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s up to 94.72%,234 mg·g^-1,respectively when initial congo red concentration is 200 mg·L^-1 under adsorbent dosage(0.8 g·L^-1),temperature(30℃),PH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gassum fusiforme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Congo re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kinetics
下载PDF
电容器铝箔交流腐蚀扩面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占文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29,共2页
实现铝电解电容器小型化的关键是铝电极箔电解腐蚀扩面过程的人为设计。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目前尚不清楚的交流腐蚀扩面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首先研究了高纯铝箔在水溶液中的热力学和在盐酸溶液中的动力学行为,接着详细地研究... 实现铝电解电容器小型化的关键是铝电极箔电解腐蚀扩面过程的人为设计。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目前尚不清楚的交流腐蚀扩面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首先研究了高纯铝箔在水溶液中的热力学和在盐酸溶液中的动力学行为,接着详细地研究了铝在交流电的负半周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交流正半周铝的点蚀的萌生和生长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推导出控制交流负半周腐蚀膜形成的数学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铝在交流负半周发生的四种变化,以及交流腐蚀扩面机理。根据这一机理,提出了铝箔的交流腐蚀工艺优化原则,并用实验对这一原则进行了初步验证。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器 铝箔 交流腐蚀扩面机理 电流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