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吸附污染对多晶铜和金功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瑞 赵志娟 +1 位作者 安辰杰 徐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功函数是金属光阴极的一项重要特性,决定了光电子发射量子效率。金属表面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表面吸附污染的影响,从而改变表面功函数,并可能影响光电子发射性能。本工作通过光电子能谱的方法,研究常用做光阴极材料的多晶铜和金表面在大... 功函数是金属光阴极的一项重要特性,决定了光电子发射量子效率。金属表面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表面吸附污染的影响,从而改变表面功函数,并可能影响光电子发射性能。本工作通过光电子能谱的方法,研究常用做光阴极材料的多晶铜和金表面在大气环境中的吸附污染,及其对表面功函数的影响。根据紫外光电子能谱的测量,发现铜和金金属表面存在吸附污染时功函数相比纯净金属表面分别降低约0.1 e V和0.7 e V。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有机分子吸附污染使得金样品的表面功函数降低;而对于铜样品表面,导致功函数降低的因素包括有机分子吸附和表面氧化。本研究对光阴极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表面污染 功函数 光阴极 金属表面
下载PDF
Uniqu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NO and O_2 at hydrogenated anatase TiO_2(101)
2
作者 Fei Li Wen-Hao Huang Xue-Qing Go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65-768,共4页
Titanium dioxide(TiO2)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especially for its unique performances in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Different phases of TiO2 have been found to exhibit different... Titanium dioxide(TiO2)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especially for its unique performances in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Different phases of TiO2 have been found to exhibit different photo-activities, though the origins are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we use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calculations, corrected by on-site Coulomb and long-range dispersion interactions, to study the adsorptions of nitric oxide(NO) and oxygen(O2) molecules on the clean and hydrogenated anatase TiO2(101) surfaces. We also compare the detailed calculated results regarding their structural, energe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with those obtained at rutile TiO2(110).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behaviors of the surface localized electrons being transferred from adsorbed H, as well as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NO and O2 are quite different at the two surface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local bonding structures around the surface hydroxyl. These results may also help explain the differ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se two main facets of anatase and rutile 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ase TiO2(101) Rutile TiO2(110) surface adsorptions surface hydroxyls Localized electrons PHOTOCATALYSI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电输运谱在原位电化学界面测量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3
作者 穆张岩 丁梦宁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7,共20页
电化学/电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储存的重要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前沿领域。如今日渐深入的电催化研究开始要求更精确且多维度的电化学界面信息,从而指导实现电化学体系的优化,而这往往依赖于一些原位表征方法的发展和应... 电化学/电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储存的重要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前沿领域。如今日渐深入的电催化研究开始要求更精确且多维度的电化学界面信息,从而指导实现电化学体系的优化,而这往往依赖于一些原位表征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电输运谱(electrical transport spectroscopy,ETS)是一种新兴的基于芯片平台的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它可以实现电势扫描条件下电化学信号和电极材料电输运性质的同时获取。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铂纳米线微纳器件的ETS信号原理(吸附现象导致的表面电子散射)和器件制作流程、几个典型电催化反应过程中铂表面状态的演变,以及电解质离子竞争吸附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由于与电化学体系的高度匹配,ETS可应用于不同结构及金属类型材料体系(金和铂纳米颗粒)。金和铂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离子吸附现象,尤其是对于弱吸附离子(高氯酸根和硫酸根)。通过电输运谱还可实时监测电化学过程中材料的相变及电子性质的变化。于是,ETS可被用于监测和实现二维材料电化学可控插层,理解电催化剂在电催化过程中的相变机制以及相变过程如何影响电催化活性,揭示二维半导体催化剂材料电催化过程的自门控效应。此外,ETS还被应用于生物电化学体系,探索电化学过程中的细胞导电机制。最后,本文对ETS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展望了ETS在未来电化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输运谱 微纳电化学器件 原位表征 电化学表界面 表面吸附
