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玉朋 杨伟光 +3 位作者 姜亚洁 王亚魁 鞠洪斌 耿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40,共6页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3-二氯-2-丙醇和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连接基团上接有硫酸酯基的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S)。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确证,并对其表面张力、润湿性、油水界面张力、耐盐性、泡沫性和乳化性...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3-二氯-2-丙醇和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连接基团上接有硫酸酯基的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S)。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确证,并对其表面张力、润湿性、油水界面张力、耐盐性、泡沫性和乳化性等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结构相似的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S-O)相比,合成的GS-S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乳化能力和泡沫性能,临界胶束浓度(CMC)仅为2.3×10^(-4)mol/L,临界表面张力(γCMC)为28.43m N/m;当GS-S浓度为1×10^(-4)mol/L时,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低界面张力(1.11×10^(-2)m N/m);可改变水在石蜡膜上的润湿状态,当GS-S浓度为1×10^(-3)mol/L时,接触角从110°左右(去离子水在石蜡膜上的接触角)降至约64°;另外,其还具有良好的耐盐性(NaCl质量浓度<35 g/L时不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酯基 表面活性 稳定性 泡沫性能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一种油田驱油剂原料的设计与生产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康久常 刘守涛 +1 位作者 房晶 沈虹 《当代化工》 CAS 2007年第4期331-333,338,共4页
介绍了中国石油集团"十一五"重点推广应用的油田驱油剂表面活性剂原料—驱油用烷基苯的一种生产方法,即从重烷基苯经减压精馏获得合格的驱油用烷基苯,将设计与生产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此工艺技术合理、可靠。
关键词 驱油 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烷基苯 设计 生产方法
下载PDF
具有表面活性ATRP引发剂的合成及应用1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传杰 舒金兵 +3 位作者 龚珊珊 申亮 彭海峰 杨江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以4-氯甲基苯甲酸、1,10-癸二醇、顺丁烯二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4-(10-(4-氯甲基苯甲酰氧基)癸氧基-4-氧代-2-磺酸基丁酸二钠(3)。第一步选择性酯化的分离产率为81%,... 以4-氯甲基苯甲酸、1,10-癸二醇、顺丁烯二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4-(10-(4-氯甲基苯甲酰氧基)癸氧基-4-氧代-2-磺酸基丁酸二钠(3)。第一步选择性酯化的分离产率为81%,第二步酯化的分离产率为64%,第三步最终产物的收率为91%。对合成的中间体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确认。利用产物3既作引发剂又作乳化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水体系中的无皂乳液聚合,结果表明反应速度很快,聚合具有活性/可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P引发剂 合成 表面活性 无皂乳液聚合
下载PDF
表面活性聚合物在油田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赫英明 巩明月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简述了常用的表面活性物质种类、用于改性的聚合物种类、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合成模型及其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天然型等常用表面活性物质,并介绍了纤维素类、壳聚糖类和聚丙烯酰... 简述了常用的表面活性物质种类、用于改性的聚合物种类、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合成模型及其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天然型等常用表面活性物质,并介绍了纤维素类、壳聚糖类和聚丙烯酰胺类用于改性的聚合物及合成模型,包括疏水单体共聚模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单体聚合模型和聚合物接枝改性模型,最后分析了该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合成模型 油田化学 趋势
下载PDF
N,N,N',N'-四甲基-1,4-丁二胺作为冠状层的Fe_3O_4无溶剂纳米流体
5
作者 屈萍 郑亚萍 +2 位作者 杨睿璐 吴一蔚 李沛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7,共7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氯化亚砜和N,N,N’,N’-四甲基-1,4-丁二胺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一种Gemini阳离子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氯化N,N,N’,N'-四甲基-N,NL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1,4-丁二铵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氯化亚砜和N,N,N’,N’-四甲基-1,4-丁二胺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一种Gemini阳离子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氯化N,N,N’,N'-四甲基-N,NL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1,4-丁二铵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肌R和核磁共振氢谱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改性Fe3O4纳米粒子,得到室温下具有流动行为的无溶剂Fe4O4纳米流体,通过FTIR表征流体结构,流体所含无机粒子质量分数为13.1%,Fe3O4纳米粒子呈单分散,粒径为15~2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FE3O4 纳米粒子 无溶剂纳米流体
