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BLs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的检出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慧宇 张博 +2 位作者 刘红丹 徐文思 宫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了解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消化内科行ERCP检查及治疗的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中培养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 目的了解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消化内科行ERCP检查及治疗的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中培养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测定,并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确证试验。选用药敏纸片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含克拉维酸和不含克拉维酸纸片间抑菌圈之差≥5mm即确认为产ESBLs株,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97株分离菌中,产ES-BLs菌株130株,检出率为43.7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为125、118和54株,产ESBLs分别为71、43和16株,检出率分布为56.80%、36.44%和29.63%。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胆汁标本中的检出率最高,达93.02%;ESBLs大肠埃希菌在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胆汁标本检出率较高,为39.44%,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为0,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产ESBLs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整体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产ESBLs菌株是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了解其耐药机制,及时有效检测出其耐药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和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胆管炎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检出率 耐药率
原文传递
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雁 周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4期93-95,99,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64例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64例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其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者43例(52个病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检查对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此次入组的264例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者43例(52个病灶),占总受试人数的16.3%;MRI检查结果显示真阴性218例,真阳性41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3例,诊断敏感性为95.3%(41/43),特异性为98.6%(218/221),准确性为98.1%(259/264)。结论 MRI诊断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MRI特征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作 化脓性胆管炎 肝内胆管细胞癌 MRI表现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1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宇名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探讨AOSC病人的死亡原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AOSC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8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2例。早期大剂量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病人休克得到纠正率(80...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探讨AOSC病人的死亡原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AOSC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8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2例。早期大剂量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病人休克得到纠正率(80.9%,17/21),明显高于未用地塞米松的病人(33.33%,2/6)。结论:AOSC病人应在出现五联征之前手术,对于已出现休克的病人,应先给予适当的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手术;贻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AOSC。同时中医利胆利胰、活血化淤治疗有利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 化脓性胆管炎 治疗
下载PDF
MRI鉴别化脓性和非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伟 雷燕 +4 位作者 刘芳利 冀一帆 李兴辉 翟昭华 张小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化脓性与非化脓性胆管炎之间MRI征象的差异,探讨MRI鉴别化脓性与非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胆道取石并在术中发现胆管内有脓液聚集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例33例,随机选取合并胆管结石的非化脓性胆管炎病... 目的比较化脓性与非化脓性胆管炎之间MRI征象的差异,探讨MRI鉴别化脓性与非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胆道取石并在术中发现胆管内有脓液聚集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例33例,随机选取合并胆管结石的非化脓性胆管炎病例45例。在MRI上比较化脓性和非化脓性胆管炎的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扩张等的发生率以及胆总管结石最大径的差异。并计算有差异的MRI征象诊断化脓性胆管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MRI上,化脓性和非化脓性胆管炎间胆总管结石、肝脏异常灌注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增厚、胆囊炎发生率及胆总管结石最大径在化脓性胆管炎和非化脓性胆管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胆总管结石、肝脏异常灌注是预测化脓性胆管炎较有意义的MRI指标。胆总管结石诊断化脓性胆管炎的敏感性较高,为60%,肝脏异常灌注诊断化脓性胆管炎的特异性较高,为79%,联合胆总管结石和肝脏异常灌注两个指标诊断化脓性胆管炎的特异性可达到85%。结论在MRI上,肝脏异常灌注、胆总管结石可作为鉴别化脓性胆管炎与非化脓性胆管炎较有价值的征象,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胆管炎 非化脓性胆管炎 磁共振成像 胆管结石
下载PDF
ERCP联合健脾清胆汤治疗PH1儿童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化脓性胆管炎伴胆汁瘤1例
5
作者 时鑫 李永静 +2 位作者 郝立校 龚彪 丛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25-829,共5页
原发性1型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1,PH1)是一种由于肝酶缺乏致草酸盐全身沉积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目前一线治疗推荐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术后多并发吻合口狭窄、化脓性胆管炎等胆道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内镜... 原发性1型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1,PH1)是一种由于肝酶缺乏致草酸盐全身沉积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目前一线治疗推荐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术后多并发吻合口狭窄、化脓性胆管炎等胆道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诊断化脓性胆管炎的“金标准”,同时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并根据胆汁药敏结果指导抗生素的应用。中医胆为六腑之一,“腑以通为用”,我科经验方健脾清胆汤能疏肝健脾、利湿退黄、清热通腑,有助于减轻胆汁淤积,恢复正常排泄,改善胆道炎症。现报道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健脾清胆汤治疗PH1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化脓性胆管炎伴胆汁瘤患儿1例,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健脾清胆汤 原发性1型高草酸尿症 吻合口狭窄 化脓性胆管炎 胆汁瘤
原文传递
化脓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与EST、胆管支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卓霖 林一帆 +5 位作者 麻树人 杨卓 高飞 张迎春 高文艳 刘杨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化脓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胆管支架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201例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化脓性胆管炎的EST后、胆管支架置入术后危险... 目的探讨化脓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胆管支架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201例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化脓性胆管炎的EST后、胆管支架置入术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胆源性胰腺炎的EST后、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后和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胆道低位梗阻发生化脓性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中性粒细胞比例、直接胆红素、结石嵌顿和肝内胆管扩张(P<0.05);与EST后、胆管支架置入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道高位梗阻发生化脓性胆管炎与调查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后和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是胆源性胰腺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比例、直接胆红素、结石嵌顿、肝内胆管扩张是胆道低位梗阻发生化脓性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EST后和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不会增加化脓性胆管炎的风险,反而能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胆管炎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胆管支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2例胆管炎未能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张文艳 《黑龙江医学》 2010年第8期621-622,共2页
