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五莲中生代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55
1
作者 周建波 郑永飞 赵子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苏鲁造山带产出一系列中生代岩浆岩 ,但是对它们的确切侵位年龄至今尚无正式报道。对其西北部五莲断裂附近四个花岗质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龄测定 ,结果得到大店复式岩体中角闪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3± 4Ma ,七宝山复式火山 ... 苏鲁造山带产出一系列中生代岩浆岩 ,但是对它们的确切侵位年龄至今尚无正式报道。对其西北部五莲断裂附近四个花岗质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龄测定 ,结果得到大店复式岩体中角闪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3± 4Ma ,七宝山复式火山 -侵入杂岩体中辉石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6± 3Ma。五莲山岩体中晶洞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 116± 4Ma,马耳山岩体中不等粒二长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 115± 1Ma。这些锆石U Pb年龄结果说明 ,苏鲁造山带同样存在侵位时间分别为 115Ma和 12 5Ma左右的早白垩纪侵入体 ,与大别造山带内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岩浆岩年龄基本一致 ,代表了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碰撞折返后的岩浆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岩浆岩 中生代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胶东地块东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唐俊 郑永飞 +2 位作者 吴元保 查向平 周建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39-1062,共24页
对胶东地块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h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1)区域花岗片麻岩及岩浆锆石普遍不同程度地亏损^(18)O,3个片庥岩样品中岩浆核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23... 对胶东地块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h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1)区域花岗片麻岩及岩浆锆石普遍不同程度地亏损^(18)O,3个片庥岩样品中岩浆核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23±36Ma、738±17Ma和744±63Ma,低δ^(18)O值(-0.42~4.14‰)岩浆核锆石说明其原岩为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岩,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及少量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出现,指示片麻岩与榴辉岩曾经共同经历了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2)花岗片麻岩中的榴辉岩原岩年龄有两种,一种是新元古代,其U-Ph年龄为806±79Ma。另一种是古元古代晚期,其 U-Pb年龄为1838±41Ma。这2个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分别为229±3Ma和242±21Ma。多数榴辉岩中的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也具有低δ^(18)O值特征(0.22~3.4‰),指示在榴辉宕相变质作用之前,这些榴辉岩原岩为低δ^(18)O值蚀变岩或低δ^(18)O值基性岩浆岩;(3)大理岩中榴辉岩变质增生锆石δ^(18)O值高达15.9‰,U-Pb年龄为229±4Ma,指示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之前,榴辉岩原岩与大理岩一样具有高δ^(18)O值;(4)斜长角闪岩的原岩U-Pb年龄为1719±18Ma,与同时期榴辉岩原岩一起构成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侵位时的裂谷肩部围岩,在三叠纪大陆碰撞时同样受到变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锆石U-PB定年 氧同位素 原岩性质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胶东区段花岗片麻岩类的常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证据 被引量:31
3
作者 薛怀民 刘福来 孟繁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79-1790,共12页
胶东东部地区的基底片麻岩以牟平-海阳断裂为界,两侧在岩性组合和地球化学性质上完全不同,本文认为该断裂应代表苏鲁造山带的西北边界(北段)。断裂西侧岩性包括花岗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和花岗质,地球化学上表现为低硅(SiO2 =64.16-71.7... 胶东东部地区的基底片麻岩以牟平-海阳断裂为界,两侧在岩性组合和地球化学性质上完全不同,本文认为该断裂应代表苏鲁造山带的西北边界(北段)。断裂西侧岩性包括花岗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和花岗质,地球化学上表现为低硅(SiO2 =64.16-71.76%)、高铝(Al2O3=15.60-18.51%)、显著的Ba和Sr正异常、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N/YbN=15.77- 68.19)和贫重稀土元素(YbN=2.9-4.4)、Eu异常不明显(8Eu=0.86-1.02),具典型的太古代高铝TTG岩石组合的特征。而东侧新元古代的基底片麻岩从地球化学上可分为高钾的Ⅰ型花岗质片麻岩和富钠的A型花岗质片麻岩。前者总体表现为富钾(K2O/Na2O比接近或大于1)和亚铝质,强烈亏损Sr、Nb和Ta,轻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强(LaN/SmN=4.21~5.37),而重稀土元素之间几乎无分馏(CdN/YbN=0.78-1.54),负Eu异常较强(δEu=0.47-0.6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的原岩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的Ⅰ型花岗岩类。