下载PDF
单体乳化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的研究
6
作者 李青山 王慧敏 +3 位作者 张德庆 马运兰 姜永才 吴世康 《胶体与聚合物》 2001年第3期13-16,共4页
合成了单体乳化剂 4 -( 1 1 -甲基丙烯酰胺基 )十一烷酰胺基苯磺酸钠 [SMAUBS]和乳化剂 4 -十一烷酰胺基苯磺酸钠 [SUABS]。研究了乳化剂的表面活性。测定了 SMAUBS、SUABS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 1 .92× 1 0 - 2 mol/L,6.90× 1... 合成了单体乳化剂 4 -( 1 1 -甲基丙烯酰胺基 )十一烷酰胺基苯磺酸钠 [SMAUBS]和乳化剂 4 -十一烷酰胺基苯磺酸钠 [SUABS]。研究了乳化剂的表面活性。测定了 SMAUBS、SUABS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 1 .92× 1 0 - 2 mol/L,6.90×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乳化剂 合成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
下载PDF
氟化N-(3-长链烷氧-2-羟)丙基-N,N,N-三烷基铵的合成及性质
7
作者 常建国 张妍 +1 位作者 张广友 王正祥 《山东化工》 CAS 2004年第3期1-3,18,共4页
脂肪醇和环氧氯丙烷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反应得到长链烷基缩水甘油醚 ,以此为原料和三甲 (乙 )胺氢氟酸盐反应得到氟化N -( 3 -长链烷氧 -2 -羟 )丙基 -N ,N ,N -三甲 (乙 )基铵 ,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结果得以证... 脂肪醇和环氧氯丙烷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反应得到长链烷基缩水甘油醚 ,以此为原料和三甲 (乙 )胺氢氟酸盐反应得到氟化N -( 3 -长链烷氧 -2 -羟 )丙基 -N ,N ,N -三甲 (乙 )基铵 ,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结果得以证实。还测定了所合成产品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 季铵盐 表面活性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水溶液的胶束性质研究
8
作者 鄢寒 黄月英 +2 位作者 沈一唯 石晓晴 卞俊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6-38,66,共4页
目的研究具有表面活性的药物孟鲁司特钠的水溶液性质,为其开发成胶束及其相关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导法测定孟鲁司特钠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并考察温度对CMC的影响;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 目的研究具有表面活性的药物孟鲁司特钠的水溶液性质,为其开发成胶束及其相关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导法测定孟鲁司特钠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并考察温度对CMC的影响;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孟鲁司特钠水溶液的透光率,并考察加入不同浓度氯化钠对吸光度和透光率的影响;高速离心法考察孟鲁司特钠水溶液形成胶束后的稳定性。结果孟鲁司特钠在25℃、30℃、35℃的CMC分别为0.75、0.82、0.90mmol/L;氯化钠对孟鲁司特钠水溶液吸光度和透光率的影响不仅与氯化钠的浓度有关,还与孟鲁司特钠溶液的自身浓度有关;当孟鲁司特钠水溶液浓度>7.5mmol/L时可得到澄清溶液且高速离心无沉淀。结论孟鲁司特钠为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药物,其水溶液的胶束性质易受温度和电解质的影响,可利用此性质将其开发为胶束或混合胶束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表面活性 临界胶束浓度 吸光度 透光率 稳定性
下载PDF
腐植酸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不同组分的贡献
9
作者 Gabriela Chilom Angela S.Bruns +1 位作者 James A.Rice 张志国 《腐植酸》 2014年第1期30-36,共7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脂类物质对几种来源不同的腐植酸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通过碱水和有机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式,在每种腐植酸中分离出两种类腐植酸组分(HA1和HA2)和一种类脂类组分。HA1代表原始腐植酸中总有机碳近2/3的组分,此类物质...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脂类物质对几种来源不同的腐植酸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通过碱水和有机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式,在每种腐植酸中分离出两种类腐植酸组分(HA1和HA2)和一种类脂类组分。HA1代表原始腐植酸中总有机碳近2/3的组分,此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弱表面活性,仅仅能稍微降低水的表面张力。HA2代表腐植酸中几乎1/3的组分,该组分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HA2也与脂类组分紧密相关。与原始腐植酸不同的是,HA2在研究范围内都没有表现出类胶束聚集行为。HA1的聚集行为成为一种意外特性被讨论。由于腐植酸组分与起辅助作用的脂类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引起H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聚集行为 脂类组分 表面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沥青技术(WMA)在杭州地区的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陈闯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第10期189-192,16,共4页
