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直流GIL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及其对沿面电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周宏扬 马国明 +4 位作者 刘姝嫔 李成榕 赵书静 屠幼萍 秦司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1259,共9页
表面电荷积聚是制约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绝缘子闪络电压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实际测量困难,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开展仿真计算获得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然而... 表面电荷积聚是制约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绝缘子闪络电压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实际测量困难,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开展仿真计算获得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然而现有研究均未考虑GIL中复杂的热传递过程,所建立的电荷积聚模型难以反映实际工程中直流GIL绝缘子电荷积聚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建立了直流GIL内部热交换方程,掌握了实际工况下GIL内部温度分布规律,考虑绝缘气体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温度对绝缘材料电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绝缘子电荷积聚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了不同运行电流下直流GIL绝缘子电荷积聚情况及电场畸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处于小电流运行状态时,直流GIL绝缘子上表面最大切向电场为4.26k V/mm;处于大电流运行状态时,最大切向电场强度为5.01k V/mm,增大了17.6%。对于绝缘子下表面,随着运行电流增大,最大切向电场强度由4.55k V/mm增至5.36k V/mm,增长了17.8%。因此,在进行绝缘优化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直流GIL导杆在最大允许温升下的沿面电场分布,该研究成果可为直流GIL绝缘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 表面电荷积聚 热传递模型 高温 沿面场强
下载PDF
液体薄膜流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29
2
作者 阎维平 叶学民 李洪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5,共7页
液体薄膜流作为一种高效传热传质方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其内在流动过程和传热机理十分复杂。通过全面分析液体薄膜流的表面波特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供深入研究的... 液体薄膜流作为一种高效传热传质方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其内在流动过程和传热机理十分复杂。通过全面分析液体薄膜流的表面波特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供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薄膜 表面波 流动 研究成果 方向 存在 工业应用 波特 全面分析 价值
下载PDF
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的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向安定 罗小强 +2 位作者 朱惠人 许都纯 刘松龄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1,共5页
对压力面和吸力面各有双排气膜孔冷却的涡轮导向叶片表面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吹风比下获得了当地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叶片表面冷却和换热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孔排位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 对压力面和吸力面各有双排气膜孔冷却的涡轮导向叶片表面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吹风比下获得了当地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叶片表面冷却和换热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孔排位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规律有很大不同,孔排位置一定时,冷却效果主要由吹风比决定。结果还表明尽管冷气喷射使型面换热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气膜冷却还是能有效的降低型面的热负荷,其中以中吹风比喷射时冷却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气膜冷却 传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移动热源条件下熔池内流体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德宁 雷永平 +1 位作者 黄廷禄 苏俊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对有移动热源的表面重熔问题,在固定坐标系内,采用固定网格、焓-孔隙度法处理相变,并将移动热源引起的能量、 动量方程的变化作为附加源项构建控制方程组,使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对其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激光扫描条件下熔池内传热、相... 对有移动热源的表面重熔问题,在固定坐标系内,采用固定网格、焓-孔隙度法处理相变,并将移动热源引起的能量、 动量方程的变化作为附加源项构建控制方程组,使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对其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激光扫描条件下熔池内传热、相交 及流体流动的情况;利用所开发的软件对同一扫描速度、不同激光输入功率条件下不锈钢材料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场、速度场进 行了比较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重熔 移动热原 相变 传热 流体流动
下载PDF
