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则凹坑表面形貌润滑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汪家道 陈大融 孔宪梅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给出了一个研究规则凹坑对表面摩擦性能影响的三销环试验方案 ,考察了面接触下不同尺寸的规则凹坑对表面润滑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规则凹坑表面尺寸适当时 ,其润滑效果比无规则凹坑表面有较大提高 .实验分析表明 ,规则凹坑对表面摩... 给出了一个研究规则凹坑对表面摩擦性能影响的三销环试验方案 ,考察了面接触下不同尺寸的规则凹坑对表面润滑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规则凹坑表面尺寸适当时 ,其润滑效果比无规则凹坑表面有较大提高 .实验分析表明 ,规则凹坑对表面摩擦学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规则凹坑润滑所造成的真实接触面积与塑性接触面积的变化 ,因此在选择规则凹坑尺寸时 ,应使表面真实接触面积 ,尤其是粗糙峰塑性变形程度降低 ,此外 ,规则凹坑尺寸除了顶面积大小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 规则凹坑 润滑 塑性变形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及研究发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松夏 乔红超 +1 位作者 赵吉宾 陆莹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9-576,共8页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SP)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应用表面处理技术。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给材料带来更深的残余应力层,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甚至出现纳米晶,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利用高能激光辐照约束层材料(黑漆...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SP)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应用表面处理技术。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给材料带来更深的残余应力层,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甚至出现纳米晶,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利用高能激光辐照约束层材料(黑漆、黑胶带或铝箔),约束层材料在瞬间熔融气化并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冲击波是一种爆轰波,可以通过C-J模型计算冲击波的峰值压力。等离子体冲击波在约束层(水、光学玻璃)的约束下向材料内部传播,其压力远远超过了材料的弹性屈服极限,材料经历了弹性-塑性变形,最终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残余应力场并发生微弱的塑性变形。本文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表面处理 残余应力层 纳米晶 等离子体冲击波 塑性变形
下载PDF
南通富水砂性地层地铁深基坑抽水回灌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祥勇 宋享桦 +1 位作者 谭勇 景旭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1-1340,共10页
针对南通地区特殊的深厚富水砂性地层,通过展开一系列单井抽灌和群井抽灌现场试验,对各地层之间水力联系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分析了降水引起的周围地层沉降变化和水位恢复引起的地层回弹与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深厚富水砂性地... 针对南通地区特殊的深厚富水砂性地层,通过展开一系列单井抽灌和群井抽灌现场试验,对各地层之间水力联系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分析了降水引起的周围地层沉降变化和水位恢复引起的地层回弹与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深厚富水砂性地层中,地下水位变化较快、短时间内便可趋于稳定,而地层土体沉降变化较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②降水(压)过程中,对上覆潜水层影响较大(沉降量37 mm),对承压水层和隔水层影响较小(沉降量6mm),且短时间内对承压水层进行抽水降压试验,对整个上覆土层影响并不明显;③回灌过程中,虽然水位上升较快,但土体回弹并不明显,地层沉降体现出一定的"塑性",其中,潜水层土体产生较大的"塑性"沉降量(20.2 mm),隔水层和承压含水层土体产生较小的"塑性"沉降量(2.9 mm);④在降水(压)过程中,建议潜水层地带双电源切换时间控制在7 min以内,承压水层地带控制在4 min内,并且后期回灌压力优选0.08 MPa,在敏感建筑物保护区域做到抽灌一体化,尽量减小因降水引起的附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性地层 抽水试验 回灌试验 地表沉降 土体深层位移 塑性沉降量 现场试验
下载PDF
Influence of groove surface texture on temperature rise under dry sliding friction 被引量:16
4
作者 WU Wei SHAO TianMin CHEN GuiM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83-190,共8页