而后者则以偏碱和富钠(Na2O/K2O=1.06-1.77),高Y(20.4—52.9μg/g)、Zr(218—390μg/g)、Ga(18.8—22.9μg/g)及稀土元素丰度为特征,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强(LaN/YbN=11.30-19.09),弱到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δEu=0.94-0.65),强烈亏损Sr为显著特征,Nb和Ta相对于La也强烈亏损,而Ba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推测Ⅰ型花岗岩是在与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下,压力0.8-1.0Gpa条件下,由受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镁铁质下地壳(26- 33km)部分熔融形成的。而A型花岗岩则是在Ⅰ型花岗质岩浆形成后,由脱水的紫苏辉石质残留下地壳在温度大于900℃的条件下再一次部分熔融形成的。相对于Ⅰ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中可能有更多的大洋岩石圈的组份被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花岗质片麻岩 Ⅰ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新元古代 大陆边缘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荣成超高压地体片麻岩锆石年龄和铪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向辉 陈福坤 +3 位作者 李潮峰 张华锋 郭敬辉 杨岳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1-368,共18页
本文对苏鲁造山带内荣成超高压地体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分析,旨于探讨片麻岩的原岩性质及成因。3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770Ma和710Ma之间)表明原岩形成于晚元古代,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 本文对苏鲁造山带内荣成超高压地体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分析,旨于探讨片麻岩的原岩性质及成因。3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770Ma和710Ma之间)表明原岩形成于晚元古代,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岩浆活动时间相吻合。14个片麻岩的单阶段钕模式年龄变化在1.70Ga至2.30Ga(平均~1.93Ga),表明荣成超高压地体片麻岩平均地壳存留时间为古元古代,与扬子陆块的平均地壳形成年龄相一致,暗示具有扬子陆块属性。其锆石ε_(Hf)(t)值(t=750Ma)和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大。2个片麻岩的锆石具有非常负的ε_(Hf)(t),平均值为-16.4,铪模式年龄为2.70Ga。6个片麻岩的锆石ε_(Hf)(t)平均值为-7.7,铪模式年龄为2.15Ga。这些结果表明荣成超高压地体部分原岩主要由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在晚元古代时重熔形成的,进一步说明荣成地区可能有扬子陆块的太古代地壳残留。另有6个片麻岩的锆石ε_(Hf)(t)变化范围为-0.56至6.6之间,其中部分锆石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0.81Ga至0.94Ga,表明片麻岩原岩晚元古代形成时,有幔源岩浆活动和新生地壳形成,可能同时存在强烈壳-幔相互作用,上侵的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上覆扬子陆块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形成花岗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片麻岩 晚元古代 锆石年龄 Nd-Hf同位素 荣成
下载PDF
Zircon U-Pb ages for Wulian granites in northwest Sulu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3
5
作者 ZHOUJianbo ZHENGYongf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4期379-384,共6页
The Wulian complex occurring in the north- western part of the Sulu orogen consists of metaigneou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at greenschist-facies. Zircon U-Pb dating for three granite intrusions within it yields conc... The Wulian complex occurring in the north- western part of the Sulu orogen consists of metaigneou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at greenschist-facies. Zircon U-Pb dating for three granite intrusions within it yields concor-dant ages of (672±4), (742±9) and (747±14) Ma, respec-tively. These ages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es are the Neopro-terozoic intrusion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 and correspond to the magmatic complex at Luzhen-gua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eihuaiyang belt in the Dabie orogen. They were tectonic slices scraped off from the Yang-tze plate during Triassic subduction and thus belong to a part of the accretionary wedge of the Yangtze plate subduc-tion. The discovery of extensive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rocks in the Wulian area suggests that the suture locat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Yangtze plates lies north of the Wulian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测年 山东 五连组 花岗岩 苏鲁造山带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苏北地区前陆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红雷 朱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郯庐断裂带以东、苏鲁造山带南部的苏北地区,由于苏北盆地的大面积覆盖使得长期以来对该区前陆变形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了解不够。