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化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87
1
作者 蔡春光 刘军深 蔡伟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胞外多聚物有机组成中蛋白质与总糖的比值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增加了近2.5倍,它是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则污泥表面负... 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胞外多聚物有机组成中蛋白质与总糖的比值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增加了近2.5倍,它是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则污泥表面负电荷降低、疏水性增加,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EPS) 好氧颗粒污泥 组分 表面电荷 疏水性
下载PDF
pH诱导牛血清白蛋白芳香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变化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魏晓芳 丁西明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pH =2 3~ 1 1 3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 (BSA)芳香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以此推断蛋白质构象的变化 ,并讨论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变化的趋势。与中性环境相比 ,pH为 2 3时 ,色氨酸微环境的疏水性增强 ,蛋...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pH =2 3~ 1 1 3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 (BSA)芳香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以此推断蛋白质构象的变化 ,并讨论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变化的趋势。与中性环境相比 ,pH为 2 3时 ,色氨酸微环境的疏水性增强 ,蛋白质局部表面疏水降低 ;pH为 1 1 3时 ,部分Phe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增强 ,表明碱诱导蛋白质分子变性使蛋白质分子充分伸展 ,将更多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于溶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构象 表面疏水性 光谱分析
下载PDF
白炭黑的表面改性技术 被引量:55
3
作者 于欣伟 陈姚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12-16,共5页
介绍了白炭黑的表面改性方法、常用改性剂及其改性机理以及改性白炭黑的应用 ,对几种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我国白炭黑表面改性产品的差距和发展对策 .
关键词 白炭黑 表面改性 二氧化碳粒子 改性方法 改性剂 改性机理
下载PDF
硅铝氧化物二元包覆钛白粉颗粒的有机改性 被引量:34
4
作者 林玉兰 王亭杰 +2 位作者 覃操 杨俊 金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在二元包覆 Si O2 ,Al2 O3薄膜的基础上 ,用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及三乙醇胺、季戊四醇对亚微米 Ti O2 颗粒表面进行有机改性 .考察了改性条件对颗粒表面改性结果的影响 .通过疏水性试验和润湿性试验对改性前后 Ti O2 颗粒的表面特... 在二元包覆 Si O2 ,Al2 O3薄膜的基础上 ,用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及三乙醇胺、季戊四醇对亚微米 Ti O2 颗粒表面进行有机改性 .考察了改性条件对颗粒表面改性结果的影响 .通过疏水性试验和润湿性试验对改性前后 Ti O2 颗粒的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 .高温裂解色谱、热重分析、X光电子能谱的测试结果表明 ,不同改性剂与颗粒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化学键合作用 .分析了改性剂在颗粒表面的包覆状态与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二氧化钛 超细粉 二氧化硅 氧化铝 包覆
下载PDF
理化因子对大豆蛋白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黄曼 卞科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大豆蛋白的疏水性 ,采用化学变性剂SDS、脲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探索理化因子对大豆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 ,为大豆蛋白质的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关键词 理化因子 大豆分离蛋白 表面疏水性 ANS荧光探针法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41
6
作者 齐宝坤 李杨 +2 位作者 王中江 隋晓楠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及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蛋白质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不同品种SPI的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为:东农46>...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及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蛋白质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不同品种SPI的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为:东农46>皖豆24>黑农46>五星4>中黄13>冀NF58,品种差异对SPI的Zeta电位及粒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SPI表面疏水性与氨基酸组成无显著相关性,表面疏水性与Zeta电位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径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当蛋白溶液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时,蛋白表面更多同性电荷间的排斥作用会减少蛋白分子的相互聚集,使蛋白溶液趋于稳定,同时降低蛋白质粒径大小。此时,蛋白质疏水基团的内卷程度降低,并更多暴露在分子表面,导致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ZETA电位 粒径分布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热处理强度对猪肉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成分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吕彤 林俊杰 +3 位作者 周昌瑜 王颖 曹锦轩 潘道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5-291,共7页
