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过伸屈曲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1
作者 陈群华 陈莉华 殷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肘过伸屈曲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肘过伸屈曲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肘过伸屈曲手法复位并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技术方法,对照组采用肘过伸屈曲手法复位方法。待全面评估骨折位置和愈合情况后,移除石膏、拔除克氏针的同时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针眼愈合后,配合(余庆阳主任经验方)外洗2号方熏洗。比较两组患儿骨完整性及连续性恢复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术后随访全程是否有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和尺神经受损的并发症发生及治疗后第12月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系统)的优良率,评价肘过伸屈曲手法与经皮穿针固定相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随访60例患儿,随访时间12个月,试验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完整性及连续性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Volkmann挛缩、尺神经受损的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儿发生1例肘内翻畸形。结论肘过伸屈曲手法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的治疗中能迅速准确地复位骨折,避免反复多次整复,在该手法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穿针和石膏固定临床疗效相仿,经皮穿针治疗在骨折稳定性、肘关节功能评分优于石膏组,不稳定性骨折建议直接经皮穿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过伸屈曲 穿针 伸直型 肱骨髁上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凡 李明静 +2 位作者 刘郁东 徐剑 胡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共收治34例儿童不可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18例行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共收治34例儿童不可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18例行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内固定组),16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d与2个月时Baumann角的变化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49.1±6.6)min较外固定组(72.3±12.6)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6±0.9)次较外固定组(10.1±2.0)次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内固定组术后3d与2个月时Baumann角变化(2.4±1.3)°与外固定组(6.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27.8%(5/18),外固定组为25.0%(4/16);术后1年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9.4%(17/18)、外固定组为81.3%(13/16).两组患儿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但前者可获得更满意的复位、更稳定的固定、更好的肘关节功能,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肱骨髁上骨折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3
3
作者 卢先整 胡长贤 刘本辉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72-87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对128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男96例,女32例;年龄2~15岁,平均8岁;均为移位骨折,伸直型112例,屈曲...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对128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男96例,女32例;年龄2~15岁,平均8岁;均为移位骨折,伸直型112例,屈曲型16例;尺偏型102例,桡偏型26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通过治疗后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2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6个月。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优116例(90.6%),良11例(8.6%),可1例(0.8%)。无针孔感染、肌缺血性挛缩及尺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不但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安全有效且治疗费用低的优点,而且又避免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缺点,是治疗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9
4
作者 魏俊强 林静 +4 位作者 金宇 赵景新 王瑜 孔令伟 魏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评价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5采用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8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取俯卧位,患肢前臂悬垂于手术床边,在C型臂X线机透... 目的 评价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5采用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8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取俯卧位,患肢前臂悬垂于手术床边,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肱骨髁上骨折满意后经皮从肱骨远端内外侧穿针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118 min,平均70 min。所有患者均达到闭合复位。35例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35例骨折均愈合,无Volkman挛缩和肘内翻畸形,内侧穿针无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伸直-10°~4°,平均-4°;健侧肘关节伸直-14°~0°,平均-10°。患侧肘关节屈曲110°~140°,平均125°;健侧肘关节屈曲120°~150°,平均135°。同健侧相比,5例患侧丢失屈伸功能5°~10°,Flynn临床功能评定为良。患侧携带角0°~10°,平均7°;健侧携带角0°~15°,平均9°。3例患侧携带角丢失5°~10°,Flynn临床功能评定为良。患侧肘关节Baumann角变化值1°~6°,平均3.5°。结论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复位容易,方便穿针和利于术中透视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俯卧位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骨科康复护理门诊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晓艳 周利华 +3 位作者 方继红 尹莹 李敦辉 段勇贤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7期1244-1247,125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骨科康复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骨科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型、Ⅲ型)的8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目的探讨基于骨科康复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骨科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型、Ⅲ型)的8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视频指导联合微信平台跟踪的延续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专科护士和康复治疗师主导的骨科康复护理门诊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术后6个月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患儿家长满意度、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运动范围评分(ROM)。