水平表面结霜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马强 吴晓敏 陈永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5-99,共5页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空气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疏水表面上过冷水珠的冻结时间比裸铝表面晚。冷面温度越低,湿空气流速越快,则霜层生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表面 传热 冻结时间 霜晶形貌 霜层高度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过程综合冶金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连刚 张慧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3,共5页
结合连铸机设备工艺条件和所采用浸入式水口结构进行了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自由液面以及传热凝固等冶金现象的综合描述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式水口通过控制钢水射流形态和强度可以显著影响结晶器熔池液面的起伏波动;上旋涡流股由液... 结合连铸机设备工艺条件和所采用浸入式水口结构进行了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自由液面以及传热凝固等冶金现象的综合描述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式水口通过控制钢水射流形态和强度可以显著影响结晶器熔池液面的起伏波动;上旋涡流股由液面返回时的抽引作用是波动起伏的主要原因,波谷处的液面流速最大;除钢水射流及其邻近钢水外,结晶器熔池中绝大部分钢水都因强烈对流和湍流扩散而保持其温度在液相线上恒定,研究条件下的熔池液面钢水最大过热度可达2 K以上,但此时的液面最大波高差和最大流速分别为9 mm和0.36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坯连铸 浸入式水口 自由液面 传热凝固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一次表面回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静 程惠尔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23-2826,共4页
对一次表面回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评价,获得了有工程价值的k-u和f-u试验曲线以及经验计算公式。指出对于当量直径为1mm左右的一次表面回热器不宜采用工业级通道而应使用微小通道的准则式,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其热... 对一次表面回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评价,获得了有工程价值的k-u和f-u试验曲线以及经验计算公式。指出对于当量直径为1mm左右的一次表面回热器不宜采用工业级通道而应使用微小通道的准则式,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其热性能。对比分析一次表面回热器的明显优点:质量轻,紧凑性好,传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小以及热响应快,具有管壳式、板翅式等传统换热器无法比拟的性能和价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表面回热器 样机 流动与传热 实验
下载PDF
复合粉末多孔表面管的沸腾传热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阿龙 徐宏 +3 位作者 王学生 周建新 侯峰 王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6-730,共5页
采用管内去离子水加热管外丙酮沸腾的方法对复合粉末多孔表面管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沸腾传热系数和K值随温度和几何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与国内几种多孔表面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多孔管的抗垢性能进行了分析.实... 采用管内去离子水加热管外丙酮沸腾的方法对复合粉末多孔表面管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沸腾传热系数和K值随温度和几何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与国内几种多孔表面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多孔管的抗垢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多孔层孔隙率对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最大,多孔管的沸腾传热系数是同类型的光滑管的14倍,多孔管具有一定的抗垢性能.所得结果为该种类型多孔管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多孔涂层 多孔表面管 复合粉末 强化传热
下载PDF
微量润滑平面磨削接触区换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毛聪 邹洪富 +1 位作者 黄勇 周志雄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磨削接触区材料去除厚度是不一致的,同时,在微量润滑过程中,雾滴之间的运动特征存在差异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接触区的磨削温度分布呈现出非线性,换热机理也异常复杂。从雾化机理出发,对影响换热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雾滴直... 磨削接触区材料去除厚度是不一致的,同时,在微量润滑过程中,雾滴之间的运动特征存在差异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接触区的磨削温度分布呈现出非线性,换热机理也异常复杂。从雾化机理出发,对影响换热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雾滴直径和雾滴速度进行了分析。依据雾滴在不同壁温处表现出的不同换热特性,将磨削区划分为无沸腾换热、核态沸腾换热、过渡沸腾换热和稳定膜态沸腾换热四个不同的换热区域,建立了微量润滑磨削区的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技术对微量润滑磨削表面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单级热电偶技术测量了磨削温度,发现磨削区仿真温度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表明通过该理论获得的微量润滑磨削表面换热系数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微量润滑 换热机理 换热系数 沸腾
下载PDF
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表面粗糙度对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磊 黄启鹤 +2 位作者 赵连会 竺晓程 杜朝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1-716,746,共7页