苏北盆地的大量勘探资料分析及其南侧海相盖层露头的系统观察表明,苏北地区海相盖层在中三叠世末印支期普... 郯庐断裂带以东、苏鲁造山带南部的苏北地区,由于苏北盆地的大面积覆盖使得长期以来对该区前陆变形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了解不够。苏北盆地的大量勘探资料分析及其南侧海相盖层露头的系统观察表明,苏北地区海相盖层在中三叠世末印支期普遍遭受前陆变形而成为前陆褶断带,盖层与基底之间出现了区域性滑脱面。该前陆变形区自西北向东南可划分为根带、中带与锋带。海相盖层内逆冲断层与褶皱的走向自西向东呈现为由北北东向转变为北东东向的弧形变化,显示了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牵引的影响。各类构造特征与海相盖层剥蚀程度表明,苏北地区前陆变形随着接近苏鲁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而增强,远离则减弱。苏北地区前陆变形构造特征及变化规律,指示其变形动力来自北部苏鲁造山带的碰撞造山,前陆变形发生在造山带陆壳深俯冲阶段。前陆变形构造走向上的弧形变化及强度的向西增强是郯庐断裂带在前陆变形阶段左行平移的影响结果,并非后期平移改造所致,进而支持该断裂带在造山期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平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苏鲁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 前陆变形 印支期 海相盖层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西北缘五莲断裂外侧浅变质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薛怀民 刘福来 许志琴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五莲杂岩中的正片麻岩主要为正长花岗质片麻岩,少数石英正长质片麻岩,具有适度碱性的演化趋势。以贫CaO、低MgO、高Na2O为特征,岩石中虽然碱度较高,但仍属较强过铝型。这套正片麻岩还表现为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和强的负Eu异常... 五莲杂岩中的正片麻岩主要为正长花岗质片麻岩,少数石英正长质片麻岩,具有适度碱性的演化趋势。以贫CaO、低MgO、高Na2O为特征,岩石中虽然碱度较高,但仍属较强过铝型。这套正片麻岩还表现为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和强的负Eu异常,尤以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Ti、Zr、Hf、Nb、Ta(部分样品中Zr、Hf除外),明显的Ba、P负异常为显著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与苏鲁造山带内的花岗质片麻岩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与华北克拉通内的前寒武纪正片麻岩明显不同。推测五莲地区正片麻岩的原岩是晚元古代由大陆下地壳富钾的变质玄武质组分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的演化主要表现为以长石(奥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为主,其中可能还有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以及副矿物锆石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地球化学 分离结晶 五莲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的印支期俯冲极性及其造山过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三忠 郑祺亮 +10 位作者 李玺瑶 赵淑娟 索艳慧 郭玲莉 王永明 周在征 刘晓光 兰浩圆 张剑 郭润华 李少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32,共15页
中国东部的苏鲁造山带印支期先后经历了大洋消减俯冲、大陆碰撞、陆壳深俯冲、陆内造山等复杂过程。综合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年代学进展,发现以下事实用传统的华南向华北俯冲难以解释:(1)徐淮地区形成了明... 中国东部的苏鲁造山带印支期先后经历了大洋消减俯冲、大陆碰撞、陆壳深俯冲、陆内造山等复杂过程。综合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年代学进展,发现以下事实用传统的华南向华北俯冲难以解释:(1)徐淮地区形成了明显的朝北西拓展的逆冲构造变形,此外,苏鲁造山带中还存在大量的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2)苏鲁造山带中出露的白垩纪花岗岩中来自古元古代的继承锆石,以及Sr、Nd、Pb同位素示踪结果都显示与华北地块南缘地质体更为相似;(3)苏鲁造山带北侧的胶莱盆地以及胶北隆起缺乏晚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弧后火山岩证据;(4)华北南缘三叠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更接近被动大陆边缘。基于这些事实,本文认为,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早期苏鲁段的商丹洋可能向南东俯冲,不同于秦岭-大别段的商丹洋向北俯冲,消减到秦岭-大别微陆块苏鲁段之下,发生华北地块与该微陆块的拼合,华北地块整体向南东楔入秦岭-大别微陆块,导致大别-苏鲁超高压岩石垂向折返剥露;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勉略洋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华南地块向北秦岭-大别微陆块俯冲拼合,并逐渐将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秦岭-大别微陆块向西、向北侧向挤出,到了中生代华北地块持续向南东俯冲并楔入华南地块,将苏鲁-大别造山带沿郯庐断裂错断并最终形成该区总体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俯冲极性 造山过程 印支期 剪刀式闭合
下载PDF
Metamorphic P-T Path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UHP Terranes of Sulu Orogen, Eastern China: Petrologic Comparison between Eclogites from Donghai and Rongcheng 被引量:6
9
作者 Zhuoyang Li Yilong Li +3 位作者 Jan R.Wijbrans Qijun Yang Hua-Ning Qiu Fraukje M.Brouwer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51-1166,共16页