对几种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作了简述,并介绍了基于表面活性平台温拌沥青技术(EW M A)在杭州道路上的应用。
关键词 温拌沥青技术WMA 表面活性 拌和温度 降温幅度
下载PDF
ZnO晶体的水热法制备及性质研究
11
作者 刘鹏 张来苹 +1 位作者 贾志凡 刘莉莉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114-116,共3页
采用水热法,以Zn(NO3)2·6H2O和Na OH为主要原料,加入表面活性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制得Zn O晶体。研究实验条件对Zn O晶体产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溶液p H对Zn O晶体产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Zn O晶体的振动光谱... 采用水热法,以Zn(NO3)2·6H2O和Na OH为主要原料,加入表面活性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制得Zn O晶体。研究实验条件对Zn O晶体产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溶液p H对Zn O晶体产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Zn O晶体的振动光谱,并利用粒度分析仪,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对Zn O晶体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以Zn(NO3)2·6H2O和Na OH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可以制得高纯度的Zn O晶体;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的加入量对Zn O晶体在水中的分散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水热法 表面活性剂 热温度
下载PDF
白腐真菌菌丝球形成的物化条件及其对铅的吸附 被引量:87
12
作者 李清彪 吴涓 +4 位作者 杨宏泉 邓旭 卢英华 洪丽玉 蔡立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了探讨影响微生物菌丝球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和控制菌丝球大小的规律以及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效果,对黄孢展齿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呈球状体生长和用此菌丝球吸附水溶液中的Pb2+进行了研... 为了探讨影响微生物菌丝球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和控制菌丝球大小的规律以及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效果,对黄孢展齿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呈球状体生长和用此菌丝球吸附水溶液中的Pb2+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液pH值为4.5,孢子悬液浓度为106个/ml,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浓度为0.1%,高碳氮和摇床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于39℃下培养3d,形成直径在1.5—1.7mm范围内的菌丝球,光滑均匀,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对Pb2+的吸附能力最强.用0.2mol/L的NaOH溶液处理该菌丝球,对25mg/L的铅溶液的吸附率达到了95%以上,表明用该菌丝球吸附水溶液中的Pb2+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菌丝球 生物吸附 吸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水锁效应对低渗透储层的损害及抑制和解除方法 被引量:97
13
作者 廖锐全 徐永高 胡雪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89,共3页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着水锁损害 ,而且渗透率越低 ,水锁伤害越严重 ;造成水锁效应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储层致密、孔隙喉道小 ,油藏压力低、存在绿泥石薄膜状的孔隙衬边结构是造成储层产生水锁效应的内在因素 ;驱动压差小...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着水锁损害 ,而且渗透率越低 ,水锁伤害越严重 ;造成水锁效应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储层致密、孔隙喉道小 ,油藏压力低、存在绿泥石薄膜状的孔隙衬边结构是造成储层产生水锁效应的内在因素 ;驱动压差小、外来流体与岩石的润湿角小、粘度大及油水界面张力大是造成储层产生水锁效应的外在因素。渗透率越低 ,孔喉半径越小 ,油层压力越低 ,越容易产生水锁损害 ,且越难以解除其损害。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认为 :提高排液速度可以提高渗透率的保留率 ,抑制水锁效应 ;向油层中挤注一定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工作液 ,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相渗透率的保留率 ,减弱和部分消除水锁效应 ;在注入水中加入优化后的表面活性体系 ,可以改变低渗透油藏流体的渗流特性 ,可以有效地增大油水两相同流区 ,改善其水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锁效应 低渗透储层损害 抑制 解除方法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 水锁损害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4
作者 刘方 高正松 缪鑫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96-699,共4页
分析了三次石油开采 (EOR)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并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三次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实例 ,指出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助剂的互相配合技术 ,才能获得较高的石油采收率。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应用 采油 三次采油 聚合物 助剂 EOR 石油开采
