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ngsten combustion in impact initiated W-Al composite based on W(Al)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Kong-xun Zhao Xiao-hong Zhang +5 位作者 Xiao-ran Gu Yu Tang Shun Li Yi-cong Ye Li'an Zhu Shu-xin Ba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12-120,共9页
Element W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nsity of energetic structural materials. However, W is an inert element and does not combust in air. To change th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 60 at.% Al was introduced into ... Element W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nsity of energetic structural materials. However, W is an inert element and does not combust in air. To change th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 60 at.% Al was introduced into W through mechanical alloying. XRD analysis shows that after 50 h of ball milling, the diffraction peak of Al completely disappears and W(Al60)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powder is obtained. Further observation by HAADF and HRTEM reveals that the W(Al60)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powder is a mixture of solid solution and amorphous phase. Based on the good thermal stability of W(Al60) alloy powder below 1000℃, W(Al60)-Al 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hot pressing process.Impact initiation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he W(Al60)-Al composite has excellent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ple types of tungsten oxides are detected in the reaction products, showing that the modified W is combustible in air. Due to the combustion of tungsten,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of the W(Al60)-Al composite at speed of 1362 m/s reaches 2.71 k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 combustion Reactive materials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Shock-induced reactions WeAl composite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ly alloyed Cu, C and Cr mixed powders
2
作者 齐宝森 王成国 +1 位作者 姚新 彭其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3-35,共3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es and chan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in mechanically alloyed (MA) (m(Cr)∶m(C)∶m(Cr)=90∶1∶9) mixed powd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EM observation and X-ray diffract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es and chan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in mechanically alloyed (MA) (m(Cr)∶m(C)∶m(Cr)=90∶1∶9) mixed powd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EM observa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 C and Cr mixed powders mechanically alloyed for 12 h forms the Cu-based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after high energy ball-milling for 96 h the partial solute elements Cr and C precipitate, meanwhile, the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s take place and the carbides Cr7C3 form. The composite powders after mechanically alloyed are fine and flat. The formed defects such as free surface, grain boundary, sub-grain boundary and dislocation decrease diffusion activity energy, which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developing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and promoting the second phase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POWDERS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mechanical ALLOYING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
下载PDF
EXTENSION OF SOLID SOLUBILITY BY MECHANICAL ALLOYING IN Fe-Cu SYSTEM
3
作者 YANG Yuanzheng MA Xueming DONG Yuanda 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Academia sinica,Hefei,China Professor.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 Academic Sinica,Hefei 230031,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2-95,共4页