The Sulu Orogen constitutes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ulu-Dabie Orogen formed by Tri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plates. An HP Slice Ⅰ and two UHP slices Ⅱ and Ⅲ with contrasting subduction an... The Sulu Orogen constitutes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ulu-Dabie Orogen formed by Tri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plates. An HP Slice Ⅰ and two UHP slices Ⅱ and Ⅲ with contrasting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histories within the Sulu Orogen were postulated.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metamorphic P-T paths of eclogites from the two UHP belts constructed by petrog- raphy, mineral chemistry and Perple_X P-T pseudosection modeling in the MnC(K)NFMASHO system. Eclogites from Slice Ⅲ mainly consist of omphacite, garnet and quartz, with minor rutile, ilmenite, amphibole and phengite. Eclogites from Slice Ⅱ show a porphyroblastic texture with epidote porphyroblasts and garnet, omphacite, phengite, quartz and rutile in matrix. Pseudosection modeling reveals that eclogites from Slice Ⅱ witness a peak metamorphism of eclogite-facies under conditions of 3.1-3.3 GPa and 660-690 ℃, and a retrograde cooling decompression process. The eclogites from Slice Ⅲ record a heating decompressive P-T path with a peak-P stage of 3.2 GPa and 840℃ and a peak-T stage of 2.4 GPa and 950 ℃, suggesting an apparent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overprint during exhumation. Both eclogites recorded clockwise P-T paths with peak P-T conditions suggesting a subduction beneath the Sino-Korean Plate to -100-105 km depth. Combined with tectonic scenarios from previous stud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 UHP crustal slices in the Sulu terrane have a similar geodynamic evolution, but the UHP rocks in Slice Ⅱ exhumed after the eclogitic peak-pressure conditions earlier than that of Slice Ⅲ. The existence of Slice Ⅱ diminished the buoyancy force on Slice Ⅲ, resulting in a granulite-facies overprint on Slice Ⅲ. The Sulu orogenic belt is made up of different crustal slices that underwent different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histories, rather than a single un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OGY UHP metamorphism exhumation process sulu orogen.
原文传递
苏鲁造山带威海古元古代泥质麻粒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属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熊志武 续海金 +2 位作者 王攀 章军锋 刘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4-526,共23页
威海地区出露古元古代泥质麻粒岩,其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泥质麻粒岩以透镜体的形式出露在花岗质片麻岩中,透镜体从核部到边部的岩性逐渐变化:未变形的粗粒泥质麻粒岩、面理化的细粒泥质麻粒岩、石榴黑云片麻岩和混合岩化麻粒岩.粗粒泥... 威海地区出露古元古代泥质麻粒岩,其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泥质麻粒岩以透镜体的形式出露在花岗质片麻岩中,透镜体从核部到边部的岩性逐渐变化:未变形的粗粒泥质麻粒岩、面理化的细粒泥质麻粒岩、石榴黑云片麻岩和混合岩化麻粒岩.粗粒泥质麻粒岩,粗粒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细粒泥质麻粒岩,细粒斑状变晶结构,面理发育;石榴黑云片麻岩,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上述3种岩石的主要矿物组合均为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反条纹长石)+石英+矽线石;混合岩,条带状构造,暗色残余体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矽线石,浅色体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所有样品均有金红石、锆石和独居石等副矿物.粗粒泥质麻粒岩中的锆石颗粒均为浑圆近等粒,具有典型的麻粒岩相变质锆石的特征:锆石CL图像为均一的云雾状或补丁状结构,低的Th/U比值(0.01~0.30),强烈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HREE的亏损及高的Hf/Y比值(19~537).利用锆石Ti温度计获得的变质温度为788~892℃(加权平均值为837±24℃).锆石U-Pb定年获得上交点年龄为1863±18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832±23 Ma.εHf(t)值为-3.4~-4.9(加权平均值为-4.23±0.35),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716±107 Ma~2807±93 Ma(加权平均值为2767±44 Ma).细粒泥质麻粒岩中的锆石也具有麻粒岩相锆石的CL和微量元素特征,Ti含量温度计获得的变质温度为804~909℃(加权平均值为845±23℃),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823±14 Ma,谐和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12±13 Ma,εHf(t)为-3.7~-5.7(加权平均值为-4.67±0.37),TDM2为2705±133 Ma~2826±116 Ma(加权平均值为2766±46 Ma).