下载PDF
铁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及其表面吸附机理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芹 胡岳华 +1 位作者 顾帼华 徐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6-680,共5页
通过浮选实验和红外光谱测定,考查了铁闪锌矿在无捕收剂或以乙黄药为捕收剂时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铁闪锌矿在酸性条件下,可实现无捕收剂浮选,硫酸铜的活化效果不明显;在乙黄药体系下,铁闪锌矿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可浮,表面生成产物主要... 通过浮选实验和红外光谱测定,考查了铁闪锌矿在无捕收剂或以乙黄药为捕收剂时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铁闪锌矿在酸性条件下,可实现无捕收剂浮选,硫酸铜的活化效果不明显;在乙黄药体系下,铁闪锌矿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可浮,表面生成产物主要为乙黄原酸锌;但有硫酸铜存在时,铁闪锌矿可浮性得到大大改善,当硫酸铜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在整个pH值范围内铁闪锌矿均有较好的可浮性,铁闪锌矿表面生成物为Cu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闪锌矿 浮选 表面吸附 捕收剂 乙黄药 硫酸铜
下载PDF
超微粒α-Fe_2O_3气敏机理初探 被引量:20
5
作者 徐甲强 沈谕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 XPS 法测定了超微粒 α-Fe_2O_3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吸附量和吸附态,解释了超微粒 α-Fe_2O_3的电导—温度曲线。根据其气敏效应与工作温度、环境气氛及其氧吸附活化能的关系、得出超微粒α-Fe_2O_3属表面控制型气敏机理的结论。
关键词 氧化铁 气敏效应 超微粒 表面吸附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二氧化硅表面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毕只初 史彦 +1 位作者 颜文华 俞稼镛 《化学试剂》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1-333,共3页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亲水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呈现出两阶段的特点,在第一阶段对应单分子层吸附,而第二阶段对应双分子层吸附,用椭圆偏振法测出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二氧化硅表面吸附层的厚度表明了这个特性。同时进行了十六烷...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亲水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呈现出两阶段的特点,在第一阶段对应单分子层吸附,而第二阶段对应双分子层吸附,用椭圆偏振法测出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二氧化硅表面吸附层的厚度表明了这个特性。同时进行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吸附层厚度与水在二氧化硅表面的接触角关系的研究,说明了因吸附引起的二氧化硅表面润湿性的变化,与吸附的两阶段模型吻合。用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得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CTAB 二氧化硅 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硫代磷酸酯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成膜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玉芳 路民旭 +1 位作者 朱雅红 白真权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82-285,共4页
模拟环烷酸高温腐蚀环境 ,通过对自行合成的硫代磷酸酯缓蚀剂性能评价 ,利用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该缓蚀剂的吸附膜形态与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硫代磷酸酯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属反应沉积与吸附覆盖的共同作用 .随着腐蚀溶液... 模拟环烷酸高温腐蚀环境 ,通过对自行合成的硫代磷酸酯缓蚀剂性能评价 ,利用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该缓蚀剂的吸附膜形态与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硫代磷酸酯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属反应沉积与吸附覆盖的共同作用 .随着腐蚀溶液中硫代磷酸酯缓蚀剂浓度增加 ,表面膜逐渐由反应沉积型转化为吸附覆盖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磷酸酯 缓蚀剂 环烷酸腐蚀 表面吸附
下载PDF
钾对铵离子在蛭石矿物表面吸附与层间固定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封克 汤炎 +2 位作者 汪小丽 葛冬梅 张素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K+ 、NH+ 4不同施用顺序的情况下研究了蛭石对NH+ 4的晶层固定 ,证实了K+ 的存在对NH+ 4的矿物晶层固定不具有影响。在Ca2 + NH+ 4二元系统和Ca2 + NH+ 4 K+ 三元系统中 ,对NH+ 4在蛭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结果同样显示 ,K+ 对NH... 在K+ 、NH+ 4不同施用顺序的情况下研究了蛭石对NH+ 4的晶层固定 ,证实了K+ 的存在对NH+ 4的矿物晶层固定不具有影响。在Ca2 + NH+ 4二元系统和Ca2 + NH+ 4 K+ 三元系统中 ,对NH+ 4在蛭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结果同样显示 ,K+ 对NH+ 4在蛭石表面的吸附位点不具有竞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离子 钾离子 蛭石 表面吸附 晶层固定
下载PDF
A mode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phosphate uptake kinetics in algae:Considering surface adsorption and P-stress 被引量:18
9
