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及生物技术在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董悦安 孟庆义 +2 位作者 顾华 张景峰 高云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U04期77-82,共6页
为防治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问题,应用部分物理和生物技术进行现场试验。吸附性材料净水试验后,试验区内水中氮的浓度和磷的浓度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这将对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水葫芦净化水体试验说明,试验区... 为防治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问题,应用部分物理和生物技术进行现场试验。吸附性材料净水试验后,试验区内水中氮的浓度和磷的浓度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这将对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水葫芦净化水体试验说明,试验区内水体的总磷和总氮浓度皆低于对照水体的,这将控制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量,即控制藻类的生长速度。机械除藻试验后,水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除藻前下降60%~100%。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后,试验区内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将抑制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对水华的发生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性材料 水葫芦 养分富集作用 水藻 表底层水体 密云水库
下载PDF
厦门海域水体中有机锡的存在形态与含量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冬梅 王新红 +1 位作者 马建强 洪华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1,共6页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SPE-GC-FPD)对厦门海域表、底层海水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其中表层海水中检出的有机锡化合物以二丁基锡(DBT)为主,底层海水中以三丁基锡(TBT)为主,且TBT的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水。表层海...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SPE-GC-FPD)对厦门海域表、底层海水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其中表层海水中检出的有机锡化合物以二丁基锡(DBT)为主,底层海水中以三丁基锡(TBT)为主,且TBT的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水。表层海水中总有机锡浓度在129.1—4 826.8 ng(Sn).L-1之间,底层海水则分布在321.6—1 954.5ng(Sn).L-1之间。结果显示,厦门港内及同安湾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有机锡浓度远高于九龙江口及厦门西南海域,这与厦门海域船舶活动和网箱养殖密切相关。通过对鼓浪屿站点表层海水中有机锡化合物15 h的连续监测,推测光照对水体中有机锡的降解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 表层海水 底层海水 厦门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主要港口有机锡化合物监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宛青 张彬 +1 位作者 姚子伟 封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为监测渤海海域有机锡污染情况,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8年5月对渤海海域7个重要港口9个站位的表层水体、底泥和低等海洋生物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各主要港口水域表层水体有机锡含量较... 为监测渤海海域有机锡污染情况,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8年5月对渤海海域7个重要港口9个站位的表层水体、底泥和低等海洋生物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各主要港口水域表层水体有机锡含量较低,均低于检测限;底泥中有机锡污染物检出率达86%,含量大部分高于检测限及一般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有机锡残留标准.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及与大型码头的距离.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渤海海域各主要港口存在有机锡污染,部分港口污染还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有机锡 污染 表层海水 底层海水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PHC on Water Quality of Jiaozhou Bay Ⅴ.Water Transfer Process
4
作者 Yang Dongfang Zhu Sixi +2 位作者 Wang Fengyou Wang Ming Yang Xiuq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4期40-43,共4页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PHC content in Jiaozhou Bay,China during 1980-1981,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C content in the water of Jiaozhou Bay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80 to 1981,the v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PHC content in Jiaozhou Bay,China during 1980-1981,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C content in the water of Jiaozhou Bay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80 to 1981,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C content in the water of Jiaozhou Bay depended on the water transfer process of PHC.During the water transfer process of PHC,PHC was input from pollution sources into 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bay firstly,and then it settled to the bottom.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trends of PHC content i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the changes of PHC content i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and the vertical changes of PHC content showed that the settlement of PHC was fast and was consistent with PHC content.PHC accumulated at the bottom after continuous settlement of PHC,which revealed the water transfer process of PHC in Jiaozhou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 Vertical distribution water transfer PROCESS Jiaozhou BAY China
