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丹红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戴晴 王妍 +4 位作者 包学伟 荆涛 郝巧玲 周宜开 梅素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4-768,共5页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对苏丹红Ⅰ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选择性评价和前沿色谱实验,评价了致孔剂的选择和用量、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物质的量比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对苏丹红Ⅰ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选择性评价和前沿色谱实验,评价了致孔剂的选择和用量、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物质的量比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甲醇和乙腈的混合液(体积比为30∶10)为致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且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物质的量比为8∶1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因子为2.32,亲和位点总数(Bt)为0.50μmol/g;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用于辣椒粉样品中痕量苏丹红Ⅰ的净化和富集,结果表明:苏丹红Ⅰ浓度在10~500μmol/L范围内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3.3μmol/L,加标回收率为95.87%~98.4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1%。该方法有望用于辣椒粉样品中苏丹红Ⅰ添加剂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法 苏丹红 辣椒粉
下载PDF
苏丹红I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组织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启艳 吴小华 +1 位作者 南平 常重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902-5903,5907,共3页
[目的]为明确苏丹红Ⅰ的危害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0.312 5、0.625、1.25、2.50和5.00 mg/L)苏丹红Ⅰ处理泥鳅后8、162、4、32和40 h,观察带有微核的红细胞数,并测定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研究苏丹红Ⅰ对泥鳅红... [目的]为明确苏丹红Ⅰ的危害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0.312 5、0.625、1.25、2.50和5.00 mg/L)苏丹红Ⅰ处理泥鳅后8、162、4、32和40 h,观察带有微核的红细胞数,并测定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研究苏丹红Ⅰ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不同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泥鳅红细胞微核的自然发生率为1.128 3‰。经不同浓度苏丹红处理一定的时间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最高达6.063 6‰。随着苏丹红Ⅰ浓度的提高,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出现最高峰的时间也相应提前。染毒后各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迅速上升,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迅速下降。[结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与苏丹红Ⅰ浓度大体上呈正相关,同时也有一定的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泥鳅 红细胞 微核
下载PDF
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汪开银 熊晓辉 +3 位作者 游京晶 陆利霞 卢一辰 陈斌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8年第2期63-68,共6页
为建立一种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直接提取法、固相萃取法和皂化法对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进行提取净化,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辣椒制品直接提取法在检测时,检测限较高,无法满足检... 为建立一种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直接提取法、固相萃取法和皂化法对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进行提取净化,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辣椒制品直接提取法在检测时,检测限较高,无法满足检测要求;固相萃取法适用于辣椒酱和辣椒油的快速检测,检测限为10μg/kg;皂化法适用于辣椒粉的快速检测,检测限为10μg/kg。方法学验证表明:以辣椒酱、辣椒油和辣椒粉作为空白基质的检测限为10μg/kg,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为87.5%~100%,假阳性率为12.5%,假阴性率为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适用于辣椒制品苏丹红Ⅰ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辣椒制品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中禁用色素苏丹红Ⅰ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小平 王强 +1 位作者 刘荣芬 李建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9-721,共3页
在pH 10硼砂缓冲介质中,苏丹红Ⅰ产生一个峰电位在-0.95 V(vs.SCE)的灵敏的吸附还原极谱波。其峰电流的一阶导数值(I′p)与苏丹红Ⅰ的质量浓度在0.1-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mg·L^-1。应用此方法分析... 在pH 10硼砂缓冲介质中,苏丹红Ⅰ产生一个峰电位在-0.95 V(vs.SCE)的灵敏的吸附还原极谱波。其峰电流的一阶导数值(I′p)与苏丹红Ⅰ的质量浓度在0.1-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mg·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辣椒酱及腐乳等试样,均未测出苏丹红Ⅰ,以此试样为基体加入苏丹红Ⅰ标准溶液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3%-10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 吸附还原波 苏丹红 食品