以某重型燃气轮机透平第一级静叶的叶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商业软件CFX的等效砂粒粗糙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叶片表面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对叶片表面附近的时均流场影响不大;但在叶片典型表面粗糙度下,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换... 以某重型燃气轮机透平第一级静叶的叶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商业软件CFX的等效砂粒粗糙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叶片表面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对叶片表面附近的时均流场影响不大;但在叶片典型表面粗糙度下,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换热水平分别比光滑表面时高36.6%和33.4%,换热发生恶化;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对叶片前缘换热基本没有影响,但当等效砂粒粗糙度增大到51 μm时,无量纲线平均传热系数反而比光滑表面时减小了15%;根据叶片一维传热过程模型,在换热增强30%时,叶片金属表面平均温度上升17 K,极大地影响了叶片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强化换热 表面粗糙度 光滑 传热模型
下载PDF
竖直流道宽度对气泡运动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维仲 赵大勇 陈贵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竖直通道宽度对气泡在液体中的非定常运动、变形以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在这个模拟中,界面跟踪采用了VOF方法,并采用PL IC进行界面重构。主流场计算采用有限容积方法将控制方程离散,其中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对流项采...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竖直通道宽度对气泡在液体中的非定常运动、变形以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在这个模拟中,界面跟踪采用了VOF方法,并采用PL IC进行界面重构。主流场计算采用有限容积方法将控制方程离散,其中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对流项采用一阶迎风格式。用成熟的S IM PLE算法求解N-S方程的速度与压力的耦合问题。引入CSF模型处理运动界面的表面张力。利用所编制的程序计算了竖直流道中的单个气泡的形状、运动特性以及气泡内外流场与传热特性,并对竖直通道宽度在不同情况下,对气泡的形状、运动特性以及传热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并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运动 VOF跟踪技术 界面重构 表面张力 传热特性
下载PDF
在复合镀层表面上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杰辉 程立新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41,共4页
研究了采用Ni-PTFE复合镀层表面实现水蒸气滴状冷凝的新方法。在对Ni-PTFE复合电镀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水蒸气在无镀层的黄铜板表面和有复合镀层表面的冷凝传热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Ni-PTFE复合镀层... 研究了采用Ni-PTFE复合镀层表面实现水蒸气滴状冷凝的新方法。在对Ni-PTFE复合电镀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水蒸气在无镀层的黄铜板表面和有复合镀层表面的冷凝传热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Ni-PTFE复合镀层表面上可实现水蒸气的滴状冷凝,有着显著的强化冷凝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镀 电镀表面 冷凝传热 滴状冷凝传热 传热
下载PDF
结霜工况下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媛媛 徐博 陈江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4-678,共5页
测试了平行流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研究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及表面换热效率随霜层厚度的变化,并采用对数平均温差(LMTD)法对结霜状况下霜层表面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当霜层厚度达到0.4mm时,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下降18%左... 测试了平行流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研究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及表面换热效率随霜层厚度的变化,并采用对数平均温差(LMTD)法对结霜状况下霜层表面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当霜层厚度达到0.4mm时,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下降18%左右,表面换热效率下降17.42%~24.78%;而换热系数的降低是换热器性能降低的重要因素,试验中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均下降50%左右,百叶窗的霜堵是导致换热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流换热器 结霜 换热面积 表面换热效率 换热系数
下载PDF
表面工程技术应用于蒸发器的防垢及沸腾传热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明言 王红 王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2-447,共6页
对传统的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在蒸发器等换热设备的防垢和沸腾传热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采用磁控溅射、离子注入、化学复合镀、分子自组装等表面工程技术制得的低能表面,包括纳米涂层传热表面的防垢或强化... 对传统的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在蒸发器等换热设备的防垢和沸腾传热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采用磁控溅射、离子注入、化学复合镀、分子自组装等表面工程技术制得的低能表面,包括纳米涂层传热表面的防垢或强化沸腾传热的功效。认为应用表面工程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制备既能防垢又能强化沸腾传热的优良传热表面;高黏物系的污垢形成规律和表面抗垢机理研究,应用纳米表面工程技术进行防垢和强化沸腾传热研究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工程 污垢 强化传热 沸腾 蒸发器 纳米
下载PDF
换热表面结垢过程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永昌 马重芳 +1 位作者 刑晓凯 陈小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86-89,共4页