Mechanical alloying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super—saturated solution of Fe_1-xCu_x ,which is virtually immiscible under an equilibrium condi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tions formed in th... Mechanical alloying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super—saturated solution of Fe_1-xCu_x ,which is virtually immiscible under an equilibrium condi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tions form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x≤O.15 and x≥0.40 are of bee structure of x-Fe and fee structure of Cu,respectively.For the region in between (0.15<x<0.40),however,the alloy obtained is a mixture of bee plus fee phases.DSC trace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 two broad exothermal peaks for all samples,the first peak responds to the releasing of stored strain and the second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solid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alloying FE-CU IMMISCIBLE SYSTEM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固态相变 被引量:23
4
作者 齐民 杨大智 朱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72-476,共5页
机械合金化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合成材料新工艺。由于用此工艺已经制备出了许多新材料,同时又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因而引起了冶金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重视。本文综合评述了这一工艺的发展,应用及所涉及的理论,同时对其应用前景... 机械合金化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合成材料新工艺。由于用此工艺已经制备出了许多新材料,同时又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因而引起了冶金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重视。本文综合评述了这一工艺的发展,应用及所涉及的理论,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固态反应非晶化 相变 纳米晶
下载PDF
水利工程沉沙池泥沙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仁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0-132,共3页
介绍了水利工程沉沙池泥沙沉降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准静水沉降法计算的泥沙分组沉降率与实测分组沉降率存在明显的偏差;泥沙颗粒平均粒径范围为0.175~0.570 mm、含沙量为0.25~1.00 kg/m3时计... 介绍了水利工程沉沙池泥沙沉降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准静水沉降法计算的泥沙分组沉降率与实测分组沉降率存在明显的偏差;泥沙颗粒平均粒径范围为0.175~0.570 mm、含沙量为0.25~1.00 kg/m3时计算泥沙沉降采用沉降概率法较为合适;二度流超饱和输沙法假设流速和扩散系数沿垂线方向为常数,但沉沙池中泥沙沿垂直分布为紊流且为不均匀流,因此该法存在缺陷;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考虑挟沙水流超饱和和水流向上紊流的特点,将悬移质泥沙粒径按大于或小于0.25 mm分别进行计算,其沉降率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非常接近,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沉降计算 准静水沉降法 沉降概率法 超饱和输沙法 沉沙池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扩展Fe—Cu系固溶范围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元政 马学鸣 董远达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A399-A403,共5页
机械合金化法可使室温下不互溶体系Fe_(1-x)Cu_x形成过饱和固溶体。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当x≤0.15时为具有Fe的bcc结构固溶体;当x≥0.40时具有Cu的fcc结构固溶体;当0.15<x<0.40时为bcc+fcc的混合结构。DSC曲线显示:Fe-Cu过饱和固... 机械合金化法可使室温下不互溶体系Fe_(1-x)Cu_x形成过饱和固溶体。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当x≤0.15时为具有Fe的bcc结构固溶体;当x≥0.40时具有Cu的fcc结构固溶体;当0.15<x<0.40时为bcc+fcc的混合结构。DSC曲线显示:Fe-Cu过饱和固溶体有两个宽的放热峰,第一个峰与应力释放对应,第二个峰对应固溶体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Fe-Cu系 过饱和 固溶体
下载PDF
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中过饱和溶解氧快速逸出方式探讨
7
作者 胡芹芹 罗德伟 +2 位作者 魏国芬 徐雯 陈倩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0期84-88,110,共6页
冬季自然水体中溶解氧通常为过饱和状态,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要求培养前振荡赶出过饱和溶解氧,采用人工振荡、超声波振荡、静置抽真空和抽真空振荡4种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样品中过饱和溶解氧的逸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抽真空... 冬季自然水体中溶解氧通常为过饱和状态,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要求培养前振荡赶出过饱和溶解氧,采用人工振荡、超声波振荡、静置抽真空和抽真空振荡4种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样品中过饱和溶解氧的逸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抽真空振荡方式能使样品中过饱和溶解氧快速逸出,且逸出速率与样品初始溶解氧浓度、取样体积成正比。当样品体积为600 mL、溶解氧浓度为9~10 mg/L时,抽真空振荡10 s可逸出过饱和溶解氧;溶解氧浓度为10~12 mg/L时,20~30 s可逸出过饱和溶解氧;溶解氧浓度大于12 mg/L时,50~70 s可逸出过饱和溶解氧。抽真空振荡方式能在10~70 s快速逸出样品中过饱和溶解氧,BOD_(5)测定结果准确,相对偏差小,缩减和降低了样品测定过程中过饱和溶解氧逸出的时间和难度,为实验室BOD_(5)的测定分析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_(5) 过饱和溶解氧 逸出 抽真空振荡
下载PDF
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研究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任方方 郭巨海 +1 位作者 黄惠明 王义刚 《浙江水利科技》 2014年第5期5-7,12,共4页