Parallel groove surface textures with different area densities were fabricated on ASTM 1045 steel. Friction tests were con- ducted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 Temperature ris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of both t... Parallel groove surface textures with different area densities were fabricated on ASTM 1045 steel. Friction tests were con- ducted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 Temperature ris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of both the textured and untextured speci- mens were studied. An embedded K-type thermocouple beneath the friction surfaces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frictional tem- perature ri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textured specimen was obvious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textured specimen,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was not significan.. The specimen with high texture density exhibited a small temperature rise.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rise between th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texture densities can b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heat dissipation and energy allocation between the tri- bo-pairs caused by the textured structure. The energy consumed by wear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small in ~:omparison with the total energy input by friction, thu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on temperature rise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neglig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ove surface texture temperature rise heat dissipation WEAR plastic deformation
原文传递
表面纳米化技术制备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贺琼瑶 吴桂林 +5 位作者 刘聪 刘静 杨小奎 周堃 张伦武 项运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7-276,295,共11页
多数工程结构材料的失效都是从表面的薄弱环节开始发生或者传导,从而引起材料的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受生物材料的梯度结构启发,近年来开发了多种表面纳米化技术,成功在工程材料表面制备了晶粒尺寸从表层纳米尺度连续变化到内部宏观... 多数工程结构材料的失效都是从表面的薄弱环节开始发生或者传导,从而引起材料的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受生物材料的梯度结构启发,近年来开发了多种表面纳米化技术,成功在工程材料表面制备了晶粒尺寸从表层纳米尺度连续变化到内部宏观尺度的梯度纳米结构,强化和保护了材料表面,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结果,综述了金属材料梯度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梯度塑性变形、物理化学沉积等表面纳米化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其次,对梯度等轴纳米晶、梯度纳米层片和梯度纳米孪晶等多种表面纳米化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归纳,并对最新发展的梯度纳米结构材料表层晶粒的晶体学取向等微观信息表征方法进行了系统地阐述。随后,总结了梯度纳米结构对工程材料的表面强度、塑性、强-塑匹配、加工硬化、疲劳、耐磨、腐蚀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表面纳米化技术制备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工程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纳米化 梯度塑性变形 物理沉积 化学沉积 纳米结构 微观结构 摩擦
下载PDF
超声加工滚压力对钛合金表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凤琴 赵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钛合金超声滚压加工中的不同工艺参数对表层特性指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件表面质量的加工参数。方法运用超声滚压加工技术,采用一维超声振动滚压装置和CA6140B/A型号的车床对钛合金TC4进行试验,并结合赫兹接触理论建立滚压力与... 目的研究钛合金超声滚压加工中的不同工艺参数对表层特性指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件表面质量的加工参数。方法运用超声滚压加工技术,采用一维超声振动滚压装置和CA6140B/A型号的车床对钛合金TC4进行试验,并结合赫兹接触理论建立滚压力与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采用ABAQUS仿真分析滚压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仿真结果的变化趋势和试验结果相同,即在其他加工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表面残余应力随着滚压力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静压力600 N时的残余应力值最大。通过超景深和粗糙度仪测得,超声滚压力600 N时,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在500~800 N时能获得较好的表明质量,超过800 N后会对表面产生损伤,出现裂纹。由显微硬度仪测得,表面硬度和硬化程度则随着滚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升高,说明表面硬度越大时,表面粗糙度并不是越小。通过金相组织图和XRD物相分析发现,随着滚压力的增大,塑性变形程度增加,β-Ti衍射峰越来越弱,晶粒细化程度越来越明显。结论超声滚压力工艺参数在一定范围内会产生良好的加工效果。该研究为超声滚压钛合金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超声滚压 表层特性 残余应力 有限元仿真 塑性变形