石榴黑云片麻岩中的锆石也具有麻粒岩相变质锆石的CL和微量元素特征,锆石Ti含量计算变质温度为785~923℃(加权平均值为820±32℃),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807±22 Ma,εHf(t)为-4.5~-9.0(加权平均值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麻粒岩 古元古代 锆石 构造属性 苏鲁造山带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威海地区超高压变质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俊 郑永飞 +1 位作者 吴元保 龚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2-706,共15页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山东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花岗片麻岩,与前人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西南端江苏东海青龙山地区发现的锆石δ18O值为-7‰~-9‰左右的花岗片麻岩一致.对这些低δ18O值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山东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花岗片麻岩,与前人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西南端江苏东海青龙山地区发现的锆石δ18O值为-7‰~-9‰左右的花岗片麻岩一致.对这些低δ18O值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低δ18O值锆石成因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1)这些低δ18O值锆石以新元古代岩浆锆石为主,但部分岩浆锆石在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δ18O值为-7.08‰的岩浆核锆石UPb定年得到的花岗片麻岩原岩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60±49)Ma和(751±27)Ma,变质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32±4)Ma和(241±33)Ma,指示其原岩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并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2)锆石δ18O值在局部范围内变化于-7.76‰~5.40‰之间,低δ18O值岩浆锆石表明它们是从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中直接结晶形成,锆石δ18O值的局部变化表明其原岩岩浆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均一性,指示低δ18O值岩浆源区物质曾经在地表与极度亏损18O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高温水岩反应;(3)低δ18O值花岗片麻岩在印支期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基本没有与外部发生显著的氧同位素交换,在退变质作用过程中花岗片麻岩内部缓冲流体对原岩岩浆锆石的δ18O值影响不大.威海皂埠镇地区和东海青龙山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在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和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指示它们应具有相同的原岩性质,并经历了相同的变质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因此,极度亏损18O的新元古代双峰式基性-酸性岩浆岩可能分布于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锆石U-PB定年 氧同位素 原岩性质
下载PDF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es of Neoproterozoic Meta-Igneous Rocks in the Liansandao Area,Northern Sulu Orogen,Eastern China,and the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4
12
作者 Zhaojun Song Huimin Liu +5 位作者 Fanxue Meng Xingyu Yuan Qiao Feng Dingwu Zhou Juan Ramon Vidal Romani Hongbo Y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230-1242,共13页
The Sulu Orogen preserves the Neoproterozoic tectonic-magmatic events,corresponding to the breaking 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The ages and petrogenesis of meta-igneous rocks in the Liansandao area in the northe... The Sulu Orogen preserves the Neoproterozoic tectonic-magmatic events,corresponding to the breaking 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The ages and petrogenesis of meta-igneous rocks in the Liansandao area in the northern Sulu Orogen are not well-constrained.This study reports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es of these rocks from the Liansandao area.Three meta-igneous rock samples give similar weighted mean 206 Pb/238 U ages of 744±11,767±12,and 762±15 Ma,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e Neoproterozoic crystallization ages.These rocks formed coevally with the Wulian and Yangkou intrusions that located along the Yantai-Qingdao-Wulian fault zone.The Neoproterozoic ages indicate that the meta-igneous rocks from the Liansandao area have affinity to the Yangtze Block.The three samples haveεHf(t)values of-7.2–-10.5,-6.0–-17.5,and-6.8–-12.0,respectively.These negativeεHf(t)values indicate a primarily crustal source.However,the widely variousεHf(t)values that are higher than the continental crust,suggesting magma mixing between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and