对水溶液中矿物质离子在换热表面的结垢过程及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需要, 自行配制的各种硬度(CaCO3)的水溶液作为工质,测量换热表面的换热系数,得到换热面的结垢变化规律.考察 了各种因素对结垢过程的作用和影响,... 对水溶液中矿物质离子在换热表面的结垢过程及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需要, 自行配制的各种硬度(CaCO3)的水溶液作为工质,测量换热表面的换热系数,得到换热面的结垢变化规律.考察 了各种因素对结垢过程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结垢过程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换热面的温度及流体温度是结 垢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工质硬度增加,也促使结垢过程加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表面 结垢机理 传热
下载PDF
表面特性对结霜和融霜排液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强 吴晓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0-95,共6页
对亲水表面、裸铝表面和疏水表面上结霜和融霜排液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表面特性对冷凝水珠冻结、霜层生长和融霜排液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表面上冷凝水珠呈规则球缺状、冻结较晚,而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上冷凝水珠形状不规则;相比于... 对亲水表面、裸铝表面和疏水表面上结霜和融霜排液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表面特性对冷凝水珠冻结、霜层生长和融霜排液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表面上冷凝水珠呈规则球缺状、冻结较晚,而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上冷凝水珠形状不规则;相比于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上平整霜层,疏水表面上霜层不平整,有凹穴和凸起;疏水表面上霜层平均厚度增长较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缓慢;在湿空气温度和冷面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表面特性对霜层生长的影响减弱;亲水表面具有较好的排液效果,其循环再结霜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表面 传热 结霜 霜层形貌 融霜排液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正国 燕志鹏 +2 位作者 方晓明 方玉堂 高学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采用纳米技术,通过改变传热流体的物性和流动特征以及传热表面的特性,能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综述了纳米流体、纳米胶囊粒子潜热型热流体以及纳米涂层表面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纳米技术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 采用纳米技术,通过改变传热流体的物性和流动特征以及传热表面的特性,能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综述了纳米流体、纳米胶囊粒子潜热型热流体以及纳米涂层表面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纳米技术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纳米胶囊相变粒子 纳米涂层表面 强化传热
下载PDF
疏水表面结霜初期液滴生长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晓敏 褚福强 陈永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0-64,共5页
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疏水表面结霜初期冷凝液滴的生长过程,建立了考虑不凝气影响的液滴传热及生长模型,分析了表面接触角和冷面温度对液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热阻为液滴内部导热热阻和相界面热阻,随着表面接触... 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疏水表面结霜初期冷凝液滴的生长过程,建立了考虑不凝气影响的液滴传热及生长模型,分析了表面接触角和冷面温度对液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热阻为液滴内部导热热阻和相界面热阻,随着表面接触角的增大,这两个主要热阻均增大,因此表面疏水性越好,液滴生长越缓慢;而由于冷凝传热温差随冷面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冷面温度越低,液滴生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冷凝 液滴 生长 传热 热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微通道换热器湿工况性能及长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鹿鸣 施骏业 +4 位作者 王颖 葛方根 汪峰 魏庆奇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对翅片间距为1.1 mm的微通道换热器进行了亲水和疏水表面处理,并对其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表面处理对微通道换热器湿工况性能和长效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疏水表面处理在低风速下会造成换热器性能衰减:与原换热器... 对翅片间距为1.1 mm的微通道换热器进行了亲水和疏水表面处理,并对其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表面处理对微通道换热器湿工况性能和长效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疏水表面处理在低风速下会造成换热器性能衰减:与原换热器相比,经过疏水表面处理的换热器换热量最大减小14%,衰减随着风速的变大而减小;而压降除了高风速高湿度工况,其余工况下均升高130%以上。亲水表面处理对换热器性能影响较小:与原换热器相比,经过亲水表面处理的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性能衰减2%~8%;压降仅在高湿度低风速下明显变大17%,其余大部分工况得到改善,在高湿度高风速下压降仅为原换热器的50%。亲水表面处理在防腐蚀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同时进行盐雾腐蚀260 h后,表面亲水处理的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比原换热器性能提升4%~6%,压降降低1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表面处理 换热性能 压降 盐雾腐蚀
下载PDF
对流受热面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听宽 《工业锅炉》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文章介绍了工业锅炉和其它换热设备中对流受热面传热强化的发展及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传热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工业锅炉 对流受热面 传热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