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诊断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敏感度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颜龙 张素敏 +2 位作者 易松柏 周天玖 张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7期389-390,393,共3页
目的:比较同视野下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诊断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敏感度。方法:同视野下使用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分别观察466例浅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直接镜检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染色法阳性率为97.64%,... 目的:比较同视野下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诊断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敏感度。方法:同视野下使用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分别观察466例浅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直接镜检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染色法阳性率为97.64%,氢氧化钾湿片法阳性率为9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较氢氧化钾湿片法敏感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法 氢氧化钾湿片法 浅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诊断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4期108-10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以及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8年1—5月收治的60例疑似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手足...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以及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8年1—5月收治的60例疑似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手足部阳性7例,体股部14例,头面部6例,甲部7例;KOH湿片法检出手足部阳性4例,体股部11例,头面部2例,甲部6例;荧光染色法检出阳性34例(56.7%),高于KOH湿片法检出阳性23例(38.3%)。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真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诊断效果 对比 分析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比较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胡林 王俊玲 +5 位作者 张培珠 刁友涛 周真 王智琴 罗卓迪 李晓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673例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673例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总阳性率为91.23%,高于KOH湿片法的79.20%(P<0.05),总平均阅片时间为(73.00±7.95)s,低于KOH湿片法的(89.62±9.41)s(P<0.05);荧光染色法在念珠菌性尿布皮炎、手足癣、体股癣、甲癣、头癣、花斑癣各病种中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均P<0.05),荧光染色法在各病种中的平均阅片时间均低于KOH湿片法(均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有良好的染色效果,是较KOH湿片法更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常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皮肤癣菌
原文传递
荧光染色法与复方氢氧化钾湿片法在1025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捷敏 龙宾曼 +2 位作者 刘琼 许贵霞 张思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808-810,I0002,共4页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复方氢氧化钾(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25例拟诊为浅表皮肤真菌感染的病人,分别进行荧光染色和KOH湿片镜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阳...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复方氢氧化钾(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25例拟诊为浅表皮肤真菌感染的病人,分别进行荧光染色和KOH湿片镜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检测1025例浅部真菌感染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82.93%和6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0,P<0.001)。结论荧光染色法相比于KOH湿片法更敏感、准确,是临床浅部真菌感染快速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荧光染色 氢氧化钾湿片法 浅部真菌感染 皮肤 诊断
下载PDF
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程颖 陈丹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8343例0~14岁儿童的浅部真菌检测结果,并结合患儿的性别、年龄、季节及外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的感染情况和发病特征。结... 目的探讨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8343例0~14岁儿童的浅部真菌检测结果,并结合患儿的性别、年龄、季节及外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的感染情况和发病特征。结果就诊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为17.20%(1435/8343),其中头癣144例、体癣235例、手癣27例、甲癣183例、股癣55例、足癣791例,足癣占比最高,达55.12%。经χ^2检验,患儿菌丝总体检出率高于孢子(P<0.001),头癣患儿孢子检出率高于菌丝(P<0.001),甲癣、股癣和足癣患儿菌丝检出率高于孢子(P<0.001);就诊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0~3岁儿童感染率最低(P<0.001),夏季感染率最高而冬季感染率最低(P=0.002),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浅部真菌感染部位具有一定差异。经相关性分析,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与月均温度明显相关,温度越高,浅部真菌感染率越高(P<0.001);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与相对湿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966)。结论浅部真菌感染是引起儿童皮肤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浅部真菌感染的菌丝和孢子检出率具有一定差异,性别、年龄、季节和温度是影响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感染 菌丝 孢子 季节 温湿度
下载PDF
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致病菌DNA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筱芳 陈辉 +3 位作者 崔凡 吕桂霞 沈永年 刘维达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直接从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中提取致病菌DNA的方法,为PCR技术快速诊断浅部真菌病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蛋白酶K消化法、煮沸法和冻融法处理直接镜检阳性的临床标本,以经典的酚-氯法抽提致病菌DNA,并用真菌通用引物ITS... 目的初步建立直接从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中提取致病菌DNA的方法,为PCR技术快速诊断浅部真菌病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蛋白酶K消化法、煮沸法和冻融法处理直接镜检阳性的临床标本,以经典的酚-氯法抽提致病菌DNA,并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进行PCR扩增检验。结果共收集标本61例,其中有44例PCR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甲屑的PCR检出率为81.0%,皮屑为69.2%;PCR检测为阴性的17例中有7例标本量较少,有5例菌量较少。整个DNA提取过程约需3h。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直接从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中提取致病菌DNA的方法能满足后续PCR反应的需要;DNA提取效率与标本量和菌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核酸 提取