下载PDF
超声提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辣椒制品中5种非法添加染料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占彬 杨鸿波 +2 位作者 谭红 杨昌彪 朱平 《贵州科学》 2012年第6期30-34,共5页
建立超声提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以及罗丹明B五种食品非法添加染料的方法。辣椒制品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15min,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去油脂,乙腈定容。采用LC-MS/MS正离子扫描测定... 建立超声提取-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以及罗丹明B五种食品非法添加染料的方法。辣椒制品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15min,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去油脂,乙腈定容。采用LC-MS/MS正离子扫描测定食品非法添加物罗丹明B和4种苏丹红。标准加标回收试验,罗丹明B添加浓度分别为2,4,8μg/kg,苏丹红Ⅰ~Ⅳ添加浓度为:10,20,30μg/kg,平均回收率为90.3%~94.3%,相对标准偏差(RSD)2.0%~4.9%。本方法5种非法添加染料的检出限罗丹明B为1μg/kg,苏丹红Ⅰ~Ⅳ检出限均为5μg/kg。该方法简便、快捷、大大降低了前处理时间,适合进行批量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苏丹红Ⅱ 苏丹红Ⅲ 苏丹红Ⅳ 罗丹明B 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四种苏丹红染料对小鼠体内血液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官佳懿 沈红 +3 位作者 张永红 付超颍 高雪 刘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苏丹红对小白鼠血液和组织器官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连续12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苏丹红Ⅰ、Ⅱ、Ⅲ、Ⅳ(0、40、80、160 mg/kg),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样,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毛细血管法测定凝血时间,剖腹取主要器官称重,... 目的探讨苏丹红对小白鼠血液和组织器官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连续12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苏丹红Ⅰ、Ⅱ、Ⅲ、Ⅳ(0、40、80、160 mg/kg),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样,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毛细血管法测定凝血时间,剖腹取主要器官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苏丹红Ⅰ和Ⅱ组血液红细胞数明显减少,而苏丹红Ⅲ和Ⅳ组不明显,苏丹红不同剂量之间比较,低剂量苏丹红Ⅰ和高剂量苏丹红Ⅱ组比苏丹红Ⅲ和Ⅳ组血液红细胞数变化明显;苏丹红Ⅰ和Ⅱ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苏丹红Ⅲ和Ⅳ组血红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四种不同剂量苏丹红组小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随着剂量增加小鼠血液凝固时间延长。随着苏丹红剂量增加,苏丹红I和II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苏丹红Ⅲ和Ⅳ组白细胞数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苏丹红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显著减少。随着苏丹红注射剂量增加,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肝脏脏器系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苏丹红对小鼠血液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凝血时间以及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Ⅱ、Ⅲ、Ⅳ 小鼠 血常规指标 脏器系数
下载PDF
食品中苏丹红Ⅰ分析方法的改进与探索 被引量:4
7
作者 关尔渤 尹燕杰 于国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对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方法参照国标GB/T19681-2005及欧盟标准方法,采用watere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食品中苏丹红Ⅰ进行测定。结果平行进样RSD小于2%,标准曲线时相关系数能达到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0.4%... 目的对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方法参照国标GB/T19681-2005及欧盟标准方法,采用watere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食品中苏丹红Ⅰ进行测定。结果平行进样RSD小于2%,标准曲线时相关系数能达到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0.4%,最低检出限为0.02μg/mL。对不同种类食品的前处理方法、标准曲线的制备、液相色谱的条件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完全能满足食品中苏丹红Ⅰ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仪 食品 苏丹红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辣椒精油中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健 吕伟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277-278,共2页
采用1%冰醋酸水溶液、1%冰醋酸溶液、20%丙酮乙腈溶液分别进行梯度洗脱,测定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含量。结果表明,苏丹红Ⅰ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苏丹红Ⅱ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 采用1%冰醋酸水溶液、1%冰醋酸溶液、20%丙酮乙腈溶液分别进行梯度洗脱,测定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含量。结果表明,苏丹红Ⅰ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苏丹红Ⅱ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 7。苏丹红Ⅰ的加标回收率为89.38%,苏丹红Ⅱ的加标回收率为90.27%。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苏丹红Ⅱ 高效液相法 辣椒精油 测定