目的总结胆管炎的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我院12例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因延迟诊断致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时间延长。结论急性胆管炎致病菌有很多种,基础病因多样,应综合分析、早期诊断,... 目的总结胆管炎的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我院12例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因延迟诊断致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时间延长。结论急性胆管炎致病菌有很多种,基础病因多样,应综合分析、早期诊断,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诊断 胆管炎 化脓性胆管炎
下载PDF
利胆利胰法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窦剑 梁保丽 +1 位作者 毕庚年 李乐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利胆利胰法对胆胰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豚鼠及家兔为对象观察利胆合剂、胰炎合剂的利胆、利胰作用及对胆、胰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利胆合剂能全面促进胆汁分泌,拮抗化脓性胆管炎内毒素血症。胰炎合剂具有水利胰作用。... 目的:观察利胆利胰法对胆胰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豚鼠及家兔为对象观察利胆合剂、胰炎合剂的利胆、利胰作用及对胆、胰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利胆合剂能全面促进胆汁分泌,拮抗化脓性胆管炎内毒素血症。胰炎合剂具有水利胰作用。结论:利胆利胰法对胆胰疾病具有确切疗效,可提高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病人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 利胰 化脓性胆管炎 胆管炎 急性 胰腺炎
下载PDF
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晓军 刘源远 +1 位作者 张玲 张长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264例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其...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264例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其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者43例(52个病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检查对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此次入组的264例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者43例(52个病灶),占总受试人数的16.3%;MRI检查结果显示真阴性218例,真阳性41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3例,诊断敏感性为95.3%(41/43),特异性为98.6%(218/221),准确性为98.1%(259/264)。结论 MRI诊断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MRI特征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作 化脓性胆管炎 肝内胆管细胞癌 MRI表现
下载PDF
临床应用内镜治疗化脓性胆管炎的研究
10
作者 房津辉 李秀梅 +4 位作者 王淑云 王淑芹 杨勇 刘淑贤 张旭明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采用探讨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急诊ERCP检查和治疗,其胆管结石23例;乳头狭窄及功能异常4例;胆管管损伤后狭窄2例;恶性肿瘤6例。胆总管结石的治疗:ERCP检查明确为胆总管结石,如患者生命... 目的采用探讨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急诊ERCP检查和治疗,其胆管结石23例;乳头狭窄及功能异常4例;胆管管损伤后狭窄2例;恶性肿瘤6例。胆总管结石的治疗:ERCP检查明确为胆总管结石,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则予急诊取石。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和功能异常的治疗可选择ES或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胆管恶性梗阻的治疗:使用胆管扩张探条沿导丝插入予以扩张后再放置引流管进行治疗。结果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31例完成治疗,成功率93.84%。经内镜治疗后48 h内,26例患者腹痛缓解,体温下降,急性胆囊炎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23例胆管结石,急诊行取石术或同时放ENBD,取出全部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或功能异常4例,3例行EST治疗,急性胆管炎得到控制。结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无论是胆管结石还是良恶性狭窄所致,均可以选择内镜引流。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化脓性胆管炎 研究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 被引量:38
11
作者 高卫东 姚礼庆 +3 位作者 周平红 何国杰 张波 秦新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118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治疗 ,112例治疗成功 ,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取石术以...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118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治疗 ,112例治疗成功 ,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取石术以及放置鼻胆管引流 (ENBD)。结果 :31例经EPBD后取石 ,39例经EST后取石 ,或同时放置ENBD ,42例单纯放置ENBD ,10 5例患者经急诊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胆管炎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取石术 内镜引流术
下载PDF
鼻胆管引流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2
作者 黄黎纯 黄年根 +2 位作者 王英 刘萍 周贵灵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7,19,共3页
目的观察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胆管对1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引流有效率为88.9%。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目的观察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胆管对1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引流有效率为88.9%。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为以后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胆管引流 急性梗阻出化脓性胆管炎
下载PDF
10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龙昊 杨秀江 +3 位作者 王洪林 谢浩 张奇能 宋正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1-45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03例行手术治疗的AOS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胆总管结石残留3例,胆汁漏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死亡8例(死于MOF及脓...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03例行手术治疗的AOS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胆总管结石残留3例,胆汁漏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死亡8例(死于MOF及脓毒血症),其他患者均痊愈。住院天数为12~31d,平均19.5d。结论 AOSC首选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手术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早期内镜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小鹏 蔡逢春 +6 位作者 令狐恩强 杨云生 王向东 孟江云 杜红 王红斌 李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微创介入与外科手术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2008-01/2011-06收治的7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微创介入与外科手术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2008-01/2011-06收治的7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内镜组54例: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ahpy,ERCP)微创介入治疗;手术组18例:手术开腹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引流.结果:72例患者平均年龄68.3岁±14.2岁,病因为胆道结石占88.9%、恶性肿瘤占11.1%.内镜组与手术组比较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病因构成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内镜组(94.4%)高于手术组(72.2%)(P<0.05);并发症(3.7%vs27.8%)及死亡率(0vs16.7%)内镜组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9.1d±8.0dvs16.2d±9.9d)和住院费用(3.64万元±1.52万元vs9.33万元±6.86万元),内镜组也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内镜组并发症:胰腺炎1例、乳头切开出血1例;手术组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均死亡)、胆漏1例、肝脓肿1例.结论:AOSC患者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内镜微创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应成为治疗AOSC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急诊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手术