恢复饱和系数是研究河床演变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选取至关重要。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关于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维超饱和输沙法和泥沙运动统计理论法。一维超饱和输沙法是通过对一维河床变形方程进行简化和分析,得到适... 恢复饱和系数是研究河床演变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选取至关重要。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关于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维超饱和输沙法和泥沙运动统计理论法。一维超饱和输沙法是通过对一维河床变形方程进行简化和分析,得到适用于该地区的恢复饱和系数,韩其为等基于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恢复饱和系数表达式。通过总结归纳2种方法得到的研究成果,分析各家公式的差异及适用范围,考虑恢复饱和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恢复饱和系数一般通用公式,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各个影响因子,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率定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一维超饱和输沙 恢复饱和系数 泥沙运动 统计理论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Co-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志方 周帆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根据Miedema半经验理论建立Co-Cu二元系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热力学模型,讨论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Co-Cu(原子分数为20%)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获得Co-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热力学计算结果... 根据Miedema半经验理论建立Co-Cu二元系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热力学模型,讨论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Co-Cu(原子分数为20%)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获得Co-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Co-Cu二元系不具有形成固溶体的热力学驱动力,Co-Cu合金经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Co-Cu合金 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富营养水体表层过饱和溶解氧逸出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宜平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5期53-56,共4页
有关过饱和溶解氧(DO)从富营养水体表层向大气逸出的动力学分析鲜有报道。该研究利用小试装置,初步探讨了在水体表层流速和水温两种因素影响下的DO逸出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过饱和DO逸出动力学遵循双膜理论,并可以用d(DO)/dt=krel.... 有关过饱和溶解氧(DO)从富营养水体表层向大气逸出的动力学分析鲜有报道。该研究利用小试装置,初步探讨了在水体表层流速和水温两种因素影响下的DO逸出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过饱和DO逸出动力学遵循双膜理论,并可以用d(DO)/dt=krel.(DO-DOs)来表示,其中逸出系数krel与水体表层流速的关系为krel=C.u0.5,与水温的关系为krel,T=krel,20.1.038(T-20)。利用小试研究得到结论对野外某富营养水体进行溶解氧平衡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水体表层过饱和DO逸出存在,且DO逸出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 溶解氧 过饱和 逸出 动力学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对WZrZn合金冲击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孔勋 刘泽人 +5 位作者 张周然 唐宇 李顺 朱利安 叶益聪 白书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9-1006,共8页
W具有高的热惯性以及低的绝热火焰温度,导致其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为改变W的燃烧特性,通过机械合金化将20%(质量分数)的Zr引入W中。XRD、SEM及STEM分析表明,球磨30 h后,Zr的衍射峰完全消失,得到了单相bcc结构的W(Zr_(20))超饱和固溶体合... W具有高的热惯性以及低的绝热火焰温度,导致其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为改变W的燃烧特性,通过机械合金化将20%(质量分数)的Zr引入W中。XRD、SEM及STEM分析表明,球磨30 h后,Zr的衍射峰完全消失,得到了单相bcc结构的W(Zr_(20))超饱和固溶体合金粉末。在此基础上,以Zn粉作为粘结剂,采用热压工艺制备WZrZn合金。准静态力学性能测试和弹道枪试验结果表明,以W(Zr_(20))合金粉末为原料制备的W(Zr_(20))-Zn_(30)合金的抗压强度和能量释放特性明显优于机械混料制备的W/Zr_(20)-Zn_(30)合金。在1200 m/s的冲击速度下,W(Zr_(20))-Zn_(30)合金的反应超压达到0.21 MPa,能量释放特性优异。同时,在反应产物分析中,发现大量钨的燃烧产物WO3,表明Zr的固溶诱发了W的燃烧反应,有效提高了WZrZn合金的冲击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结构材料 机械合金化 超饱和固溶体 钨锆合金
原文传递
反渗透处理系统中阻垢剂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33-440,共8页
反渗透膜处理技术是特质水(硬度超标、海水等)脱盐处理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技术之一.影响反渗透膜处理效率、出水回收率等技术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连续过水过程中反渗透膜表面过饱和盐离子结垢情况.根据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一般水... 反渗透膜处理技术是特质水(硬度超标、海水等)脱盐处理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技术之一.影响反渗透膜处理效率、出水回收率等技术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连续过水过程中反渗透膜表面过饱和盐离子结垢情况.根据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一般水质状况为基础,通过模拟水质反渗透膜处理试验,探究了代表性过饱和溶液(石膏硫酸钙)离子沉淀析出过程的水力时间,并据此对反渗透膜工程控制参数提出建议:7.0倍数超饱和度水平不会对反渗透膜处理系统运行及维护带来结垢问题,因此建议将处理过程中浓缩盐水超饱和度控制在7.0倍或以下;阻垢剂可有效延长浓缩盐水结晶析出时间,在水力停留时间(析出时间)设定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盐水浓缩程度,从而提高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过饱和度 阻垢剂 结晶析出时间
下载PDF
高合金钢过饱和固体渗碳的计算机模拟
13