作者 Bo Yao Beidou Xi +3 位作者 Chunming Hu Shouliang Huo Jing Su Hongliang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Phosphorus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nutrient in many ecosystems. Consequently,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on phosphate uptake and algal growth due to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algal blooms induced by... Phosphorus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nutrient in many ecosystems. Consequently,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on phosphate uptake and algal growth due to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algal blooms induced by eutrophication. The co-existence of surface adsorbed and intracellular phosphorus pools indicate that phosphate uptake by phytoplankton is, to some extent, a two-stage kinetic process. However, almost all previous uptake models considered the internal uptake stage only and ignore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surface adsorption. In this article, a two-stage kinetic uptake model considering both surface adsorption and P-stress on phosphate uptake by algae was constructed an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one-stage model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n short-term uptake kinetics of a green algae S. quadricaud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suitable parameters, the two-stage uptake model not only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better, but also gave more reasonable and realistic explanations to the phosphate uptake process. The results are meaningful as surface-adsorption of phosphate may affect the uptake process of phosphate and assist in understanding realistic phosphate uptake kinetics in phytoplank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nhate uotake surface adsorption P-starvation nhvtoplankton
原文传递
Bola型表面活性剂1.表面性质与胶团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小莉 黄建滨 +1 位作者 李子臣 朱瑶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29,共4页
Bola型两亲化合物是一个疏水部分连接两个亲水部分构成的两亲化合物。 Bola化合物的表面张力 -浓度曲线上通常有两个转折点 ,在浓度较低的第一个转折点处形成聚集数很小的预胶团 ,在第二个转折点形成结构松散的、强烈水化的胶团。 Bola... Bola型两亲化合物是一个疏水部分连接两个亲水部分构成的两亲化合物。 Bola化合物的表面张力 -浓度曲线上通常有两个转折点 ,在浓度较低的第一个转折点处形成聚集数很小的预胶团 ,在第二个转折点形成结构松散的、强烈水化的胶团。 Bola化合物一般以 U型构象吸附于溶液表面。疏水链较长的 bola化合物在球形胶团中采取折叠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型 两亲化合物 表面吸附 胶团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Ⅰ)——表面活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杜志平 王万绪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通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最低表面张力(γcmc)、表面吸附(Γ)、表面膜强度和表面润湿等,介绍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活性。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消除了同电荷之间的斥力,形成了正、负电荷间的引力,十分有利于两种... 通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最低表面张力(γcmc)、表面吸附(Γ)、表面膜强度和表面润湿等,介绍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活性。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消除了同电荷之间的斥力,形成了正、负电荷间的引力,十分有利于两种表面活性剂离子间的缔合,同时还增加了疏水性。因此,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使胶团更容易形成,表面(或界面)上吸附量增加,使得复配溶液具有很低的表面和界面张力,提高表面活性。不仅等摩尔比的混合溶液的cmc和γcmc显著下降,非等摩尔混合也使cmc减小、γcmc降低。等摩尔混合溶液表面吸附层分子摩尔比近于1∶1,其他不同比例时,表(界)面层摩尔比在大多数情形中仍接近1∶1。吸咐层呈等比组成时达到最大电性吸引,表(界)面吸附量趋于饱和。与此同时,由于吸附层中分子间静电吸引力的较强相互作用,还使得表面膜机械强度增加,并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 表面吸附 表面膜 润湿性
下载PDF
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上CO、H_2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建刚 相宏伟 +2 位作者 董庆年 王秀芝 孙予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及 FT-IR技术考察了 CO、 H2在钴基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H2-TPD表明 ,Co/SiO2催化剂有两类脱附氢 ,引入锆助剂后 ,低温脱附氢量明显增加 ,高温吸附氢量下降 .CO-TPD及吸附态 CO的红外光谱表明锆助剂使 CO在钴催化剂上...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及 FT-IR技术考察了 CO、 H2在钴基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H2-TPD表明 ,Co/SiO2催化剂有两类脱附氢 ,引入锆助剂后 ,低温脱附氢量明显增加 ,高温吸附氢量下降 .CO-TPD及吸附态 CO的红外光谱表明锆助剂使 CO在钴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减弱 ,但其吸附量增大 .钴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可以用吸附态物种的变化来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钴基催化剂 锆助剂 表面吸附物种 红外光谱 一氧化碳 氢气