the continental crust or source heterogeneity.Combined with the Hf model ag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he monzodiorite(sample LSD-2)is most likely to be mantle-derived magma then interacted with ancient continental crust,and the granitic protolith(samples LSD-1 and LSD-3)in the Liansandao area might derive from the re-melting of a Paleoproterozoic continental crust at^750 Ma,resulting from the upwelling and underplating of mantle-derived magma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setting due to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ROTEROZOIC ZIRCON U-PB age ZIRCON LU-HF isotope sulu orogen
原文传递
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PP1)橄榄岩地幔属性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建平 汤华云 +5 位作者 张志海 余淳梅 张瑞生 路凤香 杨经绥 李天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早中生代的扬子大陆向华北大陆的深俯冲碰撞作用以及中、新生代的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是国际大陆动力学问题研究的两个热点。然而,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探讨深部岩石圈演化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还很少。报道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 早中生代的扬子大陆向华北大陆的深俯冲碰撞作用以及中、新生代的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是国际大陆动力学问题研究的两个热点。然而,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探讨深部岩石圈演化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还很少。报道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PP1)橄榄岩的矿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这些橄榄岩亏损玄武质组分(如低w(CaO+Al2O3)、高Mg#等),并经历了中元古代来自软流圈的碳酸岩熔体的交代作用和早中生代的超高压再平衡过程。结合已发表的华北捕虏体橄榄岩资料,对这一橄榄岩的原始地幔属性进行了分析。发现CCSD-PP1橄榄岩与华北古老岩石圈地幔组成相似,是早中生代来自华北岩石圈的构造侵入体。早中生代华北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提供了早期软流圈物质上涌的构造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CCSD-PP1橄榄岩 地幔组成 构造侵入体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山东东部日青威盆地晚中生代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14
作者 刘菲菲 周瑶琪 +1 位作者 许汉华 李曼洁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33,共12页
发育在苏鲁造山带上的山东东部日青威盆地是晚中生代以来形成的规模较大的裂陷盆地,其独特的沉积特征有别于周缘其他同期陆相断陷盆地,备受沉积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日青威盆地沉积期(包括莱阳期和青山期)古盐度、古气候和氧化还原条... 发育在苏鲁造山带上的山东东部日青威盆地是晚中生代以来形成的规模较大的裂陷盆地,其独特的沉积特征有别于周缘其他同期陆相断陷盆地,备受沉积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日青威盆地沉积期(包括莱阳期和青山期)古盐度、古气候和氧化还原条件等沉积环境特征,对盆地灵山岛、崂山、诸城桃林、海阳丁字湾和即墨周戈庄5个典型剖面沉积岩样品开展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5个典型剖面的沉积岩SiO_(2)和Al_(2)O_(3)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52.13%和13.06%,而Fe_(2)O_(3)含量较高,平均值为6.14%;ΣREE平均值为199.15×10^(-6),稍高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铕(Eu)正异常;相对于上地壳(UCC),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过渡族元素。Sr/Ba和Mg/Ca值表明,自莱阳期至青山期,沉积水体趋向于由咸水/半咸水向微咸水环境的变化;Sr/Cu值、∑(Fe+Mn+Cr+V+Ni+Co)/∑(Ca+Mg+K+Na+Sr+Ba)值和SiO_(2)-(Al_(2)O_(3)+K_(2)O+Na_(2)O)双变量图解表明,莱阳期和青山期均为干燥气候;V/(V+Ni)和Ce异常表明,莱阳期和青山期沉积水体环境以分层不明显的还原环境为主。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日青威盆地莱阳期-青山期古盐度的转变以及干燥气候和还原环境对于揭示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日青威盆地 晚中生代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成因的Sr-Nd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怀民 刘福来 孟繁聪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4,共8页
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于五莲断裂以北,动力变形强,但变质程度弱,仅达到绿片岩相.岩性以黑云正长花岗质为主,少数为石英正长质.岩石中Sr同位素初始值的变化范围很广,从0.697306~0.753765,除了部分是由于源区的不均一或多源不同比例... 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于五莲断裂以北,动力变形强,但变质程度弱,仅达到绿片岩相.岩性以黑云正长花岗质为主,少数为石英正长质.岩石中Sr同位素初始值的变化范围很广,从0.697306~0.753765,除了部分是由于源区的不均一或多源不同比例混合外,岩浆侵位过程中或固结后的次生扰动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它们的εNd(750Ma)均为负值且变化范围广(-3.1^-24.3),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从1.7~3.4Ga,均显示它们的源区以古老的地壳为主,但具有多源混合的特征.推测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最可能的成因是太古代的TTG片麻岩(主要是其中的英云闪长质组分)在压力约0.8Gpa(相当于~25km的中下地壳)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并混入了不同比例的年轻地幔来源物质.地幔来源物质的加入对于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成因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Sr-Nd同位素 部分熔融 五莲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变质演化P-T-t轨迹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敏 韩宗珠 +3 位作者 许红 赵广涛 张贺 来志庆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89-1300,共12页