为了探究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拉曼光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45、55、65、75、85℃)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然后选取8种典型肉品风味成分,建立肌球蛋... 为了探究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拉曼光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45、55、65、75、85℃)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然后选取8种典型肉品风味成分,建立肌球蛋白-风味化合物作用体系,以同一顶空内不同风味化合物浓度自由比例为指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探究不同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风味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热处理强度增加的过程中肌球蛋白巯基基团含量显著降低(P<0.01);温度升至55℃蛋白分子展开,α-螺旋和β-折叠转换成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结构;温度升至75℃蛋白分子变性,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转换成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在温度升高至65℃的过程中蛋白表面疏水性持续增加,温度继续升高略有降低;蛋白对4种醛(3-甲基丁醛、戊醛、庚醛、辛醛)的吸附性在展开过程中增强,聚合过程中减弱;蛋白对2-戊酮的吸附性先降低后升高,45℃处理组最低,85℃处理组最高,对3种酮(2-庚酮、2-辛酮、2-壬酮)的吸附性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蛋白变性时(75℃)显著低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85℃处理时显著高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研究结果为今后关于肉品风味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蛋白 风味 热处理 肌球蛋白 巯基总量 二级结构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紫外辐射对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赵翮选 赵书荣 +2 位作者 王联章 赵俭选 于永鹏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以及全国范围内特高压工程的开展,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高海拔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高海拔地区紫外辐射环境下复合绝缘子老化问题的研究也日益迫切。针对高海拔地区目照中的紫外辐射特征,本文分别采用UV-...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以及全国范围内特高压工程的开展,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高海拔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高海拔地区紫外辐射环境下复合绝缘子老化问题的研究也日益迫切。针对高海拔地区目照中的紫外辐射特征,本文分别采用UV-A、UV-B和UV-C三种紫外光源模拟各种典型的大气紫外辐射环境,对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进行5000h的紫外辐射,总辐射量可达36~54kJ/Cm^2,相当于高原地区5年左右的紫外辐射量,然后采用静态接触角法测量紫外辐射对硅橡胶绝缘子表面憎水性的影响,探讨了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的紫外老化过程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UV-A、UV-B、UV-C紫外辐射后,硅橡胶绝缘子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褪色现象,但并未影响材料的绝缘性能。UV-C紫外线对硅橡胶绝缘子长时间辐射后,试样硬度变大,柔顺性降低,表面静态接触角下降,憎水性部分丧失;UV-A和UV-B紫外线对绝缘子表面的硬度和憎水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 高海拔 紫外辐射 憎水性 静态接触角
下载PDF
大豆蛋白热变性程度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里特 汪立君 +1 位作者 李再贵 辰巳英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豆腐加工过程中 ,生豆浆在不同加热处理条件下对豆腐强度和失水率的影响 ,得出豆浆在 95℃ ,保温 10min的加热条件下 ,豆腐的强度最大 ,失水率最低。分析了不同加热条件下 ,豆浆中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巯基含量 ,得出豆浆... 本文主要研究了豆腐加工过程中 ,生豆浆在不同加热处理条件下对豆腐强度和失水率的影响 ,得出豆浆在 95℃ ,保温 10min的加热条件下 ,豆腐的强度最大 ,失水率最低。分析了不同加热条件下 ,豆浆中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巯基含量 ,得出豆浆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和巯基含量的增多 ,可以使豆腐强度增大 ,失水率降低。本文为豆腐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 强度 失水率 表面疏水性 巯基 大豆蛋白 热变性 豆浆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絮凝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龙腾锐 龙向宇 +2 位作者 唐然 康健 高绍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34,40,共6页
采用超声波法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分别提取好氧活性污泥絮体外层的胞外聚合物(LEPS)与内层的胞外聚合物(TEPS),用LEPS与TEPS分别絮凝污泥悬浮液,考察它们对生物絮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LEPS投量不利于生物絮凝,并且LEPS表面负电荷... 采用超声波法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分别提取好氧活性污泥絮体外层的胞外聚合物(LEPS)与内层的胞外聚合物(TEPS),用LEPS与TEPS分别絮凝污泥悬浮液,考察它们对生物絮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LEPS投量不利于生物絮凝,并且LEPS表面负电荷的增大与疏水性的降低会导致絮凝效果变差;而提高TEPS投量能够促进生物絮凝,当TEPS投量>60 mg/gVSS时,其投量的增加对絮凝率的影响不大;泥龄为15 d的TEPS较3 d的TEPS具有更大的疏水性,表现出更强的絮凝性能。二价阳离子(如Ca2+)能有效降低颗粒物之间的静电斥力,促进生物絮凝;然而,三价阳离子(如A l3+)是生物絮凝中最重要的阳离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生物絮凝 表面电荷 疏水性 超声波 阳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大豆蛋白乳化性能比较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7
11
作者 殷军 华欲飞 +1 位作者 陆健健 张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8,共4页
以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商业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钠为原料,比较了它们的乳化性、界面张力、NSI、表面疏水性、分子量分布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大豆蛋白乳化能力差别很大,但界面张力无显著差异;NSI较... 以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商业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钠为原料,比较了它们的乳化性、界面张力、NSI、表面疏水性、分子量分布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大豆蛋白乳化能力差别很大,但界面张力无显著差异;NSI较好的大豆蛋白乳化能力较强,疏水性和分子量的增大也有利于乳化能力的提高;同时将NSI、表面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等综合考虑,将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乳化性能 界面张力 NSI 疏水性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30