下载PDF
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敬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7-1112,共6页
建立了基于分子力学计算方法的分子模拟手段,用于研究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在方解石{104}表面的吸附特性.分子模拟三维吸附图像显示,HEDP中的膦酸基团中的氧原子具有强烈的负电性,能与晶体表面的阳离子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形成“立... 建立了基于分子力学计算方法的分子模拟手段,用于研究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在方解石{104}表面的吸附特性.分子模拟三维吸附图像显示,HEDP中的膦酸基团中的氧原子具有强烈的负电性,能与晶体表面的阳离子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形成“立体匹配”吸附结构.计算结果显示,HEDP在方解石面上、台阶和扭折点位置的平均吸附能依次约为-5.2eV,-7.0eV和-23.5eV,表明HEDP强烈地吸附到扭折点位置上,从而影响和抑制台阶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方解石 阻垢剂 表面吸附
原文传递
羟基钙在高岭石两种(001)晶面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韩永华 刘文礼 +1 位作者 陈建华 韩雨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3-750,共8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羟基钙在高岭石2个不同的(001)面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羟基钙在高岭石2个性质不同的(001)晶面均可发生稳定吸附,但在这2个表面,羟基钙的吸附机理不同。在铝氧羟基(001)面,羟基钙中钙...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羟基钙在高岭石2个不同的(001)面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羟基钙在高岭石2个性质不同的(001)晶面均可发生稳定吸附,但在这2个表面,羟基钙的吸附机理不同。在铝氧羟基(001)面,羟基钙中钙离子有脱离羟基钙的趋势,羟基钙以氧原子与表面氢原子成键吸附为主,且在由表面3个H原子围成的穴位处最为稳定,同时与表面有较弱的静电作用;而在硅氧(001)面,羟基钙中钙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紧密,钙原子带有大量正电荷与荷负电底面以静电吸附方式结合,稳定作用于底面硅氧原子围成的十二元环中心处。在溶液环境中,水分子对羟基钙在铝氧(001)面吸附影响大而对硅氧(001)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钙 高岭石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下载PDF
用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纤维蛋白原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才德 隋森芳 +2 位作者 公衍道 张秀芳 赵南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5,共6页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 ,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 (SPR)传感器 ,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 36 3 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 ,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 (SPR)传感器 ,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 36 3 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 ,在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为5mg/ml的相同条件下 ,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 ,饱和吸附浓度也最小 (表面浓度为 1ng/mm2 )。其次是裸金膜 (表面浓度为 3.5ng/mm2 ) ,再其次是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膜 (表面浓度为 3.8ng/mm2 )和Pellethane 2 36 3 55D聚氨酯 (表面浓度为 4 .3ng/mm2 ) ,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最高的是有机玻璃膜 (表面浓度为 4 .5ng/mm2 )。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与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密切相关。表面等离激元技术与本文采用的在金膜上铺展高分子材料的离心铺膜法和LB技术等样品制备技术相结合 ,为生物材料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特性的实时、动态、原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 ,并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生物传感器 表面吸附
下载PDF
MnO_2催化KMnO_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15
16
作者 庞素艳 江进 +1 位作者 马军 欧阳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31-2335,共5页