下载PDF
滚柱滚压表面光整机理的解析分析和实验验证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风雷 夏伟 周照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103,127,共7页
为深入了解滚柱滚压表面光整机理,解决目前滚压量选择完全凭经验和手感的不足,将滚柱滚压加工过程视为平面应变力学情形,利用Boussinesq-Flamant问题的求解并根据Von-Mises屈服准则得出了滚压局部发生微塑性变形的区域,根据Hertz接触理... 为深入了解滚柱滚压表面光整机理,解决目前滚压量选择完全凭经验和手感的不足,将滚柱滚压加工过程视为平面应变力学情形,利用Boussinesq-Flamant问题的求解并根据Von-Mises屈服准则得出了滚压局部发生微塑性变形的区域,根据Hertz接触理论得出了滚压接触压力分布及滚压过程中工件和工具的应力分布.考虑零件的粗糙表面形态,得出了构成滚压量的各因素如机床变形量、滚压工具变形量、工件整体变形量、工件滚压局部塑性变形量和弹性变形量以及粗糙表面变形量的滚压力参数方程,然后根据参数方程得出了滚压光整效果与滚压量的关系.最后,针对单滚柱式外圆滚压和复合滚柱式内孔滚压两种最典型的滚柱滚压形式,对比分析了各自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证明了推理假设和解析公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柱滚压 表面精加工 微塑性变形 表面粗糙度 滚压机理
下载PDF
三维分形固定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小彭 王雪 +1 位作者 运海萌 高建卓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基于传统的M-B模型,在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应用更能符合结合面实际表面形貌的修正的W-M函数,建立了三维分形结合面法向刚度模型.通过建立的刚度模型研究了分形尺度参数和分形维数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并对出现的一些现象进... 基于传统的M-B模型,在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应用更能符合结合面实际表面形貌的修正的W-M函数,建立了三维分形结合面法向刚度模型.通过建立的刚度模型研究了分形尺度参数和分形维数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并对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随着法向载荷与材料特性参数σ_y/E的增加,结合面的法向刚度也增加;但随着分形尺度参数的增加,结合面的法向刚度却减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当2.1≤D≤2.6时,结合面法向刚度增加,而当2.6≤D≤2.9时,结合面的法向刚度却减小;在考虑弹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三维分形结合面的法向刚度要小于二维分形结合面的法向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形 结合面 法向接触刚度 分形曲面 分形维数 弹塑性变形
下载PDF
复合化学热处理13Cr4Mo4Ni4VA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江志华 佟小军 +3 位作者 孙枫 李志 王子君 时连卫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4,共6页
对13Cr4Mo4Ni4VA钢进行了真空渗碳、复合硬化及离子渗硫处理,制备了不同梯度结构的表面层。对不同工艺试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相应表面层的组织及磨损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探索了不同工艺试件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复... 对13Cr4Mo4Ni4VA钢进行了真空渗碳、复合硬化及离子渗硫处理,制备了不同梯度结构的表面层。对不同工艺试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相应表面层的组织及磨损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探索了不同工艺试件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硬化13Cr4Mo4Ni4VA钢表面超硬(>70HRC),组织优异,结构梯度分布,抗塑性变形能力强,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不同深度的离子渗硫层(基于渗碳层或复合硬化层)都具有良好自润滑性能,在多种机理综合作用下保持减摩效果,但过厚硫化物层会导致耐磨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r4Mo4Ni4VA钢 真空渗碳 复合硬化 离子渗硫 抗磨减摩 自润滑 表面超硬 抗塑性变形能力
下载PDF
Corrosion behavior of Mg−Li alloys:A review 被引量:11
10
作者 Xiao-chun MA Si-yuan JIN +4 位作者 Rui-zhi WU Jia-xiu WANG Gui-xiang WANG Boris KRIT Sergey BETSOF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228-3254,共27页