下载PDF
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曲晓宇 宋燕青 +1 位作者 刘敏 张四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制备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考察处方组成并对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成膜时间和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处方组成,并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对涂膜剂的检查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盐酸布替萘芬涂... 目的制备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考察处方组成并对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成膜时间和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处方组成,并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对涂膜剂的检查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处方为:盐酸布替萘芬1%(w/w)、甘油10%(v/w)、卡波姆971PNF3%(w/w)、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1%(w/w)、无水亚硫酸钠适量作为p H调节剂、溶媒为95%的乙醇。该制剂性状为无色透明、黏稠的半固体,p H为4.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稳定、可靠。结论本文制备的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使用方便并且质量可控,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真菌感染 盐酸布替萘芬 涂膜剂 卡波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海军某部学员浅部真菌感染及用药调查分析
8
作者 张惺 王瑞娜 +4 位作者 吴昌贵 吴香钰 刘昱 张大志 仲华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10期625-628,共4页
目的了解海军某部学员对浅部真菌病的了解及发病情况,并观察一种新型药物对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某部学员2020年1月至7月期间浅部真菌发病、用药和复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提供新药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该部学员... 目的了解海军某部学员对浅部真菌病的了解及发病情况,并观察一种新型药物对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某部学员2020年1月至7月期间浅部真菌发病、用药和复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提供新药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该部学员普遍对浅部真菌感染缺乏了解和重视;在日常学习、工作及训练期间,浅部真菌发病率为52%,其中76.2%的患者浅部真菌感染复发;使用新药硝酸硫康唑后,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应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使学员了解浅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及时就诊并合理用药,结合学校、医院、学员等多方面的管理,提高浅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以减少对学员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调查分析 硝酸硫康唑喷雾剂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皮肤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喜英 孟健 +4 位作者 王健 穆雅琴 张海燕 白光梅 薛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估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53例疑似浅部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标本中真菌有形成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553例临床可疑浅部皮肤真菌感染标本中,两种方法均可... 目的评估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53例疑似浅部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标本中真菌有形成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553例临床可疑浅部皮肤真菌感染标本中,两种方法均可观察到长短不等的菌丝,但KOH湿片法中背景杂乱,不易观察,荧光染色法中真菌被荧光标记,可观察到清晰的蓝色菌丝;KOH湿片法共检出362例阳性标本(阳性率85.4%),荧光染色法共检出472例阳性标本(阳性率65.5%)。结论直接镜检法是浅部皮肤真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相较于KOH湿片法,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准确诊断浅部皮肤真菌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真菌培养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杜鹏 黄嘉怡 +2 位作者 沈守星 魏秋姣 刘小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712-714,共3页
目的:评估荧光染色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皮肤门诊疑似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标本,同时采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和真菌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在236例标本中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真菌培养法总阳... 目的:评估荧光染色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皮肤门诊疑似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标本,同时采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和真菌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在236例标本中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真菌培养法总阳性率分别为90.6%、67.4%、60.2%,在179例皮屑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92.1%、69.3%、64.2%,52例甲真菌病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84.6%、57.7%、44.2%,荧光染色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例毛发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100%、100%、80%,三种方法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简单有效,可以降低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KOH 真菌培养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Modified ulcer debrid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of the cornea 被引量:3
11