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对进一步深入完善大别-苏鲁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榴辉岩主要经历了俯冲进变质(Ⅰ)、峰期榴辉岩相变质(Ⅱ)、角闪岩相退变质(Ⅲ)和绿片岩相退变质(Ⅳ)阶段.各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Ⅱ阶... 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对进一步深入完善大别-苏鲁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榴辉岩主要经历了俯冲进变质(Ⅰ)、峰期榴辉岩相变质(Ⅱ)、角闪岩相退变质(Ⅲ)和绿片岩相退变质(Ⅳ)阶段.各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Ⅱ阶段T=806.3℃,P=3.32GPa;Ⅲ阶段T=658.68℃,P=0.78GPa;Ⅳ阶段T<550℃,P<0.3GPa.锆石SHRIMP U-Pb测年指示千里岩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约747±19Ma),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早三叠世(约241.1±1.5Ma),角闪岩相退变质发生在三叠纪末(约205.8Ma).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千里岩岛榴辉岩的P-T-t演化轨迹,反映出榴辉岩经历了2个折返阶段.这一P-T-t轨迹整体上与苏鲁地区榴辉岩类似,指示该区所在的千里岩隆起区是苏鲁造山带在海区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榴辉岩 矿物化学 P-T-T轨迹 苏鲁造山带
原文传递
青岛连三岛地区“荆山岩群”高压变质岩的变质时代和变质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郜源 曹玉亭 +2 位作者 王淞杰 李旭平 孔凡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7-1371,I0001-I0006,共31页
青岛连三岛地区原划为古元古界荆山岩群中出露各类片岩、片麻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连三岛地区出露的含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含榴云母片岩和含榴黑云母钾长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确定其变质温压条件及其P-T演... 青岛连三岛地区原划为古元古界荆山岩群中出露各类片岩、片麻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连三岛地区出露的含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含榴云母片岩和含榴黑云母钾长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确定其变质温压条件及其P-T演化轨迹,并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3个样品的原岩时代和变质时代,为全面深入认识其变质属性提供了进一步的重要依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化学成分可以识别出两期矿物组合:第一期(峰期变质阶段)为Grt1+Kfs+Aln+Ph+Qtz;第二期(退变质阶段)为Grt2+Pl+Ep+Bt+Qtz;依据多硅白云母Si压力计、锆石Ti温度计以及GB-GBPQ矿物温压计,确定其峰期变质和退变质的温压条件分别为T=600~817℃、P=2.4~2.6GPa和T=431~456℃、P=0.48~0.82GPa。结合白云母部分熔融现象,上述两个变质阶段构成了一个折返早期升温降压,后穿过多硅白云母熔融反应线,最后降温降压的顺时针型演化的P-T轨迹。CL图像显示3个样品的锆石均具有典型的岩浆核-变质边结构;结合LA-ICP-MS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3个样品分别获得了769~756Ma、~223Ma和213~216Ma三组年龄,分别与苏鲁造山带其他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新元古代原岩时代(700~800Ma)、峰期变质时代(240~225Ma)和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215~205Ma)一致。对样品含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17LSD-1)和含榴云母片岩(18LSD-2)进行锆石Hf同位素分析,获得样品17LSD-1的ε_(Hf)(t)=-23.2~2.8、t_(DM2)~C(Hf)=1712~2845Ma,表明其原岩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陆壳重熔;样品18LSD-2的ε_(Hf)(t)=-13.9~8.6、t_(DM2)~C(Hf)=1113~2358Ma,表明样品形成时壳源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同时部分幔源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导致少部分ε_(Hf)(t)偏正值。Hf同位素结果表明连三岛变质岩原岩的形成与扬子板块新太古代-早古元古代的陆壳重熔有关。对比前人的相关数据,无论是原岩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古元古代荆山岩群 变质岩 锆石U-PB定年 P-T演化轨迹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西北缘皇华-铁镢山段韧性剪切变形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磊磊 王宗秀 +5 位作者 李春麟 高万里 谭元隆 钱涛 胡俊杰 李会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2-746,共25页