It has been known that the lack of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the key problem restricting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g−Li alloys.Based on a quantity of literature about corrosion behavior of Mg−Li alloys,this rev... It has been known that the lack of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the key problem restricting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g−Li alloys.Based on a quantity of literature about corrosion behavior of Mg−Li alloys,this review elaborat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g−Li alloys and the processing methods for improving corrosion resistance.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g−Li alloys are described firstly.Then,it is explained that the grain size,orientation,second phase,and surface film strongly influence corrosion performance,which can be tailored by alloying,plastic deformation,and heat treatment.Further in-depth discussion about the corrosion mechanisms for Mg−Li alloys was also presented.Finally,important points of improv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are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 alloy corrosion behavior microstructure surface film ALLOYING plastic deformation heat treatment
下载PDF
岩土中的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连民 王天竹 +2 位作者 祁德庆 于春海 顾励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4-489,共6页
回顾了圆弧滑动面理论的产生及其在土坡抗滑动稳定分析和极限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圆弧滑动面理论和刚塑性理论及极限平衡条件的关系及其局限性。介绍了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一些热点研究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 回顾了圆弧滑动面理论的产生及其在土坡抗滑动稳定分析和极限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圆弧滑动面理论和刚塑性理论及极限平衡条件的关系及其局限性。介绍了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一些热点研究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用子负荷面模型模拟超固结黏性土剪切带局部化和用动态剪切带单元模拟摩尔库仑材料剪切带局部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研究提出了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滑动面 刚塑性理论 极限平衡 剪切带 变形局部化
下载PDF
微观随机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与接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施迅 王伟 +3 位作者 刘焜 陈锐 杨璐 冯圣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9,共5页
基于相关文献提出粗糙表面模拟方法,通过软件工具在ANSYS中建立微观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载荷对弹塑性变形和接触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压力的增大,粗糙表面上不断地有微凸峰与平面发生弹性接触变形,接触斑点(... 基于相关文献提出粗糙表面模拟方法,通过软件工具在ANSYS中建立微观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载荷对弹塑性变形和接触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压力的增大,粗糙表面上不断地有微凸峰与平面发生弹性接触变形,接触斑点(或接触斑点群)的数目逐渐增加,斑点中心区域的弹性变形很快达到最大,微凸峰负荷变形的同时也使斑点四周区域受到挤压;初始接触时,轮廓高度较大的微凸峰率先发生弹性变形,随着压力的增大,金属材料所受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同时粗糙表面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集中区域不断增加,真实接触面积不断增大;接触区数目的增多和接触区面积的增加都可以导致接触面上真实接触面积增加;随着压力的增大,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并不是由于接触区数目的增多,而是微观接触区面积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接触 粗糙表面 接触特性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下载PDF
粗糙面变形特性对摩擦温度与接触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健萌 高诚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207,共6页
