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郜元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3-79,共7页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普通的日本人或日本文化;第三,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以及战争所固有的残酷。分析孙犁抗日小说之“三不主义”的成因及意义,可以窥见孙犁“抗日小说”的特点,也可以清理出上个世纪40年代兴盛起来的革命文学之浪漫主义传统的精髓,并据此进一步描写出40年代以迄今天大陆文学以“柔顺之德”为核心的特殊道德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三不主义 柔顺之德 革命文学
下载PDF
孙犁的思想矛盾及其艺术解决——重读《铁木前传》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宝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6-90,共5页
《铁木前传》是孙犁创作于50年代中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发表以来颇多争议,但往往各执一词,未能探究其真正含义。实际上它集中体现了孙犁思想的内在矛盾,是其矛盾的艺术解决。一方面在表面上孙犁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另一方面在深层次... 《铁木前传》是孙犁创作于50年代中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发表以来颇多争议,但往往各执一词,未能探究其真正含义。实际上它集中体现了孙犁思想的内在矛盾,是其矛盾的艺术解决。一方面在表面上孙犁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另一方面在深层次上孙犁又对人本主义个性自由思想充满向往,因而,作品中充满矛盾,而正是这些矛盾使这篇小说成为传世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铁木前传》 思想矛盾 主流文化 个性自由 亚对话文本
下载PDF
“新”、“老”孙犁的蜕变——论《书衣文录》人格重塑的心理内涵 被引量:7
3
作者 阎庆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4,共7页
《书衣文录》记录了孙犁在“文革”中自我调整、人格重塑的历程。死亡体验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生命意识 ,变胆怯退避为大无畏 ,这是孙犁人格蜕变的关键性心理动因 ;无条件地积极自我看待 ,提高自主性、消除外部世界的价值条件的影... 《书衣文录》记录了孙犁在“文革”中自我调整、人格重塑的历程。死亡体验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生命意识 ,变胆怯退避为大无畏 ,这是孙犁人格蜕变的关键性心理动因 ;无条件地积极自我看待 ,提高自主性、消除外部世界的价值条件的影响 ,对经验、感受较为开放 ,保持和显示强烈的审美感 ,这些是孙犁实现人格蜕变的几个重要环节。在孙犁研究中 ,不应忽视他的人格蜕变起始并奠基于“文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书衣文录》 死亡体验 生命意识 人格
下载PDF
论孙犁的“病” 被引量:9
4
作者 叶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70,共6页
孙犁把自己在文革之前十年的创作空白笼统归结为疾病的影响,但是实际情形并不尽然。通过对"孙犁在1962年"的考察可以看出,疾病并不是影响其创作的主要原因,而"写"与"不写"之于当时的孙犁,更多表现为一种... 孙犁把自己在文革之前十年的创作空白笼统归结为疾病的影响,但是实际情形并不尽然。通过对"孙犁在1962年"的考察可以看出,疾病并不是影响其创作的主要原因,而"写"与"不写"之于当时的孙犁,更多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和立场的选择。孙犁正是以其睿智的选择,成为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卓异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病” 1962年
下载PDF
孙犁“抗日小说”三题 被引量:7
5
作者 郜元宝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孙犁 1940年代下半期的“抗战小说”别具一种丰足的阴柔妩媚的幽美。这种幽美多情的作品是否“真实记录”了中国北方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神圣战争”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关键在于弄清向孙犁要求何种意义上的“真实” ?从“真实性”的... 孙犁 1940年代下半期的“抗战小说”别具一种丰足的阴柔妩媚的幽美。这种幽美多情的作品是否“真实记录”了中国北方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神圣战争”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关键在于弄清向孙犁要求何种意义上的“真实” ?从“真实性”的角度追问孙犁“抗日小说”的价值 ,本无可厚非 ,但这种追问如果忘记了孙犁的生活道路和创作环境 ,便容易成为无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真实性 幽美
下载PDF
论孙犁崇尚自然之道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7
6
作者 阎庆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9,共6页