下载PDF
同时测定唇彩中苏丹红Ⅰ和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明敏 杨毅华 陈波 《浙江预防医学》 2013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建立准确、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唇彩中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甲醇-氯仿(体积比为2∶1∶1)混合溶剂提取后,在C18色谱柱上,以0.1%乙酸溶液和含0.1%乙酸的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476... 目的建立准确、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唇彩中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甲醇-氯仿(体积比为2∶1∶1)混合溶剂提取后,在C18色谱柱上,以0.1%乙酸溶液和含0.1%乙酸的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476 n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加标回收率在86.2%~106.2%范围,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在0.2~20.0 mg/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LOD)分别为0.02和0.03 mg/kg,最低定量检出限(LOQ)分别为0.07和0.10 mg/kg。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唇彩中苏丹红Ⅰ和Ⅱ残留的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苏丹红 苏丹红Ⅱ 唇彩 残留测定
原文传递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苏丹红Ⅰ标记的大豆油浓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海弟 李伟曼 +2 位作者 李文辉 吴镇江 陈运法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73-5978,共6页
建立了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苏丹红Ⅰ标记的大豆油浓度的新方法。采用苏丹红Ⅰ对大豆油进行标记,大豆油和苏丹红Ⅰ的质量比为134.2∶1。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C=2.430A+0.0500,在0.1-7 g/L的大豆油浓度下,大豆油的浓度和溶液462 n... 建立了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苏丹红Ⅰ标记的大豆油浓度的新方法。采用苏丹红Ⅰ对大豆油进行标记,大豆油和苏丹红Ⅰ的质量比为134.2∶1。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C=2.430A+0.0500,在0.1-7 g/L的大豆油浓度下,大豆油的浓度和溶液462 nm处吸光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7。利用该方法表征了蜂窝陶瓷与扭线刷复合的高效除雾模块对模拟餐饮废气中油滴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油滴 餐饮废气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苏丹红Ⅰ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磊 陈春辉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建立优化番茄酱中苏丹红Ⅰ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选择市售番茄酱为基质,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速为1.0 mL/min,流动相A为0.1%甲酸水-乙腈(85:15),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丙酮(80:20),采用梯度洗脱方式。验证过程中... 建立优化番茄酱中苏丹红Ⅰ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选择市售番茄酱为基质,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速为1.0 mL/min,流动相A为0.1%甲酸水-乙腈(85:15),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丙酮(80:20),采用梯度洗脱方式。验证过程中,检测低限LOD为7.4μg/kg,LOQ为24.7μg/kg,苏丹红I的平均回收率为92.6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日常番茄酱中苏丹红Ⅰ非法添加染料的测定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高效液相色谱 二极管阵列检测 番茄酱
下载PDF
混合胶束对苏丹红Ⅰ的荧光增强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峰 黄薇 +1 位作者 唐波 魏春雷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研究了各种条件下苏丹红Ⅰ的荧光性质,发现在pH9.0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混合胶束对苏丹红Ⅰ的荧光具有增强作用,荧光激发波长325nm,发射波长58... 研究了各种条件下苏丹红Ⅰ的荧光性质,发现在pH9.0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混合胶束对苏丹红Ⅰ的荧光具有增强作用,荧光激发波长325nm,发射波长586nm,其荧光增强程度与苏丹红Ⅰ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微量苏丹红Ⅰ的荧光分析法,线性范围5.00×10-7~1.30×10-5mol/L(0.1~2.5μg/mL),检出限为9.30×10-11mol/L(23ng/mL)。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CTAB SDBS 混合胶束 荧光
下载PDF
苏丹红Ⅰ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特性的波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小艳 邓世俊 孙远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1-664,共4页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了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采用紫外光谱(UV)和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法研究了聚合物的识...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了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采用紫外光谱(UV)和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法研究了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为分子间氢键;红外(IR)光谱研究进一步表明,印迹聚合物通过非共价氢键作用特异性地识别模板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下载PDF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检测