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为(83.20±13.82)分和(71.00±16.49)分(P<0.001);家长满意度评分为(77.17±20.97)分和(66.25±21.60)分(P=0.020);肘关节MEPS评分为(88.04±8.33)分和(82.50±7.33)分(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ROM评分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4个角度评价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骨科康复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康复护理门诊 延续性护理 儿童骨科 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综合护理对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建凤 张体娜 +1 位作者 邢爱春 窦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2期1690-1693,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护理对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52例,入组前2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3~4周后拆除外固定后入组,采用随...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护理对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52例,入组前2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3~4周后拆除外固定后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术后4周护理干预结束后依据《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采用Flynn评分对肘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术后8周行随访并采用《儿童生命质量简化量表》对其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在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3例脱落,故最终观察组有25例,对照组有23例.术后4周观察组治愈15例,好转7例,未愈3例,对照组分别为8、6、9例,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0,P=0.034).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Flynn评分优10例,良6例,中6例,差3例,对照组分别为5、4、5、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1,P=0.04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对照为30.4%(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P=0.047).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生命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77.84±12.15)、(81.13±15.72)、(79.95±20.68)、(79.44±11.57)分,对照组分别为(63.31±15.86)、(63.07±12.63)、(65.65±18.51)、(61.32±17.2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6~4.363,P〈0.05).结论 结合中药熏洗、中医康复指导的中西医综合护理可以较为明显地改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中西医 康复指导 肱骨髁上骨折
原文传递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的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詹翼 贝朝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约占儿童肢体骨折的30%和肘部骨折的50%~70%;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约占96%~98%、屈曲型约占2%~4%,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1,2]。Gartland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肱骨髁上...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约占儿童肢体骨折的30%和肘部骨折的50%~70%;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约占96%~98%、屈曲型约占2%~4%,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1,2]。Gartland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系统:Ⅰ型骨折无移位常采取保守治疗,Ⅱ型和Ⅲ型骨折因创伤严重致治疗棘手。由于儿童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均容易损伤,文献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达10%~20%[1-3],医源性神经损伤也高达3%~6%[2-4],给临床带来严重挑战。本文就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 神经损伤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与功能复位早期临床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伟 王强 +1 位作者 宋宝健 朱丹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术后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术后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位标准分为解剖复位组与功能复位组。观察术后6周、8周、12周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趋势,并以术后12周为观察终点,比较不同复位效果下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结果随访62例患儿,其中解剖复位42例,功能复位20例。术后6周、8周、12周,解剖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4. 64±6. 93)°、(29. 05±6. 37)°、(11. 31±5. 19)°,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29. 05±5. 76)°、(20. 60±6. 55)°、(10. 24±5. 52)°,功能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9. 75±6. 17)°、(25. 25±7. 34)°、(16. 50±6. 30)°,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2. 25±5. 45)°、(24. 75±5. 25)°、(14. 00±7. 36)°。以术后12周为早期观察终点,比较两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433,P=0. 001);比较屈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47,P=0. 028);两组患儿提携角度分别为(4. 29±3. 76)°和(4. 50±3. 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13,P=0. 832)。结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但在术后早期,解剖复位肘关节屈伸功能优于功能复位。因此,相对于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肢体功能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解剖 功能复位 儿童
下载PDF
矢状位骨折线方向对Gartland 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姬广伟 于会林 +4 位作者 范明 侯晓升 张路 李宏韬 许洪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比较X线透视下矢状位骨折线方向对Gartland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小儿骨科就诊并行手术的Gartland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3例患儿资料,根据术前矢状位X... 目的比较X线透视下矢状位骨折线方向对Gartland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小儿骨科就诊并行手术的Gartland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3例患儿资料,根据术前矢状位X线透视下骨折线方向分为顺斜型(骨折线前下后上走形)、水平型(骨折线水平走形)和逆斜型(骨折线前上后下走形)3组,比较3组患儿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肘前瘀斑、术前神经症状、手术时间、切开比例及末次随访肘关节Flynn评分等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6~15个月[(8.65±2.47)个月]。骨折线为顺斜型60例,水平型64例,逆斜型29例。3组患儿在性别、侧别及致伤原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斜型骨折年龄为(4.76±2.51)岁,水平型为(4.71±2.09)岁,逆斜型为(6.32±1.98)岁,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6,P<0.05)。顺斜型骨折患儿术前10例肘关节出现瘀斑,水平型为7例,逆斜型为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2,P<0.05)。3组患儿术前神经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斜型骨折手术时间为(43.28±24.25)min,水平型为(40.95±27.41)min,逆斜型为(58.66±34.08)min,3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7,P<0.05)。