孙犁晚年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之道为基质的美学思想。在当代文化语境下 ,他将传统的道家美学精神 ,灌注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审美心胸的建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自由等有关艺术和审美的众多方面和环节 ,显示了相当的深度和一定的系统性... 孙犁晚年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之道为基质的美学思想。在当代文化语境下 ,他将传统的道家美学精神 ,灌注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审美心胸的建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自由等有关艺术和审美的众多方面和环节 ,显示了相当的深度和一定的系统性、创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道家美学 自然之道
下载PDF
论孙犁崇尚“平淡”的审美意识——兼论孙犁文学创作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阎庆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8,共9页
由于先天气质和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孙犁晚年深化了崇尚"平淡"的审美意识。这一审美意识以"道"的本质属性"无为"为哲学依据,以庄子"虚静"说的"去欲"、"去知"为支撑... 由于先天气质和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孙犁晚年深化了崇尚"平淡"的审美意识。这一审美意识以"道"的本质属性"无为"为哲学依据,以庄子"虚静"说的"去欲"、"去知"为支撑点来建立主体"平淡"的心境、人格,在艺术创造上涵化了朴实、简练、含蓄和不尚胶滞、求弦外之音、传神为高等多种素质,最终造成偏重意蕴美的"平淡"的风格和境界。"平淡"的涵容性和超越性使它成为高层次的审美境界,这一点在解读文学大师孙犁时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道家美学 平淡 审美意识
下载PDF
“空白之页”与“变异转型”——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复杂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07,共9页
作家孙犁一直以塑造单纯美丽而又深明大义的乡村女性形象著称。但实际上孙犁的乡村女性叙事还有鲜为人知的层面。首先是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空白之页"——他很少涉及同一时期解放区作家笔下常见的乡村女性争取婚恋自主的题材... 作家孙犁一直以塑造单纯美丽而又深明大义的乡村女性形象著称。但实际上孙犁的乡村女性叙事还有鲜为人知的层面。首先是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空白之页"——他很少涉及同一时期解放区作家笔下常见的乡村女性争取婚恋自主的题材,再者,他在表现民族解放战争中乡村女性所迸发出来的人性美极致的同时,却极力规避这一特殊女性群体在这场战争中触目惊心的性别罹难。其次,孙犁乡村女性叙事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塑造出一系列迥异于水生嫂形象的相当另类的乡村女性人物。这一切都表明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复杂性。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界已充分意识到孙犁创作的复杂性,但少有人将这种复杂性与他笔下的乡村女性叙事相关联,因为孙犁笔下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单纯的乡村女性形象,承载着我们关于乡村、母亲的最本质化、最不容颠覆的文化记忆和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乡村女性叙事 空白之页 变异转型
原文传递
裂隙与症候——论四十年代“不合时宜”的孙犁 被引量:5
9
作者 叶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80,共6页
孙犁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明丽、向上的诗意风貌,表达了他对一个大时代的激情参与和诗意传达,凸显一个应和时代脉动的战士作家形象。但是在其40年代的一些抗战叙事中,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感受... 孙犁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明丽、向上的诗意风貌,表达了他对一个大时代的激情参与和诗意传达,凸显一个应和时代脉动的战士作家形象。但是在其40年代的一些抗战叙事中,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感受。《琴和箫》和《钟》是孙犁在不同时期遭到非议甚至批判的两部"不合时宜"的作品,从对文本本身及其本事的解读,可以在诸多症候中触摸到创作主体与其激情参与的时代之间所存有的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症候 孙犁
下载PDF