苏鲁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现今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位于其西北缘的皇华-铁镢山地区构造变形强烈,且发育呈北东东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对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年代学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详... 苏鲁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现今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位于其西北缘的皇华-铁镢山地区构造变形强烈,且发育呈北东东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对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年代学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详细地野外调查和显微构造特征研究,对剪切带几何学和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构造年代学资料探讨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韧性剪切带几何学形态表现为背形,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经历了两期韧性变形作用:(1)早期韧性变形是由SEE向NWW近水平的滑脱作用造成,并发育与面理产状一致的伟晶岩脉,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0.1±1.1 Ma,表明早期韧性变形启动时间不晚于150 Ma。(2)晚期韧性变形是由NNW-SSE伸展滑覆造成,同变形期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7.09±0.32Ma,与反等时线年龄一致,且侵入剪切带内无变形的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23.5±0.8Ma和127.1±1.6Ma,表明晚期韧性变形启动时间不晚于137Ma,并结束于127Ma之前。综合研究区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认为苏鲁造山带西北缘早期韧性变形发生于陆内造山的晚期阶段,而晚期韧性变形发生于造山后的伸展阶段,两期构造活动反映了苏鲁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过程,该转换过程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的伸展减薄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构造体制转换 ^40AR-^39AR年龄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带内石桥浅变质岩的地质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建辉 周建波 郑常青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6,共7页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地质调查显示,石桥浅变质岩与周边超高压变质岩呈构造接触(构造片岩);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该浅变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大陆边缘厚地壳上裂陷或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地质调查显示,石桥浅变质岩与周边超高压变质岩呈构造接触(构造片岩);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该浅变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大陆边缘厚地壳上裂陷或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部分浅变质岩发育多硅白云母,形成于中-高压相变质环境,说明这些浅变质岩曾经历大陆板块俯冲的动力变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浅变质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岩和扬子板块俯冲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浅变质岩 板块府冲 超高压变质岩 加积杂岩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池庄超高压榴辉岩中变质脉:大陆俯冲带超临界流体活动的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野 黄建 +1 位作者 回迎军 肖益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18-1840,共23页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的变质脉能够反映俯冲带变质流体的组成和演化。为了探究大陆俯冲带超临界流体活动及伴随的元素迁移,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苏鲁造山带南部江苏东海池庄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及变质脉。变质脉主要是由石英、石榴石、绿辉石...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的变质脉能够反映俯冲带变质流体的组成和演化。为了探究大陆俯冲带超临界流体活动及伴随的元素迁移,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苏鲁造山带南部江苏东海池庄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及变质脉。变质脉主要是由石英、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黝帘石、金红石和锆石等矿物组成,与寄主榴辉岩的矿物组成类似。相比于榴辉岩,脉体中的石榴石更加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黝帘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变质脉和榴辉岩中各主要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石英的δ18O分别为2.42‰和2.79‰;石榴石为-0.30‰和0.010‰;绿辉石为0.25‰和0.071‰),说明变质脉的形成与榴辉岩释放的内部流体有关。综合已有的研究,发现大别-苏鲁造山带不同地区的变质脉和榴辉岩具有极不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说明在陆壳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有限。利用矿物温压计得到变质脉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692±65℃和3.6±0.3GPa,脉体中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的形成时代为218±2.4Ma,指示变质脉形成于深俯冲陆壳折返初期的超高压变质阶段。变质脉中矿物组合和矿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说明成脉流体富集Si、Al、Ca、K、LILE、REE和HFSE等元素,表明成脉流体可能是溶解能力极强的超临界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变质脉 元素迁移 超临界流体 超高压变质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