顺斜型与水平型骨折术中闭合复位失败各1例,行切开手术,逆斜型骨折4例闭合失败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3,P<0.05)。末次随访顺斜型骨折优良率为96.67%(58/60例),水平型为95.31%(61/64例),逆斜型为93.10%(27/29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斜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比较少见的骨折,该类型骨折软组织损害较重,肘前瘀斑更明显,传统复位方法较困难,复位时需临床医师先将肱骨远端转到骨折线前方后,再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Ⅲ型 骨折线方向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规划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军 张道平 +3 位作者 祝劲松 李亚亚 汪宝磊 陈先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规划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在告知其法定监护人并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根据门、急诊X线片,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新鲜闭合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规划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在告知其法定监护人并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根据门、急诊X线片,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新鲜闭合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0例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10岁,平均6.1岁;患侧位于左侧25例,右侧15例;手术距受伤时间48~72 h,平均57.8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3D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3D组患侧肘关节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Accumed医学图像处理平台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肱骨髁上骨折实体模型,在实体模型上直接观察骨折移位情况,进行模拟骨折复位手术,选择最佳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并根据术前规划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透视下闭合复位加克氏针固定。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围手术期一般情况,采用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比较分析术后两组患儿肱骨Baumann角及前倾角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术后4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performance score,MEPS)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受伤时间、骨折分型、术后Baumann角、前倾角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手术时间为(58.50±11.25)min,术中透视次数为(6.85±1.23)次,术中透视时间为(13.70±3.7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1.25±13.56)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1.60±1.27)次,术中透视时间为(24.50±3.80)min。3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透视时间上均较对照组减少,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比较,3D组的优良率为95%(19/20),对照组为85%(17/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从数字化设计转化出真实手术模型,并通过术前在模型实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3D打印
原文传递
医护康一体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窦静 崔雨杰 +1 位作者 琚绍静 刘兰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究医护康一体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4周的肘关节活动障碍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以常规模式开展工... 目的探究医护康一体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4周的肘关节活动障碍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以常规模式开展工作,观察组以医护康一体化进行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观察二组患儿的HSS2肘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值,比较医护康一体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干预效果。结果比较二组患儿干预前后的HSS2肘关节评分发现,干预前二组患儿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比较二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ROM值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康一体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康一体化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活动障碍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文玉伟 王强 +2 位作者 宋宝健 冯伟 朱丹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4-830,共7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192例采用闭合复位、桡侧交叉克...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192例采用闭合复位、桡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排除术前神经损伤3例,最终获得临床资料完整者180例。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其治疗效果,对于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性别、年龄、左右侧、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拔出克氏针时间、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均值比较或者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患儿手术时间25~162 min,平均68.2 min;住院时间2~7 d,平均3.6 d;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30.6个月。Flynn功能标准评价优153例、良2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8.3%(177/180);外观恢复标准评价优152例、良2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175/180)。术后出现肘内翻畸形2例,针道感染7例,无Volkmann挛缩和尺神经损伤。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016,P=0.045)、手术时间(t=-5.530,P<0.001)、受伤机制(χ2=75.373,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χ2=9.449,P=0.009)与功能评价显著性相关;手术时间(t=-3.575,P=0.001)和受伤机制(χ2=102.350,P<0.001)与外观恢复评价显著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081,P<0.001)、受伤机制(OR=42.286,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OR=4.337,P=0.047)是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机制(OR=74.850,P<0.001)是外观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能减少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和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无切口、住院时间短,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受伤机制、受伤到手术时间和手术时间会影响患儿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术
原文传递
肘前横切口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银栓 白静 +10 位作者 刘锐 达朝明 颜维舜 陈真 李硕 屈涛 牛伟民 郭斌斌 杨志云 李国海 南国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571,共6页