论孙犁小说中的另类女性形象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正杰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孙犁小说历来以塑造恶劣战争环境中乐观健康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农村劳动妇女内在的心灵美和人情美、并以此来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深读孙犁的小说,发现其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现象,美与丑、好与坏... 孙犁小说历来以塑造恶劣战争环境中乐观健康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农村劳动妇女内在的心灵美和人情美、并以此来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深读孙犁的小说,发现其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现象,美与丑、好与坏泾渭分明;政治与道德、外表与内心简单浅薄,这显然违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20世纪50年代初在《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中,在人物俗儿和小满儿的身上,孙犁一改以往二元对立的人物创造模式,使这两个人物比以前创造的任何女性人物都要复杂和丰满,这也使得这两个人物形象成为孙犁小说中的另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女性形象 另类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文革”前的孙犁——疾病的恢复与十年的创作空白 被引量:5
11
作者 渡边晴夫 刘静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文革”前十年 ,孙犁就患有严重的神经弱症 ,经过治疗病情有了好转 ,196 2年又创作了一些好作品。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作者从政治与文艺的关系做了深入。
关键词 孙犁 创作空白 1962年
下载PDF
孙犁土改小说中“物”意象及其叙事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华秀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qu...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土改小说 物意象 叙事功能
下载PDF
战时经验与孙犁抗战小说的美学创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航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孙犁的文学生涯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的生活经验既是孙犁创作的重要资源,也是其抗战小说风格形成的基本背景。孙犁的抗战小说大多关注根据地群众的生活,而较少涉及战争场景,并形成了舒缓的美学风格,这与晋察冀的敌后战斗环境,以... 孙犁的文学生涯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的生活经验既是孙犁创作的重要资源,也是其抗战小说风格形成的基本背景。孙犁的抗战小说大多关注根据地群众的生活,而较少涉及战争场景,并形成了舒缓的美学风格,这与晋察冀的敌后战斗环境,以及他在根据地的工作经历有直接关联。战争时期的记者生涯,直接催生孙犁的文学创作,其最初的创作经历了从通讯、速写到小说的演变历程,战时通讯的文体要求也限制、影响了孙犁抗战小说的文本风貌。敌后抗战带来的时空变化影响了作家的主体感知,行军迁移中的空间转换在其小说中形成了平原—山地的叙述结构。而游击战争的夜间活动,促发了孙犁笔下“星月”意象的频繁出现和战时书写。回到作家文学起步时期的原生环境,可以进一步打开孙犁抗战小说的经验脉络和历史细节,理解孙犁文学风格和文本面貌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战时经验 抗战小说 文学风格
下载PDF
偏执的坚守与开放的创新——孙犁与赵树理在大众化上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振喜 《天中学刊》 2000年第4期47-52,共6页
在现代文学史上 ,孙犁与赵树理是比肩齐观的双星。他们有一段迹近相似的献身文学大众化的经历。但由于文艺观念上的差异 ,导致二人后期的创作境界大为不同 :赵树理过分依赖于民间形式的运用和演练 ,缺少对新文学的整体观照 ,遂陷于自缚... 在现代文学史上 ,孙犁与赵树理是比肩齐观的双星。他们有一段迹近相似的献身文学大众化的经历。但由于文艺观念上的差异 ,导致二人后期的创作境界大为不同 :赵树理过分依赖于民间形式的运用和演练 ,缺少对新文学的整体观照 ,遂陷于自缚自己、重复自己的困境。而孙犁则立足高远 ,视界开放 ,积极创新 ,因而出现劫后的再度辉煌 ,获具了较为永久的艺术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孙犁 文学大众 文学评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延安文学中女性意识的遮蔽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艳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延安文学对妇女翻身求解放过程的描写,在女性解放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延安文学的主旋律是以"民族宏大叙事"为主,女性解放仅是作为阶级解放的注脚存在的。因此,延安文学对妇女解放的... 延安文学对妇女翻身求解放过程的描写,在女性解放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延安文学的主旋律是以"民族宏大叙事"为主,女性解放仅是作为阶级解放的注脚存在的。因此,延安文学对妇女解放的描写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女性意识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女性意识 丁玲 孔厥 赵树理 孙犁
下载PDF
孙犁散文的文学性追求