下载PDF
热带东太平洋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及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文申 王汝建 叶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热带东太平洋8001柱状样晚第四纪以来放射虫标志种Buccinosphareainvaginata和Collosphaeratuberosa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初现面(FAD)出现于柱深22cm和45cm处,年龄分别为0.21Ma和0.42Ma.它们的初现面年龄与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结合为该柱... 热带东太平洋8001柱状样晚第四纪以来放射虫标志种Buccinosphareainvaginata和Collosphaeratuberosa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初现面(FAD)出现于柱深22cm和45cm处,年龄分别为0.21Ma和0.42Ma.它们的初现面年龄与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结合为该柱建立了地层框架.该柱放射虫丰度、生源蛋白石和有机碳含量、粒度的分析显示,大约在氧同位素11、9~8.4、5~3和1期,高的放射虫总丰度、第四纪常见种丰度和始新世-渐新世种丰度大致对应于高的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以及大约氧同位素5期以来增加的有机碳含量,表明此期间贸易风增强,搬运的陆源颗粒增大,北赤道洋流加强,导致上升流增强,表层水生产力提高,同时,南极底层流的活动也加强.大约在氧同位素10、8.3~6和2期,低的放射虫总丰度、第四纪常见种丰度和始新世-渐新世种丰度大致对应于减小的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反映此期间贸易风减弱,搬运的陆源颗粒减小,北赤道洋流减弱,导致上升流消失,表层水生产力降低,同时,南极底层流的活动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丰度 表层生产力 贸易风 南极底层流 热带东太平洋 晚第四纪
下载PDF
夏季达里诺尔湖浮游细菌群落表、底层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 被引量:3
6
作者 杜蕾 李畅游 +3 位作者 李文宝 史小红 杨旭 刘晶晶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3-20,共8页
浮游细菌是湖泊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为探索中国北方典型内陆封闭型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变动的响应,以夏季内蒙古达里诺尔湖(以下简称“达里湖”)为例,采集表、底层水共3... 浮游细菌是湖泊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为探索中国北方典型内陆封闭型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变动的响应,以夏季内蒙古达里诺尔湖(以下简称“达里湖”)为例,采集表、底层水共32个样品,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详细分析了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表、底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夏季达里湖水体中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现表层>底层,丰富度则呈底层>表层。(2)浮游细菌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四大优势菌门为主要组成部分,且变形菌门含量在表、底层水体中均占绝对优势:在底层水中占比46.46%,在表层水中占比36.21%。(3)基于不同环境因子和浮游细菌优势菌门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层水体中总溶解性固体(TDS)、溶解态无机磷(DIP)是多数优势菌门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底层水体中的总氮(TN)、叶绿素a(Chl a)和水温(WT)为主要驱动因子。总的来说,达里诺尔湖表、底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与不同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而水体环境因子的表、底层差异是影响多数优势菌门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表、底层变化 夏季 群落结构 达里诺尔湖
下载PDF
密云水库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悦安 孟庆义 +2 位作者 张景峰 高云柱 顾华 《北京水利》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为研究密云水库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中表层水体温度的变化及流速的变化,利用水泵将水库的底层水抽至水面,进行交换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试验,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会抑制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试验中水泵附近... 为研究密云水库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中表层水体温度的变化及流速的变化,利用水泵将水库的底层水抽至水面,进行交换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试验,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会抑制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试验中水泵附近的水体处于紊流状态,会破坏藻类的生长环境,对水华的发生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表底层水体交换 温度 流速 紊流 蓄水量
原文传递
糙条新体型水力特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凡琦 牧振伟 +1 位作者 孙德旭 贾萍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2,共8页
以往的溢洪道弯段消能导流措施多适用于宽深比(溢洪道宽度与平均水深之比)较小的弯道,对于宽深比较大的弯段溢洪道消能导流问题研究较少。结合新疆"635"溢洪道整治工程,在一般工程措施解决弯段溢洪道横向环流的基础上,提出糙... 以往的溢洪道弯段消能导流措施多适用于宽深比(溢洪道宽度与平均水深之比)较小的弯道,对于宽深比较大的弯段溢洪道消能导流问题研究较少。结合新疆"635"溢洪道整治工程,在一般工程措施解决弯段溢洪道横向环流的基础上,提出糙条辅助消能工的新体型。为深入探究糙条的水力特性及导流机理,通过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弯段溢洪道7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大宽深比弯段溢洪道的消能导流问题,糙条新体型有传统辅助消能工无法取代的优势,且在解决弯道环流、降低水面横比降、缩短下游调整段距离的同时,水面流态依然较传统型消能工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段溢洪道 糙条新体型 弯道环流 水面结构 床面动水压力 流速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