目的探讨肘前横切口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SHF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2022年4月,采用肘前横切口内外髁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20例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GartlandⅢ型S... 目的探讨肘前横切口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SHF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2022年4月,采用肘前横切口内外髁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20例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GartlandⅢ型SHFs。男9例,女11例;年龄1.1~6.0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8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7~18 h,平均12.4 h。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发生;记录并比较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以及末次随访时健患侧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X线片上测量Baumann角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缘坏死、瘢痕挛缩、尺神经损伤及肘内翻发生。2例术后出现患侧拇指桡背侧疼痛。术后2~4周(平均2.7周)拆除石膏并开始肘关节屈伸锻炼;4~5周(平均4.3周)拔除克氏针。20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5周,平均4.5周,无延期愈合、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逐渐改善,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末次随访时健患侧间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拔除克氏针及末次随访时Baumann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获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肘前横切口内外髁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GartlandⅢ型SHFs,骨折后方软组织铰链完整,易于复位穿针固定,切口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早、复位质量与固定可靠,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前横切口 内固定 闭合复位失败 儿童
原文传递
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两种治疗方案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泽俊 黄文凭 +2 位作者 苏松川 童庭 彭正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价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收治的101例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及随机对照原则,分...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价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收治的101例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及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闭合复位+克氏针穿针外固定,52例)和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49例)。于末次随访时(末次随访时间至少≥1年)测量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Flynn标准疗效评定结果、Mayo功能评分、Baumann角(B角)、携带角(C角)、前肱骨线(是否通过肱骨小头的中1/3)、安全性检测结果与评价。结果两组B角、C角、前肱骨线等影像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lynn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内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外翻、感染、尺神经损伤、肘关节僵硬、肘部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穿针外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恢复快、疗法安全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石膏 克氏针 疗效
下载PDF
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希临 徐扬 +1 位作者 沈先涛 王立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安全的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38例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2岁4个月~13岁,平均8.5岁。按Gartland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26例。患肘软组织损伤程度按Tscherne分度,Ⅰ... [目的]探讨如何安全的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38例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2岁4个月~13岁,平均8.5岁。按Gartland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26例。患肘软组织损伤程度按Tscherne分度,Ⅰ度30例,Ⅱ度8例。受伤原因均为意外摔伤,不伴有其他部位的骨折,术前检查患肢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体征。手术在伤后4~48 h内完成。电视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ⅡA型选择肱骨外髁2枚克氏针固定,ⅡB型多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或交叉和外侧三针固定。将骨折端牢靠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骨折愈合后拔针,进行可以忍受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恢复肱骨远端形态。无角度丢失而需要再次复位的病例。随访发现经过康复锻炼仍有3例肘关节活动范围没有恢复正常,但屈伸功能受限〈10°。没有出现针道感染。有1例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术后4个月逐渐恢复。无肘内翻畸形。按照F lynn评价标准,优35例,良3例。[结论]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与闭合复位直接石膏固定比较,固定方式可靠,无复位角度丢失需要再次复位的病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是安全可行的治疗GartlandⅡ型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Ⅱ型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原文传递
Blount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
16
作者 Cheick Oumar Sanogo Mamadou Hawa Daffe +9 位作者 Kalifa Coulibaly Aboubacar Diallo Soumana Traore Sory Ibrahim Tambassi Mohamed Berthe Mahamadou Diallo Souleymane Diallo Ibrahim Abdou Maiga Kassim Daouda Berete Alhassane Barry 《Surgical Science》 2023年第5期331-337,共7页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are the most common traumatic elbow injury in children. Several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in their support. Blount’s method i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orthopedic means. The object...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are the most common traumatic elbow injury in children. Several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in their support. Blount’s method i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orthopedic means.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treated by this method in our department. This was a descriptive, longitudinal study with the prospective collection over a period of 12 months from May 2018 to April 2019. It focused on children aged 0 to 15 years treated in the Orthopedic Traumatology Department of the CHU of Kati for a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in extension. A minimum follow-up period of 6 months was necessary for inclusion. 