14
作者 余小娜 杨晓璐 +1 位作者 杜萌 程慧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9-62,共4页
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通过滴涂法修饰于玻碳电极上,构建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采用CV和DPV法研究苏丹红Ⅰ在石墨烯/碳纳米管材料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苏丹红Ⅰ在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能够发生电氧化反应,浓度在20~100μmol&... 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通过滴涂法修饰于玻碳电极上,构建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采用CV和DPV法研究苏丹红Ⅰ在石墨烯/碳纳米管材料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苏丹红Ⅰ在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能够发生电氧化反应,浓度在20~100μmol·L^(-1)范围内,苏丹红Ⅰ的DPV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后测试实际样品辣椒粉中苏丹红Ⅰ的含量并进行回收率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苏丹红 复合材料 检测
下载PDF
色氨酸荧光猝灭法测定食品中的苏丹红Ⅰ
15
作者 滕秀兰 马永钧 +2 位作者 薛林科 王兴民 蒲陆梅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9,共4页
在含有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苏丹红Ⅰ的存在对色氨酸的荧光强度有强猝灭作用.实验表明,激发波长为290nm时,色氨酸在360nm处有荧光产生,而苏丹红Ⅰ的存在量与其荧光猝灭程度之间有定量关系.色氨酸的荧光猝灭程度(ΔF... 在含有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苏丹红Ⅰ的存在对色氨酸的荧光强度有强猝灭作用.实验表明,激发波长为290nm时,色氨酸在360nm处有荧光产生,而苏丹红Ⅰ的存在量与其荧光猝灭程度之间有定量关系.色氨酸的荧光猝灭程度(ΔF)与苏丹红Ⅰ物质的量浓度在1.4×10-6~1.7×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ΔF=4.196 5 C+0.519 1(R2=0.998 9),检出限为2.8×10-7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 色氨酸 苏丹红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两种非食用色素的含量
16
作者 李涛 周琼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8期193-196,共4页
建立食品中苏丹红Ⅰ、碱性橙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依次用乙腈、甲醇提取样品,合并提取液。采用C_(18)色谱柱、甲醇-乙酸铵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紫外检测器450 n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非食用色素苏丹红Ⅰ、碱性橙2、碱性... 建立食品中苏丹红Ⅰ、碱性橙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依次用乙腈、甲醇提取样品,合并提取液。采用C_(18)色谱柱、甲醇-乙酸铵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紫外检测器450 n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非食用色素苏丹红Ⅰ、碱性橙2、碱性橙21、碱性橙22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0.997;检出限(LOD)0.05 mg·L^(-1),定量限(LOQ)0.20 mg·kg^(-1),线性范围在1.0~10.0 mg·kg^(-1),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0%,方法稳定可靠,快速准确,重现性好,检测效率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非食用色素 苏丹红 碱性橙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分析番茄酱中苏丹红Ⅰ~Ⅳ含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姝琦 田毅敏 杜振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25-227,共3页
The method of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Sudan Red Ⅰ-Ⅳ residues in ketchup was developed with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um.Acetonitrile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substance from the ket... The method of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Sudan Red Ⅰ-Ⅳ residues in ketchup was developed with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um.Acetonitrile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substance from the ketchup,and the upper layer was detected by the UPLC-MS/MS after refrigeration and centrifuge.The sample was separated on a Waters Acquity BHE C18 column,and detected by the MRM mode of the mass spectrum.The LOD was 2 ng/mL and the LOQ was 5 ng/mL all of the four substances.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between 67.42%-84.59% of the 100,200,300 μg/kg three spiked concentration levels and the RSD values were between 2.87%-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an red -Ⅳ KETCHUP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u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