12
作者 许晶 齐宝坤 +3 位作者 赵青山 金花 张晓松 江连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2-36,41,共6页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侧链进行分析,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东...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侧链进行分析,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东农46(743.87)>皖豆24(730.14)>黑农46(717.54)>五星4(625.22)>中黄13(613.38)>冀NF58(600.61),并与溶解性呈负相关,与巯基含量呈正相关。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不同的二级结构,当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升高时,蛋白分子结构变的松散,使包埋在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更多的暴露出来,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结构特性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结构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辰 江连洲 +4 位作者 魏冬旭 李杨 隋晓楠 王中江 李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57,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在酰胺Ⅰ带位置中各个特征峰相互叠加,采用Gauss峰型进行拟合、解析,判断其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在酰胺Ⅰ带位置中各个特征峰相互叠加,采用Gauss峰型进行拟合、解析,判断其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相对含量,对其含量与表面疏水性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呈负相关(r=-0.945,P=0.004),与β-折叠(r=0.904,P=0.013)及无规则卷曲(r=0.866,P=0.026)的含量呈正相关,与β-转角线性关系不明显(r=-0.698,P=0.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FTIR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鹰嘴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及结构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涛 江波 王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14,共5页
研究了蛋白质浓度、加油量、pH及离子强度对鹰嘴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力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在蛋白质的等电点pH50时,乳化活力最小,乳化稳定性最高;离子强度增加,乳化活力呈现先降后升,而乳化稳定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离子强度为02... 研究了蛋白质浓度、加油量、pH及离子强度对鹰嘴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力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在蛋白质的等电点pH50时,乳化活力最小,乳化稳定性最高;离子强度增加,乳化活力呈现先降后升,而乳化稳定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离子强度为02时,乳化活力最低而乳化稳定性最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研究了pH及离子强度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表面疏水性随溶液的pH及离子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蛋白质的等电点或离子强度较低(如01)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形式存在,且当离子强度为01时,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稳定性 乳化性 表面疏水性 离子强度 鹰嘴豆 蛋白质 等电点 活力 分离 影响
下载PDF
没食子酸诱导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变化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贾娜 林世文 +1 位作者 王乐田 刘登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7,共7页
将没食子酸(0、10、50、100、200μmol/g)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蛋白质的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流变特性,并对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没食子酸诱导的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和表面疏水性变化对蛋白凝胶... 将没食子酸(0、10、50、100、200μmol/g)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蛋白质的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流变特性,并对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没食子酸诱导的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和表面疏水性变化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没食子酸使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添加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没食子酸使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没食子酸添加量为50、100、200μmol/g时,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没食子酸添加量为10μmol/g时,凝胶强度和保水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流变曲线与对照相似,当添加量增加至50、100、200μmol/g时,凝胶强度与保水性显著降低(P<0.05),流变曲线趋于平坦;微观结构显示没食子酸添加量增大,凝胶网络结构逐渐松散,孔隙变大。因此,低添加量没食子酸(10μmol/g)对蛋白凝胶特性无不利影响,而中、高添加量没食子酸(50、100、200μmol/g)可能通过促使蛋白质发生疏水性聚集或生成巯基-醌加成物而削弱蛋白凝胶化程度,降低蛋白凝胶强度与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肌原纤维蛋白 巯基 表面疏水性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广东地区室温硫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27
16
作者 贾志东 李桐 +3 位作者 陈灿 杨翠茹 陈锐民 林春耀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63-1969,共7页
