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肌电指导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1
作者 齐丹丹 谢小东 +3 位作者 葛沈瑞 熊娜 索颖 王菊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索与传统治疗相比,基于表面肌电指导选穴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市青羊区中医医院、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青羊区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共80例中风恢复期且有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 目的探索与传统治疗相比,基于表面肌电指导选穴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市青羊区中医医院、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青羊区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共80例中风恢复期且有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肌电组,各40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及1个月随访期患者洼田饮水、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功能评估量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肌电组1个月后随访在洼田饮水等级及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有明显疗效,基于表面肌电指导针刺选穴在治疗后即刻及1个月随访中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恢复期 康复 表面肌电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对偏瘫痉挛肢体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颜婷婷 李响 +4 位作者 张洪蕊 范焕青 张稳 郭环 徐子莉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对偏瘫痉挛肢体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起止点组和电针拮抗肌组,前者取肱二头肌起止点处阿是穴,后者取上臂拮抗肌穴位(如天井、清冷渊等),直刺进针后... 目的观察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对偏瘫痉挛肢体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起止点组和电针拮抗肌组,前者取肱二头肌起止点处阿是穴,后者取上臂拮抗肌穴位(如天井、清冷渊等),直刺进针后留针30 min,拔针后检测患者在完全静息状态下肱二头肌表面肌电数据,分别于针刺前、针刺2星期、针刺4星期对痉挛的肱二头肌进行表面肌电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两组患者针刺后肱二头肌RMS、IEMG值均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RMS、IEMG值在针刺不同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针刺4星期后RMS、IEMG值总下降趋势相同。结论电针起止点或拮抗肌穴位均可降低偏瘫患者静态肌张力;表面肌电在评价偏瘫患者治疗后痉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中风后遗症 选穴 邻近 偏瘫 起止点 肌痉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基于最优小波包分析的肌电信号消噪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承奎 叶明 梅品高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8期40-43,共4页
为了清除表面肌电信号(SEMG)夹杂的生理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小波包分析的消噪处理方法。该方法以受试者做内旋动作,采自尺侧腕屈肌的SEMG信号为例,基于sym let5小波函数,分别采用小波方法、小波包方法和最优小波包方法进行了消噪处... 为了清除表面肌电信号(SEMG)夹杂的生理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小波包分析的消噪处理方法。该方法以受试者做内旋动作,采自尺侧腕屈肌的SEMG信号为例,基于sym let5小波函数,分别采用小波方法、小波包方法和最优小波包方法进行了消噪处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消噪处理方法能更有效地去除肌电信号中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变换 消噪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空域相关滤波在下肢表面肌电信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文良 叶明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9期34-36,50,共4页
针对消噪过程中信号细节难以保留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空域相关消噪方法。通过运用信号小波分解后与噪声的小波系数随尺度变化规律不同的特性,实现了信号与噪声的分离,同时给出了表面肌电信号噪声能量阈值的估计算法。实验... 针对消噪过程中信号细节难以保留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空域相关消噪方法。通过运用信号小波分解后与噪声的小波系数随尺度变化规律不同的特性,实现了信号与噪声的分离,同时给出了表面肌电信号噪声能量阈值的估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消噪处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去除肌电信号中的噪声,而且可以较好地保留肌电信号的边缘特征,为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提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小波变换 消噪 空域相关滤波
下载PDF
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在睡眠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宁 杨礼腾 +5 位作者 罗远明 云燕 张永昶 黄志敬 毛玲 蒋小民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14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不同睡眠状态的呼吸中枢驱动、呼吸中枢驱动的有效性及上气道阻力,评估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共招募24例OSA患者,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测量受试者清醒期(W... 目的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不同睡眠状态的呼吸中枢驱动、呼吸中枢驱动的有效性及上气道阻力,评估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共招募24例OSA患者,分别利用体表电极和食道电极测量受试者清醒期(W)、稳定的非快速眼动2期(N2)、稳定的非快速眼动2期伴打鼾期(SNORING)、低通气期(HYPOPNEA)、暂停事件前低通气期(PREAPNEA)的呼吸中枢驱动。流速用流量计测量。所有受试者行标准的全夜睡眠多导图检查。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从W到N2,到SNORING,到HYPOPNEA,到PREAPNEA,标化后的食道膈肌肌电(EMGdi%max)和标化后的体表膈肌肌电(SEMGdi%max)的变化趋势一致。从W到N2,到SNORING,EMGdi%max、SEMGdi%max依次增高。呼吸中枢驱动在SNORING期高于HYPOPNEA,PREAPNEA期高于HYPOPNEA。EMGdi%max/V和SEMGdi%max/V从W到N2,到SNORING,到HYPOPNEA,到PREAPNEA依次增高。VE/EMGdi%max、VE/SEMGdi%max从W到N2,到SNORING,到HYPOPNEA,到PREAPNEA依次降低。结论体表电极可以代替多导食道电极评估OSA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及上气道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食道膈肌肌电 体表膈肌肌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