下载PDF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 被引量:25
15
作者 戴睿武 田伏洲 +5 位作者 王雨 庞勇 张丙印 骆助林 朱永强 陈玉莲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9例AOSC病人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69例病人均经DCS治...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9例AOSC病人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69例病人均经DCS治疗。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后,18例病人痊愈,47例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共治愈65例(94.2%),再次确定性手术术后出现胆肠吻合口瘘、胆道出血各1例(各为2.1%),经相应治疗痊愈;放弃治疗及死亡各2例(2.9%),原因与DCS无关。结论对于符合指征的AOSC病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积极选择适宜方式的DCS和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损伤控制性外科
原文传递
个体化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宋勇 黄亚川 秦高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AOSC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共93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EST+ENBD(A组)42例,PTCD(B组)51例,对比2种方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介入术及内镜治疗,PTCD耐受性更好,引流效果更确切,ERCP+EST+ENBD在控制性损伤最小化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胆管结石梗阻的方案。结论 PTCD用于治疗AOSC,成功率较高,引流效果可靠,能充分降低胆道压力,降低风险,为二期手术治疗创造了机会和条件,ERCP+EST+ENBD在微创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结石梗阻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经皮肝穿刺引流 损伤控制性外科
下载PDF
高龄病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雪峰 张文杰 +1 位作者 全志伟 李济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高龄 (≥ 70岁 )病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手术耐受差的老年病人 (≥ 70岁 )急诊行内镜治疗 ,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 CP)、鼻胆管引流 (endo... 目的 :探讨高龄 (≥ 70岁 )病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手术耐受差的老年病人 (≥ 70岁 )急诊行内镜治疗 ,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 CP)、鼻胆管引流 (endoscopicnosobiliarydrainage ,ENBD) ,和或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及取石术。结果 :经过急诊内镜治疗的 32例病人 ,引流治疗有效 32例 ,成功率 10 0 % ,取石成功为 2 8例 (87.5 % ) ,4例引流后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有关的并发症 1例 (3.1% ) ,经保守治疗痊愈 ,死亡率为 0 %。结论 :高龄老年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尤其合并各种脏器疾患或原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人 ,急诊手术、麻醉风险极大 ,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死亡率较高 ,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微创技术。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逆行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引流 括约肌切开术 治疗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渠新 朱剑南 +2 位作者 金凯 杨晓峰 谢雪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后转归。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作为本研究试验对象,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后,实施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 目的探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后转归。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作为本研究试验对象,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后,实施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6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3.17%,胆总管结石残留患者1例,残留率1.59%,2例合并多器官衰竭,占3.17%;2例出现胆瘘,占3.17%,死亡3例,病死率4.76%;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7%。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心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均伴有发热、腹痛、意识模糊、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尿量减少、炎症反应加重等多器官受损症状;给予抗感染、抗休克、补充血容量,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以及手术治疗后,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肝肾器官受损现象也得到改善,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有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感染性休克 临床特征 治疗
原文传递
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疗效及感染病原菌调查 被引量:20
19
作者 高青豹 李文刚 +2 位作者 林明强 胡清甫 张尤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40-743,共4页
目的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疗效及感染病原菌特征。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AOSC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在ERCP治疗过程中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疗效及感染病原菌特征。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AOSC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在ERCP治疗过程中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160例AOSC患者中,插管成功148例(92.5%);术后3 d,有效引流者血清总胆红素为(60.2±43.3)μmol/L,显著低于术前[(110.1±53.0)μmol/L,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0.2±5.6)%,显著低于术前[(78.4±12.4)%,P<0.05];13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经再次内镜或药物或介入治疗后痊愈,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或死亡;148例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98例(66.2%),检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2%,革兰阳性球菌占33.8%,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占33.1%;除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10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外,其他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采取ERCP治疗AOS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参照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提高抗菌效率,减少耐药性,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20
作者 顾越雷 郭德凯 +2 位作者 李镇伽 江雨波 刘蕾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结石性AOSC病人7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LCB...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结石性AOSC病人7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LCBDE+LC组(36例)和ERCP/EST+LC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总成功率、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LCBDE+LC组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ERCP/EST+LC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ERCP/EST+LC组,但术中出血量多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总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LC比ERCP/EST+LC治疗结石性AOSC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结石 腹腔镜手术 内镜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