12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he sociodemographic, anatomopathologic, therapeutic and evolutionary aspec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Flynn’s criteria. The male sex was predominant with a ratio of 2. The average age was 5.5 years. The average admission time was 12.5 hours. Domestic accidents were the main etiology (66.66%) and Type II fracture was the most frequent with 58.33%. The duration of immobilization was 42 days for 11 patients. Complications were 1 case of secondary displacement and 1 case of 12&#730 flexion deficit. The average Baumann angle was 72&#730. The result was satisfactory for all our patients.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are common in children, especially boys. The method of Blount when it is well carried out by respecting the indications gives goo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 CHILDREN Blount Method
下载PDF
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17
作者 张立强 周世英 +1 位作者 张力平 任占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60°制动3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3月进行随访,根据VAS疼痛评分和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依次评估患者肘关节的疼痛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力量评分、临床效果,计算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肘关节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3周、术后3月之间的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术后3周、术后3月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之间两两比较,术后3周与术前相比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明显改善(P<0.05)。但由于术后3周内石膏辅助肘关节固定,克氏针经皮肤等原因导致患者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恢复满意度明显低于术后3月(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应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后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手法复位 克氏针固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常用消毒剂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针道维护的效果
18
作者 王南方 张科学 +3 位作者 焦娟 白艳玲 毛雪雯 王玉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2-1907,共6页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消毒剂(碘伏、酒精和氯己定)和生理盐水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术后针道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7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针道消毒使用消毒剂...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消毒剂(碘伏、酒精和氯己定)和生理盐水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术后针道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7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针道消毒使用消毒剂的种类将患者分为碘伏组(n=19)、酒精组(n=19)、氯己定组(n=19)和生理盐水组(n=20),比较四组针道菌落计数和细菌培养、针道感染分级、消毒疼痛程度和实验室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各组菌落计数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碘伏组>酒精组>氯己定组(P<0.05);四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四组针道感染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等级结果显示酒精组>碘伏组>生理盐水组>氯己定组(P<0.05);四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消毒剂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针道护理均可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综合疼痛、消毒效果和消毒剂对伤口局部的影响三方面考虑,氯己定优于其他3种,更适用于儿童骨折术后针道护理.生理盐水同样可起到预防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针道感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针道感染 消毒剂 生理盐水 儿童
原文传递
拇指拨挡技术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尺侧穿克氏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志林 马海龙 +5 位作者 孙军 袁毅 张思成 刘方 华中托 管之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8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8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2~14岁,平均6.4岁。致伤原因:摔伤47例,运动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4~70.6 h,平均49.6 h。术中观察尺侧穿克氏针时环、小指抽动情况,术后观察尺神经损伤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评定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尺侧穿克氏针时均未出现环、小指抽动,患儿尺神经均无损伤。58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9个月。1例患儿术后出现术区感染,局部皮肤红肿,克氏针针眼处脓性分泌物渗出,予以门诊静脉输液抗炎、定期换药后好转,骨折初步愈合后拔除克氏针;2例患儿出现克氏针针尾激惹,经口服抗生素,门诊换药治疗后康复。患儿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4.2周。末次随访时Flynn肘关节评分评定疗效,达优5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6.6%。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安全且固定稳定,不会造成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拇指拨挡技术 克氏针 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儿童
原文传递
前瞻性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20
作者 危丽卉 黄春燕 张厚敏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237-239,243,共4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并发症、生命质量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0、6.361,P<0.05)。研究组患者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配合锻炼、定期复诊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5、3.651、4.913、4.184,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6.410,P<0.05)。研究组的生理、社会、心理、环境等领域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omganxietyse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3.212、2.139、3.097,2.736,P<0.05;t=2.103,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前瞻性护理能够提高其肘关节功能、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并通过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儿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疼痛 家属满意度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