广东地区所处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对室温硫化硅橡胶(RTV)防污闪涂料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对广东地区不同环境下运行了4~7a的RTV防污闪涂料进行了试验,从涂料绝缘子表面状态、憎水性、憎水迁移性等方面分析了高温高湿、紫外线辐... 广东地区所处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对室温硫化硅橡胶(RTV)防污闪涂料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对广东地区不同环境下运行了4~7a的RTV防污闪涂料进行了试验,从涂料绝缘子表面状态、憎水性、憎水迁移性等方面分析了高温高湿、紫外线辐射及多雨水环境对RTV防污闪涂料运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RTV涂料中有机硅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强紫外线辐射、强降雨量的作用下,RTV防污闪涂料表面状态劣化较为严重。运行时间越长,RTV涂料的憎水性及憎水迁移性越差,市区附近运行了7a的RTV涂料已丧失憎水迁移性。不同污染源对于RTV涂料的性能变化也有一定影响;相同运行时间下,运行于市区附近的RTV涂料性能要好于运行于水泥厂附近的RTV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V防污闪涂料 运行环境 紫外线辐射 表面状态 憎水性 憎水迁移性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小麦面筋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海华 朱科学 +1 位作者 陈晔 周惠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9,共5页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小麦面筋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随微波功率不同而发生不同变化;通过测定FTIR光谱的羟基振动、表面疏水度以及游离巯基和二硫键(—SH/S—S)含量的变化间接反映微波对...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小麦面筋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随微波功率不同而发生不同变化;通过测定FTIR光谱的羟基振动、表面疏水度以及游离巯基和二硫键(—SH/S—S)含量的变化间接反映微波对面筋蛋白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得出经微波处理后面筋蛋白的羟基振动峰强度减弱、疏水性显著提高、S—S发生断裂并转化为—SH,这表明面筋蛋白的空间结构赖以支撑的次级键受到微波的影响;借助粒径仪、流变仪对微波处理面筋蛋白的粒径分布以及表观黏度进行测定,得出面筋蛋白体积粒径减小、静态流变表观黏度降低,表明面筋蛋白链间紧密的微结构经微波处理后变得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筋蛋白 微波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疏水性 粒径 流变特性
下载PDF
醇酯法表面改性超细二氧化硅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葛奉娟 朱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正烷醇对二氧化硅超细颗粒进行改性时,改性剂的链长、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改性后二氧化硅的疏水性的影响,找出了改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影响原因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醇酯法对二氧化硅超细颗粒进行...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正烷醇对二氧化硅超细颗粒进行改性时,改性剂的链长、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改性后二氧化硅的疏水性的影响,找出了改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影响原因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醇酯法对二氧化硅超细颗粒进行改性时的最佳条件是: 正烷醇的碳链长度大于8,改性剂用量10%~15%,反应温度225℃,反应时间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二氧化硅 疏水性 正烷醇
下载PDF
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物理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会丽 马海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研究了超声循环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1600 mL浓度为1%大豆分离蛋白溶液时,与未经超声处理的蛋白相比,超声功率320W,超声时间15m in,乳化能力提高了17%,乳化稳定性提高了49%;在超声时... 研究了超声循环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1600 mL浓度为1%大豆分离蛋白溶液时,与未经超声处理的蛋白相比,超声功率320W,超声时间15m in,乳化能力提高了17%,乳化稳定性提高了49%;在超声时间15m in、超声功率为960W、800W时,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分别达到最大,比未经超声处理的蛋白分别提高了70%和7%;当超声功率640W时,大豆分离蛋白的疏水性达到最大,与未经超声处理相比提高了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性 起泡性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pH值处理对黑豆分离蛋白结构、流变特性及乳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曾琪 胡淼 +3 位作者 王欢 钟明明 齐宝坤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5-21,共7页
以黑豆为原料,将碱溶酸沉得到的黑豆分离蛋白(black bean protein isolate,BBPI)用不同pH值条件(2.0~11.0)处理2 h,然后恢复到中性条件,测定处理后BBPI的表面疏水性、溶解度、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乳化稳定性及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pH ... 以黑豆为原料,将碱溶酸沉得到的黑豆分离蛋白(black bean protein isolate,BBPI)用不同pH值条件(2.0~11.0)处理2 h,然后恢复到中性条件,测定处理后BBPI的表面疏水性、溶解度、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乳化稳定性及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pH 5.0处理的蛋白质具有最低的溶解度和乳化稳定性,远离pH 5.0处理的样品溶解度、乳化稳定性均呈现上升趋势且碱性处理条件下溶解度、乳化稳定性更好;随酸碱度的增加,蛋白质三级结构展开程度加大,二级结构发生β-折叠向α-螺旋的转变,高溶解性的蛋白质表面疏水性低且表面疏水性与β-折叠含量正相关,与β-转角负相关。在剪切速率0.1~100 s^-1的范围内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逐渐下降,乳液呈剪切稀释,随着pH值的增加,表观黏度先减少后增大;动态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pH值处理的BBPI乳液在角频率为0~70 rad/s时,弹性模量G’随角频率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pH 3.0时蛋白质具有更强的界面黏弹性,形成的乳液界面流变学性质更好,pH 11.0时蛋白质有利于更好的与油水界面结合,乳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分离蛋白 PH值 表面疏水性 流变特性 乳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