下载PDF
原油活性组分油水界面膜扩张粘弹性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孙涛垒 彭勃 +4 位作者 许志明 张路 赵濉 李明远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扩张模量幅度对扩张频率的双对数曲线和扩张模量相角的频率依赖关系可以推断所有实验体系界面膜的主要的弛豫过程不是扩散弛豫,而可能主要是通过吸脱附势垒的弛豫过程.温度对两个样品的扩张粘弹性参数都有强烈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降低膜的强度和粘度,并且改变相角的频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张粘弹性 界面驰豫 界面活组分 超临界萃取分馏 原油 分离 温度 油水界面膜
下载PDF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6
作者 徐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0-294,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十余年来通过表面活性单体聚合、亲水/疏水性单体共聚合及大分子化学反应三大类方法制备的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表面活性。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单体均聚或不同种类单体嵌段、接枝、无规共聚,为合成具有指定... 本文综述了近十余年来通过表面活性单体聚合、亲水/疏水性单体共聚合及大分子化学反应三大类方法制备的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表面活性。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单体均聚或不同种类单体嵌段、接枝、无规共聚,为合成具有指定结构和预期性能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表面活性剂 化学驱同 油田 化学剂
下载PDF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其相关的功能性质 被引量:41
17
作者 夏春华 朱全芬 +2 位作者 田洁华 柳荣祥 樊兴土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根据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对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茶皂素的 CMC 为0.5%左右,并且在水质硬度0—28.7°d 的范围内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对茶皂素的去污力、起泡力、湿润性、分散性以及乳化作用... 本文根据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对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茶皂素的 CMC 为0.5%左右,并且在水质硬度0—28.7°d 的范围内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对茶皂素的去污力、起泡力、湿润性、分散性以及乳化作用等功能性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首次提出了茶皂素对疏水性材料接触角θ在0°<θ<90°范围内,表明湿润性为浸渍湿润;HLB 值为16左右。从而证明茶皂素不仅具有表面性,而且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为茶皂素的工业利用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表面活性 起泡力 湿润性 分散性 乳化作用 去污力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我国工业用水新杀菌剂的结构特点与合成方法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锦堂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12,共4页
论述了用于工业水处理杀菌剂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和分子设计要点。指出在设计表面活性剂型工业用水杀菌剂时应注意的 3个基本点 :①一定是阳离子型 (或两性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②结构中正电荷愈集中愈好 ;③要追求分子结构的不对称... 论述了用于工业水处理杀菌剂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和分子设计要点。指出在设计表面活性剂型工业用水杀菌剂时应注意的 3个基本点 :①一定是阳离子型 (或两性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②结构中正电荷愈集中愈好 ;③要追求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介绍了近年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菌剂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杀菌剂 表面活性剂 结构 合成 水处理 工业用水
下载PDF
茶籽饼茶皂素提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廖书娟 童华荣 吉当玲 《粮食与油脂》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我国茶籽饼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茶籽饼中茶皂素是一种纯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广 泛应用。该文介绍茶籽饼提取茶皂素方法,及茶皂素结构和性能,并简要概述茶皂素应用前景,为利用 茶籽饼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茶籽饼 茶皂素 天然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20
作者 赵喆 王齐放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测定原理、方法特点,并指出了实验方法的选择及CMC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为药物生产选择适宜表面活性剂及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标准。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测定方法 测定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