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紫茎泽兰在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入侵格局和生境分析
1
作者
刘宪斌
杨楠茜
+3 位作者
李涛
赵星硕
杨亚丽
胡先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目的】调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个体生长情况和种群分布规律,分析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为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和防止外来入侵种的繁殖扩散提供科学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云...
【目的】调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个体生长情况和种群分布规律,分析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为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和防止外来入侵种的繁殖扩散提供科学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沿林缘随机挑选9个紫茎泽兰种群集中分布区域作为起点,垂直进入森林内部,以10 m为间隔等距离定点调查样方,分别调查紫茎泽兰植株外部形态指标和环境因子。【结果】株高、丰富度、单株最多绿色叶片数、单叶最大面积、单位面积生物量、存在度和重要值在林缘0~10 m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值,且随着进入森林内部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或减少,呈衰减指数模型分布;在距林缘超过60 m的森林内部很少有紫茎泽兰植株出现。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均能明显控制紫茎泽兰种群的分布和生长。土壤温度、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与紫茎泽兰种群外部形态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由森林分布斑块化和物种生境碎片化产生的大面积林缘区域给紫茎泽兰种群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理想栖息地,而森林内部相对较低的土壤和空气温度、较弱的光照强度、较高的空气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则明显抑制了紫茎泽兰种群的入侵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植株丰富度
生物量
植物种群存在度
植物种群重要值
环境因子
衰减指数模型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2
作者
李茂楠
刘宪斌
+3 位作者
杨亚丽
张宝
段恩省
杨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39-44,50,共7页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降低了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减少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说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能够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进程,增加土壤碳库和氮库,改变土壤碳组分,延缓土壤碳转化过程,减少土壤微生物总量。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多项式关系,即土壤全碳含量随大气氮沉降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 g/(m^(2)·a)N水平达到最大值[(31.05±1.94)g/kg],之后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全碳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气氮沉降对云南亚热带森林地表草本层植物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杨应忠
刘宪斌
+3 位作者
丁健
和银建
陈朝胜
寸增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条件下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地表草本层植被的生长情况,探讨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和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0、1、5、10、15和30 g/(m^...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条件下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地表草本层植被的生长情况,探讨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和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施氮梯度,采用每30 d 1次林冠下人工喷施的方式对野外样地连续进行2年施氮处理,观察2年后试验样地内地表草本层植被的多样性、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结果]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大,植物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也逐渐增大,在年均30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上述各项数据均达到最大值;而植物多样性则在5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达到最大值,为(13±3)种/m^(2)。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较大,为(0.69±0.06)~(0.77±0.09),且呈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趋势;植物地下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相对较小,为(0.23±0.03)~(0.32±0.04),且呈随着施氮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证明了大量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消极影响,明确了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对地表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受大气氮沉降干扰严重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地表草本层植物
植物多样性
植物丰富度
植物株高
植物生物量
分配规律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茎泽兰在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入侵格局和生境分析
1
作者
刘宪斌
杨楠茜
李涛
赵星硕
杨亚丽
胡先近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研究院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省高校玉溪特色农业资源发掘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570,42165009,41975147)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J0739)。
文摘
【目的】调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个体生长情况和种群分布规律,分析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为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和防止外来入侵种的繁殖扩散提供科学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沿林缘随机挑选9个紫茎泽兰种群集中分布区域作为起点,垂直进入森林内部,以10 m为间隔等距离定点调查样方,分别调查紫茎泽兰植株外部形态指标和环境因子。【结果】株高、丰富度、单株最多绿色叶片数、单叶最大面积、单位面积生物量、存在度和重要值在林缘0~10 m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值,且随着进入森林内部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或减少,呈衰减指数模型分布;在距林缘超过60 m的森林内部很少有紫茎泽兰植株出现。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均能明显控制紫茎泽兰种群的分布和生长。土壤温度、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与紫茎泽兰种群外部形态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由森林分布斑块化和物种生境碎片化产生的大面积林缘区域给紫茎泽兰种群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理想栖息地,而森林内部相对较低的土壤和空气温度、较弱的光照强度、较高的空气湿度和林冠郁闭度则明显抑制了紫茎泽兰种群的入侵和生长。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植株丰富度
生物量
植物种群存在度
植物种群重要值
环境因子
衰减指数模型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Keywords
Eupatorium
adenophorum
plant
richness
primary
production
presence
of
plant
population
important
value
of
plant
popul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cay
exponential
mode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yunnan province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2
作者
李茂楠
刘宪斌
杨亚丽
张宝
段恩省
杨应忠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研究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39-44,50,共7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A024)
云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1390011)。
文摘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降低了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减少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说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能够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进程,增加土壤碳库和氮库,改变土壤碳组分,延缓土壤碳转化过程,减少土壤微生物总量。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多项式关系,即土壤全碳含量随大气氮沉降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 g/(m^(2)·a)N水平达到最大值[(31.05±1.94)g/kg],之后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降低。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全碳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Keywords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oil
total
carbon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yunnan province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气氮沉降对云南亚热带森林地表草本层植物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杨应忠
刘宪斌
丁健
和银建
陈朝胜
寸增杰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研究院
玉溪师范学院组织部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森林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活性碳的影响”(2021A024)
云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土栽培条件下增加洋甘菊花梗长度的研究”(202111390011)。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条件下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地表草本层植被的生长情况,探讨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和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施氮梯度,采用每30 d 1次林冠下人工喷施的方式对野外样地连续进行2年施氮处理,观察2年后试验样地内地表草本层植被的多样性、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结果]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大,植物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也逐渐增大,在年均30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上述各项数据均达到最大值;而植物多样性则在5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达到最大值,为(13±3)种/m^(2)。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较大,为(0.69±0.06)~(0.77±0.09),且呈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趋势;植物地下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相对较小,为(0.23±0.03)~(0.32±0.04),且呈随着施氮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证明了大量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消极影响,明确了不同浓度大气氮沉降对地表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受大气氮沉降干扰严重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地表草本层植物
植物多样性
植物丰富度
植物株高
植物生物量
分配规律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Keywords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Herbaceous
plants
on
the
ground
surface
Plant
diversity
Plant
richness
Plant
height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yunnan province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紫茎泽兰在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入侵格局和生境分析
刘宪斌
杨楠茜
李涛
赵星硕
杨亚丽
胡先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李茂楠
刘宪斌
杨亚丽
张宝
段恩省
杨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气氮沉降对云南亚热带森林地表草本层植物生长的影响
杨应忠
刘宪斌
丁健
和银建
陈朝胜
寸增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