在考虑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及摩擦界面摩擦热流耦合等影响基础上,建立一具有三维分形特性粗糙表面/理想平面接触的热力耦合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有限元多物理场方法,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弹性粗糙实体/理想平面刚性体(E/R)、... 在考虑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及摩擦界面摩擦热流耦合等影响基础上,建立一具有三维分形特性粗糙表面/理想平面接触的热力耦合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有限元多物理场方法,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弹性粗糙实体/理想平面刚性体(E/R)、弹塑性粗糙实体/理想平面刚性体(P/R)的摩擦滑动过程,揭示了粗糙表面不同变形特性下粗糙实体摩擦热、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的变化规律。发现在匀速滑动过程中,摩擦表面最高接触温度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而最大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弹性接触(E/R)中接触压力、摩擦温度比弹塑性接触(P/R)大,而接触面积则小很多。在分析摩擦过程中粗糙实体热、力问题时,考虑粗糙接触体的弹塑性变形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热力耦合 摩擦温度 接触压力
下载PDF
二次喷丸42CrMo钢表面完整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嘉禧 汪舟 +4 位作者 甘进 杨莹 王晓丽 石明 任旭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二次喷丸工艺参数对42CrMo钢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方法建立三维随机喷丸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预测残余应力的准确性。将一次喷丸后零件的表面形貌和应力应变结果作为初始状态导入到二次喷丸模型中,构建出... 目的探究二次喷丸工艺参数对42CrMo钢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方法建立三维随机喷丸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预测残余应力的准确性。将一次喷丸后零件的表面形貌和应力应变结果作为初始状态导入到二次喷丸模型中,构建出二次喷丸预测模型。分析二次喷丸参数对42CrMo钢零件表面残余应力场、表面粗糙度以及等效塑性形变场的影响情况。结果二次喷丸后,42CrMo钢零件近表层(0~100μm)的残余压应力值均比初始状态有所增加。增加二次喷丸覆盖率对表面残余应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最大可比初始状态提高63.3%,而增加二次喷丸直径对残余应力的改善效果最不明显。过度增加二次喷丸速度会导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提高二次喷丸覆盖率可显著降低表面粗糙度,覆盖率为300%时,粗糙度比初始状态减小了14.4%。表层PEEQ值随着二次喷丸速度、弹丸直径和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二次喷丸速度、弹丸直径和覆盖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表层PEEQ值会趋于饱和。结论二次喷丸预测模型揭示了二次喷丸参数与42CrMo钢零件表面完整性之间的影响规律,为二次喷丸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喷丸 有限元模拟 表面完整性 残余应力 等效塑性形变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接触表面性质对圆柱滚子轴承混合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江敏 刘晓玲 +1 位作者 李栋 刘凤麒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4-181,共8页
目的为了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滚子与外圈表面纹理及硬弹比对圆柱滚子轴承混合润滑的影响。方法基于平均流量模型、非牛顿效应、热效应和粗糙峰的弹塑性变形,建立了圆柱滚子轴承有限长线接触热混合润滑模型。研究了表面纹理... 目的为了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滚子与外圈表面纹理及硬弹比对圆柱滚子轴承混合润滑的影响。方法基于平均流量模型、非牛顿效应、热效应和粗糙峰的弹塑性变形,建立了圆柱滚子轴承有限长线接触热混合润滑模型。研究了表面纹理及硬弹比对膜厚、膜厚比、载荷比、平均摩擦系数及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随着表面纹理参数的增大,油膜厚度逐渐减小,粗糙峰接触压力、平均摩擦系数和载荷比逐渐增,最高温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小膜厚先增大后减小。但表面纹理参数小于1/3时,对最小膜厚的影响非常小。表面硬度引起的完全塑性变形、弹塑性和塑性变形、完全弹塑性变形对润滑状态的影响不同。在硬弹比处于0.01~0.03时,粗糙峰同时发生弹塑性和塑性变形,油膜厚度、最小膜厚、载荷比、平均摩擦系数、粗糙峰接触压力及最高温度不随表面硬度而变化。当硬弹比小于0.01时,粗糙峰产生完全塑性变形;当硬弹比大于0.03时,粗糙峰发生完全弹塑性变形。这两种情况的载荷比、平均摩擦系数、粗糙峰接触压力及最高温度均随着表面硬弹比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工况下,表面硬度与表面纹理参数对圆柱滚子轴承润滑状态的影响存在差异。在表面纹理参数小于1/3时,表面硬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表面纹理参数大于1.0时,表面纹理参数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结论表面纹理参数等于1.0时,润滑状态最好;硬弹比处于0.01~0.03时,综合润滑性能最好。在不同条件下,表面纹理参数与表面硬度对润滑影响的程度不同。因此,圆柱滚子轴承混合润滑中,存在最佳的表面纹理参数和表面硬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纹理 表面硬度 混合润滑 非牛顿流体 热效应 弹塑性变形
下载PDF