16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孙犁曾尝试多种散文文体的写作,努力开拓散文的文学性空间,成为现代散文史上出类拔萃的“散文文体家”。孙犁的文学散文继承了五四散文的自叙传传统,以突出的个性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的书写中,追求“真情”“真相”,不惧外部纷扰,体现... 孙犁曾尝试多种散文文体的写作,努力开拓散文的文学性空间,成为现代散文史上出类拔萃的“散文文体家”。孙犁的文学散文继承了五四散文的自叙传传统,以突出的个性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的书写中,追求“真情”“真相”,不惧外部纷扰,体现对现实生活的真诚拥抱和对人生丰富而深切的理解。孙犁还是出色的散文理论家,其散文理论和写作实践呈现双向互动关系。他在五四以来散文思潮背景下思考散文写作和发展问题,在中国古代传统和五四文学传统的整合中,为我们勾勒了散文文学性的基本特征。孙犁六十年的散文活动,体现了他接续传统的自觉,文体创新的自觉,理论建设的自觉,成就了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的不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散文 文学性 五四文学传统
下载PDF
孙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7
作者 刘晓航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孙犁研究虽已相当成熟和深入,但成熟的研究范式和丰富成果也使目前的研究存在观点固化和视野狭小的问题。总体看,孙犁研究随时代进程展现出阶段性变化,1950—1970年代的研究一方面突出政治立场与阶级观念,一方面又以批评化方式总结出孙... 孙犁研究虽已相当成熟和深入,但成熟的研究范式和丰富成果也使目前的研究存在观点固化和视野狭小的问题。总体看,孙犁研究随时代进程展现出阶段性变化,1950—1970年代的研究一方面突出政治立场与阶级观念,一方面又以批评化方式总结出孙犁抒情、诗意化的文学风格;1980年代的孙犁研究着重对作家主体和文学本体的分析;1990年代的研究及时跟踪孙犁的晚年写作;21世纪以来的孙犁研究形成孙犁与革命之关系、新老孙犁的转变、晚年孙犁等几个研究热点和对话框架,显示出孙犁研究的主要走向。孙犁研究的突破首先需要“历史化”视野,对其创作过程进行整体性考察;其次在材料的使用上,要细读文本,发掘已有材料包蕴的文学史问题,同时要借鉴新见史料,发掘与孙犁相关的文献资料;最后需要新视野的引入,如对孙犁的外部研究及其阐释史、接受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研究综述 历史化 新材料 新视野
下载PDF
文学体制变迁与成长深化难题——1949年前后孙犁的“创作瓶颈”考论
18
作者 宋文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孙犁1949年前后的小说创作面临着自我转型和风格调整的难题。他试图打破早期创作形成的道德审美化写作模式,但无论在现实书写、抒情风格调整还是人物塑造以及长篇写作上都遇到了困难,也遭遇了批评话语的质疑。孙犁的创作瓶颈既源于自身... 孙犁1949年前后的小说创作面临着自我转型和风格调整的难题。他试图打破早期创作形成的道德审美化写作模式,但无论在现实书写、抒情风格调整还是人物塑造以及长篇写作上都遇到了困难,也遭遇了批评话语的质疑。孙犁的创作瓶颈既源于自身,又来自时代。他个性的柔弱与文学准备的不足限制了其文学雄心的展开,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制度的变迁又使他的写作面临巨大的评价压力,创作的深化与自我的成长便成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美善统一 创作瓶颈 文学制度
下载PDF
佚文《新舞台的角色》和北平时期的孙犁
19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新舞台的角色》发表在天津1934年11月12日、15日、20日的《益世报》第14版上,是孙犁的佚文。它与《北平的地台戏》一起,开启了孙犁对话剧大众化问题的思考。这篇特写对进步话剧演员进行了介绍,突出了他们鲜明的时代特征:个性张扬、演... 《新舞台的角色》发表在天津1934年11月12日、15日、20日的《益世报》第14版上,是孙犁的佚文。它与《北平的地台戏》一起,开启了孙犁对话剧大众化问题的思考。这篇特写对进步话剧演员进行了介绍,突出了他们鲜明的时代特征:个性张扬、演技精湛、多才多艺,是真正为民众、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家,与旧戏演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北平时期的孙犁,关注时代进步、追踪文艺新潮,所写文章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左翼文艺青年的特质。在以后的革命和文学生涯中,这种特质若隐若现,最终铸就了一个独特的孙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新舞台的角色》 佚文 左翼文艺青年
下载PDF
孙犁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遇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6,共8页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习惯于回避现实矛盾和美化现实生活,而童年生活是其回避现实的潜在心理归宿。从孙犁小说的男女人物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孙犁对童年的迷恋其实源于他潜意识中匿藏的一种母性崇拜心理,这种母性崇拜心理在作品中还被延伸...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习惯于回避现实矛盾和美化现实生活,而童年生活是其回避现实的潜在心理归宿。从孙犁小说的男女人物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孙犁对童年的迷恋其实源于他潜意识中匿藏的一种母性崇拜心理,这种母性崇拜心理在作品中还被延伸与泛化成了一种大地崇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小说创作 心理分析 文学评论 童年生活 人物关系模式 母性崇拜心理 大地崇拜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