研究了MnO2强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效能与机制.在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KMnO4初始浓度是目标有机物初始浓度的10倍),考察了KMnO4对酚类化合物(2-氯酚和4-氯酚)的氧化降解规律.发现在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过程中存在着明显... 研究了MnO2强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效能与机制.在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KMnO4初始浓度是目标有机物初始浓度的10倍),考察了KMnO4对酚类化合物(2-氯酚和4-氯酚)的氧化降解规律.发现在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自催化现象,即原位产生的胶体MnO2可以促进KMnO4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实验进一步考察了MnO2浓度、粒径大小和溶液pH对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胶体MnO2和颗粒MnO2都可以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而且假一级动力学常数(K)随着MnO2浓度(30~180μmol·L-1)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胶体MnO2相比,颗粒MnO2的催化能力较弱;随着溶液pH的增加,MnO2催化能力逐渐减弱.实验中还发现外加MnO2能够催化KMnO4氧化降解2-硝基酚(单独MnO2和KMnO4均不能将其氧化),但对于二甲基亚砜(其不具有与金属离子络合配位的能力)则没有催化作用.由此推测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表面吸附络合催化,即吸附在MnO2表面形成的络合物比存在于溶液中的有机物本身更易被KMnO4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2 KMNO4 催化 酚类化合物 表面吸附
原文传递
O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曾振华 邓辉球 +1 位作者 李微雪 胡望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57-3164,共8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位,O在fcc洞位的吸附能对覆盖度比较敏感,其值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Au(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原因是Au表面电子向O偏移,形成表面偶极子;O—Au的相互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且反键态都被占据,造成O—Au键很弱,O吸附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A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特性
原文传递
第一性原理研究氧在Ni(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及功函数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桂贵 吴青云 +2 位作者 张健敏 陈志高 黄志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4-1930,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O在Ni(111)表面的吸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O在Ni(111)表面的稳定吸附位为三重面心立方(fcc)洞位,吸附能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Ni(111)表...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O在Ni(111)表面的吸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O在Ni(111)表面的稳定吸附位为三重面心立方(fcc)洞位,吸附能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Ni(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并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通过对电子密度和分波态密度的分析发现:O在Ni(111)表面的吸附使得Ni表面电子向O原子转移,形成表面偶极矩,导致功函数增加;表面Ni原子的3d轨道和O的2p轨道通过耦合、杂化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而反键态几乎不被占据,因而O—Ni键相互作用比较强,吸附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能 功函数
原文传递
乙烯在Ni(110)表面吸附的几何结构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波 鲍世宁 +1 位作者 庄友谊 曹培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06,共5页
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度的乙烯在Ni(110 )表面吸附的位置 .乙烯的吸附几何结构在团簇计算中进行了局部优化 .在低覆盖度下 ,单个乙烯分子占据了短桥位和顶位之间的中间位置 .乙烯分子的C—C轴大致沿衬底的Ni原子链排列 (即沿 ... 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度的乙烯在Ni(110 )表面吸附的位置 .乙烯的吸附几何结构在团簇计算中进行了局部优化 .在低覆盖度下 ,单个乙烯分子占据了短桥位和顶位之间的中间位置 .乙烯分子的C—C轴大致沿衬底的Ni原子链排列 (即沿 <110 >晶向 ) ,C—C轴与衬底Ni(110 )表面有 10°的倾斜角 .乙烯分子的C—C键的键长为 0 15 1nm .在高覆盖度下 (0 5ML) ,乙烯在Ni (110 )上形成了有序的c(2× 4 )相 ,在一个表面元胞内的两个乙烯分子的吸附位置类似于低覆盖度时的结果 ,但乙烯分子的C—C键键长分别为 0 14 2和 0 14 3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110)表面 乙烯 表面吸附 几何结构 镍表面 团簇计算
原文传递
稀水溶液中Cr(Ⅵ)的光催化还原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汤心虎 韦朝海 +1 位作者 龙保根 刘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甲醇、正丙醇、丙三醇和苯酚作为俘获剂,研究稀水溶液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过程,考察Cr(VI)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界面吸附行为及溶液pH值、俘获剂类型等对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Cr(VI)吸附的影响为:(1)溶液pH<2.4... 以甲醇、正丙醇、丙三醇和苯酚作为俘获剂,研究稀水溶液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过程,考察Cr(VI)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界面吸附行为及溶液pH值、俘获剂类型等对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Cr(VI)吸附的影响为:(1)溶液pH<2.4时,随pH值升高,吸附量减少;(2)pH值在2.4—5.0时,随pH值的升高,吸附量上升,在pH=5.0时吸附量达到最大;(3)pH>5.0时,吸附量迅速下降.但溶液pH值对Cr(VI)光催化还原的影响与其对Cr(VI)吸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随pH值的升高,Cr(VI)的还原率下降,在溶液pH=1.0时60min内可还原完全,而在pH=9.0时经相同时间后Cr(VI)仍残余65.18%.俘获剂类型对Cr(VI)的还原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还原 Cr(Ⅵ) 稀水溶液 界面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