作者 Jun-Yi Wang Dian-Qiang Wang +2 位作者 Xiao-Lin Qi Jun Cheng Li-Xin X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2期223-229,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corneal ulcer debridement in superficial fungal keratitis unresponsive to medications.METHODS: A total of 209 patients(209 eyes) with fungal keratitis, involving no more 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corneal ulcer debridement in superficial fungal keratitis unresponsive to medications.METHODS: A total of 209 patients(209 eyes) with fungal keratitis, involving no more than 50% of the stromal depth and not responding to antifungal agents for 2 wk, were recruit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noncomparativ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corneal ulcer debridement. All visible corneal infiltrates were removed under an operating microscope to obtain a clean stromal bed and smooth incised edges. Antifungal drugs were us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Healing time of the ulcers was recorded. Fungal recurrence, visual acuity, corneal thickness and risk factors for treatment failure were monitored.RESULTS: The follow-up was 13.6±5.8m o. The corneal ulcers healed in 195 of 209 eyes(93.3%), with a mean healing time of 8.4±6.8 d. The other 14 eyes were further treated by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1 eye),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LK)(7 eyes), conjunctival flap covering(4 eyes) or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2 eyes). 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was ≥20/70 in 80.3% of the eyes, ≥20/40 in 56.9% of the eyes, and ≥20/25 in 27.3% of the eyes. The corneas at the lesions became thinner, but all in the safe range. No fungal recurrence or corneal ectasis developed during the follow-up. The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hypopyon(P=0.036) and ever using steroid(P=0.025).CONCLUSION: Modified surgical debridement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of the cornea, with improved visual acuity and no recurrence. Such an intervention in time can rapidly control fungal infection and largely shorten corneal ulcer heal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al keratitis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debridement cornea ulcer corneal scraping
下载PDF
足部浅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真菌学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丽 赖维 +5 位作者 龚子鉴 张玉清 陈荣章 陆春 黄怀球 马寒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56-259,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仅凭临床表现判断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种类的准确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5月~2007年10月到本科门诊就诊,由我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拟诊为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仅凭临床表现判断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种类的准确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5月~2007年10月到本科门诊就诊,由我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拟诊为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取皮屑做真菌镜检和培养,计算其真菌学检查阳性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率。结果:确诊患者中临床诊断和真菌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61.21%,临床诊断和真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33.62%,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同时阳性的概率为68.10%;另外,在确诊患者中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率为8.62%。结论:仅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足部真菌病种类的准确率不高,真菌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真菌感染 诊断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青少年浅部真菌病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民 高志琴 +4 位作者 杨虹 陈建 任香玉 戴尔红 杨连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4-265,291,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和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978例年龄≤18岁浅部真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标本进行真菌学培养和鉴定。结果皮肤念珠菌病例居首位,共230例(23.52%),白念珠...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和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978例年龄≤18岁浅部真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标本进行真菌学培养和鉴定。结果皮肤念珠菌病例居首位,共230例(23.52%),白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占73.91%;红色毛癣菌在致病菌中分离率最高,占34.15%。结论上海地区青少年浅部真菌病中,应重视以白念珠菌引起的皮肤念珠菌病的防治;同时红色毛癣菌引起的体股癣和手足癣仍是高发病例;头癣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浅部真菌病
下载PDF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义 陈勇 林有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8期1598-1600,共3页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敏剂和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多用于皮肤肿瘤、某些癌前病变和病毒疣等的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由皮肤癣菌或念珠菌引起,使用标准抗真菌药物疗法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周期长,费用高,易出...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敏剂和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多用于皮肤肿瘤、某些癌前病变和病毒疣等的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由皮肤癣菌或念珠菌引起,使用标准抗真菌药物疗法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周期长,费用高,易出现耐药性;目前急需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了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体内、体外条件下对皮肤真菌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皮肤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