GH4169合金磨削表面塑性变形层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随更 姜哲 +2 位作者 张定华 汪志斌 李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3-68,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航空发动机常用高温合金GH4169磨削表面变质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H4169合金磨削表面及亚表面发生了局部剧烈塑性变形,在表面变质层内形成了剧烈塑性变形层(Sev...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航空发动机常用高温合金GH4169磨削表面变质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H4169合金磨削表面及亚表面发生了局部剧烈塑性变形,在表面变质层内形成了剧烈塑性变形层(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layer,SPDL)。通过分析选区电子衍射图特征,确定出本试验条件下磨削表面塑性变形层的深度略大于2.2μm。根据组织特点,磨削表面的SPDL进一步可分为表面非晶层、微观剪切带和纳米晶层。表面非晶层最靠近外表面,其内主要为非晶组织和高密度的空位,但仍存在一定量的直径为1~3 nm的有序结构。微型剪切带是位于表面非晶层和纳米晶层之间、平行于磨削表面、宽度约2 nm的一条带状区域,其内组织已经完全非晶化,不存在有序结构。纳米晶层紧邻基体,主要是直径为10~150 nm的纳米晶粒,纳米晶粒内部原子排列基本有序,但仍存在大量的晶格缺陷,主要为非晶化、位错、层错和孪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磨削表面 塑性变形 微观组织 非晶组织
下载PDF
粗糙表面塑性变形对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牛荣军 黄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利用弹塑性动压润滑理论来分析线接触条件下粗糙表面的塑性变形对润滑性能的影响。首先计算总变形量,然后根据弹塑性理论对总变形量进行修正获得弹塑性变形量。计算中采用直接迭代法对雷诺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用多重网格法得到弹塑性变形... 利用弹塑性动压润滑理论来分析线接触条件下粗糙表面的塑性变形对润滑性能的影响。首先计算总变形量,然后根据弹塑性理论对总变形量进行修正获得弹塑性变形量。计算中采用直接迭代法对雷诺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用多重网格法得到弹塑性变形量。为定量分析塑性变形的影响,采用余弦粗糙度来代替实际的粗糙表面,通过改变余弦粗糙度的峰高、波长和相位来表征粗糙度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粗糙度对弹塑性流体润滑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塑性因素后,在接触的高压区膜厚变小,油膜分布曲线变得平坦,同时接触区域的油膜压力也明显变小;此外塑性变形因素的存在使得接触区的压力和油膜分布宽度增加,第二压力峰和最小膜厚点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线接触 弹塑性变形 弹流润滑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建军 李阳 孙德明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介绍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综述了国内外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的研究现状。金属材料的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可以改善其综合机械性能,并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其耐蚀性、耐磨性以及稳定性。最后提出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塑性变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成形汽车顶盖表面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峰 韦庆峰 韦韡 《模具工业》 2019年第5期12-15,26,共5页
介绍针对汽车顶盖形状单一、截面曲率小、塑性变形量小的特点,且易导致成形制件表面产生凹陷,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发现成形过程中的气垫高度和进料阻力是导致缺陷产生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气垫高度,结合材料流动... 介绍针对汽车顶盖形状单一、截面曲率小、塑性变形量小的特点,且易导致成形制件表面产生凹陷,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发现成形过程中的气垫高度和进料阻力是导致缺陷产生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气垫高度,结合材料流动状态进行变强度拉深筋设置,对于抑制顶盖表面质量缺陷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顶盖 表面缺陷 材料流动 拉深 塑性变形
下载PDF
蒸发金和芯片表层黑色颗粒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晓霞 范红 +2 位作者 李守生 李玉芹 杜晋峰 《黄金》 CAS 2015年第11期4-6,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蒸发金熔化凝固后表层以及蒸镀后在芯片表面形成的黑色颗粒的形貌和成分。试验结果表明:该黑色颗粒成分主要为金,是其蒸发金和芯片表层与碳、氧等非金属杂质相混合,而非长期以来认为的石墨(碳)颗粒;分析确定了非金属... 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蒸发金熔化凝固后表层以及蒸镀后在芯片表面形成的黑色颗粒的形貌和成分。试验结果表明:该黑色颗粒成分主要为金,是其蒸发金和芯片表层与碳、氧等非金属杂质相混合,而非长期以来认为的石墨(碳)颗粒;分析确定了非金属杂质的来源,并从熔炼以及拉丝工艺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金 芯片表面 黑色颗粒 电子束蒸发 铸造 塑性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