作者 叶健松 匡琦 戚正风 《热处理》 CAS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讨论了高合金钢过饱和渗碳过程 ,提出了计算高合金钢固体渗碳的碳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 ,以此模型对 3Cr1 3和Cr1 0固体渗碳的碳浓度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表明了本文的数学模型及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过饱和渗碳 固体渗碳 数学模型 高合金钢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Cu-C-Ti复合粉末的组织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齐宝森 王成国 +1 位作者 姚新 徐英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3-435,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 ,研究了Cu 2 %C 8%Ti(质量分数 )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 (MA)时的组织形态特征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Cu C Ti混合粉末经 48hMA后形成了Cu基过饱和固溶体 ;96hMA后 ,部分Ti、C溶质元...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 ,研究了Cu 2 %C 8%Ti(质量分数 )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 (MA)时的组织形态特征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Cu C Ti混合粉末经 48hMA后形成了Cu基过饱和固溶体 ;96hMA后 ,部分Ti、C溶质元素脱溶析出并且发生机械化学反应而生成碳化物TiC。MA导致复合粉末细化与扁平化 ,自由表面、晶界、亚晶界以及位错等晶体缺陷的急剧增加而明显地降低了扩散激活能 ,它是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和促进第二相析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Ti复合粉末 机械合金化 过饱和固溶体 机械化学反应
下载PDF
微孔泡沫塑料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星明 秦升学 +1 位作者 刘琰 刘凯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介绍了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工艺,详细讨论了目前最常用的超饱和气体法中的间歇成型法、连续挤出成型法和注射成型法等3种成型工艺及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控制泡孔形态和尺寸是制备微孔泡沫塑料的关键,如何制备出泡孔尺寸小、泡孔密度大、... 介绍了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工艺,详细讨论了目前最常用的超饱和气体法中的间歇成型法、连续挤出成型法和注射成型法等3种成型工艺及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控制泡孔形态和尺寸是制备微孔泡沫塑料的关键,如何制备出泡孔尺寸小、泡孔密度大、泡孔均匀的微孔泡沫塑料是目前微孔发泡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泡沫塑料 超临界流体 超饱和气体法
下载PDF
Fe-C-Ti 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永强 王成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2-136,共5页
研究了Fe-C-Ti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形态、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以及真空热处理后TiC的析出规律。结果指出,一定成分的Fe-C-Ti合金可以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得到铁基过饱和固溶体,将其进行真空热处理,可制得Ti... 研究了Fe-C-Ti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形态、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以及真空热处理后TiC的析出规律。结果指出,一定成分的Fe-C-Ti合金可以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得到铁基过饱和固溶体,将其进行真空热处理,可制得TiC弥散强化的铁基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Fe-C-Ti 粉末冶金 混凝粉末
下载PDF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铜基过饱和固溶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俊法 王成国 孙康宁 《物理测试》 CAS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通过对铜粉、钛粉以及石墨粉进行球磨,得到了铜的过饱和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跟踪分析了整个机械合金化过程,探讨了球磨过程中过程控制剂对于机械合金化进程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不同阶段粉末的粒度,发现其经历了... 本文通过对铜粉、钛粉以及石墨粉进行球磨,得到了铜的过饱和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跟踪分析了整个机械合金化过程,探讨了球磨过程中过程控制剂对于机械合金化进程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不同阶段粉末的粒度,发现其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而后趋于稳定的过程,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发现球磨过程中粉末中有裂纹产生,且裂纹也经历了一个产生、扩展而后导致粉末破碎的过程,这和粒度分析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过饱和固溶体 铜基 合成
下载PDF
一座黄河边沉沙池水力计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姝雅 《山西水利科技》 2015年第1期49-52,62,共5页
应用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对一座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提水工程首部的沉沙池进行沉降淤积计算,对沉沙池沉降效率、出池和淤积泥沙粒径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此座沉沙池设计的合理性,并为类似沉沙池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沉沙池 沉降效率 泥沙粒径 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
下载PDF
无莱氏体高速钢高温扩散退火的研究
19
作者 徐维 戚正风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5-70,共6页
对M42低碳无莱氏体钢丝进行真空超饱和渗碳,随后进行不同温度(720℃、1020℃)的扩散退火及淬回火,使碳及合金元素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以获得理想组织和性能.采用金相分析和硬度测量等方法,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扩散退火及淬回... 对M42低碳无莱氏体钢丝进行真空超饱和渗碳,随后进行不同温度(720℃、1020℃)的扩散退火及淬回火,使碳及合金元素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以获得理想组织和性能.采用金相分析和硬度测量等方法,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扩散退火及淬回火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一个温度的扩散退火是不理想的,采用先低后高即阶段式退火可获得较好的扩散退火效果,随后的淬回火可得需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莱氏体高速钢 渗碳 高温扩散退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